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59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宣威五中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现

3、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

4、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

5、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B. 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C. “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人为加剧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D. 人工智能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它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

6、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B. 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C. 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科学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问题。D. 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的优势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B. 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理性看待人机关系,我们就会发现人机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7、。C. 如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人工智能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D. 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带来了领域的广泛应用”变未然为已然,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C项,“人

8、机对战的综艺节目,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错误,张冠李戴,文章第三段说“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加重焦虑的应该是“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而非“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D项,“人工智能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不合文意,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选项表述缺少“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的限定。【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9、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既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深入地分析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忧虑。【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只要通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中“只要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

10、段说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文中只是说要这样做,但这样做不一定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11、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

12、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

13、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小包袱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

14、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

15、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

16、什么。”包袱不在了。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取着,都急得团团转。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

17、头那么大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

18、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

19、的呀。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3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B.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

20、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C. 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D. 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5. 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小包袱”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展开情节,写了女儿偷看包袱、路上丢失包袱、儿子寻找

21、包袱等情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尺水兴波,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以小包袱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对小包袱的不同态度,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内心活动”),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小包袱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凝聚着她对儿子全部的爱,传达出浓厚的亲情;小包袱里的信件,其实是母亲渴望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凭证。 6. 示例一:小包袱找不回来更有魅力。艺术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摆脱了皆大欢喜的常见套路,强化戏剧性效果;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不回来使得母亲愿望落空,使母亲陷入痛苦与失落,增加了人物的悲剧色彩,增强了感染力。也有利于突出儿子的痛苦与愧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思想内容上,小包袱找

22、不回来,给读者带来感伤的情感体验;深化了作品亲情的主题,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示例二:小包袱找回来更有魅力。艺术结构上,与丢失小包袱形成反转,产生喜剧性效 果,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传统的文化审美习惯。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回来,更突出了儿子张孝德的孝顺、有责任感的形象。思想内容上,深化了亲情与责任的主题,又传达了好人好报的传统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

23、开了包袱”不属于细节描写,同时此处也不是写“张小梅贪财”的心理,主要体现她对母亲小包袱里内容的好奇。C项,“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错,从文中来看,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还是比较深厚的。D项,“起到关键作用”不准确,夸大了环境描写的作用。【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小说线索作用可以从其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的表现上等方面分析,从故事情节上来说,可以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又起伏等方面分析;从人物形象角度来说,可以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等方面分析;从小说

24、主旨角度来说,可以从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等方面分析。而本题的题干已经给出暗示,如“为线索叙事写人”,以线索设问的试题考点往往设在“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本文如果没有包袱这一线索,故事情节就无从展开,因而无法推动情节发展。作者通过写文中人物对包袱中的钱与信的不同态度,展现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包袱联结了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正是这些活动展现了小说的主题。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

25、作意图的能力。题干提供了两种方案,即“小包袱找回来了”和“小包袱找不回来了”,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然后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以及结尾的特色等角度作答。如果选择小包袱找不回来,则从小说的悲剧性角度分析,如果选择小包袱可以找回,则从小说的喜剧性角度分析。如包袱找不回来,避免了团圆喜庆的俗套结局,更显戏剧化效果,从主题内容上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也突出主题。同时,包袱找不回来才能让主要人物的形象在更剧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如包袱能够找回,满足了读者对圆满结局的心理需求。张孝德为找包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表现他的孝顺与责任感。这种结局对主题也有突出作用。【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

26、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

27、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探究。(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

28、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

29、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

30、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吗还要背?”

31、(摘编自广州日报)材料二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

32、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摘自扬子晚报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材料三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

33、好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

34、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B. 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C. 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D. 材料三指出,

35、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B. 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C. 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D. 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E.

36、 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9. 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D 8. BD 9. 激发了国人读书的兴趣。反思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让人在焦躁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丝浪漫。【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项,“功利心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强加因果;B项,“均”错。此处仅为李定广的观点;C项,陈更没有提到“诗歌的不足”。故选D。【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

37、,最为合理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项,“更深刻”错;D项,“一致认为”错,材料中也指出了节目的不足;E项,“材料一诙谐幽默”错。故选A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

38、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材料一到材料三,注意从这些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社会影响就是谈它的价值、作用、效果等的,从三者材料中认真筛选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3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逊,王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曰:“昨与颜衍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

40、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遗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幸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

41、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赠右仆射。(选自宋史窦仪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B.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C.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D.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11. 下列对

42、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宜,其长官称为户部尚书。B. 进士是对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的称呼,并赐出身,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级。C. 东宫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官员,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担任。D. 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给予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他的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其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随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入仕途。B. 窦

