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5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什么叫“代入感”?为什么读网文特别容易代入?类型化网络小说明明角色高度相似,为什么读者还欲罢不能?其中的奥妙,在于移情与共通感等审美心理的基础、网络媒体诉诸多样感官的表达手段以及大数据精准定位文艺作品

2、目标人群的传播技术。代入感是作品引发受众认同的机制,故事人物的某些方面召唤读者将自己替换为主人公,从而感同身受,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代入感这种强烈的吸引力,使之成为长篇网络小说不可或缺的属性。由于网络小说整体数量众多连载更新时间漫长,读者很可能读到一半就放弃。因此,作品绑定读者,将单纯的浏览转变为强烈情感认同的能力便十分重要。只有让读者将阅读上升到与情感满足相关的地步,作品才能始终保持吸引力,并激发点赞、订阅等行为。代入感并非网文独有,它可以泛指文艺作品以独特形象激发受众心灵共振的能力。当我们因黛玉焚稿而落泪,因范进中举而心酸时,都不知不觉受代入感支配。同样,能营造代入感的也不只有文字,爱看动

3、画片的小朋友自称小猪佩奇,青春少年通过电影战狼体验热血激情,也都源于代入感的力量。最强调代入的莫过于电脑游戏,玩家通过技能、颜值等选择,通过虚拟形象开启一段全新生命旅程。可见,不同文艺形式在不同的感知领域里,均能产生相似的代入感,但互联网却加强了这种感受。网络媒体以高仿真的声、像构造虚拟在场,使身体出席之外的另一种“真实”体验更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接纳。互联网在代入感营造方面具备其他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但代入感并非网络产物,它的作用机制类似移情。19世纪德国美学家利普斯指出,艺术欣赏时审美对象获得主体情绪灌注,充当其人格化的自我观照,因而,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共生。这一过程与代入感何其相似,我们

4、读书都经历过酣畅淋漓、欣然忘我、久久不能自拔的“与对象共生”过程!除移情外,同情心、共通感、共情或共鸣等,也在不同层次强调置身其中、知味会心的代入过程。一般说来,要通过抽象文字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并在不同层次读者间唤起共鸣,并不十分容易。但为什么正是那些被视为缺乏技巧的网络写手,能够制造出强烈的代入感呢?这是因为网文作者最熟悉原生态网络生活,与浸淫于在线娱乐的网络读者之间,存在大量共通兴趣点。两个群体共同构筑着网络文化生态。同时,再火的网络小说也并非面向全体网民,而是有针对、有目标地选择推送。数字技术利用用户画像对阅读和写作进行匹配,以保证二者最大可能的契合。网络小说虽归类为文文却并非面对单一

5、文本的阅读,而是即时互动的集体行动。所以读网文时代入的不仅仅是角色,还是一种集体心理范式。代入者以个人独特经历和联想来丰富类型作品,最终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达到参与时代共同记忆构建的效果。代入感并不是专业术语,它最初只是年轻人对一种审美体验的自发概括。随着文化群体的代际更迭,青年群体的惯用语经由网络传播,影响面日益广泛,不仅显示出活波新鲜的文化个性,还展现出积极的社会意义。当代入感脱离文艺欣赏,进入人际交往的社会领域时,善于代入作品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有较强的情感感受力,甚至较高的换位思考能力。因此,代入感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积极意义。网络文学容纳着大量新手作者的日常创作,网络上的文学批评也来自诸多非专

6、业论者的日常点评,他们自然会以最熟悉的通俗语言对规范化术语进行补充和拓展,使文艺理论更接地气、更反映文艺发展的现状。可以说,“代入感”的运用反映了当前网络文艺的蓬勃生机。代入感运用为网络文艺增添蓬勃生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媒体的表达手段和大数据的传播技术运用使得类型化网络小说即使角色高度相似,也仍然深受读者喜爱。B. 网络小说必须要绑定读者,将读者单纯的浏览转变为强烈情感认同,让读者将阅读上升到与情感满足相关的地步,才能保持吸引力,激发起点赞、订阅的行为。C. 代入感存在于不同文艺形式的不同感知领域里,但网络媒体的高仿真声,像构造出虚拟在场,使身体出席之外

7、的另一种“真实”体验更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接纳、加强了这种感受。D. 读书的时候经历的酣畅淋漓、欣然忘我、久久不能自拔的“与对象共生”的过程,就是代入感。除此,同情心,共通感,共情等,也强调代入过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什么叫代入感”为核心话题,逐层展开论证,证明了代入感的运用为网络文艺增添了生机的观点。B. 文中讲到我们在阅读文字看电影、玩电脑游戏时都受到代人感的支配,是为了说明代入感并非网络文艺独有。C. 文章第五段通过因果论证,证明了网络写手和网络读者两个群体共同构筑了网络文化生态。D.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理论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阐

