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以及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下的冷暖干湿状况。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材初探|1.阅读教材第48页正文第1段内容,认识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 的大气运动。(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 得到交换。有规律 热量和水汽 2.阅读教材第4849页内容,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
2、例)。(1)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 ,空气密度减小,气压 。赤道地区形成一个低压带A 。(2)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 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 ,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C 。膨胀上升 堆积下沉 赤道低压带 降低 北纬30 副热带高压带(6)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F 。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 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E 。(7)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
3、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 与 。极地东风 北纬60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度环流圈 高纬度环流圈 3.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成因:由于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 ,冬季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偏北 偏南|迁移应用|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在蒸汽机被发明前,人类只能靠风力乘船在海洋上航行。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附近时总是无风,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
4、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答案:赤道、南北纬60海区。(2)为什么其他海域总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等海区总是无风?答案:在赤道、南北纬30和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3)帆船在行至纬度4060海域时往往会遇到狂风巨浪,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内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2.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哪一纬度?此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的什么位置?北半球春、秋分日和
5、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又位于赤道的什么位置?答案: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上。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南。(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有何差异?答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幅度是465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但是移动范围较小。|过程评价|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形成三圈环流的主
6、要因素。答案:C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23题。2.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A.B.C.D.3.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解析:第2题,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图中为副热带高压带。第3题,是中纬度环流圈的近地面风带,是盛行西风。答案:2.B 3.C 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是冷性气流 D.盛行西南风 解析:题干表明为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根据图中极锋的位置和倾斜方向可知,气流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暖而轻的气流,气流是来自极地的极地东风。甲是位于30N附
7、近的副热带高压带,乙是极地的极地高压带。答案:A 5.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下列选项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是极地高压带 B.是副极地低压带 C.是中纬西风带 D.在的控制下,降水较多 解析:分别是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答案:B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材初探|1.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认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的原因。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的 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
8、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海陆的热力差异 陆地面积(2)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1月:北半球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 (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7月:北半球 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 (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3)为什么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答案: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2.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理解季风的形成。(1)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
9、节变化,引起一年中 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2)东亚季风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盛行风向(3)南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 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东南信风|迁移应用|结合下面不同季节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1)南、北半球
10、的海陆面积、分布状况呈现怎样的差异?答案: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2)冬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是受什么气压带控制?为什么此时陆地上会形成冷高压?答案:冬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在陆地上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将陆地上的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3)夏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是受什么气压带控制?为什么此时陆地上会形成热低压?答案:夏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在陆地上形成势力强大的热低压,将陆地上的副热带高
11、压带切断,使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4)以东亚为例,比较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冬季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在东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风。夏季亚欧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在东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风。|过程评价|读下图,完成12题。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解析:第1题,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表明此时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第2题,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使得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答案:1.
12、C 2.B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和风向分布图,完成34题。3.图示时间为()A.1月 B.5月 C.7月 D.9月 4.与处盛行风成因相同的是()A.东亚夏季风 B.东亚冬季风 C.南亚夏季风 D.南亚冬季风 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气压值分布,可判断陆地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说明南半球是夏季,时间为1月。第4题,处盛行风是西北风,是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的西北风;南亚夏季风也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成因相同。东亚夏季风、冬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3.A 4.C 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例1】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示意图
13、(局部,N为北极);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甲 乙(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正确的是()A.A为10N B.C为30N C.D为40S D.E为60S (2)下列关于图甲中字母B所表示的风带,叙述正确的是()为东北信风带 为西风带 与图乙中a处风向一致 与图乙中b处风向一致 A.B.C.D.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答案:(1)B(2)A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信息1 N为北极 图甲为北半球三圈环流 信息2 A处气流上升,C处气流下沉,E处气流上升 A为0,C为30N,E为60N;B为东北信风带,D为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
14、带 信息3 图乙中气压带在30附近 为副热带高压带 信息4 a、b箭头代表的风向右偏 图乙为北半球 信息5 a箭头由副热带高压带指向0;b箭头由副热带高压带指向60 a为东北信风带,b为西风带 用手巧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记住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有助于理解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气压带的位置大体上是位于0、30、60、90附近;两个气压带之间就是风带。风向要以风的形成原理来进行理解记忆。例如,说明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可先绘出西风带两侧的气压带。如下图,画出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然后根据气压的高低,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再由风的形成原理画出风向V。其他风带的风向也是如此记忆。读地球上的气压带
15、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气压带甲的名称是()A.极地高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赤道低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由极地高压带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 3.下列表示南半球西风带的是()A B C D 解析:第1题,位于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第2题,地球上有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南半球极地高压带吹出来的风是偏南风。第3题,南半球西风带是由南纬30吹向南纬60,南半球向左偏,形成
16、西北风。答案:1.B 2.C 3.D 探究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例2】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 春季 B.乙表示7月份 夏季 C.甲表示9月份 秋季 D.乙表示1月份 冬季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答案:(1)D(2)B 图示法归纳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1)二分日,气压带在0、30、6
17、0的南北两侧,对称分布。(2)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移动到0、30、60的北侧,夏至日偏移最大。(3)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移动到0、30、60的南侧,冬至日偏移最大。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完成12题。1.气压带和风带偏移到图中a位置时,为北半球的()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是()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B.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D.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解析:第1题,从图中a位置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第2题,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8、而相应移动,即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答案:1.D 2.A 探究点三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例3】读某地区1月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地气压高低比较状况:A B。(填“”“=”或“(2)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3)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注意事项(1)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是全年存在的,但高压中心夏季势力强,低压中心冬季势力强。(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中夏季风的主要原因;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则是南亚冬季风的主要成因。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
19、分布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A.B.C.D.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图中亚洲被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答案:1.B 2.A 3.C 4.读北半球1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分布特点上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B阿留
20、申低压。(4)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 风,D地盛行 风。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月海平面等压线图;A位于亚欧大陆,B位于太平洋。第(1)题,南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气压带的分布不同。第(2)题,1月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第(3)题,1月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第(4)题,图中C地位于东亚,形成西北风;D地位于南亚,此时
21、受东北季风控制。答案:(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呈带状分布。南北半球海陆面积及分布差异大。(2)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3)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4)西北 东北(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性质1.气压带的比较。气压带 个数 分布 成因 气流 性质 赤道低压带 1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热 副热带高压带 2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干热 副极地低压带 2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温湿 极地高压带 2 两极地区 热力原因 下沉 干冷 2.风带的比较。风带 个数 分布 北半球风向 南半球风向 性质 信风带 2 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
22、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西风带 2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东风带 2 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1.季风环流。(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交换,形成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2)成因。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a.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如下图所示:2.列表比较。比较项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地 西伯利亚 副热带 太平洋 西伯利亚 赤道附近印度洋 风向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性质 冷干 暖湿 温干 暖湿 分布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3.特别注意。(1)东亚季风环流最显著,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明显。(2)季风现象较为普遍,除亚洲地区外,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均有季风现象,但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