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选择题满分45分)一、单选题(共35个小题,其中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共计45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型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
2、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籽西瓜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氢键。 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物种多样性 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BCD3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C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子代
3、,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4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特点决定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C普通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三倍体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5生物变异与育种、生物进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驯化家畜经过了长期的人工选择育种,这种育种方式的原理一般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实验室获取具备某种抗性的微生物,可用相应药物进行选择,使微生物定向突变D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间,也可发
4、生在受精过程中6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调查得知某学校10年内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呈下降趋势,
5、由此可推知该校学生在这10年内发生了进化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8各种育种方式,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 )A黑农5号大豆和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但仍属可遗传变异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
6、后代9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不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品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D自然选择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可以是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10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B过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C过程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过程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11生活在科罗
7、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12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相关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生物进化
8、是以种群作为基本单位的C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D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3下列有关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生殖隔离都是经过 了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的。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4某人腹泻,一朋友给他注射食用盐兑开水的浓盐水进行治疗,并以为“盐水越浓消炎效果越好”,结果导致他的手肿胀流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水未经灭菌处理,会导致局部细胞感染坏死B浓盐水会引起局部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可能使细胞坏死C此人恢复健康需要药物治疗及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
9、节网络的共同参与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1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是外界环境相对稳定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稳态是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适宜的温度与PH.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16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10、是( )A为了防止蛋白质类等有用的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蛋白质类等有用的物质应与血液中的基本相同B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的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血液中的基本相同C患者的血液要流经人工肾许多次之后,才能除去大部分的小分子废物D血液与透析液中的物质存在浓度差1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不会引起组织肿胀C若组织细胞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处CO2的含量高于处D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18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
11、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表示重吸收作用C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1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接种流感疫苗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血浆。小腿抽搐、尿毒症和镰刀型贫血症不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如果支配某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在人体膝跳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聋哑演员能理解指
12、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中的S区内环境中Na和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ABCD20组织水肿是人体内组织液增多所导致的。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说法,不正确的()A血浆蛋白含量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B组织水肿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有关C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2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是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一般情况下,中蛋白质含量高于C的总量远远高于的量D正常人内的pH通常稳定在702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血浆渗透
13、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正常人血浆的 pH 在 735745 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 HCO、HPO42-等离子有关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下,人体都能维持稳态ABCD23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表示体液,表示细胞,所在的位置是某些管道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肾病肾炎时会造成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
14、肿C血红蛋白、各种激素、尿素部可以在处找到D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会使的pH明显升高24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37时,人体渗透压大于渗透压C三种化学物质中和可以是葡萄糖D若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25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
15、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26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27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神经递质和消化酶的合成 乳酸与NaHCO3反应。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BCD28.神经细胞膜上与Na+、K+运输相关的有钠钾泵和离子通道
16、,钠钾泵每消耗1个ATP的同时运输3个Na+和2个K+。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图中ATP产生的位置可以确定B侧为细胞膜内侧 B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使内部Na+数量少于外部C该神经元兴奋一定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D 根据图中Na+通道开启可确定该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29如右上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30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开
17、心、快乐等情绪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中信号传递是双向的B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进入突触间隙C可卡因能够阻止多巴胺的回收D能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3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中存在分级调节 B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C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3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A
18、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刺激b点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刺激 f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刺激b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刺激 f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刺激b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刺激 f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33在动物脑内有一类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被称为“沉默突触”。据此推测“沉默”的可能原因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没有直接接触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BCD3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
19、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 B C D3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髄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二、 填空题36(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
20、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植株的比例是_,选F2矮秆抗病植株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2)如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_(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_,使用该方法的原理是_。(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选择图中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的过程主要包括_(2分)。(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_植株。(5