8、明了代入感对网络文艺产生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利普斯的观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共生的过程与代入感非常相似;另外,读书时产生的共情、共鸣等审美感受也强调代入过程。B. 代入感有其积极意义,一个人如果有较强的代入感,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较强的情感感受力和换位思考能力。C. 网络写手即便缺乏写作技巧,但是他们因为对原生态网络生活熟悉,又与网络读者之间存在大量共通兴趣点,所以能够制造出强烈的代入感。D. 网络文路上的非专业论者以最熟悉的通俗语言对规范化术语进行补充和拓展,使文艺理论更接地气、更反映文艺发展的现状。【答案】1. C 2. C 3. B【解析】

9、【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表述不全面,第1段说,网络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其中的奥妙,在于移情与共通感等审美心理的基础、网络媒体诉诸多样感官的表达手段以及大数据精准定位文艺作品目标人群的传播技术”。B项,“必须要绑定读者”错,原文“作品绑定读者,将单纯的浏览转变为强烈情感认同的能力便十分重要”。D项,“就是代入感”错,原文“这一过程与代入感何其相似,我们读书都经历过酣畅淋漓、欣然忘

10、我、久久不能自拔的与对象共生过程”,“与对象共生”的过程与代入感相似而不是代入感。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C项,第五段因果论证是分析了缺乏技巧的网络写手能够制造出强烈代入感的原因,而非“证明了网络写手和网络读者两个群体共同构筑了网络文化生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

11、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和换位思考能力”错,原文表述是“甚至较高换位思考能力”,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并且代入感的积极意义是“在现实生活中”。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超过1/6的青年停止工作,仍处于工作状态的青年工作时间减少了23%。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监测报告:新型冠状病毒和劳动世界(第四版),自今年2月以来,全球青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其中青年女性所受影响大于青年男性。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二季度工作时间减少最多的地区分别是美洲地区(13.1%)以及欧洲和中亚地区(12.9%)。报告呼吁各国采取紧急、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青年,包括在发达国家开展广泛的就业、培训保障项目,以及在中低收入经济体开展吸纳大量就业的项目和实施保障措施。国际劳工组

13、织全球超过1/6青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工作材料二:坚决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既充分体现了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根本主旨,也不断丰富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时代内涵。爱国是核心,在抗疫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荣誉感。卫生是根本,构筑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促使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运动是方式,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使家家户户“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就能筑起阻断疫病传播的“铜墙铁壁”。可以说,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协新。节选自人民论坛凝聚起“爱卫同行”的强大

14、力量材料三:博鳌亚洲论坛2日发布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报告指出,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停止,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疫情以无比清晰的方式警醒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已经成为命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博鳌亚洲论坛始终认为,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节选自博鳌亚洲论坛专题研究报告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应对

15、全球性挑战材料四: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强调,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是有效的,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是有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的。于文明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动员全国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第一时间组建国家中医药专家组,并派专家第一时间到湖北武汉调研疫情,提出中医药诊疗方案,与国家卫健委一起联合发布第三版至第七版国家诊疗方案。动员部署各地充分发挥中医药专家经验优势,积极参与防控救治工作。组建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整

16、建制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等3家医院的8个病区和江夏方舱医院,形成临床科研一体化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及时总结中医药临床防治经验和发布临床科研成果,发布“三药三方”等有效方药。节选自人民日报防治新发传染病中医药有独特优势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得全球青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超过1/6的青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工作。B.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与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C.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化疫情”,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在这场疫情中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应对。D. 爱

17、国卫生运动旨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以爱国为其核心、以卫生为其根本、以运动作为方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使青年工作时间减少了,其中第二季度工作时间减少最多的地区是美洲地区。B.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家中医药专家组到武汉调研疫情,提出中医诊疗方案,形成了临床科研一体化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C. 爱国运动的根本主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经历考验而历久弥新。D. 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要想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全球性挑战,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6

18、.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做好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答案】4. B 5. B 6. 制定政策措施帮助青年恢复就业,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地应对全球疫情;继续发扬中医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方面的优势,深入中医药对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学研究。【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加速了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将未然和已

19、然混淆,原文说“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B项,“形成临床科研一体化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的是“中医医疗队”,而非“国家中医药专家组”,选项偷换主语。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作答本题,需阅读文

20、本,从四则材料中筛选概括答案。依据材料一,可知“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超过1/6的青年停止工作,仍处于工作状态的青年工作时间减少了23%”,面对这一严重结果,我国要想做好疫情防控,需制定政策措施帮助青年恢复就业,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依据材料二所说,“爱国是核心,在抗疫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荣誉感”“卫生是根本,构筑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促使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可知我国要想做好疫情防控,需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动群众联防联控。依据材料三可知,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只有坚持多边主义,

21、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以我国要想做好疫情防控,需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地应对全球疫情。依据材料四可知,“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是有效的,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是有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的”,所以我国要想做好疫情防控,需继续发扬中医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方面的优势,深入中医药对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学研究。【点睛】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

