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陈慧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
2、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
3、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
4、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
5、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选自文汇报2017年10月22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流露出作者的人格。B.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C.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D.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一篇小说和报道为例,提出
6、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B.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C.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D.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B.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C.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的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D.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
7、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二段说的是“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选项忽略了“大多”一词。B项,“只能采取整体感知到方法”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强调的是“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感知”是欣赏研究诗词应遵循的原则,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方法。D项,“只能获得理性认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用大数据研究诗词获得
8、的是“外在印象”“粗浅认知”,而不是“理性认识”。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
9、,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A项,就删去了文中的“大多”一词,变成“都是”,无形中扩大了范围,故错误。比如B项的“只能”,把“整体感知”变成了欣赏研究诗词的唯一方法,故错
10、误。【2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同时还考查文章论证的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的结构等方面的知识。A项,“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错误,本文并非持一种简单的“反技术论”,而只是想强调不适宜用存在根本差异的方法来研究古典诗词,原文中有“不可否认,大数据确有帮助”“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提示。所以观点绝对。故选A。【3题详解】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
11、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错误,说法过于绝对。读者是可以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培养起自己对诗人的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的,原文第五段中有“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感知力和理解力”的提示。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
12、贡献。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及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我国贫困人口从1981年末到2017年末累计8.53亿人脱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摘编自我国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材料二:图1 传统、现代耐用消费品贫困地区农村每百户拥有量图2 2013-2017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指标名称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通电话的自然村比重(%)93.395.297.698.
13、298.5通有线电视信号的自然村比重(%)70.775.079.381.386.5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41.548.056.363.471.0主干道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59.964.773.077.981.1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38.842.747.849.951.2材料三:人大代表孙其信说:“脱贫攻坚越是进入冲刺阶段,贫困地区越要守住发展的绿色底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质量。”甘肃省迭部县委书记仁青东珠代表说,绿色脱贫之路“走对了”,近年来政府通过修建旅游厕所、农村公路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藏族特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从事旅游
14、运输等延长旅游产业链。旅游扶贫带动当地近35%贫困户脱贫。牧原集团党委书记秦英林代表说:“产业扶贫应该做加法,通过不断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进而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通过探索“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等多方共赢。(摘编自增“绿”、加“新”、提高“含金量”)材料四: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中国是全世界减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它现在与五个国际机构携手启动了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该活动是在23日举办的“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该论坛是中国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合作伙伴共同组织的。专家称赞中国近几十年来为扶贫取得成功做出了最大贡献,称赞中
