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05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在纪录电影题材与类型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运用记录式的影像叙事讲好方方面面的 “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纪录片应当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觅得相互观照的创作突破。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或代表这样一种积极有益的实践,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本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

2、成果与前行轨迹,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论述,以纪录电影的形式浓缩于短短90分钟之中,并首次将这样类型的作品带出小荧屏、引入大银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并不短,尤其在关涉具体的展现对象方面,本片的创作面临内容编排组织的两个难点:其一,要想入题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这五年的卓著成就,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观照,文本自身需兼顾展现大国雄姿的历史叙事和唤起国人共情的细腻书写,问题随之而来厉害了,我的国如何在打开格局的同时不疏离于观众的情感共振?其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在对象的择取上

3、大多采取相对集中的处理原则,即便母题自身关切多个层次或维度的议题,纪录片的创作也通常择其一二切入并展现。但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而言,中国这五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是全片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将不同面向的议题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创作理念和思路至关重要。厉害了,我的国用“大国”和“小家”两部分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不仅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难点,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进一步。观众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许不止于随着镜头推进伴生而来的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个体移情展现其中每一个“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平凡百姓的参与和书写。最终,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得以浮

4、现:国之“厉害”,源于每个国人的共同努力。除了颇具视野和胸怀地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展现中国变化,还有涓涓流淌、直抵人心的情感叙事润色全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作为重点加以展现,平凡百姓的社会生活变迁最能直观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火热之姿,片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在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诸种努力。当前,纪录片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录片已在快速发展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有如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

5、有力的声音阐述源于真实的影响力。(摘编自何天平大国雄姿跃然银幕)1. 关于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该片要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相互观照,就必须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B. 该片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将重大政治题材浓缩于短短90分钟作品中,并引人大银幕。C. 该片用“大国”和“小家”统领全片,让人既产生爱国情感,又有充分的个体移情。D. 尽管该片母题关切多个层次或维度的议题,但该片的创作也只是择其一二切入并展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从纪录片的难点和难点化解两部分,分析了厉害了,我的国在创作上的特点。B. 结构上,

6、难题化解内容紧承上段,“大国”对应第一个难点,“小家”对应第二个难点。C. 文章第三段主要是从观众观影感受的角度来说明厉害了,我的国是如何化解难点的。D. 文章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以小见大,论述了如何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命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代表该纪录片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的相互观照上取得突破。B. 厉害了,我的国展现新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表明传统电视纪录片处理原则不再适用。C. 要让观众愿意走进影院观看纪录片,就要把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作为创作的努力方向。D. 随着纪录片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新时代的纪录片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更大影

7、响。【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必要条件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B,“该片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将重大政治题材浓

8、缩于短短90分钟作品中”错,原文是首次引人大银幕,D指的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做法,不是该片的做法。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大国”对应第一个难点,“

9、小家”对应第二个难点”错,不是简单的对应,原文是“厉害了,我的国在观 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作为重点加以展现”。【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B项,不能得出“传统电视纪录片处理原则不再适用”的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10、。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车。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总之这是千古之谜。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

11、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脚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

12、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树干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那是200

13、3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六百块,两百块钱交房租费,两百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两百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菜哪儿没卖的?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天寒地冻的

14、,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搬走了一支部队。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我家没有花盆,她抬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而我,我最擅长离别。迄令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最后的时间里

15、,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

16、,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但终于没有。(本文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文中画线句采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母亲来看望“我”时负重劳顿的艰辛,蕴含着深沉朴实的母爱。B. 母亲念念不忘两根木头,说明生活中的母亲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文中多次重复这件事,也说明生活中的母亲是个爱唠叨的人。C. 文章结尾“但终于没有“独立成段,语言精练,韵味深长,耐人寻味。D. 本文写得跌宕起伏,将往事不断穿插叙述,表现母亲不计回报关心子女的慈爱形象,也蕴含了”我”的愧疚之情。5. 简要分析“树干”在文中的主要作用。6. 文中对“到来”和“离别