22、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无知和无能李娟刚搬来此处那几天,一连下了两场雨。雨停后整天刮大风,气温降得极低。我们想,到底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气可能再也缓不过了。可是,葵花刚撑开花盘没多久呢。便都有些沮丧。没想到半个月后,天气居然又回暖了。蚊子又多了起来,中午时分也不用穿秋裤了。我们都很高兴。今年,不只是南面那块地种荒了,水库这边这块地也种得不太顺利。春天播种后,等了一个月仍不出芽。大约是种子有问题。我叔叔只好又买回一批种子补播了一遍。所以我家这块地成熟得比邻近

23、几块地都晚了一大截。所以附近好几块葵花地都开始收割了,我家的还在开花。我们只能指望眼下这样的好天气能多持续几天。至少坚持到授完粉之后,可别突然过寒流不过,花怕冷吗?若真的遇到寒流,会不会冻得结不了籽?说起来,种地应该算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也就稍微辛苦些、单调些而已。可大自然无从操控。所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行为都带有赌博性质。赌天气,赌雨水,赌各种突如其来的病害。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哪怕到现在,我们几乎可以改变一切了,仍无法掌控耕种的命运。我们可以铺地膜为柔弱的小苗保温、保墒;可以打农药除草、除虫;可以施化肥,强行满足作物需求,强行改变土壤成分;还能强行改变河流走向

24、,无论多么遥远角落里的土地,都能通渠灌溉但是,仍和千百万年前一样,生存于侥幸之中。一场冰雹就有可能毁灭一切,一个少雨的夏天就能绝收万亩土地上的全部投入。农人驾驶着沧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农人埋首于天空和大地之间,专注于作物一丝一毫的成长。农人的劳动全面敞向世界,又被紧紧桎梏于一花一叶之间。我最无知。我曾毫不相关地走过许多广阔的田野。一路上静静欣赏,沉醉于这些大地上的人造景观,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对那时的我来说,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存在。粮食理所应当从土壤中产出,作物理所应当蓬勃健壮,丰收理所应当属于劳动。我感慨完毕,便永远离它远去。我在市场买菜,蔬菜已经捆扎得井井有条。我在饭店

25、吃饭,食物已经盛在盘中。如同一切已成定局。我一日三餐,无尽地勒索,维持眼下这副平凡虚弱的肉身的存在。明明吃一碗饭就够了,我非要吃两碗。我那些可笑的心事,可笑的悲苦,可笑的尊严好像我活着只是为了将它们无限放大,并想尽办法令它们理直气壮地存在。我泡沫般活着,还奢望这样的生命能够再长久一些,再有意义一些。到了眼下,面对与我息息相关的一块田野,我却无话可说,无能为力。我只好拼命地赞美,赞美种子的成长,赞美大地的丰收。我握住一把沙也赞美,接住一滴水也赞美。我有万千热情,只寻求一个出口。只要一个就够了。可荒野紧闭,旁边的乌伦古河日夜不息。我赞美得嘶声哑气,也安抚不了心虚与恐慌。我不得安宁。无论生活在多么偏

26、远僻静的地方,我的心都不得安宁。我最嘈杂,最贪婪。我与眼下这世界格格不入。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只有我最简陋,最局促。我酝酿出一份巨大的悲哀,却流不出几行眼泪。我全面坦露自己的软弱,捶胸顿足,小丑般无理取闹。可万物充耳不闻。我无数遍讲诉自己的孤独,又讲诉千万人的千万种孤独。越讲越尴尬,独自站在地球上,无法收场。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7. 下面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我”家的这块耕种不顺利的葵花地是为了引发后文自然无法操控的思考,表达生命孤独的感慨。B. “我的无知”是因为不曾理解自然力量的强大

27、,茫目地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而眼前的这一块田地让人对自然心生敬畏。C. 本文由眼下一块桃种不顺的田地写起,语言平淡自然、简单真切而又情感浓郁、蕴含哲理。D. 作者说种地是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而后面又说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这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8. 面对“我”家这块比邻近几块成熟得晚了一大截的葵花地,“我”的情感有哪些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答案】7. D 8. 下了两场雨后刮起大风,气温降得极低,担心葵花绝收,心情沮丧;半个月后,天气回暖,想到葵花能够顺利收获而高兴、期盼:想到大自然的无从操控,农人耕种无法掌控命运感

28、到无能为力,对自然心生敬畏;拼命赞美自然想要寻求一个出口而不得后心虚与恐慌、不得安宁,感到孤独、无所适从。 9. 自然界是严酷的,我努力摸索着与自然和谐相处,却避免不了遭受自然的侵袭,就像一场冰雹或者干旱可以随时毁掉人的努力;在自然面前我无话可说、无能为力,感慨人的渺小;我努力摸索着与自然和谐相处,势单力孤,感到无比孤独,内心挣扎,渴盼着回归自然本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选项带入文中比对分析,寻找差

