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 流水地貌、海岸地貌1、2、3、4、5、27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6、7、8、9、10、26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1、12、13、14大气的受热过程15、16、17、18、19、29(4)热力环流20、21、22、23、28大气的水平运动24、25、29(1)(2)(3)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 13 题。1图中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扇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平原D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答案 D解析 根据图中
2、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故选 D 项。答案 解析 2下列地貌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挪威峡湾B黑龙江五大连池C崇明岛D长江三峡答案 C 解析 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五大连池属于火山地貌;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答案 解析 3有关两处河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浅而宽B处深而窄C处浅而窄D处深而宽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处位于河流上游,河床深而窄;处位于河流中下游,浅而宽。答案 解析 下图为台湾岛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在 2011
3、年 4 月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据此回答 45 题。4该地貌类型为()A风成地貌B海岸地貌C流水地貌D雅丹地貌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属于海岸地貌。答案 解析 5“豹头”掉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风力侵蚀B冰川沉积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影响大。答案 解析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 67 题。6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有()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地面支离破碎 土墩奇形怪状ABCD答案 D解析 结合图示判断,属于
4、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错误;地面支离破碎,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正确。答案 解析 7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山东B云南C新疆D广东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可知,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份是新疆。答案 解析 读某溶洞景观示意图,回答 810 题。8溶洞分布最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为()A河南B湖南C江苏D贵州答案 D解析 我国西南地区溶洞分布最广泛。答案 解析 9图中甲、乙、丙三处分别是()A钟乳石、石笋、石柱B
5、石笋、钟乳石、石柱C石柱、石笋、钟乳石D钟乳石、石柱、石笋答案 A解析 读图可知,甲位于溶洞顶部,从上向下生长,为钟乳石;乙位于溶洞底部,从下向上生长,为石笋;丙连接溶洞顶部和底部,为石柱。答案 解析 10甲、乙、丙三处景观属于()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沉积地貌C流水侵蚀地貌D流水堆积地貌答案 D解析 甲、乙、丙三处分别是钟乳石、石笋、石柱,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答案 解析 近地面大气中 CO2 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 CO2 的浓度年变化(a)及 4 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据此回答 1112
6、 题。11北京市大气中 CO2 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 CO2 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 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 扩散慢D居民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答案 D解析 北京市冬季寒冷,生活取暖耗能多,工业生产能耗增加,导致北京市大气中 CO2 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故 D 项正确。答案 解析 1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 CO2 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居民生活取暖耗能少答案 C 解析 以图中 4 月日均变化为例,北京市大气中 CO2 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是 17 时。
7、此时是下午时间,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A 项不符合题意;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B 项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餐饮耗能不会减少,C 项符合题意;北方春季 4 月份生活取暖耗能少,D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解析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 1 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 1315 题。13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底部C高层大气D对流层顶部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刻飞机的飞行高度是 1 万米,应飞行在对流层顶部。答案 解析 1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
8、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D下沉运动显著答案 A解析 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其大气运动显著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答案 解析 15窗外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保温作用答案 A解析 受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的影响,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答案 解析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 1617 题。16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减少B增加C增加D减少答案 B解析 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判断,是被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
9、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增加,增加,减少,增加。答案 解析 17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答案 D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答案 解析 图一显示的是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图二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模式。读图回答 1819 题。18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原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答案 B解析 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答案 解析 19与四
10、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A强弱B弱强C强弱D弱弱答案 A解析 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大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强。由于大气密度小,青藏高原上大气逆辐射弱,即弱。答案 解析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了 3。据此回答 2021 题。2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答案 D解析 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过
11、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气温较高,原因是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较强,这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 D 项正确。答案 解析 21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 B解析 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底部不放土,两箱下垫面性质不同,甲箱地面辐射强于乙箱,因此甲箱气温高于乙箱,B 项正确;实验中的日光是一样的,A 项错误;两箱中空气是一样的,C 项错误;两箱大气辐射强弱的差异是箱中气温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原因,D 项错误。答案 解析 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完成 2223 题。22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12、()A山顶昼雨少B河谷夜雨多C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答案 B解析 仔细读图,注意根据山顶、河谷图例差异,结合纵轴的时刻、横轴的降水量分析可知,山顶昼雨多,出现在 16 时左右,排除 A 项;根据降水量柱状差异可知,河谷降水量变幅小于山顶,排除 C 项;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加,排除 D 项;图中显示河谷夜雨多,B 项正确。答案 解析 23造成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热力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状况D地形起伏答案 A解析 由于山顶与河谷热力差异显著,白天形成谷风、夜晚形成山风,所以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植被、地形是重要影响
13、因素,不是直接原因;故 A 项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示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 2425 题。2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南风C南风D西南风答案 A解析 根据甲地位于北半球和甲地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故 A 项正确。答案 解析 25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故 B 项正确。答案 解析 二、综合题(共 50 分)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1)图甲所示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乙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填方位),该区域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可能
14、有_。(2分)(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充分发育的地区之一,请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4 分)(3)根据喀斯特地貌的特点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8分)答案(1)东 地下河(溶洞)(2)该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解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3)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是良好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形起伏大,地下溶洞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地表水下渗,地表水资源短缺;岩层不稳定,溶洞发育,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发展农业;
15、保水性能差,易造成水土流失。答案 解析 第(1)题,图二中地貌界线以东形成众多闭合等高线,对应图一中的峰林、峰丛;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地下地貌类型有地下暗河和溶洞等。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且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评价。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方面从交通、水利建设、农业、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分析。解析 2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图乙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3 分)(2)若图甲
16、、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处分布。(2 分)(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简要说明沉积物沉积规律。(3 分)(4)比较图丙所示区域坡度分布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4 分)答案(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2)B A(3)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4)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北部等高线密集,南部等高线稀疏。答案 解析 第(1)题,从地貌景观上看,甲图是洪(冲)积扇,乙图是三角洲,二者都是河流堆积地貌。第(2)题,图甲为洪(冲)积扇,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形成,即丙图中 B 处;图乙为三角洲,在河流
17、入海口形成,即丙图中 A 处。第(3)题,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第(4)题,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解析 28读华北地区某城市 2013 年 11 月 13 日 20 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效应;在这种效应作用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指出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5 分)(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试分析原因。(3 分)(3)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3 分)答案(1)热岛 由郊区吹向城市 城市人口、产业集中,人为热
18、排放量大;城市地面硬化,比热容小,吸热快。(2)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多上升气流;城区空气中杂质多,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3)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答案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城区气温较高,反映了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受热岛效应的影响,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人口、产业集中,人为热排放量大;地面硬化,吸热快。第(2)题,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从大气运动和凝结核两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绿化带的功能和城郊热力环流来分析。绿化带具有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的作用。解析 29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3 分)(1)此时,
19、我国首都北京受_(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1 分)(2)此时,Q、R 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4 分)(3)指出此时两地的风向。(2 分)(4)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为什么?(6 分)答案(1)高压脊(2)R R 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 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 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3)地为西北风,地为东北风。(4)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答案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北京附近的等压线由高值向低值弯曲,为高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和地面性质判断。第(3)题,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据此可判断两地的风向。第(4)题,图中地位于沿海,且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地位于内陆,且受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日较差较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