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0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讲学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1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用表格、示意图等方式来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也可以指导他们用编辑小报和设计展板等方式来呈

2、现科技成就及其科学家。2注意引导学生去畅谈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此,可以适度补充产生世界影响的科技成就(例如神舟六号的飞天),也要提示学生观察和关注“科技进步与身边的生活”。3联系专题二的古代科技,与新中国科技做一比较,既明确古今科技的若干差异,又增强民族自豪意识。4联系本单元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一步领会“科教兴国”这一战略。5。可以举办“现代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科技前沿”的主题小报制作活动,引领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

3、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双百”方针,注意价值导向,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2引导学生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或破坏对文化事业尤其是文艺事业的影响,通过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帮助学生概括出相应的经验和教训。3文艺领域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叙事性和情境性,作品、作家的回忆录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2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3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1侧重于掌握新中国头十七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同时也要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史实来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2组织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努力将史实运用、历史比较、现实感悟、交流对话等目标贯穿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3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三代人所受教育的口述历史的视角,大体勾勒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谈谈各自的体会。【史论共享】1新中国科技进

5、步的作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国的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主要指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 。它提倡在文艺科研领域可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3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

6、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时期,发展教育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1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的科技成就 【知识梳理】一 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期(1)1949年,中国成立 , 出任院长。(2)制定了中国 的远景规划,以发展 、 和 等高科技为重点。2“文革”期间:科研事业遭受 。31978年以后(1)1978年, 召开,邓小平重申了马克思关于“ ”的论断。(2)1985年,国家开始推行 。为了全面提高我国的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 ”、“ ”和“ ”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 ”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的作用,

7、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战略决策的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 和 的垄断。(2)成就 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后来相继建成了 核电站和 核电站,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电力。1960年,中国仿制 成功;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试验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 试验。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 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 。2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1)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研制并发射了 种类型、 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2)火箭技术

8、的进步:到 年,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 ”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人太空。(3)载人航天成功: 年10月15日, 载着宇航员 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 的国家。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经过多年努力, 年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 。(2)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2意义(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 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 问题。(2)国际上把杂交稻当做中国第 大发明,誉为“ ”。【巩固练习】1 建国后设立的中国科学院制定的远景规划的重点项目为A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技术B发展原子弹、火箭和电

9、子计算机技术C发展载人航天技术D发展火箭与卫星技术2 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哪次会议上A1949年的政协会议 B一届人大一次会议C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订实施的科技战略不包括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火炬计划” D“两弹一星”计划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A B C D5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6“神舟”5

10、号载者扬利伟成功的飞上了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5号飞上太空的时间是A2001年10月15日 B2002年10月15日C2003年10月15日 D2004年10月15日7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A文化领域 B教育领域 C军事领域 D政治领域8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A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C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D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9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了A“科教兴国”战略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战略C中国科学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 D“两弹一星”计划1020世纪中期以来,第三次科技

11、革命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有的奋斗目标和态度是自强、自立、自信、迎头赶上 虚心学习外国先进成果,发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加强技术交流,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A B C D第2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知识梳理】一“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1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21956年初,中共中央关于 问题的会议,决定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3新中国初期, 领域有过几次争论,有些问题被当成 问题予以批判,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二春天的信息1“双百”方针的提出: 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 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2、”的方针。2“双百”方针的内容(1)“百花齐放”:是指 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2)“百家争鸣”:是指 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三春天的硕果1科学技术领域:生物学领域中有 学派和 学派之争,贯彻“双百”方针一后, 和 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2文学艺术领域(1)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 和 时期的新风貌,硕果累累。(2)出色的 作品: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 ;杨沫的长篇小说 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 。(3)文艺期刊大量增加,原有刊物也尽量提高质量,扩大版面。四历史的经验教训1教训: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 问题

13、,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许多 受到伤害,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2经验(1)纠“左”:随着“文革”结束,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 路线。(2)处理好三个关系: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要处理好 、 和 的关系以及和 的关系,以及 与 的关系。【巩固练习】1 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部分知识分子受到伤害 D阶级斗争己不存在2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根本目的是A继承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 B繁荣文学艺术C充分调动知识分子

14、的积极性 D活跃学术气氛3关于“双百“方针提出的基础不正确的是A在民族资产阶级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基础上提出B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C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D在国家迅速发展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4下列作品属于贯彻“双百“方针后的作品的有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赵树理三里湾A B C D5对“百家争鸣”方针的准确理解是A学术思想绝对自由,政府不加任何干涉 B只要是正确的学术思想,都应让其自由发展C宪法范围内学术思想自由 D不违反中国共产党党章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界采用多样化体裁和表现手法,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

