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80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4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7页
第77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8页
第78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79页
第79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80页
第80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81页
第81页 / 共83页
《2015高考必备》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10.doc_第82页
第82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高考必备】全国重点名校2014高考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第一期)10.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1. (2014山东桓台二中4月检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十月,山楂红了潘克静十月,山楂红了。一簇簇,一串串,挂在枝叶间。压弯了的枝头上,绿的叶成了陪衬。从树下或从远处望去,十月的天空也成了它的背景。 想起春天的清晨,揉着惺忪睡眼端着相机站在山楂树下,一个快门按下去惊扰了它的梦,从春日的这一刻,山楂树在我的取景框里不停地变幻着但不能不说,我并没有按照原有的打算为它写下生长日志,尽管每天不断与它相遇,甚至不得不与它擦肩而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仍旧不经意地忽略了它

2、的存在。 在我的视线中,山楂树是跳跃的。它的生长像童话里的故事“忽然间”开了花,“忽然间”结出了果,“忽然间”红了一树,仿佛总被一缕忽如一夜的“春风”拂过,我则通常在这样“忽然间”的惊喜中才去关注它、品味它。 山楂说红就红了。在十月朗阔的天空,果子们挤嚷去,一个挨着一个,它们笑声嘎嘎,没有一丝掩饰或修饰地从枝叶间飞出,落在地上,飞向空中,四下到处是喜悦,到处是嘎嘎的笑声。仿佛中,山楂不是一天一天长红的,而是日复一日笑红的,从未经历风雨,从未饱尝暑寒,咄咄的红里全部是欢喜。感慨中,禁不住又想起那个春天的清早,邻居李嫂呵呵地笑着,从集市上带回这棵幼苗,从那一天,李嫂每天站在山楂树下瞧个没够。李嫂呵

3、呵地笑着,山楂树悄悄地长着,久而久之,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特殊的养分。那天,得知李嫂患下绝症的时候,李嫂正和旁人说笑,我定下神望向她,四目刚一相碰,笑声便随着一张绽开的笑颜响彻云霄。第二年春天,山楂树还未开花,李嫂便匆匆走了,带着她的笑声。山楂树对于我,除去追忆,因为李嫂的豁达和乐观,从此更多了一种鼓舞。 临近下班时间,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到山楂树的近前。真美!想必是因为日照充足,公司院里的山楂格外红,相比我家门前因楼房挡遮缺少阳光照射的果子颜色要鲜艳得多。此时,在秋阳的笼罩下愈加显得密匝匝、红彤彤。站在树下向上望,秋光挂在浓密的枝叶间闪烁晕染,像一幅镂空而斑驳的画。真美!而并排的另一棵

4、山楂树,和树下站着的同事两位年轻的孕妇组成的画面更令人怦然心动。两人手牵手仰头看山楂,不时抬手指指点点,隆起的肚子和树上的果子相映成趣,甚是动人。孕育,生长,成熟。我突然觉得植物和人类是多么相似果子是植物孕育的结果,宝宝是人类相恋的结晶。大自然繁衍不同的物种,同时又赋予共同的使命。只不过人类的孕育和生长相比植物要张扬热烈得多,但每一种生命的形成和延续却都有着自我的从容,都有着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力与无从计量的恩赐。孕育是喜悦,生长是喜悦,成熟更是喜悦。在这么多喜悦的包围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满怀欢喜和热爱地行走?有什么理由拒绝鼓舞、丧失热情和爱的能力呢? 生命无所谓去。每每看到山楂树的时候,脑子里总

5、出现这样的一种思绪。因为在我心深处,一个人的去对于整个世界就好比大海里多了或少了一滴水而已,而真正能够激荡、影响你一生,抚慰你心灵,敦促你,激发你,让你以最佳的姿态从生活、从人生获得欢喜、从容和幸福,能够收获这些能力才是弥足珍贵的。像那一树火红的山楂,无论曾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都尽可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而最终,所有的过往,都会像枝叶或者天空,成为它的背景。(选自岁月2014年第1期,有改动)19简要说明两段中对山楂的描写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0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特殊的养分。 (2)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到山楂树的近前。 21赏析第

6、段中画双线的句子。(4分) 22文章题目是“十月,山楂红了”,文中又写到了李嫂和孕妇,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22李嫂虽然离去,但给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孕妇将要诞生婴儿,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延续;(2分)李嫂和孕妇都像十月的山楂一样,结出了“属于自己的果实”。(2分)2. (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一头牛卧在春天里路来森 春尚早,天,还有些料峭的寒,田野里仍然荒寂着。 一头牛,被牵到了坡地上,已经很是有些老了。它曾经穿透过好些岁月的硬壳,看尽时间深处的风光。现在,它似乎有些疲倦。

7、 牛放在那儿,牵牛的农人就走开了。牛,自己也在游荡,缰绳拖在一边,像是永远甩不掉的牵挂。牛,也在寻觅,它在寻找那些微薄的绿意,可是草尖太小了,太细了,它只好连带那些地面上的枯草,一块儿用舌尖卷进口中,然后咀嚼着,不停地咀嚼。它似乎在咀嚼中寻找。寻找什么?很遥远的过去,还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它自己也不清楚。但它知道,它是应该寻找的,这似乎是一种生命的必然。一段时间之后,牛,选择了一个向阳的岭坡,卧在了那儿:两条前腿蜷着,后腿则略微伸着,身体微微右侧,头轻扬,很安适的样子。口中,依然嚼着,眼睛漠然地环视着周围的一切。抬抬头,看看远处,是远山,是望不到边的茫然。于是,它“哞哞”地叫了几声,声音厚重而苍

8、凉,似乎要努力呼出内心的沉重。牛,也许满足了自己的这几声长号,它眬上了自己的眼睛,似闭似睁,呆在那儿,像是进入了一种思考的状态。 它已经习惯了这样沉静、孤寂的思考。它老了,这样的春天它已看过好多次。几乎每年都是这样的:在春天里,它的主人把它从封闭了一冬的牛圈里牵出,放进春天里。走进春天里,它总是充满了兴奋。它感受到了春风温软的轻抚,它嗅到了大地苏醒的味道,它觉得自己骨架在咯咯作响。它知道,它的内心充满了劳作的向往。它一直都是这样想着的。 现在,它又卧在了春天里,它有了一种垂老的疲倦。这个冬天,主人对它侍奉得很好。可是,它并不喜欢冬天,它闲在那儿,无所事事。它觉得冬天太长,那样懒惰无聊的冬天,似

9、乎加快了它衰老的速度。它喜欢像现在这样,卧在春天里,在春风中,焕发自己。 它再一次卧在春天里的时候,春已渐深。大部分的草,已生长出地面;一些树木,已经发芽、开花。田野开始变绿,煦暖的空气涌动着。田头的桃花开得正烈,灼灼如烧。它卧在田头,身上系着缰套,缰套拴在一张犁耙上。犁耙的后面,是耕耘出的大片的土地,翻卷如浪,似那涌动着的春气。新翻的泥土,湿润润的,阳光下,闪着油油的光亮,散发出一种清冽、鲜明的土腥气。坐在田头的,还有那位农夫,农夫的胖胖的婆娘。农夫的小小的儿子,正攀在桃树上,一条黑狗,仰头望着,偶或吠几声。阳光很和暖,软软地照在大地上。黄牛卧在那儿,依旧是那副茫然的样子;依旧不停地咀嚼着,

10、安之若泰。不停地咀嚼,这是一种生命的表达方式。紧张的劳作后,它的身体,已完全被汗水浸透,它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淌,每一根筋脉,都成了一条流动的河。黄色的毛发,丝丝地贴在脊背上。它看上去,似乎羸弱了很多。它依然是那样的卧姿:两条前腿蜷着,后腿则略微伸着,身体微微右侧,头轻扬。可是,它不再闲适,骨骼间,有着隐隐的痛,肢体仿佛进入一种凌乱无序的状态,疲惫的身体,沉重地压向地面。看看牛的眼睛,似乎并不伤悲。也许,它早已习惯了劳累和困倦。它不时地抬头,看看那个吸着烟的农夫,农夫有时会投过爱抚、疼怜的目光。牛,是会意的;再回头看看那翻耕出的大片的土地,它满足了。 牛,有时也会向远处望去。透过桃花,它看到了

11、小河边柳树的翠绿,看到了远山葱翠的春意。这个时候,它的心中,总会不期然地生发出莫名的向往和欣悦,眼睛,就变得异常的明亮,它似乎不再衰老。牛,不会向天上看,它只知“地厚”,不知“天高”。它那厚实的身体,注定是属于土地的。 当农夫的手,再次扶在犁耙上的时候,牛,就也再次站起。它一躬身,力量就穿透了土地。农夫,犁耙,牵头的村妇,跟在后面的小孩、黑狗,定格在了这个春天里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尽管有农人的细心照料,但牛还是日渐羸弱和疲倦,这已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为此它内心充满茫然。 B第段和第段两次写到牛同样的卧姿,第一次表现出了牛的安适,第二次写出了牛劳作后的疲惫。 C文

12、章多次写到牛的眼睛,或“漠然”,或“似闭似睁”,或“明亮”,借此表现了牛复杂的内心世界。 D文章主要写牛,也写了农人、农人的妻儿和黑狗,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和谐。 E文章通过一头牛在春天里“过去”与“现在”不同活动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生存与生活的思考。14“田头的桃花开得正烈,灼灼如烧”这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请根据全文,探析“它那厚实的身体,注定是属于土地的”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案】:13.A E(A“这已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为此它内心充满茫然”有误。E“过去与现在不同活动的对比”有误。)(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4.表现

13、春天勃发的生机,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渲染热烈的气氛,烘托牛辛勤劳作的形象。15.牛忠实于土地,耕耘终生。农人坚守土地,务实知足。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应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并为之执着努力。(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3. (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施蛰存:逝去的风度徐百柯 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 20 03年11月25日,巴金老人百岁诞辰,文坛学界隆重纪念,盛誉曰“见证文学史的世纪老人”。此前6天,11月19日,小巴金一岁、同在上海华东医院

14、的施蛰存寂寞辞世,中国现代文学史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随之凋零。 当时有人写下“巴金的热闹与施蛰存的孤寂”之语,伴以长长一声叹息。 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拜访施蛰存,问他喜欢看美国什么杂志,他出口说道:“Vanity Fair(名利场)”,于是李欧梵返美后寄了几本给他。问他看了没有,施蛰存摇摇头,淡淡地说:“看了,大不如前了!”李欧梵恍然,当年上世纪30年代施先生爱看的这本文化杂志,品位比现在“高出许多”。 后来又见施蛰存,李欧梵又问他喜欢看美国什么杂志,他说:“寄几份看过的纽约时报书评和星期日特刊吧。”这次,李欧梵迟迟没有寄出,“原因无他,怕施先生较前次更失望”。 上世纪30年代,施蛰存主编现代杂

15、志,法文译名意为“当代人”,指能够和世界文艺潮流同步的人。李欧梵称:“现在再翻开这个杂志的内容,特别是内中介绍的西方文学,仍然令我咋舌,惊异不止,在当时的环境下,竟然如此识货,几乎所有的西方重要现代作家都介绍了。” 在现代上亮相的,包括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还有当时只是美国“文坛新秀”的海明威、福克纳等人。文学史家评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时期”,中国当代作家才通过汉语译本“重新发现”了这批作家,并从中找到灵感和自己的文学偶像。“当人们在80年代手捧艾略特的荒原为其深刻地反映这个时代的本质而感慨万千时,殊不知,早在50年前,现代杂志早已介绍过这位诗人的这部

16、作品,只不过,以自己长着一个希腊式的鼻子而自傲的邵洵美把这部大著的名字译成了貌不惊人的荒土而已。” 施蛰存早年就读于教会大学,故英语、法语皆佳,加上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开放的文化风气,使他能轻易快捷地看到各国最新出版的文艺杂志和书籍,从中建立自己的文学创作、批评以及编辑的标准,“实际上,他所建立的标准,正与当时世界文学潮流的标准相接轨”。 他的小说,将军的头、石秀、梅雨之夕、魔道、夜叉几乎每一篇都是实验性极强的作品。与李欧梵谈论西方现代文学,他对任何“冷门”问题,都如数家珍,对答如流,以至于李欧梵自愧:“我多年身在美国,购书和借书都甚方便,为什么施先生说的书名和作者大多对我仍然陌生?”李曾对自

17、己的学生说,“我们这一大堆学者,集全部精力研究西方现代文学,恐怕还比不上30年代的一个年轻人施蛰存先生。” 施蛰存去世后,有杂志刊文:拥有“中国现代派鼻祖”和“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称誉的施蛰存,以冷眼笑看着发生在21世纪新新人类身上的一切,“今天的一些女作家,爱用身体写作,施老说,这些不新鲜,30年代的左翼都玩过” 早年专注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后来长期担任大学教授,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金石碑帖,施蛰存堪称传奇的经历表现在个人魅力上,形成一种奇妙的混合体,被赞叹为“包含着中国古典温雅气息与西方文化绅士情调”。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作家李劼回忆起与施先生的交往:“我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登门拜访你。我