43、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结果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C. 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院中拜受了诏命。D. 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2)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

44、得免。【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不久(窦仪)因为父亲病重,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问安抚,亲手封好金丹,把它赏赐给窦仪的父亲。(2)随从(世宗)征伐淮南,世宗因为他粮饷运输供应不上,将要治他的罪,(因)宰相范质解救得以避免。【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这句话的含义是“少帝驻军黄河岸边,当即派遣李守贞等率领一万人的军队,水陆并进,镇守汶阳,占据要害之地。契丹军果然大规模到来,受到

45、攻击而逃走。后汉初年,任命(窦仪)为礼部员外郎”,其中“汉初”表时间,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A、D两项。“河上”指黄河岸边,中间不能断开,如果将“上”划到后面,意为“皇上派遣”,意思有误;且“万人”作“兵”的后置定语,两者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

46、等级”有误。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有误。文中先说“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给出御史台和太常礼院的意见,即“当时御史台商议,想要把左、右仆射合为上朝立班的首位,太常礼院想把东宫三师作为立班之首”,然后“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

47、表雷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意思是“窦仪引用典章故制,用仆射共同作为立班之首的有六例,而三师的说法没有依据”,由此可见应是“肯定了御史台的意见,否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

48、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窦仪”;“俄”,不久;“以”,因为;“解”,解除;“慰抚”,慰问安抚;“手”,名词作状语,亲手;“俾”,使,把。第二句中,“从征”,随从征伐;“以”,因为;“饷馈”,军粮,补给;“罪”,名词作动词,治罪;“救解”,解救。【点睛】参考译文: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窦逊,(曾任)玉田县令。祖父窦思恭,(任)妫州司马。父亲

49、窦禹钧,和兄长窦禹锡都凭词学闻名。窦禹钧,唐天祐末年从幽州掾起家,历任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后周初年,任户部郎中,赏赐金紫。显德年间,升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直到退休。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晋天福年间考中进士。侍卫军统帅景延广兼任夔州节度使,上表奏请窦仪为记室。景延广后来历任滑、陕、孟、郓四镇(节度使),窦仪都担任从事。开运年间,杨光远占据青州叛乱,当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献城投降,杨光远和周儒派人带领契丹轻骑在马家渡渡过黄河。窦仪对执政大臣说:“过去与颜衙议论事态变化,有所忧虑,所以乘驿车日夜兼程赶来。国家如果不用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恐怕周儒必定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

50、杨光远的军队会合,那么河南就危险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增设营栅。少帝驻军黄河岸边,当即派遣李守贞等率领一万人的军队,水陆并进,镇守汶阳,占据要害之地。契丹军果然大规模到来,受到攻击而逃走。后汉初年,任命(窦仪)为礼部员外郎。后周广顺初年,改任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到南御庄饮宴射戏,在酒席上赏赐(窦仪)金紫。(窦仪)先后担任驾部郎中、给事中,都充任职事。不久(窦仪)因为父亲病重,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问安抚,亲手封好金丹,把它赏赐给窦仪的父亲。父亲去世后,送回洛阳安葬。(世宗)下诏赏赐三十万钱,三百斛米麦。服丧完毕,(朝廷)召回并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随从(世宗)征伐淮南,

51、世宗因为他粮饷运输供应不上,将要治他的罪,(因)宰相范质解救得以避免。淮南平定后,任河南府知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升任兵部侍郎,充任职事。不久出使南唐,到达后,将要宣读诏书。适逢下雪,李景请求在廊下拜受,窦仪说:“我敬奉国家诏命,不敢违背旧有礼节。如果认为沾湿衣服损害仪表,请求等待他日。”李景就在庭院中拜受诏命。当时御史台商议,想要把左、右仆射合为上朝立班的首位,太常礼院想把东宫三师作为立班之首。窦仪引用典章故制,用仆射共同作为立班之首的有六例,而三师的说法没有依据。朝廷讨论后认为是这样。乾德四年秋,知贡举。当年冬天(窦仪)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追赠右仆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52、,共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曾做幕僚,积极抗金,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之际,他被调离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三句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后文抒写词人身世和心境做铺垫。B. 上片后三句以莺燕的无声从正面衬托出杜鹃的悲啼,勾起了词人的情感波澜,一“总”字传达出怨责、无奈的情味。C.