21、)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_(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6)、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4分)。37(9分,每空1分).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分别指_、_。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2)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多样性。(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
22、为AA的个体占_A的基因频率为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原因是_38(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 液为_,液为_,液为_,与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填序号)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液体环境的物质含量和理化性质要保证相对稳定,其意义在于_(2分),但同时会受到_(2分)和_(2分)的影响。(3)的pH是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中存在_。(4)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5)正常人体内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_的含量有关。(6)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
23、渗透压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9(17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突触小体兴奋后,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处涉及的信号转化为_;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1分)。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是神经元的_(1分)(填“树突末梢”或“轴突末梢”)(2)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24、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如下: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1分),若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如下: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1分)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1分),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1分),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
25、递的特点为_,(1分)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内江六中2020-2021学年度(上)高2022届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选择题:1-5:CCBAA 6-10:CBBCA 11-15AADDA 16-20ACDDA 21-25:BDBCC 26-30:DDCCC 31-35DDBAA二、填空题:36 (10分) (1)3/16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2)E、F、G 花药离体培养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C、D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4)单倍体 (5) A、B(6)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6、的植株37(9分)(1)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 (2)生态系统 (3)55% 70% 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38(1)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缓冲物质 (3) (4)蛋白质 (5) 会 39:(1) 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轴突末梢 (2)1、2之间 1 无肌肉收缩现象(问答案合理即可)(3)1 1 2(或4、2、1)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1C【解析】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7、,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等位基因分离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有子西瓜,将该三倍体西瓜再种植后才能得到三倍体无籽西瓜,D错误。2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
28、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5)实例:水稻的育种。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若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发生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错误;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不可育的单倍体,而不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以遗传变异的来源,都是不定向的,正确;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错误;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基因多
29、样性,错误;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错误。,只有正确。故选C。【点睛】3B【解析】【分析】(1)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会引发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2)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详解】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
30、可能是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x射线处理后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可能已有新基因产生,A错误;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单倍体幼苗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B正确;C、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子代,但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遗传给后代,因此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D、高茎豌豆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4A【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所以在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A正确;B、杂交育种利用
31、的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性状,B错误;C、普通的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D错误。故选A。5A【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家畜的驯化采用了选择育种的方法,这种育种方式一般是在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变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A正确;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不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的,B错误;C、药物只能起选择作
32、用,不能使微生物定向突变,且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但受精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6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A、若融合假说成立,则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正确;B、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
33、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D正确;因此选C。【点睛】本题以达尔文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7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形成的关系,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和
34、局限性。【详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产生后和原来物种已经不能发生基因交流,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和原来种群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故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就会有新物种的产生,A正确;调查得知某学校10年内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呈下降趋势,并不代表色盲基因在人类种群中出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该学校学生并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其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
35、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点睛】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形成了,生物一定进化了;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某学校10年内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呈下降趋势,并不代表色盲基因在人类种群中出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8B【详解】A、黑农5号大豆是诱变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仍属可遗传变异,B正确;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由于单倍
36、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CA、DNA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会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A正确; 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品种,B正确; 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D、自然选择过程中选择的对象是个体,D正确。故选C。10AA、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A
37、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A正确;B、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不定向性,B错误;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由题意知,经过程所得个体为单倍体,故该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C错误;D、过程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图中各序号的含义,并结合不同育种方法及过程、特点分析作答。11A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对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A错误;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
38、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使两个种群的松鼠的形态和体色出现差异,C正确;D、由于河流的存在,使南北两岸的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进而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加大,D正确故选A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AA、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同一种群之间的生物的影响不是共同进化,A错误;B、有利变异在种内斗争中得以保留,不利变异在种内斗争中被淘汰,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B正确;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与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环境即使保持稳定,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
