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双基限时练(八)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森林火灾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的特点是()A隐蔽性 B持久性C群发性 D地域性解析森林火灾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持久性的特点。答案B在8 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目前,地球上仅存有39亿公顷森林和12亿公顷的稀疏林。被破坏的世界森林面积估计每年在1 000万顷以上,许多著名的“森林之国”(如泰国)已名存实亡。早在1977年,泰国已从木材出口国变为木材进口国,泰国呵叻高原葱郁的森林已不复存在,裸露出砖红色的土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23题。2关于上述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2、()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世界上的森林面积没有什么变化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使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A BC D解析由材料可知,世界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且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答案D3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C调节大气成分 D含蓄水源解析森林的存在延缓了土层冲刷的时间,说明了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B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千米。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
3、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回答45题。4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解析我国“三北”地区接近沙漠地,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三北”即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了防止沙漠化,我国已在“三北”地区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答案C5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
4、伐森林的结果。答案A对于近几年影响中东地区的沙尘暴,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其沙源都来自中国。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68题。6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解析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沙源有71%在境外,主要是蒙古国南部的戈壁区,29%在境内。答案D7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解析含沙冷气流到达南方遭遇南方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沿
5、锋面上升,容易形成锋面雨,沙尘随雨降落,所以形成泥雨。答案D8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有效的是()加强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建立预报监测系统加强草原生态建设A BC D解析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蚀的强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答案D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910题。9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A新疆 B西藏C山西 D河北解析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为人均生态承载力
6、高于人均生态足迹的省份,即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西藏。答案B10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少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解析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其人口密度小。答案B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以下关于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其中最合理的是()A属于岛屿或者临海国家B都位于北半球C都位于中、高纬度D都位于东半球解析由图中所列国家的名称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国家属于岛屿国家或临海国家。答案A12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其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物
7、种丰富B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C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D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解析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生物物种丰富,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对动物的过度捕杀是导致其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重要原因,自然灾害众多也是造成濒危物种多的原因。印度尼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并不发达。答案D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1315题。13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 BC D解析A
8、区域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引起土壤侵蚀的原因是流水作用,不是风力作用;B、C两区域生态问题都为土壤侵蚀,B区域降水比A区域多,地形起伏大,故B区域土壤侵蚀更为严重;A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可能引发石漠化。答案B14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其中()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烟除尘、减少酸雨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 BC D解析由图可知,D处森林属于“三北”防护林带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处森林属于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D15下列说
9、法正确的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A BC D解析由图例及分布可知,生物多样性锐减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答案C二、综合题16读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带(局部区域)及其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a陡坡开垦 b过度放牧c生态环境脆弱 d大风季节开垦(2)图示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_。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因素分析该区域荒漠化严重的原因。(3)我国北方的农牧
10、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请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cbad(2)温带草原带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使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3)农牧过渡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17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图中B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是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解决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2)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作
11、用(外力作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生产建设;破坏植被;人口快速增长。18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99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类型(1)归纳19902010年中国各省市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2)指出型的省市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析造成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原因。答案(1)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局部(北京)某些年份有所改善;各省市区生态环境态势变化差别大(有的时期得到改善,有的时期持续恶化,呈波浪状态,参差不齐)。(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原因: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开发生态脆弱区域;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