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93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以零分计算。选做题必须写上题号第卷选择题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B.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D. 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分析】1、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

2、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2、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详解】A、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均为DNA,B正确;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植物细

3、胞与动物细胞区别,C错误;D、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但其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点睛】2.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和蔗糖彻底水解得到的单糖都是葡萄糖B. 人体皮肤细胞中的酪氨酸可转变为黑色素C. 丙氨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SD. 细胞中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S;核酸和ATP的元素组成:C、H、O、N、P。【详解】A、蔗糖彻底水解得到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

4、A错误;B、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叫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B正确;C、丙氨酸的R基不含S,可其由C、H、O、N四种元素成,C错误;D、细胞中的有机物有些是能源物质,有些不是能源物质,如核酸,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B。3.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 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合成,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水解C. ATP分子由腺嘌岭、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D. 线粒体、叶绿体合成的ATP均可用于物质跨膜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

5、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详解】A、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正确;B、ATP水解时常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ATP合成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B错误;C、ATP分子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C错误;D、叶绿体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D错误。故选A。4. 在等量的水稻、番茄的缺素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Mg2+、Ca2+、SiO44-,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这些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水稻需要Mg2+

6、、Ca2+较多,而SiO44-需要量较少B. 番茄根细胞吸收Mg2+、Ca2+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 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 水稻细胞能向外排出多余Mg2+、Ca2+使得培养液中的Mg2+、Ca2+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水稻吸收的SiO42-多,对Mg2+、Ca2+吸收少,而番茄吸收的Mg2+和Ca2+较多,对SiO42-吸收少,说明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详解】A、由题图可知,水稻需要Mg2+、Ca2+较少,而SiO44-的需要量较多,A错误;B、番茄根细胞吸收Mg2+、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C、从题图中看出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

7、要量不同,说明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正确;D、培养液中的Mg2+、Ca2+浓度升高是因为水稻吸收水的速率比吸收Mg2+、Ca2+的速率快,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知识,分析题图获取正确信息、明确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是解题的关键。5. 使用洋葱进行的生物实验,取材部位与实验匹配最佳的是()A. 取紫色鳞片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 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 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线粒体D. 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

8、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详解】A、洋葱紫色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白色的,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没有颜色干扰,B正确;C、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C错误;D、根尖分

9、生区细胞是未成熟植物细胞,无大液泡,质壁分离不明显,故不作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B。6.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内:CO2C3C6Hl2O6,线粒体内:C6Hl2O6C3CO2B. 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且其能量转换都只发生在膜上C. 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消耗D. 叶绿体代谢产生的水可以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代谢产生的水也可以被叶绿体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就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详解】A、叶绿体内可发生CO2C3C6Hl2

10、O6,在线粒体中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故线粒体中不会发生C6Hl2O6C3CO2,A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其中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B错误;C、在线粒体水的生成过程中生成了ATP,没有ATP的消耗,C错误;D、叶绿体代谢产生的水如果进入线粒体,可以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代谢产生的水如果进入叶绿体,也可以被叶绿体利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H的生成,第三阶段有H的消耗。7.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

11、的是()A.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C. 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 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答案】B【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12、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能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因豌豆雌雄同花,在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并进行套袋处理,D正确。故选B。【点睛】8. 在25左右的环境里,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呈现“八端黑”的特点,即四肢和头部的尖端、尾巴和耳部的毛为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但在

13、30的环境里长出的毛全为白色。如果除去躯干上一部分毛,再放到25的环境中,新长出的毛是黑色的。关于以上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喜马拉雅兔的白色毛和黑色毛是一对相对性状B. “八端黑”的出现说明白色对黑色是不完全显性C. 喜马拉雅兔其毛色 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D. 不同颜色的喜马拉雅兔的基因型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由于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详解】A.由概念可知:喜马拉雅兔的白色毛和黑色毛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由题意可知:“八端黑”的出现

