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一书中说:“史学家治史重在恰如其分地解读史料,适得其所地呈现史事,从各种层面角度显现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以及相互联系,并且表明依据什么说是如此这般,所用论据是否经过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反复验证。”这说明治史A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可以知得失,辨真伪C应相信史料,重推理 D贵在还原历史的真相2、 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属于广东)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赵佗上书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秦王朝这一做法A. 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 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C促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D扩
2、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3、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诞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A. 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 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C. 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 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4、 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5、
3、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 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 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A. 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B.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C. 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D. 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6、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A. 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 B. 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
4、C. 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 D. 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7、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旨在说明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8、 “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材料说明A. 古希腊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B. 小国寡民的政体不适合古希腊C
5、. 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D. 古希腊城邦民主值得各国学习9、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这说明A. 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B. 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C. 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D. 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10、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阿克曼说:“我们人民是美国立国之根基,但美国的政治智慧在于并没有像法国卢梭以及大革命那样把人民推演到极端,而美国人民的幸运和政治精英的睿智也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这说明美国政体A. 未受卢梭民主思想影响 B. 体现自由与共和的政治精神C.
6、 旨在维护人民主权 D. 寻求代议制下的权力制约11、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12、下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的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A. 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利益分配不均C. 新科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D. 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13、(25分)阅读下列材
7、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两者相持而长。”摘自冯兵荀子的义利观辨析材料二 朱熹认为“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仁义根于人心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义与利,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
8、而害己随之。”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材料三 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政府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法院司法独立都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
9、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力。通过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为1765年工业革命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摘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荀子与朱熹义利观的异同点。(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国家与产权之间关系的演变,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12分)(3)根据上述信息谈谈你对利权观的认识。(5分)14、(12分)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谓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
10、世界之政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余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
11、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摘自梁启超立宪法议材料二 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
12、。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摘自N佩弗远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西政体为例,谈谈你对“宪政”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思路开阔、逻辑严谨)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
13、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6分)13、(1)同:都重义轻利;都认为求利无度会导致争端和动荡,强调以
14、义制利。(4分)异:荀子认为君主不能干预人民的义利,肯定人民对利的正当追求;但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强调公利,否定私利。(4分)(2)演变:从强调国家对产权的保障作用到强调限制国家对产权的干预,产权保障制度化。(4分)原因:强大的国家权力威胁产权;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业革命的呼唤和推动。(8分)(3)认识:要形成正确的义利观,既要尊重个人正当的利欲,又要摒弃“以利弃义”;要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利权保障要制度化、法律化。(5分)14、【评分说明】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第一层次,点式结构:就单一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何种宪政政体;
15、能够运用材料。(24分)第二层次,线式结构:就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宪政政体类型及其成因或影响;能够较多运用材料;叙述完整。(57分)第三层次,面式结构:就一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的宪政政体类型、成因、特点、评价;能够充分运用材料;叙述完整而流畅。(810分)第四层次,立体结构:就多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宪政政体的类型、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特别是对现代化的影响,中西宪政政体的异同等,研究得到的启示;能够充分运用材料,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严谨等。(1112分)(考生答题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叙述)示例: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近代资产阶级宪政政体形式主
16、要有英国、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它们都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产物。伴随西方的殖民侵略(或西学东渐),中国有识之士为富强国家主张学习西方宪政。中国资产阶级通过维新变法、预备立宪推动清政府实施君主立宪政体,结果戊戌变法百日而终,预备立宪也只是一场骗局;辛亥革命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宪政成为粉饰门面的工具。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固有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状况,不可能使中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资本主义宪政在中国行不通。15、(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5分) 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4分) (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