29、别,得出正确结论。D项,“这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错误,作者说种地是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是相对其他劳动而言的。在作者看来,种地是“靠天吃饭”的,其他劳动比种地还不稳妥,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所以前后并不矛盾。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考生整体感知文章,对文章进行较全面的理解,经过反复通读,梳理文章的内容,然后圈出作答的区域,分析作者的思路,圈画出关于情感变化的词语或段落,仔细权衡之后,落笔作答。作答本题,考生先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勾画出有关情感变化的段落,进行整合作答。文章第1段写了两场雨和大风之后,“气温降得极低”,“我”以为“

30、这天气可能再也缓不过了”,而此时“葵花刚撑开花盘没多久”,于是“我”担心葵花绝收,心情“有些沮丧”。文章第2段写,半个月后,“天气居然又回暖了。蚊子又多了起来,中午时分也不用穿秋裤了”,这就意味着葵花能够继续生长,想到葵花能够顺利收获,“我们都很高兴”。“这块地成熟得比邻近几块地都晚了一大截”,“我”担心遇到寒流,“我”由自己的担心想到“大自然无从操控”“所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行为都带有赌博性质”,这引发“我”的感慨,农人耕种无法掌控命运感到无能为力,对自然心生敬畏。文章中间部分写心生敬畏的“我”感悟到了自己的“无知”,“我”为自己的“无知”感慨,为“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为“大地上的

31、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存在”的思想感慨。写完“无知”之后,作者开始写“我”的“无能”,想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一块田野”,自己却无能为力,感悟到了自然法则的力量,于是拼命赞美自然,“只寻求一个出口”,寻求出口不得后,于是产生了“心虚与恐慌”“不得安宁”的感觉。最后,作者写感到“我与眼下这世界格格不入”,表明自己的孤独、无所适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首先要找到句子到在文中的所在位置,然后根据上下文,看看句子的表层含义下,是否具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句子有没有指代某种东西,或者作者想传递的特殊情感。“一场冰雹”,代表恶劣的生存环境;“一场冰

32、雹就有可能毁灭一切”,说明自然界是严酷的。因为“这块地成熟得比邻近几块地都晚了一大截”,所以“我”担心遇到寒流,从而想到“大自然无从操控”,这让“我”感慨,农人耕种无法掌控命运感到无能为力,即使“农人埋首于天空和大地之间,专注于作物一丝一毫的成长”,但他们仍然面临“一场冰雹就有可能毁灭一切”的危险。这说明人类努力摸索着与自然和谐相处,却避免不了遭受自然的侵袭,就像一场冰雹或者干旱可以随时毁掉人的努力。“我却无话可说,无能为力”,是作者面对“与我息息相关的一块田野”而言的,作者说“一场冰雹就有可能毁灭一切”,说明大自然具有残酷的一面,而人类的“无知”让人类妄自尊大,而忽视了自然的力量。想到与自己

33、“息息相关的一块田野”,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心生感慨,“我却无话可说,无能为力”:在人类的无知面前无话可说,在大自然的残酷面前无能为力。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我”已经意识到自然力量的伟大,然而眼下的世界却在赞美“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认为“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存在”,这是“无知”的表现。“我只好拼命地赞美,赞美种子的成长,赞美大地的丰收”,赞美一切自然的事物,说明“我”正努力摸索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我有万千热情,只寻求一个出口”,说明“我”被无知围困,说明“我”势单力孤。“我与眼下这世界格格不入”,恰好说明了作者无比孤独,内心挣扎,渴盼着回归自然本性。【点睛】

34、阅读散文,一般来说,首先要找“要素”。阅读时,应注意研究文章的顺序,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次,要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最后,要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进士第,调陈州教授,入为国子博士,出知房州。时既榷官茶,复强民输旧额,贫无所出,被系者数百人,

35、璆至,即日尽释之。宣和三年,廷议将取燕珍闻之,曰:“百辟卿士,一倡共和,国家安危,其几在是。”上疏切谏,大略谓:“太祖以圣武得天下,将士皆百战之余,以是而取燕云,宜易为力。然赵普辈无敢赞其决者,盖识天下大势,且重民命故也。今承太平之业,父老幸不识兵,虽不得燕云地。何阙于汉。”疏奏不省。及燕既平,责监英州清溪镇。明年,赦还为郎,寻试中书舍人。建言元祜名臣子孙,久被废铟,宜少宽之。宦官谭稹出师河北,以无功废,将复进用,珍不肯书行。会山东盗起,州县不能制,王师至河北无见粮,军士汹汹。璆条奏十事,忤大臣意,罢。绍兴四年,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

36、遂安。累迁徽猷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成都旧城多毁圮,璆至,首命修筑。俄水大至,民赖以安。三江有堰,可以下灌眉田百万顷,久废弗修,田菜以荒。璆率部刺史合力修复,竟受其利,眉人感之,绘像祠于堰所。间遭岁饥,民徙,发仓振活,无虑百万家,治蜀之政多可纪。有清溪集二十卷。(宋史卷三百七十七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B. 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C. 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

37、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D. 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B. 中书舍人,官名。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宜诏命。南朝沿置,至梁,称中书舍人,隋唐、宋初亦设此官。C. 绍兴,此指年号,始置于汉武帝,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是一帝一元。D.

