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97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疯狂专练2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根据“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赫鲁晓夫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个人的物质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进行小修小补,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

2、误;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能起到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的作用,消除二字过于绝地化,故C项错误;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已经建成了集体农庄,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图4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年前叫察里津,斯大林上台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排除A项;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

3、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B项;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C项;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

4、期【解析】材料信息“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时期不符合可耕地面积缩减的信息,故C项错误;德国入侵俄国是在1941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

5、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项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项,选择B项。D项包含了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答案】B5【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6、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无法反映题目中“一五”计划初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故排除;题目中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

7、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C6【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分析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解题关键,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很小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是很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了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

8、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答案】C7【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是将苏联1930年与1931年的粮食生产量与出口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粮食生产量减少,出口量却增多,体现不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现象,

9、都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建的建设,这是是苏联人民巨大的牺牲,故A项正确。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个时候苏联正在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建设,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下。粮食虽然减产,但是出口量增多,工业化成果明显,C项排除,D项没有解释出口量增多的原因,因此D项排除,故本题选择A项。【答案】A8【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解析】题中

10、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在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期间,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引进外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9【2015年广东卷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

1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商品贸易,故本题选C项。A项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的,B项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D项是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时期的。【答案】C10【2015年海南卷历史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

12、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获取良好的效果,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A项错误;材料中许多领导人都表示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满,并不认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是把它看作一个权宜之策,B项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当时许多领导人的认识;正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才被新经济政策取代,D项错误。【答案】B11【2015年江苏卷历史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13、”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的信息说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不允许科技外传,导致技术转化减少,故B项正确;此时苏联社会制度没有变革,故A项错误;“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手段,所以20世纪50-80年代的冷战时期,“冷战”一定会影响科技交流,故C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届湖北省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高

14、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抑制农村土地兼并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析】据材料“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状况,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说明使多余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斯大林模式积累工业建设资金的问题,故A项错误;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

15、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也不能抑制农村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实行集体所有,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故选D。【答案】D13【2018届河南省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解析】粮食产量低谷出现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是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所以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俄国是一战的战胜国而非战败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

16、绝对,错在“完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答案】C14【2018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模块考试】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解析】命题透析本题以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生产状况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在政府的推动下,从1926年起,苏联

17、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且于1928年实施五年计划,使苏联工业生产由恢复到增长,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体现了苏联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后来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期问,新经济政策被废除,B、D两项错误;这一时期企业生产自主权减少,C项错误。【答案】A15【20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20世纪20年代后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农业合作化不是从生产开始,而是从流通领域开始,接着“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实现生产合作化,这条道路是非常漫长的,而集体农庄并不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进 B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C斯大林模式基本确立 D实现集体化

18、途径存在分歧【解析】据材料“农业合作化不是从生产开始,集体农庄并不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对实现集体化途径存在分歧,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进,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斯大林模式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故选D项。【答案】D16【20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诊】据俄罗斯的老人们回忆(前苏联),20世纪初的农村,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一些大的村庄每逢星期天都要举办传统的集市活动。就此折射出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调整效果显著 B集体农庄改善

19、了农民生活C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平衡 D已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是在20世纪初的苏联,根据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出现的现象,与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经济政策调整效果显著,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A17【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9月模拟】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

20、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C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解析】“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说明俄国当时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签约通商,显然要改变国内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随之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此时只有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签约并不是建交,故B项错误;此时还没有经济危机爆发,故C项错误。【答案】D18【2018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集体农庄(单位千个)1.657.085.9233

21、.3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0.13.923.671.4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4.933.687.499.1上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集体化的比重到1937年高达93,即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粮食产量数据,无法体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排除B项;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促进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故D项项错误。【答案】C19【201

22、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1924年苏联颁布法令,将农民所担负的各种国家实物税全部改征为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来完成。这说明A国家经济实现了好转 B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C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D自由贸易进一步活跃【解析】材料中实行“货币税”“市场收购来完成”说明市场上自由贸易相对活跃,故D项正确;苏俄1925年经济开始恢复,故A项错误;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故B项错误;苏联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答案】D20【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25年至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2.8%,而同时期的农业仅仅增长了5.1%。这一状况

23、A使得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 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C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表明新经济政策成效十分有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较慢,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是导致斯大林迫切推进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而是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而是体现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答案】B21【2018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下图为苏联1公担稞麦可交换的物品

24、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集体农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工业发展快导致农业严重滞后C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 D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发展的资金【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斯大林经济体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读图能力。A、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均排除;斯大林经济体制是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因为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表述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指苏联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正确。【答案】D22【2018届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高三9月调研】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为70多个,1931年增至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

25、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推进工业化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解析】根据题干“1929-1932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国内工业品生产过剩;此时苏联利用机会,大量购买西方机器设备,推动苏联经济建设,B项正确。1929-1932年,苏联正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打破”说法错误,排除A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承认和认可苏联,排除。D项说法错误,苏联没有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23【2018

26、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苏联产生这一争论的背景是A市场经济的理论得到认可 B计划经济理论被否定C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模式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露【解析】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说明大家对已有的经济理论产生了质疑,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所以产生了上述争论,故选B项;因为当时在争论,故AB项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应该是争论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7、【答案】D24【2017届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下图中1971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趋缓的主要原因是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B苏联领导人推行“新经济政策”C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趋于保守 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失败【解析】19711980年属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的过分追求稳定,趋于保守导致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趋缓,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711980年不再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领导人推行“新经济政策”是后来的戈尔巴乔夫,选项在时间上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而非戈尔巴乔夫“加速

28、发展战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答案】C25【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解析】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时的在工业方面的权力下放,所以此举的影响只可能是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苏联并没有走上市场经济道路,此举也没有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故A、B、D三项错误。【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