53、 下片前三句写词人被杜鹃的哀鸣催下清泪、惊醒残梦,杜鹃却飞进了深林,留下诃人独自流泪独自无眠。D. 结尾三句是说在故乡闻鹃固然引不起词人心动,而今半世羁旅却又增添了一重羁愁,“犹自况”表明了其心情的转折。E. 全词借物寓意,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构思和表达上较为讲究。15. 这首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答案】14. BD 15. 羁旅漂泊异乡的寂寞思乡之情;半生飘零,岁月蹉跎,英雄老去的悲愁慨叹之情;壮志未酬、仕途失意的惆怅、愤懑之情;对家国变故的忧虑痛切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54、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以莺燕的无声从正面衬托出杜鹃的悲啼”错误,这不是正衬而是反衬。D项,“在故乡闻鹃固然引不起词人心动”错,“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在故乡听鹃尚且“不堪听”,“犹自况”之间是递进,而不是“转折”。【15题详解

5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从注释可知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词人,以抗金杀敌为毕生信念,但是一生不得志。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故山”“人静”“飘然羁旅”看出羁旅漂泊异乡的寂寞思乡之情;从“半世”“不堪”看出词人半生飘零,岁月蹉跎,英雄老去的悲愁慨叹之情;从“孤梦”“清泪”看出词人壮志未酬、仕途失意的惆怅、愤懑之情;从词人的经历和注释中可以看出词人对家国变故的忧虑痛切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56、。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词中,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

57、,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

58、,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的道理。(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是“_,_”(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多情应笑我 (4). 早生华发 (5). 亲贤臣 (6). 远小人【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的道理”,第二句中“苏轼神游故国,跌

59、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第三句中“是西汉兴隆的原因”,考生可以依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须臾”“华发”。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7.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他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帮助解决,受到人们称赞。几年来,他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可谓擢发难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试图“主导亚洲”的日本主张“雁行模式”,无异于痴人说梦;亚洲的合作、竞争态势远比由谁主导的含义复杂、丰富得多。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沙岛礁建设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

60、情、合理、合法,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无可厚非。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褒贬失当,张冠李戴。“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该成语是贬义词,只能用来形容“罪恶”,而句中说的是帮助别人,是好事。使用正确。“震古烁今”指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句中形容伟

61、大事业,正确。使用正确。“痴人说梦”比喻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不合语境。“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说中国对于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合乎情理的,可改为“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望文生义。“身无长物”形容贫穷或俭朴。不能将其理解为“没有什么长处”。使用正确。“风雨如磐”指风雨交加,像一块大石压在头上。形容天气恶劣,风雨极大,也形容社会黑暗势力压迫沉重。【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身无长物”,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没有什么长处”。第二,辨析

62、感情。比如“擢发难数”这个成语,这是一个贬义词,而句中的语境是褒义,故错误。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在治疗疟疾思路上的创新,其重要价值不只是在国际上获得公认,在国内科技界也是有广泛共识的。B. 11个美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花费

63、了约10万小时将超过500类不同生物体的系谱图编织在一起,创造了一棵涵盖230万个物种的“超级树”。C. “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开封举行,该联盟旨在推进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动,掀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间旅游协作新篇章。D. 中英文化交流年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两国人民共享彼此文学艺术的交流互鉴创造了更多机会,为中英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不只是在国际上获得公认,在国内科技界也是有广

64、泛共识的”语序不当,应先说国内,再说国际。B项,“11个美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表意不明,“11个美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美国11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实验室的11个研究人员”。D项,“共享彼此文学艺术的交流互鉴”搭配不当,“共享”和“交流互鉴”不搭配。【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共享”与后面的宾语“交流互鉴”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

65、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B.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C.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D. 江先生的儿子今年以优异成绩荣

66、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乡亲们纷纷前往祝贺,他连连道谢说:“托福!托福!”【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A项,“拜读”是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多用于读别人的作品,此处说请对方读自己的作品,不当。B项,“家父”是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句中称对方的父亲,不当。C项,“光临”“惠顾”都是敬辞,适用于店员对顾客。句中说自己,不当。D项,“托福”是客套话,意思是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多用于回答别人的问候)。【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

67、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

68、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0.20.从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主要有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每小时出租费l元,一种是每小时0.5元,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很多用户反映,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而且还能锻炼身体。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共享单车在急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

69、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如果任其无序发展,则免不了会有昙花一现的结局。(1)概括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2)针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拟写一条印在共享单车上的文明提醒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收费低廉。使用方便。政策支持。(2)爱护我多一点。方便你多一天。文明使用见素养,有序停放显文明。我想成交通风景线不想做城市垃圾堆。【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要求不超过15字”,这是考查考生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首先分析语段,第一句说“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是陈述火爆的情况,后面应提到原因,“不