38、 安抚制置使,官名。南宋高宗始置于浙西,后诸州守臣亦加此衔,属官有参谋参议等。其官署为安抚制置使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璆任房州知州时,朝廷已经由国家管理和经营茶的买卖,但又强迫百姓按原来的规定的数目缴纳赋税,李璆全部释放了因家贫无法缴税而被关押的百姓。B. 朝廷商议将要夺取燕地,李璆认应该以民命为重,不能轻易发动战争,他上奏章恳切劝谏,朝廷却不理会。等到平定燕地之后,李璆被责罚。C. 元祐名臣的子孙,长期被废弃禁铜,李璆建议应该稍微宽恕他们。宦官谭稹因作战无功被废黜,后来朝廷将再次选拔任用他,李璆不肯书字认可。D. 三江原先有拦河坝,可以向下灌

39、溉眉州大片田地,但长期废弃没有修理,田地因此荒芜。李璆率领部下的刺史合力修复,最终百姓得到便利,眉州人感激他。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承太平之业,父老幸不识兵,虽不得燕云地,何阙于汉。(2)间遭岁饥,民徙,发仓振活,无虑百万家,治蜀之政多可纪。【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如今天下太平,普通百姓为不知道战争而感到幸运,即使不能得到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对我们宋朝又有什么损害呢。(2)偶尔遭遇年岁饥,百姓要迁移,(李理)打开粮仓救济使他们活下来,大约有百万户人家,治理蜀地的政绩大多值得记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

40、言文断句,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动词等,其次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以集英殿修撰”做“知”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视事”,做“璆”的谓语,“璆始视事”,单独成句,后面断开;“境内遂安”,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明代以后才是一帝

41、一元”错,应是“明代以后一般是一帝一元”,如明英宗就有“正统”“天顺”两个年号。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李谬率领部下的刺史合力修复”错,文中“部刺史”是官职名,指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不能译为“部下刺史”。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42、的落实。得分点:父老,指代普通百姓;虽,即使;阙,损失。译为:如今天下太平,普通百姓为不知道战争而感到幸运,即使不能得到燕云十六州土地,对我们宋朝又有什么损害呢。得分点:间,偶尔;发,打开;无虑,大约。译为:偶尔遭遇年岁饥,百姓要迁移,(李理)打开粮仓救济使他们活下来,大约有百万户人家,治理蜀地的政绩大多值得记录。【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43、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李璆,字西美,汴京人。政和年间考中进士,调任陈州教授,(后来)入朝担任国子博士,(再后来又)出京担任房州知州。当时已经由国家管理和经营茶的买卖,又强迫百姓按原来的规定的数目缴纳赋税,百姓家贫没法缴纳,被关押的人有几百,李璆到任后,当天全部释放了这些百姓。宣和三年,朝廷商议将要夺取燕地,李璆听说了这件事,说:“天下诸侯大小臣工和士子,一

44、概倡导共和(共同执掌政权),国家的安危,大概差不多在这一点上。”上奏章恳切劝谏,大概意思是:“太祖凭借圣明英武夺得天下,将士们都身经百战,因此夺取燕云十六州,现在要用武力夺取燕地应该是容易的。但是赵普等人没有敢赞同这个夺取燕地的决议的,应为(他们)知道天下的形势或趋向,并且以民为重的缘故。如今天下太平,普通百姓为不知道战争而感到幸运,虽然不能得到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对我们宋朝又有什么损害呢。”奏章呈上之后朝廷不理会。等到平定燕地之后,被责罚去监管英州清溪镇。第二年,(李璆)被赦免回朝担任郎官,不久被任用为中书舍人。提出建议:元祐名臣(反对新政的旧党及其成员)的子孙,长期被废弃禁锢,应该少稍微宽恕

45、他们。宦官谭稹出兵河北,因为无功被废黜,(后来)朝廷将要再次选拔任用他,李璆批阅公文后不肯书字认可。恰逄山东盗贼蜂起,州县不能遏制(控制),朝廷的军队到了河北没有现成的粮食,士兵骚乱不宁。李璆分条上奏十件事,违逆了大臣的心意,被罢官。绍兴四年,凭借集英殿修撰的身份担任吉州知州。江西士兵向来剽悍,李璆刚到任时,有互相商量引发祸乱的人,(李璆)立即逮捕诛杀最先谋划的人,安抚慰问其余的人,广泛施与恩德信义,江西境内于是安定。多次升官后担任了徽猷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成都的旧城期望墙大多毁坏倒塌,李璆到任后,首先命令修筑毁坏倒塌的旧城墙。不久发大水,百姓依赖修筑好的城墙得以平安无事。三江原先有拦河

