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文山州丘北一中2018年学业水平测试卷(一)高一 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 马关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南京条约2.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2、A 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 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C 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 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3.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 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C 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4.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B 行省制C 郡国并行制D 分封制5.英国文化
3、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 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B 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6.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 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 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 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D 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7.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
4、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 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 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 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D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A 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B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 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D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9.19世纪末,外资银行开始落户北京东交民巷。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上述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列强已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B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C 列强对华
5、进行资本输出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0.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下列对这一历史场景分析最正确的是( )A 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B 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C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11.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
6、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B 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C 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D 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12.“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 )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 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1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
7、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 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 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 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 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14.恩格斯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这是指(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没有设立君主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君主没有实权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形同皇帝D 法国总统实行独裁统治15.“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 开国大典B “文革”结束C 改革开放D 香港回归16.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
8、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 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 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17.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1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
9、,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9.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 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 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C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 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
10、了祸根20.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B 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C 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D 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21.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2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
11、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23.“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 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C 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D 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24.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下列各
12、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第三产业的兴起C “福利国家”的建立D “新经济”的出现25.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B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2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
13、控制27.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28.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A 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 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29.“因为经济上允许资本主义而在政治上加强了控制。权力向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集中,逐步形成高度集权的官僚体制。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决定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 是“斯大林模式”的
14、雏形B 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C 因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难以持续D 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行不通30.下图是20 世纪80年代初期成都晚报上刊登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可以研究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革新产品的产销经营方式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A B C D 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分).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15、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
16、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
17、,“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走向历史的深层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33(1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
18、”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成“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左右。)34.(10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是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
19、展状况的反映,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摘
20、编自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内容,因此选A。2.【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可知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源头和发展的关系,A项只阐述了其中一方面的表现,B和C说法明显不对。答案选D。3.【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A、B、C三项都符合材料信息,但是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是不平等
21、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汉建国之初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无法维护统治,所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题意的是C项,A、D项排除,B项是元朝时期实施的。5.【答案】A【解析】选A。材料主要是分析了英国代议制的问题,材料中“推翻一个老国王”是指推翻了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拥立了一个新国王”是指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实质上是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6.【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22、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材料中要求“农民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合的,所以A项正确。7.【答案】D【解析】材料中文字的言外之意是由于私欲的存在,在不受任何权力约束时必然会出现滥用职权为己谋私或形成专制统治的现象,所以麦迪逊的意图是要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所以答案选D项,A、B、C三项含义与此不符。8.【答案】D【解析】社会暴力革命是对材料言论的错误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的影响而非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故B项错误;对政治学科的重视材料缺乏论据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
23、强”体现了各社会阶层人员因科举制度的促进而急剧变革,故D项正确。9.【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外资银行开始落户北京东交民巷”“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华设立银行属于近代列强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因此选C。材料涉及的是列强经济侵略,A排除;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发生,而且材料无从体现,B排除;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属于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主要是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D排除。10.【答案】B【解析】材料中“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保护孙中山,说明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已
24、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主旨不符,C、D两项说法错误,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11.【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A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开展;B正确,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不断在中国传播;D正确,洋务运动以来,教育近代化发展,改变人们思想观念;C错在“普及”,因为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2.【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亲亲相隐”的特点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其目的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加强宗族团结,体现了宗法
25、观念对法制的影响,故本题选 B 项。 “亲亲相隐”原则不能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也未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故 A、C 项错误; D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13.【答案】A【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的理解。因为二者都承担了相同的革命任务即反对封建主义和外来侵略,因此都符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A符合题意;二者的前途不一致,前者主张建立天国,最终走向封建化,后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二者的纲领不同,前者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违背发展规律的方案;后者是三民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革命纲领,排除C;革
26、命主体上前者是农民阶级,后者是民族资产阶级,排除D。14.【答案】C【解析】A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所以排除A项;B项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合。故答案选择C项。1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喜迎回归举”及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领土的回归,所以D符合题意。而A仅仅是新中国的成立,B、C与领土回归无关。综上,本题选D。16.【答案】A【解析】从题干看,该学者认为,在今天,资本主义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架构内运作。这是突出强调资本主义的核心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A。17.【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以工代赈,兴
27、办公共工程”,提高了就业机会,缓和社会矛盾。A是其直接目的。18.【答案】A【解析】生产由医生来接生,说明观念已开放,但认为“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似不成规矩,主张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又说明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民主思潮,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生产由医生来接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西方医学知识,故D项错误。19.【答案】D【解析】柯立芝的政策加剧了资本家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了产销矛盾。20.【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乡村百姓思想解放,“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其中也没有近代文明色彩,故B项
28、错误;从“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可以看出农民对祭祀的态度不够尊重,表明传统文化的失落,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新生活,只是某种程度体现旧生活的解体,故D项错误。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不正确。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不正确。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不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22.【答案】A【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
29、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23.【答案】D【解析】从材料“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中可以看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商业市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与汉代、宋代和唐代的“市”无关,选择D项符合题意。24.【答案】C【解析】“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即高福利,“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剥削”即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正确答案为C。25.【答案】D【解析】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甲午
30、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D项正确;A、B项是在民国初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C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6.【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故A项表述错误;题干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B、D两项。由题干中的信息“报纸最有功教民智渐开通”即可选出C项。27.【答案】A【解析】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实行均田制,唐朝沿用,故A项正确;实行
31、土地国有不是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实行均田制,地主的利益并未受到损害,故C项错误;改革基层行政属于政治层面,均田制是经济层面,故D项错误。28.【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更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自由,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有很大区别,不是“斯大林模式”的雏形,故A项错误;“经
32、济上允许资本主义”说明新经济政策并未违背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政治上加强了控制”,使得斯大林可以决定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说明新经济政策难以持续,是因为政治体制的制约,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短短几年间成效显著,若长期执行下去,可能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30.【答案】C【解析】从该企业利用广告宣传和其内容中涉及质量评比等,可见其注重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故正确;80年代初期,国营企业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故错误;该企业销售采取报纸广告的方式宣传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和质量,故正确;从该企业刊登广告、产品面向市场生产等信息来看,企业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自
33、主权,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31.【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3)地位及意义: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有力支援了其他国家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解析】(1)日本对“满蒙”“
34、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的行动,首先要分清楚范围,侵略东北地区;侵略整个中国的标志是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2)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如何合作的,合作后做了哪些事情。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正面战场的太原会战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3)根据表格中“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它的主力仍然陷在中国战场上”。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可知地位:中国
35、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表格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了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新篇章。”以及中国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可知意义:中国人民的抗战有力支援了其他国家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32.【答案】(1)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
36、原则: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3)评价:该政策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保障了国防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具有广泛适用性。【解析】“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教材对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过程和作用没有系统介绍,本题通过两段材料,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33.【答案】(1)观点:既有
37、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必然性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2)立场: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
38、机遇。【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问答题,综合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第(1)问,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偶然性即把此事件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涉及历史观问题,即“欧洲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也就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不同的史观导致人们对哥伦布不同的评价;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依据题目的要求,紧扣题目要求作答。34.【答案】特点:传统习俗与新习俗并存。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经济:近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思想文化: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解析】关键信息:民国时期、“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新式婚礼、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题干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新旧并存的现象,其原因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