18、一直误以为,你像其他前辈一样,被几十年的思想改造弄得面目全非。再说,我所在的那个中文系,你是被人谈论得最少、少到了几乎要被人遗忘的老前辈。” 后来,李劼无意中听到在系资料室做了几十年的老资料员偶尔说起施先生:当年挨批斗时被打翻在地,镇定自若站起来,理理衣衫,拾起被打飞的帽子,掸去尘土,戴在头上,重新站直了继续听凭折腾。老资料员感慨:“施先生当时的风度好极了。” 于是,李劼立即前去拜望,因为那种“清清淡淡的悠远,不是皎皎者易污,也非峣峣者易折”。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开头巴金老人百岁诞辰的隆重与施蛰存的寂寞辞世形成对比,意在说明施蛰存作为一个

19、中国短篇小说大家却遭长期冷遇。B作为一名学者,施蜇存的文化品位是很高的,这从他对名利场的批评可以看出。C施蛰存的鉴别力很强,他主编的现代早已介绍了几乎所有的西方重要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能得以“重新发现“乔伊斯、艾略特等作家,都得益于他。D施蛰存还是一位富有个性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他去世后被誉为“中国现代派鼻祖”。E本文用倒叙的手法,打破时空顺序,增加了历史纵深感,向我们展现了施蛰存虽孤寂一生却始终默守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尊严。14文中说“施先生当时的风度好极了”,这句话对叙写传主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 15本文为“一个百年孤独的灵魂”施蛰存立传,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你的看

20、法。(6分) 【答案】:13.CE(C项“中国当代作家能得以“重新发现“乔伊斯、艾略特等作家,都得益于他”错;E项“倒叙手法”错)14.这句话表现了施蛰存在挨批斗时高傲首尊的风度以及对对手的蔑视;揭示了他虽历经几十年的思想改造却没有面目全非的原因。15.通过叙写施蛰存在中国文坛犹其是现代小说上的贡献,以及学生们对施蛰存的高度评价,提醒人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淡忘的“另一面”施蛰存先生生前孤寂,死后被关注,告诉人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价值的东西,历史总会给予公正的评价。施蛰存前后期研究关注点的转换,启发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恪守学者的文化人格,坚持学术研究。虽是不同的研究领域

21、,但融会贯通,反而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每点3分,能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4. (2014山东淄博二模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夏日炎炎蝉声扬鑫梦 岁月流转,一季花开一轮回。当我悠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满眼的浓绿已更替了往日的斑斓,醉人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我总爱品味夏天,犹如品味一杯醇酒。总是希望把夏日里的那份依恋,那份醇厚,那份葱茏,那份墨绿,那份悠扬的蝉声,长久地在心中筑起一座无字的纪念碑,闲暇时享受那情致的美妙和快慰!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鸣,有鸟语,也有蝉唱但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在这场合唱中的主角就是她蝉。蝉作为大地怀抱中的弱小生命

22、,她能在黑暗中树起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用四至十年漫长的时间酝酿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颂扬生命,奏响生命中最响亮的一曲,一举成名天下知。 蝉,是夏季的精灵,她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天气的冷暖阴晴,唱出不同的旋律来。初夏的蝉声是矜持的,偶尔的几声鸣叫里带着几分羞涩,蕴含着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盛夏来临,蝉声也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这时,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 炎炎夏日的阳光下,蝉声无疑是纯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优雅的绝句。这绝句,咏叹着夏日的热烈,这绝句,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蝉为仲夏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夏日的黄昏,我喜欢

23、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感到十分惬意。然而,当我们走入城市,有时候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碌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所然,抑或太过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目视原野,听听蝉音,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只要我们抽个空,回到大自然中去,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忱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

24、己,有什么比一边散步一边听蝉音更让人心旷神怡? 夏日炎炎蝉声扬。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你听,那一队队雄蝉敛翅高踞树梢,像交响乐团的队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角,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她们各自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于丹田,而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达不同的心情。她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她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她们是天生的歌者;夏天,整个山岙都响彻着她们的歌声激昂、悠扬,宛转,嘹亮”一蝉在呜,声达教里,此起彼伏,悠远不绝,如行云,如流水,如瀑布,如琴音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此时,无论用任何形容词来形容它都是

25、逊色的;蝉声又如惊涛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攥在手里的忧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圆润的语言倾诉,那就是情歌,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蝉声在最高涨的音符处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筒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蝉,是翅族中的隐士,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但又胜食人间烟火,只要一息尚存,绝不停止歌唱;她们在生命中投入与付出的结果尽管是极不对等极不公平,但她们从不埋怨,从不自卑,而是欣然领受,坦然面对;她们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当你听完一段

26、蝉唱之后,便会觉得,蝉声,犹如禅韵,它带给你如许的遐想与启迪,使你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并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顿悟! 夏日听蝉,能品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有人听出苦难,有人听出欢乐,有人听出悲凉,有人听出欣喜农夫听出劳苦,士子听出鼓舞,官宦听出位高权重,高士听出舒适散淡,文人墨客听出悠扬韵律,而失意者却听出悲怆凄苦 于是,我不禁叹呼:蝉亦是禅也! 19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认为“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章 第六段简要概括。(4分) 21: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

27、尽情地爱恨情仇。 (2)于是,我不禁叹呼:蝉亦是禅也。 2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以“夏日炎炎蝉声扬”为题目有哪些好处。(6分) 【答案】:19形象地写出夏天悄然而至,表达出作者对夏天的喜爱。(2 分)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蝉声的品味、感悟(对下文做铺垫)。(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0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蝉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人们和盛夏;二、蝉是天生的歌者;(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三、蝉声能够影响人的情感变化,使人了却忧虑、忘却忧愁、感受缠绵、留下怅惘感伤。(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1(1)运用了拟人手法,(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盛夏蝉声的激越高亢,与初夏矜持羞涩

28、的蝉声形成对比,展示了“夏季精灵”的本色。(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不禁叹呼”表示作者通过听蝉恍然大悟,从蝉声中听出了深意;(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蝉亦是禅”表明作者从蝉声里听出了禅机,听出了蝉声里包含的丰富意蕴。(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2本文以“夏日炎炎蝉声扬”有如下好处:一是这个题目全面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从夏日写起,引出对夏日蝉声的描写,进而由蝉声引发丰富联想和议论。二是这个题目七个字,音调和谐,富有诗意,意蕴深厚。三是“蝉”即禅,一语双关。(每条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5. (2014上海徐汇区期末试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二姥

29、姥史铁生我家有一位 “二姥姥”。不知怎么,我一直想写写她。可是,真要写了,才发现,关于二姥姥我其实知道的很少,不过在我的童年中一闪而过。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母亲在世时我应该问过,但早已忘记。母亲去世后,那个名字之下的历史,那个名字之下的愿望,就都消散得无影无踪。我问过父亲:“我叫二姥姥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父亲想了又想,眼睛盯在半空,总好像马上就要找到了,但终于还是没有。这确实有些奇怪。我与她见面,总共也不会超过十次。我甚至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记不得她的声音。她是无声的,黑白的,像一道影子。她穿一件素色旗袍,从幽暗中走出来,迈过一道斜阳,走近我,然后摸摸我的头,理一理我的头发,纤细的手指

30、在我的发间穿插,轻轻地颤抖。仅此而已,其余都已经模糊。直到现在,直到我真要写她了,其实我还不清楚为什么要写她,以及写她的什么。母亲带我去看二姥姥,肯定都是我六岁以前的事,或者更早,因为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她很漂亮吗?算不上很,但还是漂亮,举止娴静,从头到脚一尘不染。她住在北京的哪儿我也记不得了,印象里是个简陋的小院,简陋但是清静,什么地方有棵石榴树,飘落着鲜红的花瓣,她住在院子拐角处的一间小屋。惟近傍晚,阳光才艰难地转进那间小屋,投下一道浅淡的斜阳。她就从那斜阳后面的幽暗中出来,迎着我们。母亲于是说:“叫二姥姥,叫呀?”我叫:“二姥姥”。从她手上冰凉而沉缓的颤抖中我明白,那惶恐是在更为

31、深隐的地方,或是由于更为悠远的领域。那种颤抖,精致到不能用理智去分辨,惟凭孩子浑沌的心可以洞察。也许,就是这颤抖,让我记住她。也许,关于她,我能够写的也只有这颤抖。这颤抖是一种诉说,如同一个寓言可以伸展进所有幽深的地方,出其不意地令人震撼。这颤抖是一种最为辽阔的声音,譬如夜的流动,毫不停歇。这颤抖,随时间之流拓开着一个孩子浑沌的心灵,连接起别人的故事,缠绕进丰富的历史,漫漶成种种可能的命运。恐怕就是这样,所以我记住她。二姥姥比母亲大不了几岁。她叫母亲时,叫名字。母亲从不叫她,什么也不叫,说话就说话,避开称谓。母亲不停地跟她说这说那,她简单地应答。母亲走来走去搅乱着那道斜阳,二姥姥仿佛静止在幽暗

32、里,素色的旗袍与幽暗浑成一体,惟苍白的脸表明她在。一动一静,我以此来分辨她们俩。母亲或向她讨教裁剪的技巧,把一块布料在身上比来比去,或在许多彩色的丝线中挑捡,在她的指点下绣花,绣枕头和手帕。有时候她们像在讲什么秘密,目光警惕着我,我走近时母亲的声音就小下去。好像只有这些。对于二姥姥,我能够描述的就只有这些。她的内心,除了母亲,不大可能还有另外的人知道。但母亲,曾经并不对谁说。很多年中,我从未想过二姥姥是谁,是我们家的怎样一门亲戚。有一天,毫无缘由地(也可能是有好几年母亲没带我去看二姥姥了),我忽然问母亲:“二姥姥,她是你的什么人?”母亲似乎猝不及防,一时嗫嚅。我和母亲的目光在离母亲更近的地方碰

33、了一下,我于是看出,我问中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母亲于是也明白,有些事,不能再躲藏了。“呵,她是嗯”我不说话,不打断她,“是你姥爷的姨太太。你知道,过去这样的事是有的。”我和母亲的目光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这一回是在离我更近的地方。唔,这就是母亲不再带我去看她的原因吧。“现在,她呢?”我问。“不知道。”母亲轻轻地摇头,叹气。“也许她不愿意我们再去看她,”母亲说,“不过这也好。” 母亲又说:“她应该嫁人了。”“文革”中的一天,母亲从外面回来,对父亲说她在公共汽车上好像看见了二姥姥。“你肯定没看错?”母亲不回答。母亲洗菜,做饭,不时停下来呆想,说:“是她,没错儿,是她。她肯定也看见我了,可她躲开了。”父

34、亲沉吟了一会儿,安慰母亲:“她是好意,怕连累咱们。”这之后不久,二姥姥就死了。7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分) 8简析第、段中描写“斜阳”的作用。(3分) 9下列对文中几处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二姥姥手指“轻轻地颤抖”,传达出她内心的惶恐不安。B第段母亲和二姥姥“一动一静”,对比中显示两人性情不同。C第段母亲“摇头、叹气”,因为二姥姥很久不来而失望担忧。 D第段父母亲的对话,表明他们一直牵挂二姥姥并能够体谅她。10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11推断第段中母亲说的“她应该嫁人了”蕴含的意思(4分) 12本文以“我”的视角来写二姥姥,对此作赏析。(6分) 【答案】:7(2分)除

35、“母亲”外的人对二姥姥的漠视和遗忘,暗含了“我”对二姥姥寂寞身世的同情。8(3分)“斜阳”点明了看望二姥姥的时间;斜阳后的幽暗喻示她的生存困境,衬托出二姥姥身世的悲凉。9(3分)C10(3分)“呵、嗯”等词及停顿形象地刻画出母亲对二姥姥的身份不想说又不得不说的犹疑心理。11(4分)很久不见二姥姥,她可能嫁人了;母亲期望二姥姥开始新生活。 12(6分)本文从“我”的回忆起笔,以孩童的好奇和纯真来探究、体察二姥姥身世和心理:一个漂亮娴静、心善手巧,因身份特铢被压抑的女性形象逐渐清晰,表达了“我”对二姥姥近乎直觉式的悲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叙述视角,人物品性、情感,效果)6.

