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5年7月4日下午2:304:00乐山市高中2016届教学质量检测地 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 50分)注意事项:1. 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世界某事物分布图(阴影区),回答1-3题。1.位于亚洲地点有A.、 B.、 C.、 D.、2.图中阴影部分最
2、可能表示世界 A石油主产区 B重要城市带 C主要工业区 D主要森林带3.根据考证,甲所示阴影区主要保留在所在大陆的中西部,而该大陆同纬度东部却几乎没有。造成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洋流因素 B.大气环流因素 C.人类活动因素 D.地形因素图中数码、代表两个沿海城市。读下图,完成4-6题。4.与城市气候特征相似的区域在全球分布的规律是A.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B.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C.南北纬3040的大陆中部D.南北纬3060的大陆西岸5.、两城市纬度数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 B.大气环流不同C.地面状况不同 D.沿岸洋流不同6.城市与城市气候相比A高温同
3、期,多雨也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读日本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该山地最高处大约2800米),回答7-9题。7.-点夏季降水变化情况是A增加减少增加减少 B减少增加减少增加C减少增加 D减少增加减少8.此山地水汽主要来源为A其东南方向的太平洋 B其西北方向的日本海C其东南方向的日本海 D其西北方向的太平洋9.地降水类型与地降水类型比较A.地台风雨比例小于地 B.地锋面雨比例小于地C.地对流雨比例小于地 D.地地形雨比例小于地读世界某国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回答1013题。 10.图中箭头表示的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A.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北移所致
4、 B.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所致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气压差形成的盛行西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11.图中降水最多的城市是A. B. C. D. 12.根据图中提供信息,对小麦、棉花、茶叶、黄麻四种农业生产对象生活习性比较的分析,最符合实际的是A.小麦最喜潮湿、高原环境 B.棉花最喜光照、潮湿环境 C.茶叶最喜阴凉、低平环境 D.黄麻最喜湿热、低平环境13.城市是该国新兴技术发展中心。促进该城市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处于南部沿海,对外交通发达 B.靠近原料产地C.人口分布密集 D.位于热带高原,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右图是大不列颠岛七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山地。读
5、图完成14-16题。14.该岛屿上同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基本小于内陆 B山地基本大于平原C河谷基本小于山地 D东岸基本大于西岸15.导致、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低 B人为干预强度C阴雨天气多少 D洋流性质16.该岛屿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7-18题。17.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Ba种植园农业、b大牧
6、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18.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D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9-20题。19.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A沿岸有寒流的冷却作用B位于赤道地区,空气对流强烈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D位于高山背风处,下沉气流强盛20.城市、气候四季如春。其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7、B洋流 C地形地势 D土壤2014年4月15日,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的我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读右图,回答21-22题。21.南极建站的主要困难体现在 建筑材料、设备将面临低温严寒的巨大考验工作人员面临高原缺氧的考验 向站输送地面人员、物资困难多 紫外线辐射强A、 B、C、 D、 22.如果用直升飞机从长城站向昆仑站输送物资,走最近路线,其方向应该是A一直向东北 B一直向西南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读美国有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23-25题。2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阴影区)中,夏季炎热干燥的地区是A甲 B乙
8、C丙 D丁24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这种分布体现出A地区生产混合化特点B市场选择性特点 C地区生产专门化特点D高科技化特点25图中为同一农作物,但、两地播种季节不同。其原因是地A热量更丰富 B劳动力更丰富C降水量更大 D更接近市场第二部分(综合题 50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2.本部分共4个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每个要点2分)材料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材料二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
9、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右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1)该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完成下面内容的填写。(8分) 北部高于南部;中部海拔高于东、西部;,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2)描述该半岛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8分)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每个要点2分) 材料一 南非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右图)。材料二2014年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南非之行,促进了中南经济的合作。下表为南非向中国出口及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工矿产品构成。进口产品电机、服装、纺织品、鞋、箱包、玩具、家用电器、音像设备等出口产品铁矿石、锰矿
10、石、铜矿石、原油、氧化铝等(1)该图特别体现了南非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2分)(2)分别指出中国、南非两国工业的优势特征。(4分)(3)指出中南间进出口工矿产品经济附加值的共同特点,并由此分别为两国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28.读“美国局部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及主要开发治理措施”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每个要点2分)(1)该区域开发治理措施结合区域内各地地理环境特点。此做法遵循了原则。(2分) (2)归纳a地气候特征。(4分) (3)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完成下面内容的填写。(6分) 上游来水快;年降水量丰富;下游泄洪不畅。2
11、9.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右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每个要点2分)(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乐山市高中2016届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15.7评分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2.各题均按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评分。3.若学生的答案与非选择题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所分配的分数。第卷(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2、,选对一个得2分,共50分)1.C 2.D 3.D 4.B 5.B 6.C 7.B 8.A 9.D 10.A 11.A 12.D 13.D 14.D 15.A 16.A 17.A 18.D 19.A 20.C 21.C 22.C 23.B 24.C 25.A第卷(共50分)26.(16分,每个要点2分)(1)北部纬度高于南部(2分) 中部高于同纬度东、西部(2分) 西部沿海受到暖流影响(2分) 西坡坡度大于东坡(2分) (2)特征:海岸线破碎、曲折,多岛屿、峡湾(2分)。原因:冰川切割、侵蚀;山脉西侧河流湍急,流水侵蚀严重;海浪侵蚀严重(2分)。有利影响:利于建港,发展海洋运输业(2分);峡湾
13、地貌显著,独特的海岸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2分)。27.(12分,每个要点2分)(1)矿产资源种类十分丰富(2分)(2)中国:生活用品类轻工业发展良好(2分);南非:采矿业发达(2分)(3)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小(2分) 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2分);通过政策合理引导,提高产品初加工生产成本,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分);加强中南两国工业技术合作,促进工业生产的进步(2分)(“建议”任意答对2点即,最多得4分)28.(12分,每个要点2分)(1)因地制宜(2分) (2)冬季温和,夏季炎热(2分);降水丰富切季节变化不大(2分)(3)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2分);年径流量大(河流流量大)(2分);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2分)29.(10分,每个要点2分)(1)特点:由东北部、东南部向中部、西部逐渐升高(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2分)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危害农牧业生产;加剧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任答2点即可,最多得2分)(2)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即可,最多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