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同步测控》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检测B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071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测控》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检测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步测控》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检测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步测控》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检测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步测控》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检测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检测B(高考体验卷)一、选择题1.(2013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析:报告并未涉及“热战”,因此排除A、B、C三项;“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说明报告认为“冷战”也是真正的战争,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

2、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材料中的“保卫性措施”要保证西欧不受侵略,符合这一意图的只有D项。联合国旨在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安全,A项错误;欧洲共同体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不是“保卫性”措施,B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组织建立的军事组织,C项错误。答案:D3.(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

3、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项;C项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项;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答案:D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

4、,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析:从图片信息看,该时期处于英、法、美、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时期,反映了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苏联与美、英、法的对抗。在德国分裂问题上,双方没有发生战争,排除B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于1955年,德国实现统一则是在1990年,排除C、D两项。故选A项。答案:A5.(2010全国卷文综,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

5、.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解析: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项;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项;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项;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6.(2012海南单科,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答案:D7.(2012江

6、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捍卫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方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答案为B项。答案:B8.(2011山东文综

7、,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析:七十七国联合宣言的发表,表明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说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B项错误;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不能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故C项错误;1964年正处于“冷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9.(2013海南单科,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

8、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解析:这里的“第三世界”是1952年法国学者提出的概念,不是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划分,选A项。答案:A10.(2012福建文综,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

9、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亚非会议的顺利进行,因此两次会议的召开,说明新中国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故选A项。“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故B、C两项错误;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国家大部分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无关,D项错误。答案:A11.(2012上海单科,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

10、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解析:材料讲话意在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A12.(2013江苏单科,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

11、僵局解析: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题干材料看,从中美关系改善起的不到一年里,更多的国家与中国建交,表明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破产,可知选D项。答案:D13.(2010安徽文综,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B、C、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A项只符合欧盟的特点,不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答案:A14.(2013浙江文综,22)越是高

12、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解析:A、B两项中“帝国主义战争”容易引起争议;D项中“殖民体系”容易引起争议。答案:C15.(2011重庆文综,2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

13、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所以此题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6.(2008上海单科A组,17)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美

14、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参考答案:(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3)言之有理即可。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17.(2010安徽文综,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

15、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 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

16、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 063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3)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