36、(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祈 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

37、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

38、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鹰渐渐停

39、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40、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14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

41、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_ 15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6分)_ 【答案】:13.【CE】(5分) (A反衬的应是鹰“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对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对一项3分) 14(4分)从文中可以看出, “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

42、知所措;“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答对两点1分,共2分)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2分)。(关键词语:人工孵化、情感、未曾飞翔、向往、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最后一个词语是关键,意思对即可)15(6分)“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2分):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1分);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却无法还击(1分)。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2分)。(关键词:愚昧。残忍、怨愤;奋飞者、同情、意思对即可,其中

43、“怨愤”“同情”是关键)7. (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邂逅霍金葛剑雄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宝,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

44、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魁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

45、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

46、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注】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患有肌萎缩性脊骨光侧索硬化症。时间简史是他的科普著作。1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

47、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写霍金,却不局限于赞美霍金,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从而引发出对怎样尊重科学、尊重人的价值的思考。B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霍金身体的残疾和目光的异乎寻常,从而突出了他超常的毅力、智慧和做人的尊严。C本文从“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写起,客观再现霍金热现象,只是为了引出下文与霍金的邂逅,别无深意。D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表现了剑桥人对霍金生存权利的尊重,作者认为这种尊重是霍金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E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深沉,耐人寻味,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霍金的敬仰之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14从全文看,邂逅霍金

48、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未见霍金前, ;见到霍金时, ;回味思考后, 。(4分)15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说霍金是幸运的?文章结尾写了作者的期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 【答案】:13(5分) 【C D】 C项,也在于引起思考,如何看待霍金,如何学习他,认识他。D项,文中“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这种尊重并不是霍金成功的唯一条件。14(4分)未见霍金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见到霍金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回味思考后为之庆幸。(敬意、震撼、为之庆幸、三个得分点,答对两点给三分。)15因为:(1)他生活的时代能提供给他改变命运的物质条件。(2)时代尊重他个人的价值,(剑桥)能给他平

49、静的生活。((要点一:扣住物质方面,如物质条件、高科技;要点二:扣住人文方面,如时代尊重他的价值,良好的人际环境。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全对3分)用意是:首先,庆幸霍金能在平静中度过一生;更重要的是,祝愿所有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都能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或:呼吁社会珍视每个人,尤其是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的个人价值和个人时间,视他人的生活空间为神圣。)(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2分,全对3分)8. (2014黑龙江模拟4)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魔术师的报复(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女士们,先生们,”魔术师说,“现在大家看清了,这块布里什么也没有

50、,接下来我要从里面变出一缸金鱼来。说变就变!”全场的观众纷纷赞叹:“噢,太妙了!他是怎么变出来的?”可是坐在前排的那个机灵鬼却不以为然。他用不小的声音对他周围的人说:“鱼缸早就藏在他衣袖里啦!”周围的人向机灵鬼会心地点头致意,说:“噢,那当然。”结果,全场的人都交头接耳地说:“鱼缸早就藏在他衣袖里了。”“我的下一个魔术是举世闻名的印度斯坦环,”魔术师说,“你们可以看出,这些环是明显分开的,我只要敲一下,它们就会串连起来(叮当,叮当,叮当)说变就变!”全场响起一片激动的嗡嗡声,可很快又听见那个机灵鬼低声说:“他袖子里肯定藏着另外套环。”观众们再一次点头并交头接耳:“那套环他早就藏在袖子里啦。”魔

51、术师开始皱眉头了,脸色阴沉起来。“现在,”他接着说,“我要表演一个最有趣的魔术,我将从一顶帽子里变出鸡蛋来,想变多少就有多少。有哪位先生愿行行好,把帽子借给我用一下吗?啊,谢谢您说变就变!”他从帽子里变出十七个鸡蛋来,有那么三十五秒钟观众们开始认为他妙不可言了。可接着那个机灵鬼又在前排悄悄说开了:“他衣袖里藏着好几只母鸡哩!”变鸡蛋的魔术就这么砸了。每一个魔术都是这样收场。那个机灵鬼揭穿了所有的奥秘,他悄悄告诉大家魔术师的袖子里不仅藏有环、母鸡和金鱼,而且还藏有几副扑克牌、一大条面包、一个玩具摇篮车、一只活的荷兰猪、一枚五十分的钱币和一把逍遥椅哩。魔术师的名望很快降到了零点以下,在晚会即将结束

52、的时候,他作了最后一次努力。“女士们,先生们,最后,我将向大家表演一个著名的日本魔术,它是蒂波雷里的土著人最近发明的,好心的先生,”他转向那个机灵鬼,接着说,“您能不能把您的金表借给我用一下呢?”金表送到了他手里。“您能允许我把它放在研钵里捣碎吗?”他狠狠地说。机灵鬼点点头并且微微一笑。魔术师把金表扔进研钵,然后从桌子上拿起一把长柄锤。台上传来狠狠捣碎东西的声音。“他把表转移到衣袖里去了。”机灵鬼低声说道。“现在,先生,”魔术师继续说道,“您能把您的手绢给我并允许我在上面钻几个洞吗?谢谢您。您们瞧,女士们,先生们,这可不是骗人的;手绢上这些洞一目了然。”机灵鬼的脸开始神采飞扬了,这一回的表演实

53、在叫人猜不透,他给迷住了。“现在,好心的先生,您能把您的丝帽递给我并允许我在上面跳跳舞吗?谢谢您。”魔术师用双脚迅速跳了一通快步舞,然后向观众展示了一下那顶面目全非的帽子。“先生,您现在愿意把您的赛璐珞衣领摘下来并允许我在蜡烛上烧掉它吗?谢谢您,先生。另外,您愿意让我用锤子把您的眼镜敲碎吗?谢谢您。”到这个时候,机灵鬼的脸上已是一副大惑不解的神色。“这下可把我给难住了,”他低声说,“我一点儿都看不破它的窍门。”全场鸦雀无声。然后魔术师挺直身子站了起来,他狠狠地盯了机灵鬼一眼,接着就发表了他的收场白:“女士们,先生们,你们都看到了,在这位先生的同意下,我砸了他的表,烧了他的衣领,碎了他的眼镜,还

54、在他帽子上跳了舞。要是他还愿意让我在他的外套上画绿条条,或者是把他的吊裤带打成结的话,我很乐意为之效劳,以博诸位一乐。要是不行的话,那表演就到此结束。”在乐队热烈的演奏声中,帷幕落了下来,观众们纷纷起身离席,他们深信:无论如何,有些魔术决不是靠魔术师的衣袖完成的。(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精选)(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幽默的手法,描写了魔术师报复机灵鬼的过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如自作聪明的“机灵鬼”对魔术师所做魔术的揭穿,正是通过“用不小的声音对他周围的人说”、“低声说”、“悄悄说开了”等语

55、言描写表现出来。C观众对魔术师由起初的赞叹到“激动的嗡嗡声”,再到名望降到了极点,最后写“全场鸦雀无声”,形象地说明了魔术师的表演技艺时高时低,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D“无论如何,有些魔术决不是靠魔术师的衣袖完成的。”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观众对魔术师表演技艺的认同,同时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机灵鬼对魔术师表演前后态度与看法不同的言行,就是通过观众的言行反衬出来。(2)小说前半部分写魔术师表演金鱼、印度斯坦环、鸡蛋等,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3)小说中的机灵鬼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 (4)有人认为,

56、小说中的魔术师对机灵鬼的报复本身就体现出了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答:_【答案】:(1)解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C项,“形象地说明了魔术师的表演技艺时高时低,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误;D项,“表达了观众对魔术师表演技艺的认同”有误,其实这句话主要是写观众从整个事件过程中得到的感悟;E项,“就是通过观众的言行反衬出来”有误。答案: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得分。(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的前半部分逐层深入,引出机灵鬼步步揭露魔术师表演的事情,为下文不断蓄势。答题时,要从内容、

57、结构和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作答。答案:勾画出一个自作聪明、惹人发笑的机灵鬼形象;(2分)为后文即将发生的魔术师报复机灵鬼的幽默故事作铺垫;(2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概括小说人物形象。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语言、行为、细节描写等,据此进行分析归纳。答案:自作聪明,目中无人,缺乏公德;(2分)巧于心计,企图通过揭露别人获得心理的满足;(2分)愚蠢透顶,滑稽可爱,被作为戏弄的对象也不自知。(2分)(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内容、情节和结构来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魔术师对机灵鬼的报复是不是说明魔术师有人性的弱点,可以持肯定态度

58、,也可以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本从上述几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即可。答案:观点一:同意。(2分)魔术师对机灵鬼先前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一味地听之任之;(2分)魔术师对机灵鬼的嘲弄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2分)魔术师并没有从先前表演的失败中找出问题所在,而是一味地把怒气全部撒在机灵鬼身上,可见其性格也有狭隘的一面。(2分)观点二:不同意。(2分)魔术师最终对机灵鬼的“报复”正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2分)对于社会上像机灵鬼这一类人的批判,能够弘扬社会正气;(2分)魔术师对机灵鬼的报复妙招百出,这种幽默的背后暗含着辛辣的讽刺。(2分)9. (2014黑龙江模拟4)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

59、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代奇人辜鸿铭陈彰辜鸿铭,福建厦门人,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他以南生于南洋,西学于欧洲,东娶于日本,北官于燕京,故又常以“东西南北之人”自命。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时,年方21岁。在英伦完成学业后,又遍游德、法、意、奥各国,先后荣获文、哲、理、工、神学等博士学位,凡十三个之多。32岁归国后,精研中国学术,穷四书五经之奥并曾涉猎群籍。因此认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之冠,首家将许多典籍译成西文,传播国外。辜鸿铭自幼即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植基深厚,但毫无崇外的观念。我们看他归国后,竟能就其学于西方者撷英汰芜,取精用宏,以发扬中国之学术,而又终归于儒家一路,躬

60、行实践,迥非当时一般以口耳为学者所可比拟的。他平日与人谈到“民族精神的异同”之点,曾肯定地认为:“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惟有中国既博大而又精深!”由此可见他对我国故有文化,是何等的推崇!青年时期的辜鸿铭是在西方世界度过的,曾饱受白人世界的冷遇。这种精神压迫的反作用力,使他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鸿铭一代奇才,学贯中西,为世所重。王亮畴生前尝称赞他说:“鸿铭先生,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早岁游欧美,精研各种文化科目,均能撷英掇华,发其秘奥,著为宏论。迨归国后,专心讲学,春风化雨,桃李盈门,数十年如一日,更以余闲,从事著述,独具慧眼,尤以用西文翻译我国多种古籍

61、,皆能尽信雅达能事;于中西文化交流之贡献,厥功其传!”足证近代学人对他钦佩之一斑。辜鸿铭虽是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但他为人怪诞,他不但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而他之好辩善骂,尤为当时人把他列为金圣叹一流的人物。中日甲午之战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解职到中国漫游,游次武昌,时鸿铭在湖北总督张之洞的幕府任幕僚,当将所翻译出版的英译文论语,送一本给伊藤,伊藤因笑问他道:“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如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鸿铭不假思索地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是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20世纪,其法

62、仍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也无词以对,只是含笑点首。他对于当时权倾中外的袁世凯与富甲海内的盛宣怀极感不满,他们自然也逃不过他的讥笑怒骂。原来骂人不但要有艺术,也需要有胆量,辜鸿铭之骂人则兼而有之,他对袁、盛二人,不但背后骂,当面也骂,而且骂到入木三分,挖苦得痛快淋漓,甚至还编入他的幕府纪闻中,以广流传。鸿铭这一类的骂世讽语,大多是有因而发,却不是无的放矢。这使我们觉得这位狂狷之士,实寓劝世于骂世之外,含妩媚于辛辣之中,殊非当时一般泄泄沓沓的士大夫可比拟的。鸿铭老当益壮,每一谈吐,诙谐百出,妙趣横生。他家里有一个老佣人叫刘二的,跟随他数十年,可谓形影不离;而他与刘二平日的穿

63、戴打扮,极为相似,又同样在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以至每有生客登门,几无法分辨。他亦明知会使人误会的,因此常笑对友人解释道:“刘二是我的影子,我和他二人的穿戴打扮也差不多。”鸿铭晚年,尝应日本聘,主讲“东西文化”,留东瀛十余年,迄民国十六年(西历1927年)归国。翌年,以疾复发不治去世,享年七十有二。(摘自古今名人传记,台北古今谈杂志社出版,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辜鸿铭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突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和在保存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B辜鸿铭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后到西方求学,在知

64、名大学深造,加上自己的聪慧和语言天赋,又精通了西学。C王亮畴中肯地评价辜鸿铭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对他的传奇人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厥功其传”四字包含着无限的崇敬之意。D辜鸿铭怪异的打扮和生活形态,以及一些奇谈怪论,也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E辜鸿铭好辩善骂,自比金圣叹一流的人物;他骂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骂袁世凯和盛宣怀,足见其蔑视权贵,张扬个性的民族主义精神。(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为一代“奇”人的辜鸿铭的形象特点。(6分)答:_ (3)文章第四、五两段中写到辜鸿铭“好辩善骂”。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答:_ (4)文

65、中说,辜鸿铭“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答案】:(1)解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传记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在保存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不正确;D项,“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不正确;E项,“自比金圣叹一流的人物”“足见其蔑视权贵,张扬个性的民族主义精神”有误。答案: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从几个方面详细叙述辜鸿铭作为奇人的形象特点,这主要显现于其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找准