46、坝,可以向下灌眉州田地百万顷,长期废弃没有修理,大片田地因此荒芜。李璆率领部刺史合力修复,最终百姓得到便利,眉州人感激他,画下他的像在堰所祭祀。偶尔遭遇年岁饥,百姓要迁移,(李璆)打开粮仓救济使他们活下来,大约有百万户人家,治理蜀地的政绩大多值得记录。作品有清溪集二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陈师道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注释:苏轼的崇拜者吴远游,准备到惠州看望苏轼,陈师道作此诗以寄意,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秃翁:汉书霍去病传:卫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

47、故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仁安不肯去。又,灌婴传:“与长孺共一秃翁。”秃翁指失势的灌婴,老而且秃。这里是作者自指,言外之意是说自罢颍州教职。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说吴先生久闻苏轼之名,欣然欲一识其面,次句说吴先生与诗人兴趣爱好不同。然而二人于苏轼,好贤慕义而不顾自身安危则是相同的,B. “惭吾子”指愧对苏轼。“人谁恕此公”,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句意,写苏轼当时的处境。“人谁恕”三字,指诗人对时议偏向朋党感到愤慨。C. “双白鬓”从形象着笔,囊括两人一生遭遇。这一句上承“人谁恕此公”,以人海之横流衬托“双白鬓”的心心相许,树立起两个孤独,

48、苍老而又不屈的高大形象。D.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坚持正义与友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该诗是作者用来慰藉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朴挚中有慷慨,处逆境而无悲凉。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意具体分析。【答案】14. B 15. 愧对吴先生。吴远游能不辞万里之行,前往拜谒苏轼,他却不能同往,一酬感恩知己之谊,因此深觉愧对吴生。一个“惭”字,写出了心驰神往而不果断行事的心情,很有份量。与苏轼的深厚友谊。“万里一秋风”,写人去万里,心神则一脉相通,如秋风之远而无间,写出彼此死生契阔的情怀,显出交谊之深厚,不可动摇。值得骄傲的孤独感。尾联的出句的意思是:请替我寄言苏公,他虽万死投荒,如卫青之

49、君恩日衰;我始终不负公门,自罢教职后不求再做官,如同任安终不肯离卫青之门而改事他人:最后接上“依然一秃翁”,刻画出一个刚毅、固执的老人,虽削职为布衣,风骨依然不改。【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吴远游能不辞万里之行,前往拜谒苏轼,作者却不能同往,一酬感恩知己之谊,因此深觉愧对吴生,所以,“惭吾子”应指愧对吴远游;下一句中的“此公”指苏轼,“人谁恕此公”反映出世人大多趋炎附势

50、,落井下石的行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愧对吴先生。在写这首诗时,苏轼再贬为宁海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栖身于岭南。这时,有一位苏轼的崇拜者吴远游,准备到惠州看望苏轼,陈师道作此诗以寄意。“我亦惭吾子”一句写吴远游能不辞万里之行,前往拜谒苏轼,作者却不能同往,一酬感恩知己之谊,因此深觉愧对吴生。一个“惭”字,写出了自己心驰神往而不果断行事的心情,很有份量。与苏轼的深厚友谊。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由

51、苏轼推荐为徐州教授,两人感情要好。“万里一秋风”,写人去万里,心神则一脉相通,如秋风之远而无间。这句暗用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之意,“百年”句绘出两个心魂相许的形象,“万里”句写出彼此死生契阔的情怀,显出交谊之深厚,不可动摇。值得骄傲的孤独感。尾联进一步补足“万里秋风”之意,诗人说:请替我寄言苏公,他虽万死投荒,如卫青之君恩日衰;我始终不负公门,自罢教职后不求再做官,如同任安终不肯离卫青之门而改事他人。至此,诗情振起,接上“依然一秃翁”,刻画出一个刚毅、固执的老人,昂然挺立于世间,虽削职为布衣,风骨依然不改。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坚持正义与友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该诗原本是作者用

52、来慰藉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客观艺术效果却显示出作者那种值得骄傲的孤独感,朴挚中带有慷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

53、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写作者泛舟江上,与友人举杯共饮的两句是:_,_。(2)离骚中面对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概叹的句子是:_,_。(3)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答案】 (1). 驾一叶之扁舟 (2). 举匏樽以相属 (3). 忳郁邑余侘傺兮 (4).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 总角之宴 (6). 言笑晏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54、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驾,扁舟,匏樽,属,忳,郁邑,侘傺,宴,晏。【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第1I卷语言表达(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回归以来, 的事件证明香港在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始终存在着风险和漏洞。近年,在反中乱港势力的误导与操弄下,违法活动不断 ,“港独”言论 ,近乎恐怖主义的行径,不仅严重损害

