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564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纲挈领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变化。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劳动、走向共同富裕的关系。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考点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据解放和发展生

2、产力的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2.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因此,必须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3、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决定的。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可以增强经济活力、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现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4、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第二,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第三,要改变歧视政策,实现公平竞争。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第五,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六,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最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链接提示1.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2.不能说非公有制经济

5、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考点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原因:确立这一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链接提示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不能理

6、解为按劳分配和按劳动成果分配。链接拓展1.不能认为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是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一种可能。但不能说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就是按劳分配。例如,过去我国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尽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但它无视劳动的差别,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样,劳动与报酬脱节,收入的多少没有体现劳动的差别,它不是按劳分配,而是与按劳分配对立的一种分配方式。2.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属于按资分配,二者不同的是:按资本分配一

7、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商投资者按资本的多少来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属于剥削收入。按资金分配一般是指我国公民购买股票、债券获得的股息、利息、出租财产获得的租金以及银行储蓄所得的利息等,它不是剥削收入。3.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1)性质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方式;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而进行交换的一种分配形式。(2)前提和基础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客观要求,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生于生产要素个人

8、所有的基础上,是市场经济在分配领域的实现。(3)分配尺度不同。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即按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尺度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4.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属于哪一种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1)在公有制企业中,公有制企业的主要分配形式是按劳分配,因此,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此外,还有属于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在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分配就是指这种情形。(3)在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

9、营企业主和外商,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科技人员靠劳动获取收入,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的。(4)科技人员自办科技实体,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方式把成果或专利转让给有关企业,其所获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考点四: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此考点重点掌握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义。经济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率。政治意义: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

10、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促进平等竞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考点五: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也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具体地说,如果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相反,不开展竞争,就无平等可言。法制性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也是平等的体现。而开放性

11、是平等性、竞争性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性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1.正确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市场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第二,资源指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等生产要素。第三,配置的手段,即通过价格传递信息和竞争。第四,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第五,配置的结果是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包括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本部门各企业之间、一个企业内部的优先使用。第六,“基础性作用”指主要的作用,说明市场调节要和国家的

12、宏观调控结合起来。2.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交换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是,竞争也有负面效应,如盲目竞争、不正当竞争,都可能导致地区封锁、过度投机,甚至会导致垄断,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严格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样才能通过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促使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严肃、健全的法制作保证。越是高

13、度发展的市场,法制越要完备。如果缺少法律的规范,市场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公平竞争就得不到实现,为一己之私利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者就得不到惩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就必须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能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制规范,又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市场经济才能在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下健康正常地发展。3.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平等性、竞争性都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了各市场主体之间没有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差别,都是身份平等的买者或卖者、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在交换中不得利用社会地位强制占有他人劳动成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4、竞争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又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优胜劣汰。考点六: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简单地强调一个方面,轻视或忽视另一个方面,都不利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优势,又可以发

15、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也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2.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它往往不能真正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无法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因此,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证明,微观经济越开放,市场化进程越快,就越要求宏观调控有力和灵活有效。例如,我国经济曾经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以及投资过热问题,都是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解决好的,必须要有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3.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尤其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起主要运

16、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此,要继续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必须发挥“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的作用,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链接拓展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规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对这一要领的理解,侧重在其外延及作用上:从外延上看,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有:价格政策、扶贫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非

17、常广泛,如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规划如:生产力布局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年度规划、五年规划等。从作用上看,通过经济手段的实施,可以控制某些重要经济物资的价格的上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规划,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制约和引导,可以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理解这一概念,侧重两点:从地位上看,法律手段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主要的手段,是由市场经济本身是法制经济所决

18、定的。从作用上看,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比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制假行为恶劣的有关责任人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对偷税数额巨大的纳税人的审理等都是法律手段的具体运用。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了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和法规,还相应建立起各级经济司法机构,专门负责经济案件的调查和审理。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法律手段对经济的协调运行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理解行政手段,重