66、有效区间,归纳并整理即可。答案:学贯中西,涉猎群籍,毫无崇外的观念;(1分)专心讲学,桃李盈门,数十年如一日;(1分)为人怪诞,好辩善骂,谈吐诙谐;(2分)从事著述,尤以擅长用西文翻译我国古籍。(2分)(3)解析:本题考查传记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除了叙述了传主学贯中西等特点外,为突出其“奇”,还为我们介绍了辜鸿铭一些独到之处,“好辩善骂”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答题时,要尽可能想全面一些,不要遗漏要点。答案:作者从另一个层面揭示出辜鸿铭的性格特点,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2分)辜鸿铭所骂之人不是权倾中外就是富甲一方,其恃才傲物的性格跃然纸上;(2分)选取辜鸿铭惊世骇俗的独到之处,可以更加突出其人之

67、“奇”。(2分)(4)解析:本题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对传主思想的深入挖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要分析辜鸿铭这种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说明理由时,要结合现实,从整体上作理性分析。答案:辜鸿铭赞美中华传统文化源于他的深厚学养和爱国情怀,他仇视崇洋媚外思想则与他饱受白人世界的冷遇所形成的精神压迫密切相关。今天,我们推崇他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祖国的悠久文明,但是不应盲目排外,毕竟,世界多种文化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包含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也应成为当代青年应有的胸怀。(言之有理,即可适当给分)10. (2014上海金山区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

68、7分)剪纸与安徒生 冯骥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以作家为标志,这就是安徒生的丹麦丹麦的安徒生。这由于安徒生的童话世人皆知。或许有人说丹麦不光一个安徒生,还有美人鱼呢,但美人鱼也来自安徒生一个深切动人的爱情故事 。与童话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是无限美好和充满魅力的。它叫人联想到纯洁、无邪、真率与童心。从人的“根”上影响人的还是童话,安徒生是影响着全人类的作家。所以丹麦人以他们的安徒生为荣,在这个国家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和他的自画像,还有一种用纸剪成的类似太阳神的头像这是安徒生剪纸作品的标志,名叫太阳头。【 】在欧洲也有剪纸,但与中国不同,通常称做剪影,主要是剪取人物侧面背光的影像,所以多用

69、黑色的纸。欧洲的剪影追求逼真,虽然不剪眼睛,只是一个侧影,也能wimio wi xio。然而,安徒生不全是这种传统的欧洲剪影,有些很像中国的剪纸。在他的故乡欧登塞的故居博物馆里,我见到他的一些剪纸作品,看上去很像我国北方赫哲族和满族信仰类的剪纸,生动、随性、纯朴,形象还有些怪异,但这些形象并非神像,而是安徒生脑袋里蹦来蹦去的童话人物。安徒生对剪纸之爱到痴迷地步。他用来剪纸的剪子,剪刀较长,剪尖很尖,剪把是一对套指的铁圈,很像医生用的手术剪。他爱好旅游,出行时多半要把剪刀戴在身上,以致曾经不小心被剪尖扎伤。然而,剪纸并非只是他的一种艺术爱好,而是他童话的一部分。他常常在给孩子们讲童话时,一边讲一

70、边剪纸。我国陕西、山西、河南和内蒙等一些地方也是这样边说边剪,随心所欲。他剪纸是即兴的,讲的故事也常常是兴之所致,任意发挥;有时他用剪子把口中故事里的人物剪出来,有时他受到剪纸形象的启发,故事再讲下去就更生动更紧张更有趣。他让这些剪纸形象有声有色有个性有命运。这时,他的剪纸与童话的创作便浑然成为一体了。安徒生为了叫孩子们感兴趣,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张的、变形的、有表情的,无论是厨娘、魔鬼、小丑、舞者、牧师、巫婆、海盗、皇后,还是天鹅、城堡、风车、磨坊、禽鸟、昆虫、花草等等;全都是可爱逗趣,神气活现。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在安徒生讲故事时出现的,所以个个会笑会哭会说话。我想,当他最后把剪成的纸一打开,

71、一准让在场的孩子惊喜万状。安徒生启示我们,最生动的童话都是出来而不是趴在桌上写出来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一次对他的女弟子阿维洛娃说:“你递给我一只茶杯,我马上就用茶杯写出一篇小说。”接着他说了关于小说写作的一句“伟大的话”。他说:“小说是想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安徒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你在纸上点一滴墨水,把纸叠起来,朝四面挤压,就会出现某种图形。你要有想象力和绘画意识,画就出现了;你要是天才,就会有一幅天才的画。”想象不是凭空的,有时要借助一些由头。对于有艺术想象潜质的人,想象往往需要诱发,一种意想不到的刺激与启动。比方安徒生,这诱发常常来自剪纸。在对折和多折的纸上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剪一

72、双大眼睛,没想到打开后这双眼睛在哭;你剪一颗心,打开之后竟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两颗心;你在一个半圆的形体下边剪几条曲线,以为是太阳,打开后变成了一条傻乎乎游动的章鱼了。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它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尽管童话是用写作完成的,但构思与灵感却常常来自他的剪纸。所以,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原先只把剪纸做为他的一种爱好。现在才明白,剪纸是他童话创作的一部分。当然他不是写作才剪纸,但剪纸唤起了他创作前期最重要的精神活动想象。有人说,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纸约一千幅。这显然不是他实际剪纸的数量。他生前剪纸都是随意、随性和随时的,不会刻意去保存;再说纸张日久变脆,

73、难以珍藏,因此说,他剪过的剪纸至少还要多几十倍。如今,我们从他留下的剪纸上已经辨认不出哪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个是穿“新衣”的皇帝,也许其中不少剪纸故事没有写出来过,但安徒生的剪纸无疑是他文学世界与童话天地不能或缺的极重要的一部分。(21)安徒生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选自冯骥才博客,有删节)7写出第段中的作品名 ,根据 wi mio wi xio写出汉字( )(2分)8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人们拿它自娱自乐,多用红纸来剪,象征着喜庆剪纸对于中国人来说毫不陌生在许多地区的村落里几乎人人擅长我国的剪纸用途

74、广泛它为人们喜闻乐见A,。 B,。C,。 D,。9分析第段划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10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中的词语是( )。(2分)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A剪纸给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带来了许多的构思与灵感。B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C安徒生生前随意、随性和随时的剪纸没有深刻含义。D剪纸成就了安徒生的独一无二,作者由衷感到敬仰。12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爱因斯坦说音乐给他科学研究的灵感。对此,你怎么评价?(4分) 【答案】:7、(2分)海的女儿(或“美人鱼”) 惟妙惟肖(写错别字不给分)8、(3分)C9、(3分)承上启下或过渡(

75、1分)。承接上文剪纸是安徒生的艺术爱好(1分),引出下文剪纸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一部分(1分)。10、(2分)想象11、(3分)C12、(4分)评价角度:“兴趣培养”、“触类旁通”、“人的素养”等。要言之有理。角度1分,内容2分,语言1分。11. (2014江西宜春上高二中第5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海 龟张抗抗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他满心

76、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

77、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

78、兴趣。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问。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

79、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他一

80、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篇小说作者借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很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小说中的父亲一心惦记着评职称的事,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C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实则独特。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

81、了这一点。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父亲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E小说语言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17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_18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线索的特点。(5分)_19“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请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8分)_【答案】:16 BC(B未能把握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C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17简洁形象,给人以新鲜与新奇的感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线索作用,

82、关于海龟的故事把小说巧妙地串连起来,匠心独运。海龟与父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题目中所蕴含的寓意形象而深刻。(任答两点即可)18这篇小说的线索呈双线结构。父亲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是明线,父亲自身的故事与经历是暗线。两条线索交织,把父亲与海龟的经历、性格与命运联结在一起,揭示了造成二者同一残酷结局的原因。19形象刻画。刻画了一个艰苦奋斗却遭到不公平对待、对女儿有着深沉之爱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父亲形象。情节设置。这段文字以戛然而止的方式结束文章,这样的刹那停笔能留给读者更多更为深沉的思考。折射环境。含蓄深沉地揭示了如海龟般付出却得不到公平对待的社会环境,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位父亲鸣不平。揭示主题。小说的目的在于

83、从海龟的角度暗写父亲的遭遇,剖析社会体制的弊端,进而对体制改革寄予莫大的期望。12. (2014四川乐山一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水墨江南熊召政水墨江南,是我最为心仪的画轴。峰峦中的涧水、烟树里的人家、晨炊上的鸟啼、落日下的橹声,匍匐在蛰气上的春梦无痕、浮漾于绵雨中的秋叶满山,或宁静、或喧闹,或尺幅玲珑、或无远弗届。我心中的江南,永远是一幅常读常新的水墨。现在,我又置身在水墨之中。趁着紫燕衔来微雨,沐着杜鹃染红的熏风,坐在涡轮搅水的画舫上,我航行在千岛湖中。因为在建德市修筑了拦江大坝,在古淳安的县境里,在旧时的新安江的中段,一座五百八十平方公里的湖泊出现了。千余座与白云厮守的青山

84、,变成了泽国中的岛屿;十余万与鸡犬相伴的烟灶,变成了水族中的另类。人定胜天只是人的一厢情愿,但智能风景,却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默契。比之承载过大汉湍流盛唐烟雨的新安江,千岛湖太过年轻。几十度春花秋月,它甚至还没到天命之年。然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江南水墨中的神来之笔。抑或,它可比拟于桂林阳朔的鬼斧神工。春雨时断时续,画舫渐行渐远。俯视水底,深黛而明澈;近岸浅波,虫鱼戏逗,荇草摇曳;远眺众岛,岩苍而螺翠;树林深处,茶烟袅袅,山市嚣然。山重水复,一湾一胜景;水复山重,一岛一生机。揽水弯中,可见鸥影横波,银鱼似雪;徜徉山间,可赏石窦飞瀑,小岛依人。有茶山处必有茶寮,有胜景处必有长亭。山一伸必至浅滩,浅滩即

85、船市;水一折必有码头,码头即花坞。大哉瑶池落人间,美哉千岛湖!遥想当年,被两岸青山逼窄的新安江,亦是一条流淌着春梦的河流。从皖南的屯溪,到西湖边上的杭州,数百里航程,它汲纳了多少幽谷兰露,桃花流水。夕阳下的帆影,犹如杜牧在二十四桥边写下的绝句;月华中的花船,犹如百尺楼头吹响的洞箫。李白在江中朗吟,新安江绝异诸水;海瑞在岸畔叹息,新安江流着忧患。商旅经过,水泛胭脂;兵爷经过,涛凝疮痍。这一条劫难过、绮绣过、空灵过又哀愁过的河流啊,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命运。从杭州乘船到屯溪,已经绝无可能。但是在千岛湖里品藻江南,却是难得的风雅。桂楫兰桡,在万顷碧浪中得大自在;渔歌鸟韵,在中天明月

86、下做珍珠梦。今夕何夕,我问舟子,你的楼船将在哪一重花汛里停泊?舟子笑而不答。但是,我看到他抛出一根缆绳。立刻,我们的游船像一只敛翅的白鸥,留在了烟波深处,留在了愈久愈令人陶醉的江南水墨中。(选自熊召政散文集文明的远歌)15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作者笔下,千岛湖的年轻与整条新安江的古老相互映衬,既写千岛湖的“神来之笔”和“鬼斧神功”,又写新安江曾有过的“春梦”。B文章以“紫燕衔来的微雨”表游历时令,以“航行在千岛湖中”和“留在了烟波深处”表游历踪迹,且着意于境致,画面感鲜明,可谓涉笔成趣。C作者从“风景”写到“命运”,写饱览江南水墨的陶醉和沉浸在“风雅”和“大自在”的美感,肯定了

87、时代进步,赞美了变革精神。D文章运用多种修辞,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方法,语言朴素清新,生动细腻。E全文用丰富的古典意象写时尚风光,信手拈来,又贴切自然。可见自然画面的美好,也要有腹有诗书的才子来点染,才能山水含情。16(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段划线句子中“常读常新的水墨”的理解。(3分) (2)结合全文,请简述你在段划线句子里读到的意思。(3分) 17请从三个角度赏析本文第段的描写(6分) 18作者文思缜密,请在-段范围内,针对前后照应特点,择两处简述你的理解。(6分) 【答案】:15、(A)和(D)A、写千岛湖的美景是“水墨”的重点,新安江是其背景,仅为衬托。D、语言赋体特征明显。华丽典