17、”的叙写一详一略,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样安排的好处。【答案】4. B 5. 树干是母亲给“我”带来的东西中最值得一提的特别之物。在搬运树干的艰难中表现母亲的坚韧执着和母爱的深切。(或树干是母亲性格、母爱的寄托物)。以“我”舍弃树干的随意表现为人子女者对母爱的轻忽。在对树干态度“重”与“轻”对比中,表现母爱的伟大而子女往往忽视乃至轻视这种爱。 6. 一详:母亲到来时极尽铺陈,写母亲带的东西多,写母亲长途劳顿的艰辛,写母亲做的家务多,写母亲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在记叙和描写中表现母亲对“我”的深沉、细腻、无怨无悔的关爱。一略:写“我”送别母亲的流程化、形式化,写“我”无话可说的尴尬,表现出“我”

18、对母爱受之无愧而对报答却疏于表达的冷漠惫懒。通过详略对比鲜明地表达出“我”作为子女,顿悟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报答母亲的迟钝疏忽。表现了作者的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共鸣。【解析】【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 “文中多次重复这件事,也说明生活中的母亲是个爱唠叨的人”错误,此处多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坚韧和母爱的深沉。故选B。【5题详解】本

19、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树干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明确树干是物象,再看物象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来看,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可以看出树干有着特殊的意义。“树干的样子”“如何带树干上车”母亲多次提到树干的情节,表现母亲的坚韧执着和母爱的深切。从我和母亲对待树干的不同态度,表现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反思,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重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详略在文中

20、的运用。本文对母亲等车、我对母亲如何带树干上车的猜测、灭蟑螂、栽花等内容都属于详写;本文对我送别母亲的流程化、形式化, “我”无话可说的尴尬属于略写。详略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和子女的疏忽迟钝。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

21、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

22、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

23、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

24、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

25、取重要参考)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

26、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B.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C. 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D. 改革后,考试

27、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9. 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7. C 8. C 9. 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考核的方式是用框架图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

28、)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错误,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B项,“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错误,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错误,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

29、。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就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谈自己的看法,文中材料一讲的是各省高考方案的比较,由此可知要了解本省的方案;材料二谈选考和所选专业的,由此可以谈规划自己的未来方向;材料三谈的是录取和个性培养的问题,由此可以谈合理选择科目组合,培养兴趣与特长。总之要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

30、,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31、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

32、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B.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C.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

33、赦/还寻阳/坐事下狱/D.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在本名之处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B. “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当起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C.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D.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34、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始祖。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B. 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后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C. 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所作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D. 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照他的意愿,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13. 把文中画横线

35、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这位士子天赋凛然才智超群,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2)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

36、,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比如本题: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句中大意,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本句大意是“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因事获罪下狱”。由此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断句之处了。“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的意思是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句中“白”作主语,“游”“见”作谓语,“并州”“郭子仪”分别作“游”“见”的宾语,所以应在“见”之前停顿。“奇之”中的“奇”后代宾语

37、“之”,形容词作谓语用,所以应在“奇之”的前后停顿。排除A、B、D项。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错误。古代常常以名为谦称,以字表敬称。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

38、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吴筠被召入京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与原文理解不符。原文中这样表述,“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由此可知吴筠并没有推荐李白去见贺知章。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天才英特”:“天赋凛然才智超群”

39、;“少”:“稍微”;“是”:“这位”。第二句关键点:“为所”:“被”;“不自修”:“放荡不羁”;“放还”:“让(他)回去”。【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

40、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位士子天赋凛然才智超群,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

41、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

42、,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官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

43、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脁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至

44、 后 (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B. “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C. 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

45、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D.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15.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4. B 15. 对比。梅花正含苞欲放,堂棣花早就开谢了,两种花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因遭受战乱分别的兄弟的思念之情。起兴。“梅花欲开不自觉”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双关。“棣萼”一语双关,既实指棠棣花,呼应了上句的“梅花”,写出时光流逝;又代指兄弟,写出离别之久。内涵丰富,表达巧妙。用典。用诗经棠棣中的词句,以“棣萼”代指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触景生情。