55、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更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这一切更加 了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是长期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法例和信条的缺失,这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害香港,动辄就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于暴力,用“私了”和“起底”威胁挺身而出的市民。作为国家的一部分,( ),才不会错过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机遇。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俯拾皆是 曼延 甚嚣尘上 突显B. 比比皆是 曼延 大放厥词 凸显C. 比比皆是 蔓延 甚器尘上 突显D. 俯拾皆是 蔓延 大放厥词 凸显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56、A. 只有香港在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B. 只有解决了香港的国家安全问题,香港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C. 香港只要在解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就能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D. 香港只有在解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害香港,动辄就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暴力。B. 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乱香港,动辄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于暴力。C. 这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乱香港,动辄就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暴力。D.

57、 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害香港,动辄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暴力。【答案】17. C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强调多而易得,仅用于物。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强调多,可用于人或物。语段中是用于修饰事

58、件之多,故选用“比比皆是”。曼延: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疫情蔓延、火势蔓延。语段中强调违法活动像蔓草一样不断扩展,故选用“蔓延”。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词)。大放厥词:大发议论(贬义词)。语段中用于表达“港独”言论十分嚣张,故选用“甚嚣尘上”。凸显:清晰地显露,强调的是清晰化,如:市场规范化的问题益凸显出来。突显:突出地显露,强调的是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如:产品的包装也突显出民族特色。语段用于问题突出地显露出来,故选用“突显”。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句子的衔接要求语句连贯

59、,顺序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互相照应。一般遵从以下几点:陈述对象要一致;前后句式,句子结构要一致;看语句顺序,要符合思维逻辑;看词语照应,考虑词脉的相承性;看画面色调,看画面的相融性;看上下文押韵,看音韵的和谐性;看标点符号,考虑结构的层次性。A项,无主语,应把“香港”放在句子前面。B项,“只有解决了香港的国家安全问题”语序不当,“香港”放在前面;C项,“只要就”,说法太绝对,香港能否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还有其他因素。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

60、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画线句子中,“这”成分赘余,删去,与前文构成“正是才”;“动辄”的意思是“动不动就”,句中“就”字多余,删去;“诉诸”的意思是“诉之于”,句中“于”字多余,删去。A项,“这”成分赘余,删去;“动辄”的意思是“动不动就”,句中“就”字多余,删去。B项,“祸乱”是名词,应该为“祸害”;“诉诸”的意思是“诉之于”,句中“于”字多余,删去。C项,“这”删去;“祸乱”是名词,应改为“祸害”。故选D。20. 下面是报社记者拟写的纪念“六五”环境日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格式和用语不妥当,请指

61、出并改正。全州各族朋友们:大家好!2020年6月5日是纪念“六五”环境日49周年。今年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该主题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了增强全州父老乡亲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我州环境质量,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特向全州各族朋友发出倡议。2020年6月1日【答案】删去“大家好!”;“纪念六五环境日49周年”改为“六五环境日49周年纪念日”或在“周年”后加“的日子”:“父老乡亲们”改为“民众”或“公众”;“舆论”后加“氛围”;落款在日期上面加上“倡议人XXX”。【解析】【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

62、力。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注意文体,把握语言环境,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本题是综合考核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整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前后句的关系。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一般没有问候语,所以删去“大家好!”“2020年6月5日是纪念六五环境日49周年”,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纪念六五环境日49周年”改为“六五环境日49周年纪念日”,或在“周年”后加“的日子”。“父老乡亲们”,泛指普通百姓,也可以表示家乡的人,属于口语,用于倡议书中不合适,改成书面语“民众”或“公众”。“营造”与“舆论”搭配不当,可在“舆论”后加

63、“氛围”。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其中落款应该有倡议发起人姓名或单位名称,所以在日期上面加上“倡议人XXX”。21. 阅读漫画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漫画反映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30字以内)(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请你对图中的家长说一句话。(25字以内)【答案】(1)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拿别家孩子优点比自家孩子缺点,伤害孩子自尊心。(2)发现孩子优点,鼓励为主,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讲,是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解读。解答这类题,第一步要明确画面的主体,体味漫画标注的文字;第二步是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

64、批判,是讽刺,是劝告,还是赞扬?第三步要由漫画联想到现实生活,由物及人,要挖掘漫画隐含的现实意义。要想得出漫画中反映出的家庭教育问题,首先要读懂漫画。漫画分为两部分,左半部分是小文的父亲在批评小文,小文戴着眼镜,他的试卷得了99分,他父亲批评他说,“看人家小虎身体!”右半部分是小虎的母亲在批评小虎,小虎刚刚踢足球回来,他的试卷只有50分,他母亲拿着他的试卷批评他说,“看人家小文成绩!”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小文和小虎被批评后都很羞愧,批评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小文的父亲没有看到小文成绩好,却看到小虎身体好,小虎的母亲没有看到小虎身体好,却看到小文成绩好,这说明他们只看自己孩子的缺点而不看优点,拿别