15、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这比联合国的目标提前了10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中国的案例表明:通过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消除贫困和饥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报道称,中国也面临着新问题,如社会不平等、城乡差异加大以及老龄化问题等。(摘编自参考消息)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最多的是电视机,每百户拥有108.9台,说明有些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B. 2017年与2012年相比,贫困地区农村增长幅度最大的耐用消费品是汽车,每百户拥有量达到13.1辆,提升近五倍。C. 贫困地区通电话的自然村比重一直处于较高
16、的位置,其次是有线电视信号,而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宽带,由41.5%提升到71%。D. 2017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除了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51.2%)相对较低外,其他均达到了80%以上。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及数据,从1981年末到2017年末,我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八亿多,成为全世界减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B. 人大代表呼吁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守住“绿色”,不断“创新”,提高“含金量”,走创新脱贫之路,走绿色脱贫之路,走产业扶贫之路。C. 中国在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共同组织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时举办了“中国扶贫国际
17、论坛”,很多专家盛赞中国扶贫成果。D. 外媒认为中国减贫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但中国也面临着社会不平等、城乡差异加大、老龄化等新问题。6. 我国的减贫工作有哪些宝贵经验?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答案】4. D 5. C 6. (1)国家政策扶贫。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财政支持。(2)精准扶贫。确定扶贫目标2020年完成,加强第一书记帮扶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3)特色扶贫(或造血扶贫、绿色扶贫)。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如特色农业、农家乐、旅游运输等方式实施减贫。(4)创新扶贫(或智力扶贫)。注重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方式。如科技扶贫和政企合作扶贫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
18、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其他均达到了80%以上”错,依据材料二图2可知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为71.0%,选项以偏概全。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C项,“中国在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共同组织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时举办了中国扶贫国际论坛”错,依据文本“它现在与五个国际机构携手启动了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该活动是在23日举办的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可知是“案例征集活动”是在“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并非组织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时举办了“中国扶贫国际论坛”,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19、,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依据材料一“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制度”,提取关键语句“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财政扶贫”“落实制度”,可得出答案(1)“国家政策扶贫。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财政支持”。依据材料一“有计划有组织地扶贫开发”“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材料四“称赞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这比联合国的目标提前了10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可得出答案(2)“精准扶贫。确定扶贫目标2020年
20、完成,加强第一书记帮扶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依据料料三“贫困地区越要守住发展的绿色底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绿色脱贫之路走对了,近年来政府通过修建旅游厕所、农村公路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藏族特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从事旅游运输等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取关键语句“发挥地域优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特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旅游运输”,可得出答案(3)“特色扶贫(或造血扶贫、绿色扶贫)。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如特色农业、农家乐、旅游运输等方式实施减贫”。依据材料三“通过不断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进而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通过探索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