46、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 B项,“

47、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错误,从诗中来看,“青袍白马”代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处境。故选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这是针对诗歌的颈联设题,题干没有给出鉴赏的角度,故考生可以从修辞、描写的手法、表现的手法等角度分析。首先理解颈联的意思,“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写对兄弟的思念。“棣萼”表面是指棠棣花,实际指的就是兄弟,这里使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诗句中表面

48、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这是使用起兴的技巧。前一句“梅花欲开”是写梅花含苞欲放,后一句是写棠棣早已开谢,前后形成对比。从诗歌的注释来看,说“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使用典故,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生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从抒情的方式角度来看,这是触景生情。考生从这些方面分析即可。【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

49、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

50、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

51、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3)荀子劝学中“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答案】 (1).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2)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3)故木受绳则直 (6). 金就砺则利【解析】【详

52、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栈”“钩”“作”“砺”等。【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会不会抓

53、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7

5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C. 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

55、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B. 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C. 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D. 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答案】17. B 18. A 19. 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

56、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18题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 CD 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 B 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

57、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1)晨曦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篇序言。(信函)(2)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

58、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3)因为我们的疏忽,发错了货物,表示抱歉。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将惠赠您一份小小的礼物,请您收下。(致歉函)(4)本人热爱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自荐信)(5)从今往后,凡事我都会一马当先,大家遇到什么困难,我也会全力协助。如果哪位同事对我的工作有高见,我一定会不耻下问。(发言稿)【答案】(1)“拜读”改为“阅读”或“审读”(2)“全部”改为“全都”或者“都不”(3)“惠赠”改为“赠送”(4)“大作”改为“作品”或“习作”(5)“不耻下问”改为“虚心接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

59、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文段,在了解各种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说话场合和谦敬词的运用等,同时结合辨析语病加以分析。 “拜读”,指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语境中主语为“您”,应改为“阅读”;“全部”播音时易听成“全不”,应改为“全都”;“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语境中主语为“我们”,应改为“赠送”;“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语境中主语为“本人”,应改为“作品”;“不耻下问”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虚心接受”。【点睛】得体具体要求是:(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60、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21.中国人取名字大多寓意美好,且往往讲究出处(古诗文、名言、成语等),如“刘思齐”的“思齐”语出论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请仿照此例,从下列人名中任选2个予以解释。陈省身

61、刘海粟 王若飞 马致远 王朝闻 马三立 王任重 张中行【答案】示例:陈省身,“省身”语出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若飞”语出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马致远,“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王朝闻,“朝闻”论语“朝闻道,夕死可也。” 马三立,“三立”谓立德、立功、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 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刘海粟,“海粟”语出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亦可)。王任重,“任重”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道远”亦可)。张中行,“中行”语出论语“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庸之道”亦可)

62、。【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及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仿写题,需要注意仿写的句式特点和内容要求,同时注意语言表达中有无修辞的体现。本题仿写的句式相对简单,内容上要准确理解其文化内涵及其包含的人生道理,作答时注意写明出处与相关诗句或成语等。陈省身,“省身”语出论语“吾日三省吾身。”,寓勤于反省之意。王若飞,“若飞”语出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寓做事迅捷之意。马致远,“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寓理想远大之意。王朝闻

63、,“朝闻”论语“朝闻道,夕死可也。” 意思是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寓明道知礼之意。 马三立,“三立”谓立德、立功、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寓德业兼备之意。刘海粟,“海粟”语出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亦可),寓自谦自警之意。王任重,“任重”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道远”亦可),寓励志奋斗之意。张中行,“中行”语出论语“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庸之道”亦可),寓以中道行事之意。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4、。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未来,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面对多变的世界,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被改变”,常常会受制于人,带来的结果多是无力、无助、无奈。中兴作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其电信设

65、备、手机中有大量元器件和软件需要长期从美国公司进口。但不求改变,安于现状的中兴公司低估了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期限为7年,软件、技术、芯片等零部件销售均在限制范围之内。这一纸禁令,基本断送了中兴的未来。“被改变”其实是一场灾难,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华为与中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与中兴不同的是,华为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主动开发出多项核心技术。“我”需要其他公司的产品,其他公司也会依赖“我”的技术。以高通与华为的交叉授权为例,尽管高通在通信上优势明显,但因其需要华为的技术,便不得不采取合作的姿态来应对。因着主动改变、寻