14、是环境对性状表现影响的一个实例,B错误;C.由题意可知:喜马拉雅兔其毛色表现型受环境中温度的影响,C正确;D.题中显示,在30的环境里长出的毛全为白色,故可推出不同颜色的喜马拉雅兔的基因型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B。9. 下图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 甲时期细胞通常不能进行转录过程C. 细胞乙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只有自由组合D. 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甲细胞是极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示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

15、二次分裂中期。分析乙图: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详解】A、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正确;B、甲细胞时期,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影响了基因的转录,所以不能进行转录,B正确;C、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包括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错误;D、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组成可判断甲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D正确。故选C。10.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不同的是

16、A. 相邻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B. 碱基种类C. (AG)/(TC)的比值D. 碱基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相邻核苷酸之间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因此连接的方式相同,A项错误;B、组成DNA分子的碱基都是A、G、T、C四种,B项错误;C、在双链DNA分子中,因CG、AT,(AG)/(TC)1,C项错误;D、不同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不同,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多样性与特异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1.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7、A. 过程都以DNA为模板,碱基配对方式相同B. 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过程C. 过程中运输同种氨基酸的tRNA可能不同D. 在HIV体内通过过程可以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DNA的复制,表示转录,表示翻译,表示逆转录,表示RNA的复制。【详解】表示DNA的复制,表示转录,两者都以DNA为模板,但是两者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A错误;表示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B错误;同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不同的tRNA运输,因此过程中运输同种氨基酸的tRNA可能不同,C正确;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逆转录()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中,D错误

18、。12. 科学家在探索基因踪迹的历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 沃森、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构建了其物理模型,后又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C. 赫尔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萨顿研究蝗虫的有丝分裂过程,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答案】D【解析】【分析】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A正确;B、沃

19、森、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后来又提出DNA半保留复制,B正确;C、赫尔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故选D。【点睛】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B.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 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 共同

20、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1、B正确;C、抗生素不会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抗生素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D、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正确。故选C。14.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B.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 渗透压的稳定与温度、酸碱度无关【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22、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递质是从前突触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A、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突出间隙充满组织液,所以神经递质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A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是固定不变,B错误;C、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三者都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神经递质在突出上传递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5.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23、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 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 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B.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C.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D.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16. 下图为在寒冷条件下某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B. 几乎全身细胞表面都存在激素的受体C. 激素可定向运输至靶细胞或

24、靶器官D. 激素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但参与组成细胞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错误;B、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细胞表面都存在激素的受体,B正确;C、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可运输至全身各处,并作用全身细胞,C错误;D、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

25、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B。17.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的过程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D. 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为突触小泡;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出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

26、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递到突出后膜之前,就存在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以后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详解】A.传递兴奋时突触前膜能释放中的神经递质到为突触间隙,其中含有组织液,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中的神经递质,A正确;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错误;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D.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

27、交流的作用,D正确。故选B。18.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时的二氧化碳是作为信息分子来调节的,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而发生的,A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二氧化碳不是激素,C、D错误。19. 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体液调节速度较缓慢,但作用时间比较长B. 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 体液调节的调节因

28、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 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详解】A、体液调节速度较缓慢,但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B正确;C、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不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29、,如二氧化碳,C错误;D、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正确。故选C。20. 某人成年后身材仍不足1米,而且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体内缺少哪一种物质所致( )A. 甲状腺激素B. 胰岛素C. 生长激素D. 性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引起呆小症,即身材矮小、智力低下,A正确;B、胰岛素降低血糖,B错误;C、年幼时缺少生长激素,会引起侏儒症,只是身材矮小,但是智力正常,C错误;D、性激素促进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D错误。故选A。【点睛】21. 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

30、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 血糖水平上升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C. 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甲可以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浓度降低,因此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因此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详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具有降血糖和升血糖的作用,两者具有拮抗作用,A错误;B、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错误;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

31、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D错误。故选C。22.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B.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C. 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减弱D. 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的调节。 2、血糖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其次是神经调节。3、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表现:高血糖、

32、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详解】A、高血压患者因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A错误;B、ACEI属于降压药物,并不是人体内合成的,B错误;C、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C错误;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正确。故选D。23. 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 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 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 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 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答

