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7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与教育【专题突破】1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1)变迁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即爱人,以德治民;主张“礼”,即贵贱有序;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苛政刑杀”,主张“政在得民”,宽刑薄赋;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够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秦朝时,儒生主张实行分封制,抨击郡县制,指责秦始皇,被秦始皇“焚书”、“坑儒”,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已经趋于巩固和稳定,加之董仲舒适应了加强封建中央
2、集权的需要,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革,提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其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被汉武帝所接受。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明清时期,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是八股文。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八股取士也成为一种愚民政策,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进步。1898年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的诏书中有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内容,但很快被慈禧太后废除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志士们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也是错误的。“文革”期间,“四人帮”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歪曲历史,把矛头指向周恩来。(2)规律与技巧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儒学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它也曾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对历史
4、发展产生过消极作用。儒学中的勤政爱民、任用唯贤、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及世界影响: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一个主要渠道;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安定统一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价值;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对于当今政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还有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民本思想对于今天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参
5、考价值。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大加赞扬和介绍。2两个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征及成因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出现并普及;为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科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成因:a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b政治状况: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c阶级基础:阶级
6、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不同的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d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e文化风气: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原因。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a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哲学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这三位思想家的思想特色: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反封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具体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7、文化上: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不切实际的学风;思想上: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b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其原因与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统治、闭关政策等有关?c西学东渐开始,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著作。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知识介绍给中国。d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体现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科举以八股取士,学校教育实行了更加规范和严格的思想控制,清代书院的官方化,
8、大兴文字狱出现一大批宣传封建正统思想的类书和丛书等。e文学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向,在思想上体现出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特征。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表现了突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明清文化特征出现的原因a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封建社会的衰落。b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认识和评价(1)为什么说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是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李贽反对“咸
9、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的思想,是直接针对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和读书人埋头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状况,主张学以致用,他还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的主张。另外,他还把“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主张人们应该“保天下”,这实际上就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家天下”,反封建色彩极为明显。王夫之则是从哲学角度同封建专制制度的哲学基础唯心主义进行斗争。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2)韩非子与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不同看法及原因、认识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a春
10、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争霸和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b韩非子认为分封制已经不能用来治理当时的老百姓,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命官吏代替世袭的贵族,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个人手里。c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用韩非子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d这种政治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a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宦官专权,君主专制主义日益腐朽,渐趋衰落。b同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明朝中后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反封建的追求民
11、主的思想。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于剥削压迫人们的君主应当仇视,不必绝对效忠。e黄宗羲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影响。以上分析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韩非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要求,都是进步的;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的标准。【专题演练】一、选择题1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A人的生存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2孔子曰:“仁者,爱人”,并主张贵贱有序。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
12、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山东自古被称为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下列史实与之相关的是()因材施教兼爱非攻考工记初税亩ABCD4儒学发展到汉代,比先秦时期增加了新的内涵,主要表现是()A“人定胜天”说B“民贵君轻”说C“天人感应”说D实行“仁政”5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顾炎武继承“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6清朝前期形成的“乾嘉学派”()A由程朱理学发展而来B反对清朝政府的思想专制C关心现实,主张革除弊政D专心研究中国古代典籍7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
13、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8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轻徭薄赋“仁”ABCD9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10“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是下列哪一思想家的主张()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庄子11有关老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主张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开始
14、对宇宙本源的探讨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ABCD12王充认为“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这主要是批驳()A佛教的“因果报应”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道教的“长生不老”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13下列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A以法治国,今必胜昔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D兼爱非攻,节用尚俭14我国古代思想领域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佛、道三家并立局面开始于()A西汉B东汉C魏晋D唐朝15王充和范缜都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A都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B都反对厚葬C都认为人死了精神也随之
15、消失D都揭露佛教对人民的欺骗16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其主要原因是()A他们的阶级属性不同B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C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D他们对外界的了解程度不同17孙子兵法伐谋篇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确理解这段话的选项有()孙子主张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孙子注重战争中智慧的作用孙子注重战争中交通的作用孙子强调武力解决国家间的争端ABCD18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BCD19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