66、求创新,华为没有被牵着鼻子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谁主动改变自己,谁就改变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以色列和芬兰这两个独特的国家,面积小、人口少、资源极度匮乏,但其创业数量和创新能力却极其强大,丝毫不逊于其他世界大国。是坐等死亡,还是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答案不言自明。由于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处于敌对关系,以色列的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参军服兵役。在部队里,许多年轻人会被安排进行多学科的专业学习,他们会迅速掌握军事领域的尖端科技。更可贵的是,国家鼓励退伍军人将这些技术用于创业,因此该国科技创新人才辈出,甚至出现一个寝室中10个战友均创业成功的奇迹。因为主动改变自己,以色列这个有诸

67、多劣势的小国创业数量和创新能力极其强大,丝毫不逊于其他世界大国。“被改变”几乎等于自寻死路,主动改变常常令人绝地重生。诺基亚一度是芬兰的骄傲,但它却陶醉于已有的成绩不求改变,最终只能落个倒下的结局,同时使芬兰经济陷入困境。后来芬兰政府审时度势,开始寻求主动改变,启动了“桥梁”孵化计划,鼓励诺基亚员工将内部技术用于创业,并给予创业者资金上的支持,于是许多高技术人员流入创业市场,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诺基亚不改变,诺基亚倒下了;柯达不改变,柯达胶卷消失了;而腾讯、阿里、脸书则应变而生,创建了一个个商业帝国。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与其“被改变”而陷入困境,不如主动改变,向死而生。【解析】【详解

6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中提到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我们不妨这样来立意。1.可以写议论文。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写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写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认识。所谓“是什么”就是要解释什么是被改变?被改变的情况有哪些?所谓“为什么”就是要证明“为什么会有被改变的常态”“被改变的情况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可以从自我心理、社会需求、人生价值等方面入手。所谓“怎么做”,就是面对多变的世界,我

69、们该如何主动寻求改变;或者如何面对多变的世界与被改变的自己之间的关系。角度一:承认“被改变”的台理性。接下来的文章自然是从“被改变”与个人角度去挖掘。能言者从哲学层面去谈,摆在社会大坐标中去证。于他人而言,“被改变”或许能给他人带来现实中的改变,或者说进步;于“我”而言,“被改变”是自我主观的突破于社会而言,或许是向着更好处迈去,正所谓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的融合,个体改变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角度二:对“被改变”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当”被改变”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自我认识”的缺失。这样的人往往更倾向于维持稳定状态,不愿意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他们的自身价值往往对外界的依赖很大,进而慢慢

70、变成“单向度的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如诺基亚老总所感叹的:“我们做了什么呀,我们什么也没有做”。不去做、不主动寻求改变,这恰恰是诺基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角度三: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但要析其成因,究其危害。要思考普遍存在的“被改变”的情况是否会在无意之间成为造就社会“巨婴”的推手,这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不是件好事;以及普遍存在的“被改变”的情况是否会产生肆意对自己及他人的烦扰。角度四: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但要辨析什么是真正的“被改变”,分析其建立的前提,思考怎样的“被改变”,才能在自我认识的实现中发挥正向作用,让人不至于在过度的“被改变”中迷失了自我。可以写记叙文,写自己“被改变”

71、的人生体验等。如成长就是一种“被改变”,考生可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成长的困惑与烦恼,是怎么去改变现状的,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参考立意:1.自我因“被改变”而绽放精彩;2.人生的实现是自身改变和“被改变”的协调统一;3.面对平凡的生活,我们需要主动改变现状;4.不应将“被改变”视为压力,而应视其为生活的常态;5.成长就是一种“被改变”;6.我们要正视“被改变”的状态;7.要顺时而变,要突围而出;8.不变是僵化,变的才是从容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点睛

7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