33、案】D【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详解】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B.、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再产生特异性的抗体,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只有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D.、体液免疫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依赖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故选D2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34、、消退较快C.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 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详解】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由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 甲

35、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据此可推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获得免疫能力,由此推知物质乙为抗原。综上分析, 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疑难突破: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过程如下图所示:26.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

36、态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机体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故A错误;B、病原微生物属于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C、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和T淋巴细胞都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故C错误;D、特异性免疫和神经中枢关联不大,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故D错误。故选B。27.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不存在逆转录现象B

37、. 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不能产生体液免疫C. 从图丙可以推测,HIV不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不敏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RNA逆转录形成DNA,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分析乙图:抗HIV抗体水平先增加,后急剧减少。分析丙图:T细胞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加入实验药物后T细胞的数量增加。根据图丁分析,HIV侵染人体后病毒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加入实验药物b后接着大量增加。【详解】A、从甲图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A错误;B、乙图分析,HIV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了抗体,说明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C、丙图

38、中,加入药物a后,T细胞逐渐增多,说明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大量死亡,减少对T细胞的破坏,C错误;D、丁图中,加入药物b后,HIV的数量逐渐上升,说明HIV对试验药物b不敏感,D正确,故选D。28.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

39、胞(胸腺)。【详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故选A。29.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 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人体

40、产生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导致,因此选项A错;浆细胞只能够产生和分泌抗体,不能分泌淋巴因子,因此选项C错;自身免疫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将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器官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此处的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所引起的,所以选项D错;过敏反应属于再次免疫,能够记忆和识别特定的过敏原,再次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所以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过敏反应机理及特点以及特异免疫的有关知识。30.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B. 胚芽鞘、胚

41、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 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答案】C【解析】【分析】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过程中,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表现向光弯曲生长,而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时下表现为不生长,可推测尖端是产生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罩住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表现为直立生长。罩住尖端下面的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时下表现为向光有曲生长,可推测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胚芽稍尖端,感受光利激的部位为胚芽稍尖端,而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相关

42、内容,考查学生对植物向光弯曲生长原理的理解认识。31.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 胚芽鞘b则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

43、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生长较慢,A错误;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相同,B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错误;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特别是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是对选项分析的首要条件。

44、32. 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 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 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答案】B【解析】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敏感些,B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33.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双、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 豌

45、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详解】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化而来,植物幼嫩的叶可产生生长素,A正确;B、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的茎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C、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其对生长素

46、更敏感,C错误;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生长素浓度高可用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合成增加后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D正确。故选C。34.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B. 给果树适宜喷施适量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C. 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D. 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

47、详解】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的生长素含量,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A正确;给果树适宜喷施适量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若浓度过高会造成落果,B正确;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可以促进生根,因此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D正确。故选C。35. 芦苇是我国主要的造纸原料,使用下面哪种激素可以使其增产()A. 生长素B. 乙烯C. 赤霉素D. 细胞分裂素【答案】C【解析】【分析】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

48、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A错误;B、乙烯的作用在于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C、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C正确;D、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为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茎秆伸长生长的主要是赤霉素,D错误。故选C。36.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

49、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 a、b 依次为()A. 赤霉素、脱落酸B.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 赤霉素、乙烯【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其中,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含量逐渐增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而低温贮藏后利于萌发,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

50、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详解】根据题意,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由图可知,b激素在储藏过程中下降,应是脱落酸,因为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而a激素增加,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故A正确。37.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

51、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样方法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A错误;B. 采用五点取样法,样方的面积大小要适中,B错误;C. 采用等距取样法,要确保一定的样方数量并求平均值,减少误差,C错误;D.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由于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以保证

52、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D确。38. 某同学在调查一样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下列不会影响调查结果准确性的是( )A. 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B. 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C. 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D. 计数时将桃叶鸦葱误认为蒲公英计数在内【答案】A【解析】【分析】样方法的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注意问题: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A、样方中的蒲公英数目均应统计,其结果不会影响调查结果准确性,A符合题意,B、采用样方法时,应取各个样方中的平均值,样方数量不