88、雅、磅礴恣肆、奔放激越但不失柔美舒缓。16、用“水墨”比喻以千岛湖山水为代表的江南风光,概括如画风景的写意性特点。用“常读常新”写作者多次品味江南,敏于发现的审美方式。呼应标题,点明全文描摹的主要内容,为下文铺陈江南水墨画面作提示。(每个要点1分)作者融进水墨江南的画里得大自在,陶醉很深,忘却了自我忘却了时间。忽从珍珠梦的遄飞中回归现实,询问“在哪重花汛停泊”,是不愿回到现实的兴味,是继续醉在山水的意犹未尽。问舟子其实是问自己,表达了作者仍处于想象与现实,风景与幻境的美态,回到现实的清醒仍末控制住审美意念的飞翔。从舟子“ 笑而不答”中,可见舟子凌万倾波涛而胸有成竹,智于行止。极像古代文学里除却

89、世俗,保有本我,深藏“本真”的漁父形象。作者与舟子同构,显示含蓄地显示了作者去市俗,逐山水,称诗心的情怀秘密。(答出两点3分)17、 先俯视、近观、远眺,从视觉的收放自如角度,着眼于水的黛绿明澈和山的岩苍树翠,写出水墨江南的基本色调。从“山重水复”“水复山重”的互为映衬的角度,写出水墨江南的“构图”特点。再从“揽水湾中”“徜徉山间”的角度,写作者弃舟上岸,移步换景,细加点染。从舟行到徜徉,从自然景观写到人文景观,突出幽静与热闹相谐的机趣,给人好风光,好日子的幸福富足感受。(写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每一点必须从段描写的具体语言中得出具体的认知)18、示例:1、段的坐画航,航行千岛湖与段画航渐行渐

90、远相应,显示游湖进程。2、段的趁着微雨与段春雨时断时续相应,显示春雨绵绵不息。这样呼应,不仅平添雨趣,更表明“水墨江南”空濛弥漫特征的成因。3、段写修筑大坝,湖泊出现智能风景,段相照应的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根本改变命运。清楚交待旧貌新颜的来历,使人有所明。4、段的风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默契、段的江南水墨的神来之笔,鬼斧神功、段的大哉瑶池,美哉千岛湖,以议论抒情笔触,笔笔照应勾连,突出作者航行湖中,陶醉水墨的畅快心情。13. (2014山东高考仿真模拟冲刺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永远的曼德拉于杰飞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5日辞世,享年95岁。噩耗传来,南非举国悲痛,

91、世界同声哀悼。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在曼德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52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路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暴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

92、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年,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45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刚刚开始。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平方米的狱

93、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在这里一待就是27年。27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拷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

94、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延续300多年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73年。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3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掌声,世界报

95、以掌声。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权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80岁高龄。“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失主席一职,1999年6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晚年,而她也是领导

96、反对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岁高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抗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疾病和饥饿。出席2010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文字有删改)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2分) 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2分) 20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21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4分) 22在曼德拉身上,我

97、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19(4分)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种族仇恨禁锢着统治者们的思想和心灵,(1分)导致他们狭隘自私,偏执短视,同样也是受害者,也需要获得精神解放。(1分) “终于”表明曼德拉为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几乎耗尽了毕生精力,牺牲了正常的家庭生活,(1分)直到晚年才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曼德拉的由衷敬仰之情。(1分) 20(4分)本段内容与主题有关,不能删去。曼德拉的话坦露心声,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爱情,(2分)这样写使传主更具人性光辉,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2分)21(4分)含义:一是表明曼德拉的历史功绩

98、不可磨灭,永垂史册;(1分)二是表明曼德拉的宽广胸怀和高尚人格,万古流传。(1分)作用:讴歌了传主,彰显了主题。(2分)22(6分)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要敢于直面苦难,从容应对人生挑战;要有宽广胸怀,学会理解包容;要扮好人生角色,不为名利所累;要有博爱之心、悲悯情怀。(缺少一点扣1分)14. (2014湖南邵阳第1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太湖纪游(节选)成仿吾现在在我们面前展开着的是一片一望茫茫的旷野。我们远望浑浊的层云,我们近看澄清的流水,我们看远树,看近村,看阡陌上的行人来往。到处只是一样的树木,一样的人家与一样的田亩,上海到无锡的旅程毋宁说是单调已极。在这样的

99、单调之中,多少可以给人一点新的刺激的,只是昆山、天平山与苏州的城廓。然而以这点新的刺激来破这极端的单调,未免太微弱了,我们终于在这种单调之中到了无锡。我们在寄畅园与淮军昭忠祠走了一转,看了所谓天下第二泉之后,便直取向梅园的路走去。这条路说是梅园的主人荣某所修的,路的两旁差不多尽是一样高的桑树。间有勤劳的农夫在田中一根一根的丁宁处理。我常在路的两边行,便有媚人的小枝时常把我的衣袖牵住。我幻想到采桑的时节应当是如何明媚的一片风景。美妙的年轻的姑娘,艳阳的天气,含烟吐翠的桑园,欲绝还飞的低唱。我想大抵要这样才是真的江南的情景。路旁有一个私立的小学,虽然狭小,却很清洁。水径从这里右转。一池碧玉般的静水

100、首先牵住了我们的视线。接着便是左右两条雪白的小桥,与对岸的一个两层的洁白的亭子。稍远处便是一栋矮而明洁的红漆的小屋。我们加了速度,看看左面的池水,又左右看看路旁的梅花,高兴得什么似的前进。有时梅花的香气飞来,我们也不禁为它暂时停止。桥旁的柳树下有三五个小儿在喧叫。我们轻轻地走上桥来,似乎把他们吓了一跳。小屋共三间,还没有人住。我们从阶下回头望远,隐隐有连山在那边的天际横卧着。亭子建在屋前的假山上,中有长椅,可以坐看这自然清艳的小天地。屋右的林中时有萧萧的风声在响。我们大家倾耳而听,大地顿如沉入了静默的深渊,只闻风声在天空之中消涨,世界在静默之中推移,我们好像超然物外,独立着的样子。理智命令我们

101、离开了此处,也不管我们是怎样依依不舍。回到大路上来时,我们还是偷偷地频频回首,我们口里不断地说要移来,虽然心里明明知道世事鲜如人意,明朝的事谁也不能断定在先。湖水好像在绕着几个远岛右旋:不多远的路,便转到我们的脚底。我们弃车直下水滨,恰巧有只小船在等着。我们曾从车上望见有几片孤帆在远处的水天之间倾欹,但是湖边的水却很平静。湖中的鼋头渚在招引我们,犹如神怪小说中的仙岛。当我们离开湖边的时候,我们觉得好像是能够离开了这现在的世界,向着一个新的可惊异的世界在走;我们被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希望萦绕着,舟子的橹声是异常轻快而果敢。转瞬之间,我们已经发现了自己完全在一个水的世界,我们刚才所离开的岸与岸上的湖

102、神庙已经远隔着浮在那边,我们是在水天之间徙倚。我环顾湖山,日本濑户内海的风景无端又显出在我的前面。那是七八年前的事。在一个春假中,我与爱牟曾在这湖一般的内海畅游过一次。那明媚的风光,至今还不时来入我的清梦。只是鲜明的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了。我竭力想捕住当年的情景,然而在我眼中显出的,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幻象。清风徐来,把我眼中的幻象也吹得像湖水一样激荡不宁。隐忧一来,我眼前的世界忽然杳无痕迹了。一片茫漠的“虚无”逼近我来,我如一只小鸟在昏暗之中升沉,又如一片孤帆在荒海之上漂泊。一种突发的震动把我惊醒时,多谢舟子们,他们把我由荒海之上救到鼋头渚了。我遥瞰着太湖,徐徐吞吐新鲜的呼吸,觉得神清气爽,好像可

103、以振翼飞去。这时候夕阳已将下山,好像一个将溺的人红着脸独在云海之中奋斗。东边的连山映在夕阳中,显出了他们的色彩的变化之丰富。和我同行的一位画家,便从衣袋中抽出一个小簿子来临写。我们一齐抬头仰看太阳的车骑在云海之中动摇;金鞭指处,一片灿烂的金光射来,暂时辉耀不已。11渚的高处有亭,亭的那边尚有一座花神庙。我们匆匆跑过一遍时,渚下的舟子已经在招我们归去。我们同夕阳一步步往下行来,我们下得船来时,夕阳也已经沉下去了。12连山与我们之间,渐渐垂下了一重重的帘幕;山洼岛上忽然吐出了一片片的青烟。天空越发低下来了。13我们在沉默之中登了岸,又入岸上的古项王庙看了一回;庙中的人已经在吃晚饭,我们便匆匆出来了

104、。车夫好像已经等得不耐,见我们出来,便一个个活跃起来了。14我们在昏冥之中,还从车上不住回头远望。我们自恨没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同太湖诚恳地约了再会。太湖哟,永远的太湖哟!我们虽是乍见便要分离,我们是永远不能忘你!15过梅园时,门前已经没有人影,我们入园约略跑了一遍,人为的风景总觉引不起我们的兴趣来。一堆堆绰约的梅花空在晚风之中把她们的清香徐吐。16一路犬吠声把我们送出门来,四围已经打成了一片无缝的黑暗。我在车上不禁又想起了葛雷暮畔哀歌中的“把全盘的世界剩给我与黄昏”。一九二四年三月九日(本文摘自传世文典,团结出版社出版。)注: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

105、命家、文学家。1910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成立创造社。曾在广州大学任教,还曾兼任黄浦军校教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等职。15第段和段画线句中有意蕴,试简要分析之。(6分)(1)我常在路的两边行,便有媚人的小枝时常把我的衣袖牵住。(3分) (2)我们觉得好像是能够离开了这现在的世界,向着一个新的可惊异的世界在走。(3分) 16第段写日本濑户内海的风景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12段,作者以白描手法写太湖景观,请分析文章这几段的行踪以及各写了景致的什么特点。(5分) 18我国山水名胜多有一些人文建筑平添游人雅兴。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各种人文建筑,并选择

106、其中的两种,体会它们的作用。(6分) 【答案】:15(6分)(1)“媚人的小枝”指路边桑树柔嫩撩人的枝条。全句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作者在田间桑树道上行走,感觉到桑枝的细嫩柔媚,并不时地被它们挂住行走时挥动的衣袖的情形;(1分)表现了作者对烘托太湖的周围景致的喜爱之情。(1分)(共3分)(2)“现在的世界”既指作者此时此刻身处的太湖之滨,又指作者生活的现实社会,“新的可惊异的世界”指作者想象中太湖的浩淼水域。(1分)全句指的是:作者乘舟离岸,向着自己神往的太湖中心进发,浩淼的水域对作者充满了神奇的诱惑;(1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无比向往之情。(1分)(共3分)16(4分)日本濑

107、户内海的风景是世界闻名的海上自然景观。作者此时联想到它,是说太湖的景观和那里的景观一样寥廓和秀丽,意在衬托太湖风景之佳;(2分)表现了作者对太湖风景的喜爱之情。(2分)17(5分)这几段的行踪如下:直下水滨立足鼋头渚下船上岸。(2分)直下水滨,直赴鼋头渚。作者处在一个水的世界,如一片孤帆在荒海之上漂泊。立足鼋头渚,观赏夕阳、连山。在鼋头渚上遥瞰太湖,觉得神清气爽;看夕阳下山,红脸摇动,辉耀不已;连山映落日,色彩多变化;渚顶有亭有庙,景致丰富。下船上岸,关注连山、小岛。夜幕低垂,连山已淡;山洼岛上,青烟频吐。(三点各1分,共3分)18(6分)文中出现的人文建筑有桥、亭、庙、园林等等。(2分)桥:

108、我国是桥的故乡,它横跨在山水之间,遍布在神州大地,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亭: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荫避雨、稍事停憩的简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它更是园林中最典型,也最常见的景点和赏景建筑,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我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庙:指祭祀祖宗、先圣先师以及山川神灵的建筑。它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表现了我国历代人民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缅怀先祖先贤和神灵的传统美德。园林: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

109、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为园林造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个要点,写出两点的分析即可,每点2分,共4分)15. (2014山东济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约会美沃尔特 海多克还有十几分钟,确切地说是12分钟,他就要与琳达约会了。这是一个很久之前安排好的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约会。10月的那个非常特别的日子的5点钟,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将高举酒杯,然后干杯。当然,他们并不在一起。特里清楚地知道他该说什么。他已经排练那段小小的祝酒词一千次了。第一次是在一片漆黑的运兵车的车厢里,在漫天的星光下。第二次

110、是当他懒洋洋地倚靠在温热的沙丘上,凝视那清澈高远的非洲的天空时。当他在埃特纳火山脚下青翠的西西里山谷中行军时,他也喃喃自语地背诵过。而现在,在这个小得出奇的意大利小村里,他与琳达约会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当他们连队抵达村子的时候,连队得到了解散的命令。士兵们扑向土路两边躺下,抽烟,在温暖的阳光里取暖。特里坐直了,一会儿看看他的腕表,一会儿看看土路对面那家小酒馆。将要说的话开始在脑子里回响:“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这个给我们婚姻的第一个美好的年份画上句号的时刻!为了未来更多幸福的岁月!为了你,琳达,我的漂亮、甜蜜、可爱的娇妻!” 远处隆隆的炮声猛地将他拽出愉快的幻境,那是炮兵在轰炸希特勒的后卫部队,

