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卷20074.16.一、(1 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领略 聆听 零售 玲珑剔透 高屋见瓴B揄扬 逾期 愉悦 瑕不掩瑜 不可理喻C召唤 沼泽 韶光 昭然若揭 千里迢迢D宛然 剜割 惋惜 蜿蜒曲折 措辞委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凌厉 励精图治 欲盖弥张 靡坚不摧B冒昧 贸然行事 战战兢兢 罪孽深重C泻漏 水泄不通 随声附和 繁文缛节D联袂 连绵不绝 味同嚼蜡 涣然一新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孩子是害而不是爱
2、。B曾以环境污染为心腹之患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一座清洁美丽、绿意盎然的城市,包头市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C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建立一种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不悖、互动双赢的机制。D日前,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药费”案风波终于息事宁人。调查组称: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5月7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些地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足够的关注。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
3、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四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体内的相应部位进行。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我国“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l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B细想先生多年来给我的信函,用纸确实是最大众化的,或者质地脆硬的信纸,或者邮局出售的明信片,而信封则永远是印有天津日报红色字样的那种。C一副棉布套袖。我说不清到底联系着什么?联系着质朴、节俭?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
4、。D读完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既为楼兰这座古西域的一代名城的不幸湮灭而痛心不止;亦为异域人中的一代忠臣班超“立功西域”的伟大业绩而钦叹不已。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李晓林生态美学研究的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
5、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中国周易、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印度奥义书等人类早期的哲学、宗教典籍里蕴涵了万物生成的思想。老子认为人和万物拥有同一个来源,那就是“道”,庄子也主张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人与万物同构、同源、同具有道性或神性,这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首先,人与万物交换能量,人需要阳光、水、空气、食物,如果这些被污染被破坏,必然殃及人类自身。其次,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的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再次,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在于我与你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
6、万物的欣欣向荣必然使人感觉愉快,万物的肃杀衰败必然使人心生哀戚。从人和万物的生成角度,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也能够找到生态伦理学的学科依据。西方现代美学所探讨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与现代生态学关于人和万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观点具有一致性。首先,认识论美学把人和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有了知觉和情感,与人心灵得以沟通,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次,传统美学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对立起来,而现代美学认为它们原本就是共生的、同根同源的,思维包含了感性,艺术揭示着真理。从研究方法上,生态美学可能引入自然科
7、学方法,但是更根本的是人文科学的方法,如现代解释学的体验、表达、理解等。数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准确的数字,比如某些物种的数量及分布,使我们对于生态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但是数学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问题。庄子体会到鱼在水中畅游的快乐,现代人体会到藏羚羊趋于灭绝的痛苦,只能进行体验和解释,不能以科学实验来证明。6下列关于生态美学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美学研究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部分,即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B生态美学最终落脚于美学,它以美学为基础,是美学的-一个分支。C生态美学研究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的共生、同根、同源的关系。D生态美学是以体验、表达、理解等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为其研究方法的。7下列对生态
8、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早期的哲学、宗教典籍里蕴涵的人与万物同具有道性或神性的万物生成的思想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B老子所说的“道”、庄子的“物我合一”,表达了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C人与万物交换能量,离开自然界,人的生命无法延续,人与万物这种同构、共生的关系,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D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人与万物的这种同源关系,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生态美学还要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这是生态学和美学不曾涉及的领域。B万物荣人悦,万物衰人哀,表明人
9、的情感受万物的支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C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存在。D生态美学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科学实验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何问题的。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一项是A生态美学关注人与万物的共生,所以,反对改造与征服自然,主张善待万物,反对善待自我。B生态美学将以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生态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发展将有赖于生态美学的发展。C生态美学研究的深人将有利于发扬光大人类早期哲学、宗教典籍中万物生成的古老思想。D生态美学将建立一个万物和谐共存、主体和客体并存、思维与感性并存、艺术与真理并存的理想世界。三、(9分,每
10、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l 2题。武昌九曲亭记苏 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
11、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之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秦名鄂县。三国吴主孙权
12、曾迁都于此,改名为武昌。陂阤:起伏不平的样子。褰:提起。lO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 迁:迁居B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幅巾:用幅巾裹头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效:显现D仰瞻陵阜 陵阜:高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A陂阤蔓延,涧谷深密 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
13、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四、(24分)l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3分)(2)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3分)(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4分)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书 事
14、 华子岗王维 裴迪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注阁:同“搁”,意谓停止。(1)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的角度。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4分)(2)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l5填空。(6分)(1)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他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 。此小说问世后,全世界进步青年把它作为生活的教科书。(1分)(2)古诗文中,有许多感叹时间易逝的名句。如屈原离骚中的“唯草木之零落兮, ”;白居易琵琶
15、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年, ”;李商隐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 ”;苏轼赤壁赋中的“ ,羡长江之无穷”;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 ”。(5分)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淌过大地的生命河刘晓平人们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比喻,是一个举世绝妙的比喻。第一个这么比喻的人,我想他是天生绝伦的诗人,是举世无双的思想家。倘若没有壮阔、丰厚的大地,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便是虚无的、空幻的了。没有了大地,便没有了生命,便没有了思想因此,大地是万物之母。有了大地,便有了泉,便有了溪,便有了河流,便有了智慧和创造!有了这样一种思想认定,我便对那些把河流比作母亲的文字,总是从心底里去
16、加以否定。在我的心灵里,河流不能比作母亲,河流只能是大地的儿子。河流就是生命,是大地母亲诞生的生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命,一种有骨有思想的生命。当大地上有了我的第一声啼哭,父亲便以太阳的名义给我命名叫江河。从此,我便是一条生命河。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山孩子,一个迂回奔走唱着清亮亮童谣的山孩子。那时父亲便告诉我:“孩子,你的名字叫江河,你不要做永远的小溪。山的外面有丘陵和平原,遥远的地方是大海,大海才是你的归宿啊!”当时,我幼稚的心灵不求理解,但求牢记;我就记下了自己的名字叫江河,我的归宿是大海。我好奇地问:“那父亲叫什么?”“父亲叫太阳哩!