19、在三点:从具体表现上看,属于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而执行行政手段的有: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国家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医药行政部门颁发的特别许可证,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规定的公共交通、通信等的收费标准,等等。从特点上看,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从对如何运用行政手段的要求上看,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同时它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这也正是与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计划行政手段的不同。考点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制度特征,因为,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经济制度独立存在。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20、基本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这里应注意两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基础;保证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里应注意两点: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把按劳分配作为分配的主要形式,同时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

21、兼顾公平的原则。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第一,公有制决定的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使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第三,党有能力把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难点一: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 关系经济成分区 别联 系内 容地 位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壮大与发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

22、总资产中占优势,但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它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链接提示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制经济的误区。难点二:如何理解建立

23、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2.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难点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

24、自然趋势。2.在我国,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的主要方式。所以,防止两极分化,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效率优先”是指承认收入分配中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所谓“兼顾公平”是指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分配过于扩大,尽可能实现社

25、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就是说,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上,一方面,必须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必须调节收入差距,避免收入水平过分悬殊。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链接思考如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

26、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难点四:如何理解市场经济通过其要素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经济有三个基本要素:供求、价格和竞争。供求指的是商品和货币、买和卖两个方面。供求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生产的单一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之

27、间的矛盾,这就使供求双方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和依赖。商品交换是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解决生产和需求矛盾的好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价格指的是把供求双方的利益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价值的实现形式。价格是市场运行的信号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时发出信号。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中心要素。竞争指的是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围绕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进行的较量。竞争作为一种强制的社会力量,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贯彻,并在优胜劣汰中,变成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市

28、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值的决定作用、价值规律的决定作用都无从谈起,也无法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机制就是在上述三要素相互联系、依存、制约中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起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难点五:如何理解“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十六大明确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城镇来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从农村来看,劳动是指农民通

29、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如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首先,是从法律上界定收入的合法和非法;其次,是要明确非劳动收入合法有效的途径;最后,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难点六: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比 较市场配置资源国家宏观调控区 别发生作用的途径或手段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市场竞争和商品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的信息来达到的。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

30、发生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资源配置体系。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疑点一: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会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1.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说国有经济占主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从量上看

31、,调整后,国有企业的数量会相对减少,国有资产的比重会相对降低,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仍然会占优势。4.从质上看,调整后,国有经济将会更加有力地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竞争力会进一步加强,其主导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总之,只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只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只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会改变。疑点二: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中的几个误区1.把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比 较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区别基 础个体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主 体个体劳动者公有制范围内的职工尺 度除上税外都归劳动者所有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

32、少劳少得地 位其他分配原则中的一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目前分配制度中的主体联 系都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每个劳动者的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在我国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报酬。因为企业、行业的效益不同,而劳动者的报酬同企业的效益直接联系。3.劳动收入等同于按劳分配收入。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

33、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而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所以二者不等同。4.非劳动收入等同于剥削收入。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外资经济中私营企业主和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现阶段我国非劳动收入还有:按资金分配的收入。例如股息、利息等。风险收入。这些都不是剥削收入。疑点三:对宏观调控认识上的几个误区1.不能认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才更为有效。2.不能将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

34、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3.不能认为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唯一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总体功能。教你一招在试题材料中如有生产要素,如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有效信息,可结合到资源上,由此可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进行分析说明。聚焦时政透析一、宏观调控初步显效 中国经济稳健前行背景材料材料一: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

35、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温家宝总理在对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软着陆材料二:2005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耕地回到农民手中;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科教文卫在调控中发展;就业岗位增加。材料三:2005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和价格上

36、升幅度过大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任务,要采取8项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材料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强调,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材料五: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材料六: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央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材料归纳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因此,2005年下

37、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要正确把握本专题,既要结合当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等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又要从“十一五”规划中宏观调控的角度加以认识。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振

38、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会带来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所以,要克服其弱点和缺陷,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战略引导、财税调控、金融调控等多种方式来实施,共同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财政税收及其作用。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平衡发展。4.中国人民银行

39、的职能。针对目前经济运行情况,国家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央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5.一国汇率走势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用哲学常识分析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客观实际的。2.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紧跟经济形势的变化,各种财政政策