39、D、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A。13DA、生物变异只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D正确。故选D【点睛】14D【解析】A、有些病菌耐盐,可在浓盐水中生存,所以如果浓盐水未经灭菌,直接注射则会导致局部细胞感染坏死,A正确;B、盐水浓度大于0.9%(生理盐水),会引起局部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可能使细胞失水而坏死,B正确;C、该病人有腹泻,且注射的浓盐水未经灭菌,二者均可能会有病菌感染,所以此人要恢
40、复健康,需用药物消灭感染病菌,同时需要通过机体的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参与,内环境稳态恢复正常,C正确;D、腹泻会导致食物蛋白质未经消化和分泌的消化酶等来不及起催化作用就随消化道中水分排出而大量丢失,这里的水和蛋白质都是消化道内的,不是体液中的水和蛋白质,所以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选项D,忽视体液的概念机体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统称,它并不包括消化道内的液体成分。15AA、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错误;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41、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D、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正确。故选A。16A A、人工肾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即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通过血液和透析液之间的渗透交换使患者的血液实现更新,A错误;B、某些盐类可透过人工肾,因此透析液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血液的基本相同,可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B正确;C、患者透析时通过的小分子废物是有限的,则患者的血液要流经人工肾许多次,才能除去大部分的小分子废物,C正
42、确;D、血液与透析液中的物质存在浓度差,D正确。故选A。17C【解析】A、心肌细胞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B、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肿胀,B错误;,C正确;D、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所以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C。18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气体从血浆进入到肺泡,需要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若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至少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2层线粒体膜,共计5层膜,10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肾小管通过重吸收,将原尿中的水分、葡萄糖氨基酸等有
43、用的小分子或离子重新摄取回内环境中,C正确;人体通过皮肤,将水分、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B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区分题图中三条从内环境中将物质排出到体外的途径和两条途径将物质从体外吸收进入体内。19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正确;进入组织液,错误;小腿抽搐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因此它们不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正确;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有
44、感觉但不能运动,错误;在人体膝跳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错误;聋哑演员能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中的V区,错误;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化性质、各种调节过程等基础知识,明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实现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20AA、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人体的组织水肿与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有关,B正确;C、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
45、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21B【详解】A、是血浆,是组织液,是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B、血浆与淋巴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C、共同构成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故的总量远远低于的量,C错误;D、正常情况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D错误。故选B。22D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正确;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错误;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正确;正常人血浆的 pH 在 73574
46、5 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有关,主要是 HCO、HPO42-等离子,正确;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态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正确;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的中枢,正确;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错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问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环境的定义及内涵,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3B。A. 为毛细血管壁细胞,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B.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且自身蛋白质不断被消耗,细胞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使血浆
47、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能处找到,C错误;D. 长期饮用弱碱性水,由于人体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人体的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和结构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24CA、CO2是细胞呼吸产生,所有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B、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
48、,B错误;C、由图可知:-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和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D、37时,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D错误。故选C。25C。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B、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味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的突触联系,以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D、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
49、反射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6DA.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A错误;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B错误;C.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而是通过胞吐,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D正确;故选D。27D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
50、反应,正确;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错误;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综上所述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故选D28C【详解】A、ATP是在细胞内产生的,神经细胞膜内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51、,Na+内流,据此可判断B侧为细胞膜的内侧,A正确;B、钠离子内流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从而细胞表现为兴奋状态,因此,根据图中Na+通道开启可确定该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B正确;C、该神经元兴奋可能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D、钠钾泵每消耗1个ATP的同时运输3个Na+和2个K+,可以维持细胞内K+多Na+少的状态,D正确。故选C。29C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52、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0C。 A、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中信号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B、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B错误;C、据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是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
53、巴胺被回收,C正确;D、多巴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C。31DA、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以反射的方式对躯体运动发挥调节作用,同时,低级中枢要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故神经系统中存在的分级调节,A正确;B、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会影响其合成与释放,B正确;C、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正确;D、产生兴奋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足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D。32D结合分析可知,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
54、转,后向右偏转);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即D正确。故选D。【点睛】33B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通过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错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正确;突触前膜与突触小泡融合,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错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正确。所以“沉默”的可能原因是。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34A【详解】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55、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A点与效应器之间不需要经过突触传导,所以刺激A点,都会引起肌肉收缩,与药物无关。而B点到效应器之间必须经过突触传导,将药物放在C点(突触间隙),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而将药物放在A点(神经纤维),则不影响B点到效应器的传导,说明此药物“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所以正确。故选A。【点睛】抓住题干中该实验的目的: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神经细胞之间有作用,二是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起作用。35AA、大脑皮层W区受损才使患者不能写字,A错误,B、人脑特有的功能是语言功能,B正确;C、如人的排便排尿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调控,C正确;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