111、为他们的前进开道。还有7分钟。他望着那家小酒馆,猜想琳达会在哪里饮下他们周年纪念的那杯酒。她会在很远的第四十八大街上的安德烈餐厅里吗?他们就是在那里定下的这个约会。当他告诉她,他怀疑自己有可能暂时见不到她时,她没有哭,甚至没有愁容。她轻快、俏皮地笑了笑,用一根细长的手指敲打着她的鸡尾酒杯。“无论你将在哪里,无论我在哪里,特里,”她说,“我们约会。在我们的纪念日,就在我们婚礼的那一分钟,我们彼此干杯。”后来,当他该说“再见”并回到兵营时,已经不是那么痛苦了。他们约定好了周年纪念约会,即使他们相隔数万里,也可以相聚片刻。还有6分钟。救护车和卡车开始沿着土路颠簸前行,将伤员从前线的急救站运送回后方战

112、地总医院时间快到了。特里走到对面的店里,要了一杯葡萄酒,走到酒馆的前面。步行的伤兵们现在来了。特里攥着酒杯,这时他看见一位少年正在缓慢地走着,一条胳膊搭在一位勤务兵的肩上,袖管上的下士臂章几乎被血渍遮盖住了,头上潦草地缠着绷带。特里看了一下他的手表。60秒。一分钟之内,他的双唇将会接触到那杯葡萄酒,在那一瞬,距离将不复存在。他和琳达将会在一起,互相说着他们想说的话。受伤的下士和勤务兵在小酒馆前面迟疑着停下了,就在几英尺外,那少年胳膊缓慢地从勤务兵的脖子上滑下来,无力地跌坐在尘土里。”现在时间到了。特里举起酒杯,直到他可以嗅到葡萄酒的浓香。那段祝酒词的头几个词儿跳进了他的脑海里:“为了这个短暂的

113、”下面的词儿在他的脑海里僵住了,因为他看见那个摔倒的少年盯着他看那是双温柔的黑眼睛,带着一副安宁、期盼的神情。琳达正在等待着。他重新开始:“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那少年用手背擦了擦嘴,用舌头舔了舔开裂干渴的嘴唇。他眼下是如此狼狈,但特里知道,他是那些打不垮的男子汉中的一位,是希特勒的“超人”逃窜得跟恶魔一样快的众多原因之一。特里感到酒杯在他的手中颤抖: “来一杯?”地上的少年猛地伸出一只肮脏的手来。他抓紧了特里递给他的酒杯,一口气灌下了葡萄酒,紫红色的液体像股股小溪沿着他的嘴角和下巴流淌下来。他咳嗽了几下,然后咧开嘴笑了。“多谢。味道一流,老兄。”少年和勤务兵沿着路继续他们的征程。特里望着他们消

114、失在山坡下。 他没有看他的腕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已经错过了与琳达的约会将近三个星期之后,信来了。马上就要读到她关于那次约会的文字了,这真是太痛苦了。她会讲述那个时刻的情形,他却不在那里。他走到无人的地方,然后慢慢地拆开信:“关于我们的约会,特里,亲爱的。那天我去了献血站,我以为我有很多时间。可是我的前面排了那么多人,当轮到我时,已经是5点差10分了。我正要跳起来跑出去买葡萄酒的时候,刚好有人喊我的名字。5点整的时候我正坐在献血桌旁。我没能履行我们的承诺,但是我一直在想着你。我是如此爱你,特里,亲爱的。你会原谅我吗?”(选自读者2013年第18期,原文有删改)19.概述小说中的两条情节线索

115、及其特点。(4分) 20.从全文来看,小说的第二段有什么作用?(4分) 21.文中加点的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4分) 22.这篇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打动人心的“正能量”,请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6. (2014黑龙江模拟冲刺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流水写意彭学明流水总是这样的,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满山奔走。流水的步态闪闪妩媚。流水的表情清亮秀美。流水的腰肢柔弱坚韧。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两岸的山谷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绿色云诡雾谲,灿烂的花朵

116、儿孙满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花鼓戏的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都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在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叮叮咚咚的流泉,则让我们想起琵琶、吉他、古筝、古笙,想起这些宫弦里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其实,流水本身就是女人柔弱无骨的精灵,摇摆的风姿,绰约秀丽,牵动两岸民俗、两岸风情。莺飞草长的时候

117、,流水丰腴得又嫩又胖。一河一河的新绿,既似一锅划不开的米粥,又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流淌着胭脂的芬芳。看山山是绿的,看树树是绿的,看天天是绿的,看云云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在绿水里掠过似的,绿淋淋的,滴!顺着流水的源头,我们看到流水插满了桃花和柳条的,打马过庄。碰到有炊烟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碰到有果实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流水,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旅人,有打不完的胭脂扣,拧不完的感情结。它恋山,山是它坚强厚实的胸膛。它恋树,树是它灵巧修长的手指。它恋草,草是它飘逸秀美的长发。当然,它也恋村,村是它安居乐业的家园。那些村子与花朵往往就在流水最美的地方绽放着,饭香与落花,飘泊在河床。剥

118、开一座又一座青山,流水的肩头不仅落满了四季景色,也落满了风雨雪霜。鱼是流水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飞翔的舞蹈,带动水乡民情。成群结队的鱼群,自由多变的舞型,像一梭子扫来扫去的子弹,击倒我们。蓄谋已久的鱼杆,就在这里纷纷下饵,长一根短一根,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跳舞的鱼们被勾引上钩,满街的鱼香,在空中独行。那些船,是一只只远行的鞋子,在流水上面来来回回地跑了多年龙套,此刻歇息了,伴随鱼鹰休生养性;而桨,依然是一支推窗作画的笔,在水中入墨,水中切题,把一河水乡描得温情丛生。顺着流水,一个楚国的三闾大夫涉水而来,高高的个,飘飞的须,一袭长衫,满目苦泪。求索,碰壁,再求索,再碰壁,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使得

119、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世俗只需要愚昧,皇帝只需要昏庸,一切权贵都只需要谗言、媚笑、马屁,他只能选择雷电风雨的时候,把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只能以死作一次不朽的抗争。从此,一尾伤痕累累的鱼,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游过来,让我们想起楚辞,想起离骚,想起端午龙船和那颗倔强沉浮、永不屈服的心。所有酷似汨罗的流水,就从离骚楚辞里流来,千年万年的端午龙舟,在离骚楚辞里竞渡。方块的汉字,竹制的书简,都密密麻麻地坐在船上,划着桨,擂着鼓,把一页页历史搅得天翻地覆、欢声雷动。屈原的诗与辞,繁茂地包围着我们,珮环叮当,衣裙窸窣,洗涤我们的肮脏与黑暗。无论涉水而过,还是隔水而居,我们都割不开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

120、可以没衣穿没饭吃,但不能没水喝,没有水,我们就不能活。因此,让我们热爱流水,珍惜流水,让流水的光华,世世代代,与人相伴。听!流水的歌声,正从我们面前奔跑而过。(节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部分写流水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流水的源头。作者从“步态”“表情”“腰肢”三个方面为我们刻画了流水“妩媚”“清亮秀美”“柔弱坚韧”的特点。B“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灵动的流水,将流水欢快、活泼的形象印在读者的脑海深处。C第段中作者写流水“恋山”“恋树”“恋草”“恋

121、村”,将流水拟人化,表达出对流水的喜爱之情,极富诗意,让我们读来亲切自然。D“蓄谋已久的鱼杆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蓄谋已久”“诱惑”用词准确,把垂钓者阴险、狡诈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对流水中的鱼儿遭遇的无限同情之意。E这篇散文以“流水写意”为题,作者驰骋想象,描绘了流水从山谷出发,流经青山大地的图景,抒发了对流水孕育两岸,世世代代带给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感激之情。(2)第段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答:_ (3)以第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答:_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8分)答:_【答案

122、】:(1)解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B项,“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有误,“新鲜的笑脸”应是比喻的手法;D项,对用词分析错误,从后文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正好与此相反,而是写水乡渔民的幸福生活;E项,不全面,从最后一段来看,作者还表达了对流水的“热爱”之情。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2)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把握作者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全文主要内容,然后具体分析本段的内容特点。第二问是考查作用,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与上下文内容的关系不同,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解答此类题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眼。答

123、案:作者描述了拥有“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的屈原这一类人因与世俗格格不入,将“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殉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历史终将记起他们,流水也会不断地涤荡我们的灵魂。(4分)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从内容上来看,丰富了流水的内涵,使生生不息的流水富有了文化和历史的意蕴。从行文来看,作者匠心独运,先写自然的流水,再写流水历史中悲情的一面,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是散文,散文的语言要求凝练、生动、优美,这些特点在这篇文章中有了很好的体现。作者紧紧扣住“流水”的特点,文思飞扬,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或实或虚,行云流水,再加上文言功力深厚,

124、使得本文语言摇曳多姿。答案:层次感强。如第一句作者由“山谷”写到“树木”和“绿”,再写到“花朵”,有条不紊,具体可感。(2分)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等。(2分)生动。作者善于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等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2分)(4)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要依据文本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合理分析。答案:对生生不息的

125、流水的喜爱之情。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活泼、灵动的流水飞越山川大地的美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2分)对流水哺育水乡百姓的感激之情。文中写流水恋村,写水乡温情丛生,都流露出对流水的赞美和感激之意。(2分)对流水承载着历史意蕴的深刻反思。以清白的灵魂投入清白之水的屈原的悲剧,让后人不断地反省自我,洗涤我们灵魂深处的污垢。(2分)希望人们喜欢流水,珍惜流水。既然无法割舍与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就应该珍爱流水,让流水永远在心中流淌。(2分)17. (2014黑龙江模拟冲刺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民国奇人刘文典鲁先圣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

126、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

127、,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

128、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

129、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

130、任吗?”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庄子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半个是自己。这种说法既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

131、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2)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举例分析。(6分)答:_ (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情况?(6分)答:_ (4)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8分)答:_【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脱离原文,没有依

132、据,后面“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没有着落;B项,“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也是想当然,与原文不符;D项,“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只是引起闻一多强烈不满的一个原因。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2)解析:本题考查从原文中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的能力。要找出“狂”的表现,必须找准相关区域,然后进行归纳概括。答案:做学问自视清高。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实在太少;研究古典文学,蔑视新文学运动。(2分)面对强权有铁骨铮铮。安大学潮时与位高权重的蒋介石发生冲突,差点儿同他动粗。(2分)授课不拘常规。讲课时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

133、为他加水。(2分)(3)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在第2自然段,作者写到刘文典研究古典文学,尤其庄子,引用了他的“两个半庄子”的说法,同时拿谢灵运与之比较,说服力非常强。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谢灵运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狂妄自大,与刘文典的恃才傲物,品格相似;(2分)谢灵运的诗篇竞相抄录,其文学才能得到宋文帝的赏识,从侧面反衬出刘文典怀才不遇的孤高性情;(2分)作者以谢灵运与刘文典类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2分)(4)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答题时,要联系文本,结合实际理解分析。闻一多

134、执意不再聘用刘文典,对于此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不同意闻一多的做法。(2分)刘文典的“狂”是他精神上的独立,他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瑕疵,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要多看其积极的一面。(6分)(示例二)同意闻一多的做法。(2分)刘文典的“狂”虽然有其真才实学、捍卫独立和尊严的一面,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不应因自身的嗜好而受人诟病。(6分)18. (2014四川资阳二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135、精神的树,神幻的树杨文丰胡杨可谓“沙漠活化石”。地球村的胡杨,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仿佛是长在艺术殿堂里的树,超现实的树。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灰褐色的树皮粗裂如沟壑的胡杨树,虬曲苍劲,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曲踞,有的如骏马哀鸣即便匍匐于地,肢断骨折,在天幕下,也依然挺起不屈的脊梁,犹同黄铜雕像。在面对胡杨的瞬间,心灵得承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才会彻悟什么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什么才是尘世的壮丽与永恒。成龄的胡杨,在水分充足的环境里,树干其实应该是可以挺直的。塔里木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仅50毫米,蒸发量却是年降水量的六七十倍。空气干燥得简直就是智利诗人聂鲁达笔下干燥、赤

136、裸和灼热的金属。而胡杨,没有送水的园丁,有的只是黑夜的冰凉和单一的白天的酷热,夏季,沙漠表面的最高温度可逾70。胡杨只好自行“壮士断臂”放弃提供某些枝条的给养。黄风卷地,大风刮掉得不到水分的老枝,“伤口”形成的树结,犹同战士征战留下的疤痕。令你难耐的更有那流动的白沙,在夏日,还会幻化成远逝的塔里木河水,白白地、冷冷地流。入冬季,荒原茫茫,朔风浩浩,极端气温低至零下30,更有沙尘暴。如此环境,本是无法成为树的家园的,然而,竟宿命般成了你胡杨的“家”!你竟只要一息尚存,就依然屹立,将生命延续、繁衍凄凉里含悲壮,孤寂中显倔强,胡杨啊根胡杨的生命支柱,难道还不是其精神得以挺拔的根源吗?胡杨的根,以深扎