53、宜太少,故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 B不符合题意;C、样方的随机性可以保证调查结果不会因为偶然或特殊情况,造成偏差,C不符合题意;D、计数时将桃叶鸦葱误认为蒲公英计数在内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熟记样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39. 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池塘草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不当导致部分标记物脱落, 则调查结果将( )A 偏大B. 偏小C. 没有影响D. 不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详解】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

54、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熟记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40.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草地上跳蝻的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 用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C. 样方法调查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D.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都是标志重捕法【答案】C【解析】【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详解】A

55、、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并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B、用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C、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C正确;D、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C。第卷 非选择题41. 某科研小组欲研究改良小麦品种甲、乙光合作用的强弱,将长势相同、数目相等的甲、乙小麦分别放置于两个大小相同的密闭透明容器内,给子适宜的光照,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两容器中CO2含量变化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一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大田种植甲、乙两

56、种小麦时,种植密度能更大的是_(填“甲”或“乙”),其原因是_。(2)图二中影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b时35条件下光合作用CO2利用速率_(填“大于”“小于”“等于”)25时,判断依据是_。【答案】 (1). 乙 (2). 乙种小麦能利用更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3). 温度和光照强度 (4). 大于 (5). 光照强度为b时,两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35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25条件下【解析】【分析】净光合速率可用氧气释放量(速率)、有机物积累量(速率)、二氧化碳吸收量(速率)来表示。总光合速率可用氧气产生量(速率)、有机物制造量(速率)、

57、二氧化碳利用量(速率)来表示。【详解】(1)根据图一分析可知,乙种小麦能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种植密度大了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大田种植甲、乙两种小麦时,种植密度能更大的是乙种小麦。(2)图二横坐标是光照强度,图中曲线分别是在25和35下的CO2的吸收速率,故影响因素有两个:光照强度和温度;在35时植物的呼吸速率比25时的呼吸速率大,而光照强度为b时,两个温度下CO2吸收速率相等,故35的CO2利用速率更大些。【点睛】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2. 下图是人类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1)白化病致病基因位于_染

58、色体上,属于_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2)1的基因型为_。她与2再生一个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_。(3)8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若要保证其后代不患病,理论上其配偶的基因型应为_。【答案】 (1). 常 (2). 隐 (3). Aa (4). 3/4(或75%) (5). 1或(100%) (6). A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和2表现正常个体生出患病个体4,说明白化病为隐性遗传,6女性患病个体生出不患病9,说明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和2的基因型为Aa。【详解】(1)由分析可知,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2)1的基因型为Aa,她与2再生一个孩子,生出的孩子基因

59、为为AA、2Aa、aa,肤色正常的概率是3/4。(3)4的基因型为aa,8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若要保证其后代不患病,理论上其配偶的基因型应为AA。【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遗传病的掌握和遗传图谱的分析能力,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从而计算基因频率。43.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继而促进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血

60、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_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 (1). 毛细血管舒张 (2). 下丘脑 (3). 抗利尿激素 (4).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5). 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功能) (6). ATP(或三磷酸腺苷) (7). 胰高血糖素 (8). 肾上腺素 (9). 细胞外液 (10). 乳酸【解析】【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

61、水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详解】(1)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

62、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主要以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大量消耗。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都能提高血糖的浓度,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4.

63、 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molL-1(2)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_,生长素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组别ABC浓度(molL-1)10-1210-910-6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预实验的目的是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_。(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

64、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作用的结果。【答案】 (1). 10-8 (2). 色氨酸 (3). 主动运输 (4). 促进 (5). 促进 (6).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7). 预实验 (8). 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科学性,避免浪费 (9). 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 (10). 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解析】【分析】1、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分析曲线图: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

65、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详解】(1)据图分析,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进出细胞是主动运输;(3)图中A点对茎、芽起促进作用,对根起抑制作用,图中B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4)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通过预实验确定大致浓度范围后,需要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5)通过根的向地性生长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一种激素调节的,而是由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