17、就是有升有落的太阳。”父亲怕我听不懂,还给我解释了许多的道理:太阳才平凡哩,因为平凡才有升有落;它的升落是依恋着他的儿子哩,他要看看儿子是怎样长大成江河,是怎样奔向了大海的,就为了儿子,它才平凡得永恒,永恒中有升有落。大海才伟大哩,但那是一种平凡积蓄的伟大。翻江倒海,那是多么磅礴雄浑的气势!但是,要奔归大海,江河得经受许多的考验。它得穿越重重山崖的阻拦,绕过层层嶂峦的困扰;它得有跨越山涧的勇气,至死不回的豪情;它得有斩断柔情的气概,奔如走马的气势;它必须不畏悬崖断壁,不恋风花雪月“但我会想母亲的。”我告诉父亲。父亲说:“大地是博大的,你永远都走不出她的胸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一想起她,母亲便
18、会在你的身边。”我点头,记住了。于是,我便开始长大,我便开始了兼收并蓄和包容一切清纯、浑浊的吸收;我吸收了长大的养料,也吸收了长高的思想。当我再回首眺望母亲时,只见母亲的身躯已留下许多沟沟壑壑一般的伤痕;所有的伤痕就是一组七音的笛孔,奏响一支美好而忧伤的歌!但我记住了父亲的话,我得继续走下去。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为那些美好的生命和思想,浅吟低唱、瑟瑟和弦地奉上一曲;而身临那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灵魂,我只能进行一种自我的人生挣扎和灵魂的清洗。因为,面对汪汪的清流和汹涌的洪峰,我只有容纳和沉淀。沉淀是一种生命净化的过程;因此,我也常常为自我丑陋的形象和污浊的思想而痛苦。歌德说:“随着每次大
19、雨的侵袭,总要改变幽谷的美景。”但我却想“在同样的水里,再来一下第二次游泳”。于是,我试图着一次次人生的净化和灵魂的泅渡。可一切,却好似在平缓地带静如死水般的恍惚中走过来了,我便一头扎进了大海。寻到了大海的归宿,自我便渺小了,才有了一种永恒的感觉。只有容入了大海,我才知道什么叫举重若轻,何以能百川归海。一切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思想,在这里都被那种壮阔的美丽和碧蓝的清纯所包容了,人们所抒发的是那种对深沉浑厚的赞美和对宏大无边的感叹。这时候回首,我依然是太阳下一条淌过大地的生命河。我明白了:我的归宿为什么是大海,我的向往为什么是大海,而且只能是大海!l6作者说:我便是“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
20、于大地的生命河”。请阐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l7文中向我们展现出来的父亲、母亲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清用简要的文字概括出他们的特点。(6分)18“大海”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我”的归宿必定是大海?(4分)19本文蕴含了很多有关人生成长的道理,作者讲述这些道理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六、(12分)20改用名言名句,反其意而用之,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请根据下面语言表达的要求改用相关的名言名句。(4分)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用为:珍惜有限的光阴,对有限的光阴充满乐观的情怀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1)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改用为:自觉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做
21、的本职工作_。(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改用为:为坚定执着的信念而仍然至死不渝,不言放弃_。21根据下面的文字内容清在文后的横线上写出一句适合语境的话(4分)四川一位身家上千万元,拥有一座餐饮娱乐城、两个大型肉食品加工厂,且身有残疾的冉敬芳,与自己的子女签下了一份遗产“不继承协议”,说她百年之后,财产“用来回馈社会,资助残疾人事业”。要求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成人后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在冉敬芳的眼里,她对“财富”的理解是:_22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清用问句的形式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4分)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弟子规:“丧三年,常悲悯
22、,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有的学生对传统中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时间太多了;不吃肉,缺营养,太迂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成长影响的利与弊,分别征询了全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在对因特网、手机、即时聊天、电子游戏等四个方面所作的调查中,获得的“对成长有利”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分别为92、5、3、0,获得的“对成长有害”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分别为6、8、6、80。依据上边材料提供的基本情况,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所写内容应在上边材料涵盖的范围之内。2007年武汉市高考
23、四月调研测试语文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15分,每小题3分)1C(C项中分别读zho zho、sho、zho、tio,字音全不相同。A项中“领”读lng,其余都读lng。B项中“喻”读y,其余都读y,D项中“剜”“蜿”读wn,其余都读wn。2B(A项中“欲盖弥张”的“张”应为“彰”。C项中“泻漏”的“泻”应为“泄”。D项中“涣然一新”的“涣”应为“焕”。)3D(息事宁人:原指不生事扰民。后多指平息事端,使人安宁。此处应用“尘埃落定”才能准确表明这一“违纪违法的案件被调查审理结束,并非平息事端以使人安宁。)4A(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对于”。C项中“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语义重复累赘