70、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十”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等,最后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针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拟写一条印在共享单车上的文明提醒语”“语言简明、生动”“使用一种修辞”,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明提醒语”应是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而设,故应到语段中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同时要注意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修辞的

71、使用。21.21.假如你是导游李明,将组团到绍兴一日游,请你于出发前一天将下表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不超过100个字。车型号宇通浙B2888发车时间6月1日7:OO集合地嘉兴客运中心到达时间6月l日9:OO返回时间6月1日19:OO旅游景点鲁迅故里、沈园、兰亭【答案】各位旅客,你们好!我是导游李明。明天(6月1日)上午7点前请到嘉兴客运中心集会,我们将乘坐宇通浙B2888客车。预计9点到达绍兴,游览鲁迅故里、沈园、兰亭,当天19点返回。请带好行李准时集合,祝旅途顺利!【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于出发前一天将下表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不超过100个字”,同时为考生设

72、定了身份,即“导游李明”,事件是“组团到绍兴一日游”。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将图表中的所有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故需关注表内的所有信息,不能有遗漏。表述时,注意对发车时间、地点、车牌号等信息的介绍要准确、详细,以方便旅客乘车,具体行程安排的介绍言简意赅即可。表述的时候还要注意称呼、语气等。四、写作(60分)22.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

73、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珍惜时间时间如水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一秒都在快速飞逝,在你不经意之间,什么都没了,若你不放任时间,那么你将被时间所控制,若你珍惜时间,那么你则把时间牢牢掌控,时间会任由你发挥,但掌握时间并不代表浪费时间,只有珍惜时间,我们才会有把握时间的权利,才能有把握人生的机会。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就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对于学者来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者

74、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开拓新的知识天地。科技才能进一步发展,为祖国腾飞奉献自己的才华。反之,不珍惜时间,碌碌无为的过日子,明日复明日,不但毁了自己的前程,还给国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时间对于军事学家来讲,珍惜时间就是胜利。红军要飞渡金沙江,夜以继日地行军,其目的就是争取时间,夺取胜利。可见珍惜时间是多么重要,这关系着祖国的生死存亡。时间对于经济学者就是金钱,就是效率。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时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往日工作散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大锅饭的现象越来越少,呈现在眼前的是抓紧时间创造效益,创造财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

75、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珍惜时间,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纯真的童年时光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却已成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有时看着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会感怀自己哪一天也会垂垂老去。但人生不能只由伤怀组成,我们应该微笑。正因为人生短暂,我们才更应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和每一丝真诚的感动。珍惜时间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流走。朱自清爷爷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时间去了永远也回不来了。每一秒都在飞速流走,走在青草上,飞在空气中时间一去不复返,看着真有一些心痛。想起吃饭时候,时间从我的饭碗中过去溜走;洗脸的时候,时间从流水中飞去;休息睡觉时候,它便大步大步

76、的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去。时间是消无声息的,人世间没有人不走过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难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难作斗争和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好,这样不是又节省了时间又高兴又兴奋,多么好!而在困难中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认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它。记得每一次上学的时间,我总和时间赛跑,5秒钟到达一个地方,5秒钟到达一个地方用最快速度花最少的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一天只有24小时,等你再和月亮告别的时候,等你和阳光再见面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但时间却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也许你珍惜它,却不能留住它;也许你合理安排它,但它依然飞之而去。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

77、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总还是有的。”是啊!只要愿意把时间挤出来,时间是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这样。有的人贪玩好耍,事做完了就无所事事,一点也不珍惜时间。但珍惜时间的人即使事多,他也能挤出时间,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吧!你见,或者不见,时间就站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惜,或者不惜,时间依旧向前流逝,不徐不疾;你等,或者不等,时间都不会因你而驻足,不增不减;只要你肯温柔的对时间,那么,所有的时间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珍惜时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中的多则材料作文。材料给出四则名人诗句,考生应分析每一则诗句表达的意思,然后选择其中两句来立意。第句中,

7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明露,去日苦多”,应以“珍惜”“立志”等为写作话题。提炼观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要珍惜生命,建功立业。第句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漫飞舟”,可以从青春、胸怀、志向,早立大志,理想宝贵,把个人同民族、国家、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的青春(人生)才壮美动人等几个方面立意。第句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与人生;磨难与心态;风度、潇洒。第句,陶渊明的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遵从人的本性生活,才可以活得洒脱。可以从志向,理想追求;入世与出世几个角度立意。从中选取两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可写志向、理想胸

79、怀;选择可写建功立业;出世与入世;选择可以写风雨人生,要懂得珍惜;等等。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作文,考生可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抓住诗句中关键词来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