21、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等多方共赢”,材料四“通过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消除贫困和饥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可得出答案(4)“创新扶贫(或智力扶贫)。注重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方式。如科技扶贫和政企合作扶贫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现代文阅读造船马长远是白洋淀有名的水木匠,他会造船,木船。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看树料。有次他去旱地买树,看上去高大光滑的树料他不要。偏偏看中了有一片疤的木头。儿子泥鳅问他为什么,他拽着泥鳅的老头辫儿说,傻小子跟爹学着点儿,你看这高大光滑的树,它顶部的叶子有焦梢,根部肯定空了。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空了半截。来,看这块,你甭
22、看它有疤,还是一片疤,没关系,这是干疤,不是水疤。水疤说明树质有毛病,干疤呢,就白捡便宜了,木头坚硬,价钱又低。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无碍。第二绝是甩线一手准。旱木匠只能放直线,而马长远造船时能根据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线。第三绝是放印子,就是给船打补丁。先将船体上损坏的部分用工具剔掉,船孔自然呈不规则状态。然后选一块合适的木料,不量尺寸,单凭目测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准是严丝合缝。凭着这三个绝活儿,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马长远开始时造鹰排子、鸭排子。老年间白洋淀水势大,水阔鱼多,渔民们放鸭牧鹰,自在得很。后来,马长远又稍加改造,造成了枪排船。船只平底无舵,前宽后窄,宽处能搭
23、上三管火铳,供白洋淀的猎户用来打野鸭,捕大雁,捉水鸥。枪筒里,前边装满沙子,后边装上火药。这设计,人是不在船上的,而是潜伏在水里。锁定目标以后点火,火药点燃就会把砂粒顶出去,一声枪响,猎物就轰然落地了。1937年的一个雨夜,任大桅神神秘秘地找到马长远,把一兜大洋交给了他。喘着气说,长长远哥,你抓紧备料,连夜加工,给给我造八只枪排船!他接过大洋问,干什么要这么急?任大桅说,雁翎队打鬼子,日本的汽艇都开到白洋淀了!他把大洋兜子放回到了任大桅手里,穿着裤衩跑到院里清点木料。兄弟,够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宽些,放四管火铳,杀伤力大些!任大桅这回不喘气了,他说,那这船钱?马长远说,船什么钱?打完鬼子
24、再说!任大桅道了谢,说了声小心些就要走,马长远一把拦住了任大桅,等等,我把泥鳅叫醒,你带上他吧全国解放以后,当过雁翎队长的任大桅当上了县长。土地改革中,任县长打倒了汉奸渔霸熊邦忠,拆掉了他家的祠堂,就在熊家祠堂的旧址,帮助马长远盖起了船厂。鞭炮声中,任大桅给船厂剪了彩,然后红着脸对马长远说,长远哥,我回来了,我没把泥鳅带回来,他被安排在天津造船厂了。他才十几岁,先学学徒吧。将来回你厂里当工程师!马长远鼻子一哼,屁!连家都不回的人,能学出什么好?能当什么工程师?我不稀罕,我自己就成!马长远说对了,泥鳅终究也没有回到水寨定居,没有回到他爹的船厂。他在天津造船厂当到了厂长,退休后在县城投资创办了白洋
25、淀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马泥鳅每年都回来给他爹拜年,拜年的时候就做马长远的思想工作。早些年,他说爹跟我去天津吧,你看白洋淀都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你造的船也用不上了,连吃喝都挣不上;你去看看我造的画舫、龙舟,颐和园、西湖都用呢!你再看我造的万吨巨轮,直达太平洋呢!马长远就懒懒地说,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后来黄河水来到了白洋淀,他又说,爹你都90多岁了,搬到城里住吧,我为你可是让了步,回到了县城,还给你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马长远眼皮耷拉着说,我住着任县长给我的房子舒服,那是人民政府给我的念想!每到这时候,马泥鳅就想用武力解决,他和司机把马长远架到车上。马长远总是打着
26、坠儿往下出溜,我不去,本来好好的水路能跑我的木船,你倒好,捐资架桥,水路都修上油漆了,我走不惯!马泥鳅没辙了。他给马长远雇了个保姆,寒假暑假还打发上大学的孙子马力来和马长远做伴。马力觉得他太爷这白胡子老头儿好玩儿,就不停地打听他的过去,打听他造船的事。听完了,他就对马长远嘟囔,太爷,都是你自己吹牛,现在白洋淀里跑的都是快艇、机帆船,顶不行也是机器钢船,你说你造的木船在哪里啊?马长远就轻轻地拍了一下马力的头,说了声小混蛋,你来!他颤巍巍地把马力领进了院里一间锁着的棚子里,嘎吱吱棚门打开,一道阳光窜进来,哇,马力看到了一屋子精巧细腻的木船模型。马长远含糊不清地说,这是鹰排子,这是鸭排子,这是枪排船
27、(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马长远看不上儿子马泥鳅造的船,认为那不是手艺,有一种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传统造船技艺逐渐没落的失落之情。B. 小说写白洋淀“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的衰败,是为了与老年间“水阔鱼多”的盛景形成对比,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C. 马泥鳅为了父亲而回到县城,为父亲在县城买房子,不可谓不孝,可是他并不真正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父子之间存在隔膜。D. 小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依次将看树料、答应为雁翎队造船、拒绝进城、领马力看船模等情节串联成统一连贯的发展过程,时间跨度
28、虽大,结构却不枝不蔓。8. 小说主要塑造了马长远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他的特点。9. 小说中写任大桅找马长远造枪排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C 8. 技艺高超有民族大义坚守传统对现代技艺不理解、对传统技艺的没落有失落之感。 9. 照应前文,表现马长远造船技艺高超名噪一时。丰富人物形象。通过马长远主动加宽尺寸、还回大洋以及让儿子参军等细节表现他的民族大义。推动情节发展,通过送儿子参军自然引出儿子的人生经历和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后文做铺垫,马长远晚年的落寞与此时的豪迈形成对比,丰富小说意蕴。【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
29、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A项,“失落之情”错误。表达的是对传统技艺的自豪和坚守,不是落寞。B项,“是为了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错误。有忧伤,但不是小说要表达的目的。D项,“结构却不枝不蔓”错误。小说没有一个贯串全文的情节,而是多个片段构成的。“结构不枝不蔓”说法不当。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
30、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由文中内容“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可看出他技艺高超。由“马长远说,船什么钱?打完鬼子再说”,马长远知道造船是打鬼子后不要钱,可知他有民族大义。由马长远不愿住楼房、喜欢水路,以及一屋子子精巧细腻的鹰排子、鸭排子、枪排船的木船模型,可理解他能坚守传统。由“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马长远看不上儿子马泥鳅造的船,认为那不是手艺,有一种感伤的情怀,可知他对现代技艺不理解。而没有了水,马长远造的各种船用不上,儿子生产的船却能派上大用场,引发他对传统技艺的没落的失落之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