16、达了()A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要求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D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2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提倡()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习与思考相结合D择优而教21明清文化与以往相比,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征为()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统治者对人身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出现西学东渐出现介绍外来先进科技成就的著作ABCD22右图所示二人的交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于() A为我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生机B中国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C西方的天文、数学、哲学和政治学传入中国D中国人开始关注
17、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3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是指()A科学试验的仪器B人们的感知器官C客观存在的事物D万物发展的规律24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话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BCD25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一思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需要反对封建教条主张脚踏实地的学风ABCD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
18、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材料二:孟子所处的时代,各大国的国君都已称王。他虽然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他认为无论哪一国的国王,只要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就可以取周王而代之,成为全国的“共主”。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公孙鞅(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孔子“正名
19、”思想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中孟子的思想较孔子有何实质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4)据上述材料,简述以上儒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圣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摘自清史稿材料二(黄宗羲)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
20、游谈。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摘自清史稿材料三(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像、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摘自清史稿材料四亡考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
21、。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引自王吾(王夫之子)大行府君行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风有哪些共同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28有人说:“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们的政治主张中,有何矛盾之处?儒法两家后来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简要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29“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请回答:(
22、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试举唐朝时期能体现以上某些思想的重大举措两例,并简要说明理由。专题7参考答案1A要认识两人的主张,因为孔子主张仁政,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故两人都重视人的生存权利。2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思想家思想的理解。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的思想代表了处于没落中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他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3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归纳能力。因材施教为孔子所倡,兼爱非攻为墨子所倡,两人都是鲁国人;考工
23、记反映了齐国官营手工业生产情况,初税亩是鲁国推行的,故都与齐鲁大地相关。4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重要历史知识的能力,比较简单。A、B、D三项都是儒学在先秦时期的思想,C项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5B这一题A、B、C、D四个选项中B选项是明显错误的,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来的,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大师,因此不可能接触到佛教,所以选B。6D清朝前期,由于清政府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读书人不敢关心时事,埋头于钻研古代典籍,使得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形成,故选D。7A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比较、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项B不符合史实,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所以被统治
24、阶级所利用,但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表述不准确,不符合题意要求;选项C只是摆出了两个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是本质上的共同原因,不符合题意;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因为孔子的“仁”虽说有许多解释,但不具有双重性,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是将儒家学说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正因为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所以,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所以选项A符合史实,并符合题意要求,是本题的正确选项。8C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有选项以德治国(因为儒家思想提出“仁者,爱人”,孟子主张“政
25、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体现了这一思想);轻徭薄赋(孟子主张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体现了这一思想);“仁”(孔子提出,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选项依法治国是战国时期韩非子的主张,是法家思想的主张,与儒家思想体系不相关,不是本题的正确选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9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A是老子,B是孔子,C是韩非子,D是屈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10B材料讲的是严刑峻法的效用,否认道德教育的功能,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主张。11D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主张进行社会改革是孔子的思想。故排除带的选项即
26、可。12B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如果人君无道,天即将用灾祸来谴告和威慑。自然界的变异和灾害就是天神对君主的警告和惩罚。东汉王充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反对“天人感应”说。13C14B15C16B17A解题时首先应读懂材料,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与备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经过分析可知:符合材料的内涵,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故选A。18B本题考查孔子在思想方面的主张,在备选项中,其中体现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体现了其当时的政治主张,即维护周朝的“礼”。体现了其教育方面的思想,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和贵族垄
27、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19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史实和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读懂材料,“有能则举之”即墨子的“尚贤”主张,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反映了小生产者参与政权的愿望。20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史实和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的“中人以上”与“中人以下”的概念表明了孔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21C要理解题中强调的是“新的时代特征”,这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因为实行“摊丁入亩”,使人身控制松弛了。但它不属于新的时代特征。22A要认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
28、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23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王夫之所提倡思想中,“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道”指万物发展的规律。C项正确。24B25C26(1)维护已经没落的奴隶制度。(2)孟子不再维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因为当时各国都已确立封建制度。(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4)轨迹:孔子是保守派,主张维护当时的奴隶制度。孟子是改良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变革旧制度。商鞅是激进派,主张因时、因事进行彻底改革。认识: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应该从时代的
29、角度去看待古人的观点,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7(1)一方面推行提倡文化、重视教育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2)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3)康乾盛世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文教昌盛。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大多数知识分子脱离现实,其研究领域远离社会生活。28(1)矛盾及成因:矛盾:儒家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实行仁政,放宽刑罚。而法家主张实行法治,要求臣民遵守法律,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反抗。(2)统一过程:秦统一后,运用和发展了韩非的理论,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提出了“大一统”思想,用神权来维护君权,
3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根本目的上与法家思想主张中“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一致的。(3)根源和影响: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要求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儒法两家统一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为其确立巩固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思想保证。但后期逐渐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和限制思想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29答案:(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对农民宽刑薄税。荀子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让人民安居乐业。(2)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均田制),体现了仁政(轻徭薄赋)的思想;完善科举制,体现了任人唯贤的思想;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兼爱”“非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