24、,应改为“择校风愈演愈烈”。D项“有效”的语序不当。)5A(B项中“天津日报”的书名号应为引号。C项中“到底联系着什么?”中的问号应为句号。D项中分号应为逗号。)二、(12分,每小题3分)6C(C项中“主体” “客体”的说法错误,文中的信息是“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7D(“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表述不准确,原文表述是“人的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8A(B项人的情感与万物是共生和谐关系,不是支配关系。C项“存在”表述有误,应为“对立”。D项科学实验的方法在生态美学的具体问题上或许无效,但不能笼统说“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
25、何问题”。)9C(A项“反对善待自我”有误,生态美学也关注人与自身的和谐。B项推断没有依据。D项“主体和客体并存有误,在生态美学中,人与万物不是主体和客体关系,自然也就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并存。)三、(9分,每小题3分)10A(迁:被贬)11B(A项中“幅巾迎笑是写“山中二三子”的行为,非苏轼之乐。C项中“风止日出”写的是出游的时间与情状,非武昌“萧然绝俗”的景象。D项中的“风云变化”写的是西山平地宜于游者观景,亦非武昌“萧然绝俗”的景象。)12A(“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的说法与原意不符,原文是说苏轼到齐安三年也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四、(24分)13(1)一天刮大风下雷雨,拔掉了
26、一棵古树,把那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关键词:“一旦”、“斥”,2分;大意正确,1分。)(2)当人称心如意的时候,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欢乐。(关键词:“得意”、“易”,2分;大意正确,1分。)(3)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上面。(关键词:“中”、“责”、“寓”,3分;大意正确,1分。)14(1)王诗是从“坐看”的角度,写深院中小雨刚停天色转阴,绿油油的青苔充满生机令人喜爱的景象。裴诗是从“还家”的角度写华子岗的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优美景色。(4分。角度2分,景象2分。)(2)两首诗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化无情之景
27、为有情之物。如王诗中一个“欲上”写细雨后的青苔好像是从地上蹦跳起来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亲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来。裴诗中一个“侵字,写云光追逐自己的足迹,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步一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一个“拂”字,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状其苍翠欲滴,青翠可爱。(4分。手法及作用2分,言之成理即可;两诗各举一例分析分别1分,共2分。)15(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恐美人之迟暮秋月春风等闲度 只是当时已惘然 哀吾生之须臾 镜中衰鬓已先斑五、(18分)l6作者将母亲比作大地,将“我”比作“生命河”,母亲像大地给了河流生命一样也给了“我”生命,“我”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在母亲的关注下走向人生,走向社会。(
28、能讲清作者以“大地来比喻“母亲、以“生命河”来比喻“我”所表达的意思即可。4分。)l7父亲:平凡、伟大,是儿女人生的导师,具有为儿女健康成长献身的精神。(3分)母亲:胸怀博大,永远记挂着儿女的成长,为儿女无私付出而伤痕累累。(3分)18(I)大海是一种美丽而清纯、深厚而宏大的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2)父亲的指引和激励,母亲的奉献和牺牲,“我”的挣扎和追求。(能答出“大海”的寓意给2分,阐发理由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2分。)19运用比喻(或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寄寓人生的道理。(手法2分,好处2分)六、(12分)20(1)当一天和尚撞响一天钟。(2分)(2)春蚕到死丝难尽,蜡炬成灰泪不干
29、。(2分)21勤劳是更为宝贵的财富(或:勤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4分)22反问、设问皆可,句式运用正确且观点明确,给4分。七、(60分)23参照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附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锦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
30、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水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丰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
31、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拨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
32、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入门的幕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