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89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3人教版地理总复习1-5-2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解析: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甲、乙、丙三处都位于西风带,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温带荒漠。答案:B2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由于受地形影响,乙、丙两处植被不同,所以其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答案:D (2012年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34题。3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

2、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 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高纬生存环境的针叶林带。答案:D4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解析:由图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的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所致。答案:B(2012年杭州模拟)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7题。5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

3、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答案:A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解析: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答案:A7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解析: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答案B(2012年淄博检测)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89题。8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甲丁丙

4、乙 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解析:甲地位于南半球,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热带草原)凋零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甲地昼最短,从乙丙丁三地的基带可知三地纬度是丁乙丙,故四地昼长为丁乙丙甲。答案:D9丙地可能是()A天山 B秦岭C大兴安岭 D阴山解析:丙地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属于北温带。答案:B(2010年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012题。10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在3000 m以上东坡的高山常绿灌丛草甸

5、带海拔分布比西坡低且跨度大,说明东坡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故选B。答案:B11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解析:从图中可知,在东坡1500 m以下河谷是干旱河谷,说明该处河谷主要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朗,降水少,故形成干旱的自然特征。答案:D12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C安徽 D山西解析:此山有常绿阔叶林带且海拔在1500 m以上,故该山可能位于四川。答案:A(2012年盐城模拟)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1315题。13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6、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解析:读图可知:X方向为南北方向,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Y方向为垂直方向,海拔升高热量减少,湿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答案:B14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A BC D解析:照片为热带雨林的典型板状树根。答案:A15与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C德干高原 D巴西高原解析:纬度4060大陆东西两岸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A(2012年广东联考)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1617题。16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C高山灌丛草 D常绿松林解析:甲处与玉龙山同一坡向及高度处植被带相同,因为

7、有相同的盛行风和纬度,都在横断山区。答案:D17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河谷地形,地形闭塞A BC D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干热气候受地形条件影响而成。答案:B读图,回答1820题。18图中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19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南坡()A纬度低 B相对高度大C向阳坡 D迎风坡20如果全球变暖,则该山上各自然

8、带分布的高度将()A升高 B降低C不变 D难以确定解析:第18题,根据图例可知,的下面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所以代表的是针叶林带,在高山草甸带下面,代表的是高山灌木林带,在高寒荒漠带上面,代表的自然带是积雪冰川带。第19题,由于该山南坡相对高度大,从山脚到山顶水热状况变化大,所以南坡自然带比北坡要丰富。第20题,如果全球变暖,则山上热量要比现在充足,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将升高。答案:18.A19.B20.A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1)自然带名称:B_,C_,D_。(2)地球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3)A、E处形成不同自然带的原因是受

9、_因素的影响;D自然带南半球比北半球面积狭小是受_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非地带性现象。(4)D自然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_,冬季_。答案:(1)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3)地形海陆分布(4)地中海炎热干燥温和多雨22(10分)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2)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4)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解析:

10、第(1)题,甲图是沿经线的非洲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在南北方向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乙图是沿纬线方向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受降水差异的影响,沿线附近自然带在东西方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日本北海道岛西部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量较大。第(4)题,B山脉为大兴安岭。答案:(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由赤道到两极(2)温带草原带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小(3)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水汽,在C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雪。(4)地势第二级阶梯与地势第三级阶梯(或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

11、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23(10分)(2010年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解析:(1)据图定位该地为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据图中信息分析随时间推移陆地面积变大,且向海洋方向扩展。(2)该区域陆地面积扩大主要是因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黄河流经

12、黄土高原地区,暴雨、洪涝会加剧该区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会增加。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24(10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

13、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解析: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题,地势与湖面面积(湖岸线进退)变化相关,结合图中湖岸线变化判断即可。第(2)题,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题,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从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