31、说结构及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问“任大桅找马长远造枪排船这一情节的作用”。照应了前文提的马长远“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表现马长远造船技艺高超。丰富人物形象。“够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宽些,放四管火铳,杀伤力大些”,马长远主动加宽尺寸,还回了大洋;“我把泥鳅叫醒,你带上他吧”,让儿子参军;这些表现了他的民族大义。而送儿子参军又引出儿子的人生经历和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此为推动情节发
32、展。这一情节充分体现马长远的豪迈,和晚年的落寞形成对比,耐人寻味,从而丰富了小说的意蕴。【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
33、,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
34、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
35、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
36、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B.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C.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D.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B. 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
37、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D. 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B.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C. 陶渊明清高不群
38、。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 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
39、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有脚疾”意为“脚有病”,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一门生”“二儿”为并列成分,在句中都做“使”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
40、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元嘉,宋文帝的庙号”说法错误,“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双亲去世”错误,原文说“亲老家贫”,由此可见,应是双亲年迈。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得分点:去,离开;与,
41、给;悉,全部、都;稍,逐渐地、渐次;就,靠近、前去。译为: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得分点:安,安于;其,代词,代指陶渊明;“同志”,志趣相投。译为: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
42、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
43、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道济离开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姑且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隐居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费用,难以供给自己生活。现在派给你一个仆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儿坚持
44、要求种稻子,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天就交出官印辞去官职,写了归去来兮辞。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
45、,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离开之前, 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曾经于(某年)九月九日在房边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捧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就抚琴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
46、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再在后一朝代委屈自己,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B.
47、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凭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
48、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分析有误。此诗中没有典型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更不能用“充满”来形容。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提干提示“哪些情感”
49、,说明我们所答情感不止一种,所以要答全面。此首诗都是围绕“荷”而写的,写了荷花的遭遇,“荷”即事物形象,作者写荷目的在于托物而言志。荷花长在幽静的泉水边,开得鲜艳无比。“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说它有美丽的花容,空前绝世,有芳香的气息。作者在这些表面在写荷花姿容娇丽,芳香无比,实则是写自己拥有绝世的才华而且志存高雅,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的是没有人为荷花传递它的芳香,只能眼看着秋霜秋风将荷花摧残至凋零。作者在这里实则在写没有人提拔自己,所以不能实现自我的抱负,徒叹年华逝去,岁月易老。“结根未所得,愿托华池边”写的是荷花希望自己能长在王母的瑶池里,花开
50、艳丽,永不褪色。深层次的意思是说自己才华横溢,希望能够得到掌权人的提拔和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点睛】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51、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物喻人、表达对家园故土留恋的诗句是:“_,_”。(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饱含哲理之趣的句子是:“_,_”。【答案】 (1). 明明如月 (2). 何时可掇 (3). 羁鸟恋旧林 (4). 池鱼思故渊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6). 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1)依据题干中“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可知填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注意“掇”的写法。(2)依据题干“