137、、撑起一片生命的绿为自己的使命。主根深可入土10米,侧根则宛如章鱼的触须,伸长范围可远达30米。胡杨的根练就了从深深的地层吸取和贮运水分的能力,细胞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更能从自己的根部直接萌生幼苗。由于根随水走,所以胡杨无形中就成了一种随河流走的植物。谁还能否定一棵棵胡杨不是人间男儿呢?胡杨也一样有泪不轻弹。当然,胡杨一旦被断臂折腰,在断口处,也会溢出一股清亮的液体,犹如人的伤心泪,这就是著名的“胡杨泪”。它的底部长的是窄长的柳叶,中间长的则是圆圆的大杨叶,在顶部,长的竟是椭圆形的小杨叶。三种树叶很奇怪地同时长在一棵树上,所以人们叫它三叶树。活着的胡杨,在整个夏天,片片叶子都是纯粹的墨绿,但是

138、一到金秋某天的中午十二点,假如天上恰好又有太阳,胡杨林就似突然接到了神谕一般,所有树叶都在那一刻一下子呼啦啦地变得金黄,满树金碧辉煌。走过胡杨,你还会发现其嫩枝上,也有密生的水一样柔情的、脆弱的毛,紫红的梦似的披针形的花,长长的椭圆形的果。胡杨难道还不是有梦的植物吗?胡杨梦委实就是绿色的梦。胡杨梦,总幻变在性情独特、文采风流的叶上。胡杨竟可活而一千年不死!胡杨竟可死而一千年不倒!胡杨竟可倒而一千年不朽!作为生命,胡杨终究还是会倒下的。甚至只有倒入沙漠千年不朽的胡杨,更能显示淬火苦难而后生的真英雄本色。胡杨难道还不是“精神性”植物吗?而且其不乏黑色的悲壮。精神成了铮铮铁骨的化身,成了宿命的以生命

139、创造绿的美善行动。即便作为胡杨的我死了,而我的精神仍在雄起,雄起绿叶婆娑的雄伟形象。精神崛起于艰厄,委靡于逸乐,我的胡杨啊!在无法生活的严酷的环境里苍苍绿绿地生长一千年,在无法站立的动荡沙砾里铁骨铮铮地死而站立一千年,在无法不朽的地方即便变成枯树,即便顷刻变成了一堆碎屑,也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折的脊梁,向宇宙洪荒发出最后的长吼,即便短吼,也要不朽一千年胡杨啊!你本不该成为地球村的英雄树,然而,你却又应该成为地球村的大英雄!可爱可敬又可叹可悲的雄起着独立精神的胡杨啊!一棵棵胡杨倒下去了,千万棵胡杨站起来,如此的生命景象,如此的精神现象,在这人的世界,还可能成为现实吗? (散文精选)15下列对散

140、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作者倾注感情于笔端,礼赞胡杨树生命的最高境界,胡杨树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神幻的特点,胡杨的神幻集中体现在呈现的千姿百态。作者写胡杨生长地塔里木河流的年降水量低、空气干燥、黄风卷地、酷热、沙尘暴等恶劣环境,烘托了胡杨的形象,更能突出胡杨的精神。作者写胡杨的根、叶、花、果,从正面写它的特点,作者详写其根、其叶,略写其花、其果,剪裁得当。D这篇散文语言很有特色。既使用文言词语,具有典雅美,又运用口语,让人感到亲切。既运用比喻写出胡杨的各种极具艺术的形态,又运用拟人写出了胡杨内在的精神品质。E作者写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联想到“人间男儿”,联想到“英雄

141、”,联想到“园丁”,联想到“战士”,可谓浮想联翩,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特点,而胡杨正是不屈的中国人的象征。16文章题目是“精神的树,神幻的树”,请概括胡杨的精神。(6分)答: 17文章最后两自然段有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答: 18“可爱可敬又可叹可悲的雄起着独立精神的胡杨”能带给人们哪些启示?(6分)答: 【答案】:15AE (A胡杨的神幻集中体现在身处恶劣环境表现出的非凡生命力。E“胡杨正是不屈的中国人的象征”错。)16不竭的生命追求和无所畏惧,至死不渝的坚守。淬火苦难的真英雄本色,对自身价值的体认、肯定和塑造。对绿色之梦的永不忘怀、孕育和呵护。(每点2分)17直抒胸臆,抒发对胡杨由衷

142、的赞美之情。深化主旨,由树及人。由胡杨的生命景象、精神现象联想到人,文章更有厚度。反问作结,令人深思,令人震撼。“在这人的世界,这可能成为现实吗?”让读者在赞美胡杨精神的同时,反观人类,耐人寻味。18答题角度举例:要能直面困境要坚强不屈要坚守梦想(一个方面的启示,言之有据,即给2分)19. (2014北京东城12月联考)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7-20题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傅小平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

143、卖。”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

144、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

145、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

146、活之苦,保其天真”。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

147、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1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C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D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148、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8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要写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6分) 19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5分) 20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2分) 【答案】:17. AD (B项,“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说法错误。C项,此事反映出杨绛愿为丈夫分担解忧,

149、并不反映其“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E项,“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由衷敬仰”表达错误。)4分18. 突出杨绛在文学道路上的执著和上进的精神;突出作为一名作家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由于堂吉诃德影响巨大从而突出其文学上的成就。(6分,每点2分)19. 简朴的生活表现在:生活低调,不张扬自我,希望人们把自己忘记。不喜交际应酬,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高贵的灵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调生活,自己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却不愿显露,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奉献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美德高洁,无论在家庭诸事中还是国难中能够“忍生活之苦,

150、保其天真”。(5分,每点1分)20.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保其天真情怀;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压抑自我,束缚个性;含忍生活,往往被人误解为孤芳自赏,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有自由;长时间的隐忍,看不到希望,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原文表态1分,启示2分,结合原文阐述并分析6分,语言3分。)20. (2014湖南澧县、益阳、桃源三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麦香 叶青

151、才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

152、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

153、,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

154、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

155、我正在麦粒之外。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一

156、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9期)15你是怎么理解第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的?(4分) 16.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7文章第段写作者自己年轻时也喜欢

157、麦香,这有什么作用?(6分) 18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请作探究。(6分) 【答案】:15.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描写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就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之上,与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1分)16. (1)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2分) (2)接下来作者移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2分)17.

158、(1)内容上说明年轻的我也喜欢麦香,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麦香,但没有真正领悟麦香的内涵,同时也变得浮躁轻狂,好高骛远,是麦田里的长辈们让我退去了浮躁轻狂,变得成熟;(4分) (2)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对真正麦香的叙述的作用。(2分)18.麦香既指麦子的香气,更象征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土地上的方式或文明。(2分)作者告诫自己,不管文明如何进步,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忘本,更不要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农业文明随着时代变化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4分。大意相同即可)21. (2014浙江余姚中学(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母亲的信 苏

159、克拉夫琴科 母亲信了。 在初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

160、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

161、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

162、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

163、小说选,杨实译) 1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2分) 12文卡对母亲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 1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4分) 14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4分) 15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6分) 【答案】:11自私、怠惰、爱面子、自以为是。(2分,每点1分,概括出2点即得满分)12(1)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2分,每点1分) (2

164、)原因:母亲信的重复、单调、无递(表面原因)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2分,每点1分)13(1)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1分) (2)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1分) (3)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挤母亲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2分)14(1)情节设置出入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165、。发人深省(2分)。 15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遗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亲”形象的作用;(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书。(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读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

166、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雨不是歌颂母爱。22. (2014四川南充第1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5一一l8题。双白老人于德北 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双白老人是个中医。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

167、回。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 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他曾对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

168、,淘气淘得不得了。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个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

169、样闪闪发光。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双白老人比我家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 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 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他读信时,

170、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虚汗。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待,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处。 10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体会的痛苦。我们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元策。这是怎样的煎熬很难为外人所知,难以言这。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伤。 11我很想念双白老人真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学习中医!”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二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

171、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突出他云游行医行踪漂泊不定的职业特点。他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自己的住行,既表现他以病人为重的医德,也突出了他从事中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具有神秘感的“老神仙”形象特征。为后面情节做铺垫。B最后一句“我想学习中医!”来得迟了一点,给了我们失望。在现代中医备受排斥和漠视的情况下,这篇小小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反省。C双白老人想收一个徒弟,祖父向他推荐了“我”,但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拒绝了老人的请求。D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使小说达到高潮E文章最后提到,“我”的祖父去世了多年,“我”已经长大了,才想学习中医。“我

172、”终于体会到中医的价值,想学习和继承了,但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一祖父的去世和多年的经历,这过程是痛苦而又曲折漫长的。16、作者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十分精当,对其作简要分析。(6分) 17、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18、段说“我”不喜欢当中医,段又说“我想学中医”,前后矛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案】:15、AE(B应是希望。C“因为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有误,“我”当时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不喜欢”只是“我”脱口而出。D原文中说双白老人给祖父配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

173、并非“很普通的药”;中药只是使祖父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没有治好祖父的肺癌;在结构上只是为后文写“我”长大后想学习中医作了铺垫,并未使小说达到高潮。)16、“脸色红润,双目炯然”“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等肖像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有点神秘感又健康俊朗;(3分)“圆口布鞋”“灰色的褂子”,等服饰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普通平常而又亲切。小说通过精当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出一位有点神秘又显得亲切的老中医形象。(3分)17、小说有三条线索。第一条以双白老人为线索。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医是一位有个性的中医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3分)第二条线索是以“我”的心理发展为线索的。“我”不喜欢中医,但

174、“我”希望双白老人治好祖父的病“我”亲眼看见双白老人为祖父医治癌症有效果,因此“我”对双白老人寄予很大的期望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活不过来,造成“我”的失望,长大后的“我”很想学习中医。(3分)第三条线索是以祖父为线索。祖父的病重双白老人为祖父治癌症,祖父一天一天好起来双白老人因事离开,祖父不能救。(3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一条3分)18、不同意。(1分)文章段写的是“我”八九岁时的事情,当时“我”年幼无知,整个身心都在航模工艺制作中。当双白老人问“我”喜不喜欢当中医时,“我”根本没考虑,脱口而出:“不喜欢”。(3分)而文章结尾写的是“我”长大后的事情,“我”经历了亲眼看见祖父的病在双白老人医

175、治下好转、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离开人世的过程。所以长大后的“我”想学习中医,用高明的医术,为人治病。(4分)23. (2014江苏阜宁中学第3次调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 14 题。最佳配偶斯蒂芬麦克勒美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

176、。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

177、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

178、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母型。“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栏目里没有提到啊。”“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9年了,已经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

179、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真是完美无缺。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11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4分) 12小说中画线句强调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我”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的结局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征,有人认为这样安排比较好,请对其作一探究。(6分) 【答案】:11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

180、人沉闷窒息。(2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2分)(意对即可)12强调了两人的“相像”“一致”。 (1分)突出两人惊人的“相像”和“一致”,为结尾打算离婚埋下伏笔; (1分)呼应标题,如此“相像”“一致”正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最佳配偶;(1分)与打算离婚的结局构成极大反差,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13性格内向,拘谨羞怯。相亲时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这一特点;爱好广泛,追求生活品质,有良好生活习惯。从“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毫无两样”等语句,可推知“我”的性格爱好与邓

181、菲尔德小姐相同;潜意识里有对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的反抗,以及对生动鲜活的生活的向往。从“我”想离婚就可以看出。(每个要点及分析2分)(意对即可)14这样的结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式的结尾:从情节上看,两个人虽然经电脑配对,“非常相像”,但彼此过于熟悉,谈论毫无新鲜的话题,无趣无聊,已经暗示出这种婚姻的乏味,所以两个人最后的分手也在情理之中。(2分)从表达效果上看,前面的叙述平淡无奇,直到最后才给读者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样写,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从主题表达上看,这样的结局与前边的情节构成极大反差,更能引人深思,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机

182、械的、程式化的生活是令人生厌的,多姿多彩才是有趣味的生活状态。(2分)(意对即可)24. (2014江苏阜宁中学第3次调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香道人道天道俞天白 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183、 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

184、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

185、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这“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有删改)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 分) 16作者认为“香道源于人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17第段中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其理由。 (6 分) 【答案】:15首

186、先,指出作为雅事之一的香道被人冷落;然后,阐述香道与人道、天道的关系;最后,指出香道为人类梦想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意对即可)(每点2分)16香与生活的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也会用到香;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都离不开香;香是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写作时离不开香,作品内容也涉及到了香道雅韵;在强调人自身价值的唐代,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意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给6分)17香道与生活关系密切,无论是日常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香道的存在;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香”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 已经成为人