15、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B“文化大革命”到后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批判C改革开放时期到来后,在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D在处理科学、文艺和政治、和人民的关系中,和政治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71959年被电影界称为“难忘的1949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B广大电影工作者的辛勤劳动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D“双百”方针的鼓舞8关于“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过渡时时期开始 B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C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 D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9因“左”倾错误而遭批判的文学作品是组织

16、部新来的青年人蝉的歌青春之歌早春二月A B C D 10改革开放后,在处理科学、文艺工作中要求处理好三个关系中最基本的是A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C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D科学、文艺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3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识梳理】一 开创基业1 基础(1)人民政府 各级各类学校,并进行初步改革。(2)从列强手中收回 ,教育事业真正回到 手中。2制定教育方针(1)1949年底,第一次 召开,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并确立教育要为 服务,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新中国的 。(2)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到教育者在 、 、 几

17、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 (3)刘少奇倡导“ ”,即 学校教育制度和 学校教育制度。(4)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以 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 和 。 3成就(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体系。(2)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教育、 教育和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 的建设人才。(3)开基创业的十几年,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失误(1)原因: 的影响;“文革”的到来。(2)表现:“ ”的年月,各地大办学校,大量增加学生的劳动;“文革”的到来,使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2发展(1)“文革”

18、结束后,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充分肯定新中国前 年的教育工作,全面 。(2)改革开放后, 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大量增加教育投资,提出“ ”的发展战略。(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 ,面向 ”的指导方针,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步伐。(4)基础教育方面,大力普及 ,制定 ;对中等教育,实行 和 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 等;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还启动了“ ”。三迎接挑战1将 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计划。3加大对 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巩固练习】1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A

19、建国后 B过渡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时期2为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把哪一内容放在重要位置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3关于刘少奇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B有利于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 C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D与政府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相背离4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A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颁布 B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教育法的颁布D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的颁布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

20、的理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了教育立法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 B C D6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体现在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提出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级教育体系第一次提出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A B C D7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有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增强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大越大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A B C D8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的提出是在哪一年A1978年 B1984年 C1991年 D1993年9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A基础教育

21、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继续教育10下列决策不符合教育持续发展的是A“科教兴国” B劳动实践教育代替课堂教学C教育优先发展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 中国政府的重视 C.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 有利的国际环境2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火箭 航天工程 A. B. C. D. 3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 C.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

22、会上4“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5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改革政治体制 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A. B. C. D. 6目前,我国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航天工程 高能物理 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A. B. C. D. 7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8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

23、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9自新中国成立到2001年,中国送入太空的国内外卫星有 A. 70多颗 B. 80多颗 C. 12颗 D. 50颗10下面这张图片是属于哪项科技实验 A. 原子弹爆炸实验 B. 氢弹爆炸实验 C. 北京正负对撞机研制实验 D.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11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12新中国

24、成立后,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号召的是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邓稼先13“双百”方针是指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C.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D. 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14下列文艺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有茶馆 蔡文姬 青春之歌 三里湾A. B. C. D. 15下面这张剧照属于1959年出品的哪部国产影片 A.北国江南 B.五朵金花 C. 女篮五号 D.青春之歌16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C

25、.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7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18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制定义务教育法启动了“希望工程”A. B. C. D. 19你对“211工程”了解多少 针对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在全国重点办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是在20世纪提出来的目的是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A. B. C. D.20对我国加大西部教育发展的

26、表述,正确的是 加大西部教育发展力度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在西部8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 A. B. C. D.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

27、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

28、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就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者”“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请回答:结合毛泽东前后不同的讲话,探讨“双百”方针提出的正确性和后来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29、,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材料二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的?(2)材料二对教育发展的认识是什么?(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第1课:15 BCDDD 610 CCBAD第2课:15 DCAAC 610 DDADB第3课:15

30、CADBB 610 ADDAB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5 ABCAD 610 DCBAA 1115 CBADB 1620 ABCAC二非选择题21(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1)正确性:“双百”方针是党

31、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由于贯彻“双百”方针,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2)原因:由于一些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挫折。23(1)改革开放后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国运兴衰,在于教育;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明确改革的方向。(2)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大力发展三级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迅速;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11工程“顺利发展;东西部教育差距在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