40、、货币金融政策都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3.联系的观点。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把我国连续实行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4.矛盾特殊性原理。加强宏观调控时,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政治常识分析1.国家实施经济职能。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健康发展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表现。2.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二、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背景材料材料一:公平与效率这一对概

41、念,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不容易。常识告诉我们,收入分配越平均,人们的积极性越削弱,效率自然会低;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只要分配程序、规则公正,就会有助于提高效率。从另一角度说,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措施,解决社会增多的矛盾;但是,如果不讲公平,收入差距拉得过大,特别是分配程序、规则不公,也会导致效率的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20多年前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后,逐渐讲求效率,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农村到城市,经济活跃起来,非常见效。于是经过10多年,就把“兼顾效率与公平”作为经验总结,写进了十四大的决议。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提法上有一

42、个新的变化,即把以前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效率处于“优先”的第一位,公平处于“兼顾”即次要地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这一提法,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开始,一直出现在中央重要会议的文件中,成为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领域的正式精神。实践证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是完全正确的,但它不是整个市场经济历史时期不变的法则。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单纯为一切敛聚财富的过程辩护,这不符合改革的精神。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央一再强

43、调,“先富要带动和帮助后富”“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丝毫没有忽视社会公平的意思。随着总量发展、经济效率问题逐步得到相对的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已逐步上升为突出的问题。邓小平在1992年就对突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作出过前瞻性的论断。他曾设想,在20世纪末到达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尽管还不能说目前收入差距已到达两极分化(这是改革失败的标志),也不能说到达承受极限,但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如不采取措施,有向两极分化和向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我们必须从现时起,调整效率与公平关系,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第一步可以逐步减少收入差距扩大的幅度,以后再逐步降低基尼系数的绝对值

44、。所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现在可以开始淡出,逐渐向“公平与效率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过渡。材料二:邓小平告诫我们:改革造成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我们要避免这个前途,那只有一个办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的问题。材料归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公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就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

45、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率。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必然会要求效率优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就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坚持“效率优先”,把财富“蛋糕”做大,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把“蛋糕”切好,从而做到“兼顾公平”。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社会公平要正确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用哲学常识分析1.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2.实践证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的

46、指导方针,但它不是整个市场经济历史时期不变的法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以及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扩展、深化、推移的思想。3.重视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4.重视社会公平是科学的价值观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科学的发展观的体现。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群众的观点。6.重视社会公平,是把握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寻求最优目标的体现。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47、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政治常识分析1.重视社会公平,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国家调节经济和搞好公共服务的职能。2.体现了党的性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是科学执政的体现。3.政府重视社会公平,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4.重视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诱思实例点拨【例1】2005江苏高考,17 2005年2月24日

48、,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这表明( )A.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B.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始终不变C.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D非公有制经济不受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做题时只要能读懂材料含意,就可判断出是在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选C项;A、B、D三项观点都是错误的。答案:C【例2】 2005全国高考文综,28 从图中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

49、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招商热A.消费既有的资源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解析:本题通过漫画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资源配置这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在如何使用资源上作出一定的安排,这一安排过程通常叫做资源配置,D项正确。答案:D【例3】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水平的1/4,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北方一些大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幅度提高水价的做法 ( )是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

50、控 是利用行政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配置 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A. B. C. D.解析:提高水价是经济手段的表现,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排除。此题容易误选,认为水价的大幅度提高,是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的,所以,国家使用的是行政手段。误选的原因是没有真正弄清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别。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答案:C【例4】 漫画给你五分钟时间签字,告诉我们( )给你五分钟时间签字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来解决市

51、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A. B. C. D.解析:漫画揭露了社会生活中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告诉我们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也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正确,不正确。答案:B【例5】 (经典回放)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入有( )存款利息 股票收益 工资收入 传销收入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判断的能力。回答该题要根据十六大精神判断个人收入是否合法,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收入,属于劳动收入,均为合法收入,都应得到国家的保护,应选C项。传销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其收入属于非法收入,不受国家保护。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