65、家孩子优点比自家孩子缺点,伤害孩子自尊心,这就是漫画反映出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只看自己孩子的缺点而不看优点,拿别家孩子优点比自家孩子缺点,伤害了孩子自尊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图中的家长说:发现孩子优点,鼓励为主。漫画中小文成绩好身体差,小虎身体好成绩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醒家长一句话: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

66、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何冰后浪2020年“五四”青年节,演员何冰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后浪的演讲,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以上是演讲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确文体;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奔涌吧,“后浪”!五四青年节之际,

67、演员何冰在网站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这个演讲在广大青年人心中激荡起了青春的浪花,广大青年应汇聚信仰的水滴,掀起为民的浪花,卷起担当的波涛,在时代的大潮中奔涌向前。要汇聚信仰的水滴。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有信仰就会坚定不移、一往无前。青春的海浪中始终汇聚着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信仰。从救亡图存到人民解放,从全面小康到伟大复兴,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青春身影早已被历史定格:“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中共一大与会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从容躺在敌人铡刀下的刘胡兰才不满15岁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站

68、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奋斗正当时。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要掀起为民的浪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坚守人民立场。新时代青年坚守人民立场,就要掀起为民的浪花,朝着为民谋福利的方向不断前进。坚守人民立场,看似平实描述,但它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靠青年用奋斗来践行落实。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向往开展,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卷起担当的波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冠肺

69、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身忘死,让青春卷起了担当的波涛。他们中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医护人员,有“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有上门挨户排查、不分昼夜坚守社区、镇村的基层志愿者他们用奉献与责任绘就家国担当。青年担当就要立足岗位、把握当下,锤炼品德修为,增长本领才干,勇于创新创造,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总之,广大青年,要赓续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奔涌吧,“后浪”!【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给材料作文

70、题。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材料引用了演员何冰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上的一段演讲。这段演讲没有对青年的批评和指责,只有认可、赞赏与寄语,赞扬了青年人“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的优秀品质,以及“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赤诚之心。演讲中把青年人比作“后浪”,祝福青年人能够在时代的大河中“奔涌”。题目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后,依据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

71、作时,考生可以紧扣材料中“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等关键词句来写,对青年人进行赞扬和激励,像何冰那样,多褒扬青年在时代中做出的贡献,不可对青年一味批判、横加指责;当然,考生也可以从青年人自身的角度来写,写不负韶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等。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侧重于青年学生的道德培养以及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意识,非常契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立意:1.做推动时代的“后浪”;2.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3.不负韶华,努力成为时代最好看的风景;4.多激励青年,让青年人心中有爱。素材:1.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319/B-6419号机执行3U

72、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成都管制区域巡航高度9800米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导致座舱失压,机组成功处置,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刘传健机组先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共青团中央、应急管理部授予的“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等荣誉。机长刘传健同志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总工会授予的“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等荣誉。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团队是一支由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39名成员中35

73、岁以下青年35人。团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3部,已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团队于2014年5月率先完成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于2018年5月完成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2014年,研究生“月宫一号”党支部成立,四年来支部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北航“五星党支部”等荣誉。3.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仅剩几个月,90后青年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牢牢扎根基层

74、一线,他们从这个时代汲取的知识、见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化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源泉和动力。他们是“宣传员”,通过鲜活的“李子柒式”视频形式,将优质但滞销的水果宣传到世界各地,将品牌“打”出去,将生意“拉”进来;他们是“教练员”,向村民普及电商知识,手把手教会村民平台直播销售,培育“新型农民”;他们是“保障员”,积极与企业高校对接,通过土地流转、创办合作社等方式,降低村民土地转型投资风险,保障村民经济增收。在脱贫攻坚“实战场”上,每一块泥土,都烙下青年干部坚实的脚印;每一片土地,都洒有青年干部辛勤的汗水。4.汪金权22年前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放弃留城工作机会,主动来到湖北蕲春山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

75、大山深处播洒希望的种子。22年来,汪金权扎根山区,坚守三尺讲台,倾心教书育人。虽然家境贫寒,他仍然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无私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位山村教师,以无私铸就了人间大爱,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伟大品格。5.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迅速赶赴现场扑火。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27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结构层次:奔涌吧,“后浪”!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文章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布局谋篇。文章首段引用材料,点出论点,然后从“要汇聚信仰的水滴”“要掀起为民的浪花”“要卷起担当的波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理解准确到位,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作文结构清晰、材料丰富,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