52、以物喻人、表达对家园故土留恋”,可知填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注意“羁”“恋”“渊”的写法。(3)依据题干“饱含哲理之趣”,可知填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说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注意“自”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就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
53、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 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 。对于成人,孩子可能慢慢表现得 ,但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 ),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脉相承 蠢蠢欲动 灰心丧气 惟命是从B. 薪火相传 蠢蠢欲动 心灰意冷 言听计从C. 一脉相承 跃跃欲试 心灰意冷 惟
54、命是从D. 薪火相传 跃跃欲试 灰心丧气 言听计从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唯有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B. 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C. 儿童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D. 要想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就必须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19. 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B. 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重塑孩子的身份价值C. 孩子身份价值的重
55、塑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式感D. 一场特殊仪式可以满足孩子身份价值重塑的需要【答案】17. D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常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脉相承”一般强调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薪火相传”则强调“相传”。根据语意,“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传下去,填“
56、薪火相传”更合适。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蠢蠢欲动: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含贬义。根据语境表达的是孩子特别想参与团体中的某件事情,此处没有贬低的意思,填“跃跃欲试”更合适。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指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失望至极,失去了进取之心。语境说的是小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而感到失望,对自己没有信心。相比较而言,“心灰意冷”程度太重。此处应填写“灰心丧气”。唯命是从:有命令就服从,强调不敢有半点违抗。言听计从:指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语境中,子女对父母表示出绝对的信任。语境表达的是当孩子信心受
57、挫时,从大人的角度看,孩子可能是对父母很依赖,什么都听父母的。这里没有畏惧之情,因此选用“言听计从”更合适。故选D项。【1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发现句子存在主语不明确和搭配不当的现象。从所在的语境表意来看,“儿童”应为主语,故排除
58、ABD三项。“实现兴趣爱好”搭配不当,可改为“追求兴趣爱好”。故排除AD两项。故选C项。【1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从原文来看,括号之前与括号之后,主要谈论的都是“儿童的身份价值与认同”,故而可排除BD两项,C项,“一些特殊的仪式感”与后文“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不够顺畅,排除C项。故选A项。【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
59、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
60、)串读检查。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在奇妙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答案】 (1). 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2). 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3). 生
61、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第空,根据上文“先开花后长叶”,下文“花叶同时生长”,可知,此处应为“有些先长叶后开花”。第空,根据下文的分析,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主要看叶芽或是花芽,哪个生长需要的温度低,哪个就会先生长。此处应填“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与“密切相关”衔接。第空,根据后文“先叶后花”,根据哪个芽所需温度高,哪个后生长,可知这里要填“(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62、。21. 把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 200 余万 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 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 强的可读性。【答案】(1)大国战“疫”近日出版;(2)该书全景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和积极 向好态势;(3)该书内容详实又具有可读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
63、段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把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这段话一共三句话,把每一句话概括成“谁+怎么样”的形式后再整合成一段话。保留关键信息时勿重复,语言力求简明,严格控制字数。本题,“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概括为: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200余万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概括为:该书全景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
64、、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概括为:该书内容详实又具有可读性。把以上概括出的三句话整合成一段话即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表情、一个举动、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甚至一生鸟鸣、一片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会具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答案】美的瞬间 从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中回过神来,我把自己紧紧的裹在大大的羽绒服里,把那像一团烈火的围巾、毛茸茸的护膝、厚厚的手套、前几天因为气温下降刚买的口罩全都弄好,然后出门迎接那冬天
65、的洗礼。 尽管回家的路上风不大,但还是习惯性地打了个喷嚏,将脖子往羽绒服里缩了缩。一想到家里的温暖心里就委屈,明明家里有车,父亲为什么不来接我?住的很近的高二学姐们都是早送晚接,内心想着以前学过的课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老天爷就一定要降大任于我,让我独自享受空旷的街道,明亮的路灯以及呼啸的北风吗? 不知不觉,离家近了 然后我用足力气完成最后一个上坡,“邻邻”母亲的声音从风中传来,不会听错了吧?我转过头,刹那间愣住了。 她的头发被风吹的那么乱,唇是干干的,手插在上衣口袋里,头上带了一个厚厚的的帽子,缩成了一个团,在那里因为寒冷而跺脚走动着,她见了我,唇咧开,笑
66、了。背着路灯的光,我依然可以感觉她一定有温暖如春的表情,路灯昏黄的光和红色的羽绒服在她身上,有种俗气而幸福的美。 “你爸喝醉了,没去接你,我把他安顿好就在家里给你熬粥,后来又出来等你,你快先骑车回去吧,家里的粥还是热的” “我们一起走” “不了,我还是步行回家,不耽误你了” 我又一次回头看她。 她向我招手,头发依然是乱的,她用手理了理,将自己的帽子往下拉了拉,然后又缩紧自己的身体,将已经冰凉的双手插进衣兜里。 风、路灯的光以及她的样子,在我心中定格成了一个如火焰一般的画面,每当我在学校里想她,就闭上眼,那个炽热的画面就在眼前,也是那么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深深地爱,那个画面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一直支撑
67、着我努力前进。 从夏天,到秋天,又到冬天,又是一半年,又过了一个陌生的半年,每个夜晚回家,她总是在等我。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总是咳嗽,又总坚持在夜里等我,不叫她等,她总是当面答应,之后的夜晚,又在风中等我。 希望在灯光的陪伴下,她不会孤寂。 希望在灯光的温暖下,她不会生病。 那昏黄的灯光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审题:写作时要注意根据原材料提示,准确全
68、面地把握内涵。“美的瞬间”这一题目包含了两个要素,其一是“瞬间”,既然是“瞬间”,最好不要写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最好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要截取社会生活或自然世界中某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将其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读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其二是“美”, 既然是“美”,那就不能展现给人丑陋、阴暗的一些东西,而必须是所描绘的“瞬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美”。写作时应尽力避免以下两种情况:1只在用尽笔墨叙述这个“瞬间”出现之前的一些过程,“瞬间” 出现时却用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抓不住应该着力描绘的细节,使文章显得详略不当,重点内容不突出。当然,在“瞬间”出现之前作一些必
69、要的铺垫,也是写作时不可缺少的。2只顾描绘“瞬间”,能够把“瞬间”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不善于挖掘“瞬间”蕴含的“美”是什么,只是笼统地、口号式地喊几句“这个瞬间真美呀”“瞬间拥有着无限的美”等等。总之,既要把“瞬间”描绘得富有震撼力,又要善于挖掘“美”的内涵;既要有形象生动的刻画描写,又要有深刻透彻的议论抒情。立意:1、“美的瞬间”虽然是极其短暂的,但又是人性中永恒的美,又是社会人生得以永远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2、这种“美”可以是人物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可以是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感,可以是自然界中存有的令人心醉的审美情趣,等等。总之,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统一。行文思路:这篇文章紧紧围绕题
70、目,文章开头描写了严冬的天气,以及我将放学回家,在途中遇到了等我放学的母亲,中间内容选取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等我放学回家的细节展开细致感人的描写,朴实、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一个平凡母亲的不平凡的美德爱子甚于爱自己。素材:1、品味友情美碧绿的草坪中传来孩子门阵阵的笑声,夏天在他们的欢乐中充满了喜悦。不远处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血慢慢的渗了出来。他紧缩着双眉,咬着嘴唇始终不肯叫喊一声,一个小女孩看见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为小男孩轻轻的包扎着,她低着头,手慢慢的包着,仿佛害怕弄痛男孩一样,手帕上映出了一朵鲜红的花朵,仿佛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望着这充满了友情与关爱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20年后
71、他们依旧是朋友的画面。美在这一瞬间又静静的绽放了,是他们的友情,是他们的爱,是那一个微小的动作,是那2、品味鼓励美战败后的我,像落汤鸡一样,漫无目的地骑着自行车。骑到一个山坡前,我骑了几次都未冲上去,刚想下车,却听见身后传来了一声:“加油啊,年轻人!”我循声望去,感激地望着那个人。他正微笑地望着我,眼中充满了鼓励。我朝他点点头,然后用尽全力向上冲去,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鼓励,老人的鼓励直至伴我成功。我回头向老人望去,他正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笑容依旧回荡在他脸上,那满头的白发仿佛雪山上盛开的雪莲,那样的纯洁与美丽那声声“加油啊!”依旧回荡在我的耳边,是那一声声的鼓励带给了我美的瞬间。我轻轻地采撷着
72、这一个个美丽的瞬间,有太多的追忆。让美静静的绽放吧,让“美”的花朵绽开于大地每一个角落吧3、品味亲情美冬去春来,和煦的阳光洒在了农家小院中。一位母亲正为女儿辫者辫子,她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眼中充满了爱与温暖,手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秀发,不时的把阳光辫入了女儿的头发中。阳光调皮地亲吻着她们的脸,温暖留在了她们的脸上。望着这犹如圣母与天使般的画面,我甜甜地笑了。美就在那一瞬间绽放了,是母亲为女儿编辫子的动作,是母亲那满脸的柔和点睛】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
73、,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