187、类的共识,能引发人们共鸣。香道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25. (2014四川内江第3次模拟)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18题。马 殇余显斌这是一匹野马,当地牧民说。当时,它在原野上,如一支白羽箭,一闪而来。然后,倏然凝成一点,立在那儿,扬鬃长嘶,声音洪亮如铜,远远传开,在天地间嘹亮着。就在这时,一个人影一闪,上了马背。这人,是庄飞,将军的贴身侍卫。人们都睁大了眼。白马发觉有人跳上背,骤然野性勃发,一撩蹄子,飞奔起来。飞越高坎,冲下陡坡,跃过沟壑,开始如一颗白色弹丸跳跃,既而飞成一道白线。庄飞

188、任白马如何发狂,跳跃,始终紧紧伏身马背,双腿夹着马腹,如焊在上面一般。当白马又一次从天际跑回来,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浑身汗水淋漓,已服服帖帖地站在那儿。庄飞下了马,笑哈哈地拍拍马头,一脸阳光。马儿呢,把头挨着庄飞,很是亲昵当地牧民说,这匹野马被驯服了,一旦谁驯服了它,它会始终如一地忠诚于他。将军见这马一身雪白,十分雄骏,很是羡慕。走过去,也一跃上了马背,谁知,白马此刻一点也不驯服,猛然一声嘶叫,人立起来。将军没防备,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落在地上,灰头土脸。将军脸红了,喝令卫士,拉了这马,砍了。庄飞一听,“嗵”的一声跪在将军面前,叩头出血,力求将军赦免白马,自己当以身相报。将军白了脸,瞪着他。不过,

189、过了一会儿哈哈大笑道:“我只是一句戏言,你怎么还当真了呢?”庄飞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这匹白马就随了庄飞。庄飞给它取了个很猛的名字:白电。意谓此马快如闪电。庄飞骑着白电,跟着将军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一次,将军带兵作战,冲入敌人伏击圈。一时,敌军伏兵齐出,围住将军。将军虽奋勇拼杀,无奈身边战士越来越少,战马也被射死。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就在这时,只听一声马嘶,一匹白马,驮着一位白盔白甲的将军,横枪跃马,直飞而来,冲入敌阵,瞬间来到浑身浴血的将军马前。来人,正是庄飞。庄飞跳下马,把将军扶上马背道:“将军,快随末将突围。”说完,一拍白电,让它驮着将军,当头飞奔,自己提枪步行断后。敌军不退,紧紧逼来,庄

190、飞边战边走,突然一声大叫,一支箭射穿手臂。庄飞咬着牙,抓住箭杆,一声吼,拨出箭,回手一甩,羽箭带着风声,射倒敌军跑在最前面的一名旗手。一时,敌军退缩,将军终于脱险。这次大战,庄飞受伤了,白电也受伤了,臀部插了三箭。庄飞对自己的伤倒没感到如何,却抚摸着白电,心疼得直落泪。由于勇敢,胯下白电掌中银枪的庄飞地位一日日上升,当将军再一次陷入重围时,庄飞,已经成了和他平起平坐、共掌兵权的将领了。又一次,将军陷入重围,庄飞一匹马一杆枪冲入敌阵。慑于庄飞的威名,敌人一见白马银枪,纷纷逃散。将军又一次得救了,庄飞却战死沙场。一支箭,穿透了他的胸膛。将军热泪直涌,为庄飞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全军将士为庄飞戴孝,将军

191、也不例外。白电默默的,不再长嘶,而是卧在庄飞坟前,亮亮的眼睛里,滚出大滴大滴的眼泪。将军走过来,抚摸着白电的鬃毛,也红了眼眶,大滴的眼泪落下。白电此时很温驯,一动不动。将军带着部队离开这儿,他骑上白电,回过头,向庄飞的坟墓庄重挥别,显得潇洒而勇健。在夕阳下,白电突然昂头长嘶,声音悲凉而忧伤。“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将军长吟,声音苍凉而悲哀,脸上露出无限痛惜的神情。大家知道,将军仍沉浸在失去朋友的痛苦中。大家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突然,白电一声长啸,飞鬃扬蹄,出其不意地向前面飞奔而去。前面,山如斧截,壁立千仞。在全军将士大声惊呼中,白电带着还没醒悟过来的将军,飞身,冲下了万丈深渊。临

192、死前的一刹那,将军知道,白电也通人性。这次中伏,是将军的计谋,故意引庄飞入围,然后,将军在暗处射出了一支等待已久的箭。当时,混乱中,没人看见,惟独一双眼睛注视着他,亮汪汪的。那双眼睛,是白电的。(小小说月刊2013年第2期)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当地牧民说”的话,第一次点明白电的“野”性特质,第二次点明白电的“忠诚”品质。B将军被白电摔落在地上,红着脸喝令卫士砍杀白电,其实,这是将军说的假话,将军自己也说“我只是一句戏言”。C文章不止一次地把人物放在“突围”的场景中来描写,有虚构的成分,但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D将军设计杀害庄飞,

193、主要是因为白电将他甩下马背。他被摔在地上,灰头土脸,尴尬万分,始终怀恨在心。E庄飞死后,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突然,白电载着将军奔向悬崖。情节突变,虽觉突兀,却又在情理之中。16.请就自然段中使用的对比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17简要概括庄飞这个人物形象,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8有人说小说第段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15B、D。(B项,根据后文内容可知,将军已嫉恨庄飞,将军的话并非戏言。D项,从(14)段可见,主要原因是“庄飞”地位上升,将军嫉贤妒能。)16.自然段多处使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庄飞、白马、将军三个形象鲜明而突出。(2分

194、)(说明:也可分别答于每一处对比之后,那么答对3个方面即可得6分)白马被驯服前后的表现的对比。白马开初桀傲不驯,发现有人跳上背,骤然野性勃发;被驯服后,把头挨着庄飞,很是亲呢。白马对庄飞与将军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白马对庄飞亲呢忠诚,感情深厚,而对将军却一点也不顺从,把将军摔得灰头土脸。庄飞和将军对待白马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庄飞对白马感情深厚,将军对白马心狠手辣,喝令卫士要砍杀白马。庄飞与将军的骑技对比。庄飞的骑技高,驯服了白马;将军的骑技不如庄飞,被摔下了马。庄飞与将军的处世态度的对比。庄飞忠诚耿直,率真,将军心狠手辣,虚伪。(答对任意2点,即给4分。)17庄飞是一个勇猛冒险、骑技高超、忠诚耿直、

195、重感情、战功显赫、威名远扬的人。(2分)勇猛冒险、骑技高超:面对烈性野马,他跳上马背驯服了野马。在一次伏击战斗中,庄飞横枪跃马救出将军;箭穿手臂,庄飞拨出箭,回手一甩,射倒敌军一名旗手。忠诚耿直:庄飞为了救将军,让白马驮着将军飞奔,自己提枪步行断后。重感情(爱马惜马):将军红着脸要杀白马,庄飞跪在将军面前求情;庄飞自己受了伤,却抚摸着受伤的白电,心疼得直落泪。战功显赫、威名远扬:庄飞骑着白电,跟着将军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庄飞地位日日上升,达到了和将军平起平坐、共掌兵权的将领地步;战斗中,敌人慑于庄飞的威名,一见白马银枪,纷纷逃散。(答到一个点给2分,四个点答到3个点就给满分。每个点都要有形象特

196、征概括和解说。)18观点一:不多余。它是第十九自然段“白电带着还没醒悟过来的将军,飞身,冲下了万丈深渊”原因的说明。(2分)它既是对标题“马殇”的诠释,有点题的作用,还与标题相呼应。(2分)它突出了白电“野”和“忠”的特质。(2分)观点二:是多余的。若删除此段,会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白电为何要带着还没醒悟过来的将军冲下万丈深渊),给文章增添神奇的效果。(2分)文贵在曲,最后一段将文章变得直白,达不到曲径通幽(含蓄)的效果。(2分)其实,有关将军的阴谋用心在第八段和第十四段中就有所交待,在这里再次点明,有重复之嫌。(2分)(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亦可。)26. (2014重庆三峡名校

197、联盟12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1418题。紫藤叶全新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开始思索。惜春的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我喜欢“人间四月天”这样的句子。因为闰月,今年春天来得迟,虽然是四月,阴历还在二月,但不知为什么,这棵紫藤却开花了。十五年前种下后,便年年盼它开花,一直盼到第五个年头,已经有朋友说这是不是一棵公紫藤?一棵月季花确实有公枝和母枝,但一棵花树也有公树和母树吗?我再一次为这种简单的无知而困惑。是第五年春天将尽的时节吧,在高大疏朗的花架上,紫藤已按照我为它设计的路线,或者说按照阳光的引领,将它的身体不可思议地伸长,并生出无数枝节,尽一切力量抓住

198、它的机遇,抓住它在这块注定了的土地上被种下了的命运,开始繁殖绵延。现在它已是一位清淑的少女,抬头望去,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这心思终于以最美丽的姿态出现了,它开花了!第一年它开得羞涩而小心,一小挂一小挂,一身粉紫地从枝叶中露出来。似乎连它自己也不相信,为什么一棵树会开花呢?这几乎就像“我是谁”的问题一样难吧。但一棵紫藤不需要哲学,它只是快乐极了,因为第二年它开得更多。这是人的树,人的花,人的果。在紫藤盛开的时候,我站在花架下眺望湖对岸一个女孩回家的笑脸;在紫藤落花的时候,我站在花架下看着一个青年渐渐远去的背影。在迁徙的鸟这部影片中,雅克波林说:“鸟儿永远在飞。只有鸟儿

199、从不停止飞行。”人类从来对鸟儿的飞翔所怀着的羡慕,只止于自由。可是有谁知道,鸟儿为什么要飞呢?为什么它们从不停止呢?自由难道只在追逐之中吗?让我问问这棵紫藤吧,如果我只剩下了它的话。十五年来,紫藤春荣冬寞,四季的风是它的爱人。它用一年的时光演出一场生命之剧,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不离不弃,不屈不挠。夏天它极尽繁华,秋日它渐次凋零,冬天我看着它死去,春天我看着它活来。它自由地开花,自由地长叶,不问风雨不问晴。我把它种在湖边这座院子里,它就一心一意地生根,全心全意地开花。没有比一棵平常的树更幸福的了,没有比一颗平常的心更快乐的了。这道理是紫藤告诉我的。惟有这样深这样厚的根才能长出自由之花吧,长出奇异

200、之花吧。还只是二月呢,紫藤今年确实奇了,它想说什么呢?它比一个人更多情么?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另一个人,但一棵树却可以。它展现自己最美的生命,是想挽留一个爱它的人。这一生,我爱树胜过爱人,因为人的生命是残缺的。只有一棵树是完整的,从生到死,死而复生,生生不息。在生死之中有变有化,有情有意,有始有终,起起落落皆如无闻。它所求的是那样简单,它永不舍得离弃你,它只要你种下它,它就是你的儿子,它就是你的女儿;它只要你种下它,它就是你的父亲,它就是你的母亲啊!我的紫藤已经整整开了十年花了,一年比一年开得茂盛、开得繁荣,这繁荣一定来自它心灵的安适。谁说一棵树没有梦呢?当繁花落英的时候,我发现每一朵紫色的小花

201、都像鸟儿张开的翅膀!飞翔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不是只有一个天空,只要开出真正属于你的生命之花,你就会飞了。几乎每天都有真的鸟儿飞来与它对话。它们或在花枝之间跳来跳去,或停留在这棵美丽无比的花树上。有的鸟儿聒噪地说个不停,它们一定是劝说紫藤离开这片该死的臭烘烘的湖水吧;有些鸟儿却因为这棵无比美丽的花树而暂时变成了一位哲人,因为它们在枝头上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静静地思考:为什么我要飞来飞去呢?为什么我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呢?这就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之间的秘密吧。我将用全部的生命看守着它们。我想一直到最后,我都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要做一只鸟,还是要做一棵树。14.文中说“因为人的生命是残缺的” ,如何理解其中“

202、残缺”二字的含意?(2分) 15.请分析“鸟儿永远在飞。只有鸟儿从不停止飞行。”在文中的作用。(5分) 16.作者写鸟儿与紫藤有何联系?(4分) 17.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三种生命形态,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吗?(5分) 18.文章中说“人类从来对鸟儿的飞翔所怀着的羡慕,只止于自由。可是有谁知道,鸟儿为什么要飞呢?为什么它们从不停止呢?自由难道只在追逐之中吗?”,这句话启迪着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答案】:14、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历程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命运磨难及人生遗憾。人的生命的唯一性以及命运的磨难与人生的遗憾就

203、诠释了人生中的“残缺” 之意。(2分)15、(1)、表现鸟儿永不停止的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2分)(2)、与下文紫藤表现出的从容、坚定、执着的人生形成对照。(2分)(3)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16、(1)两者的关系是相互映衬的关系。(2分)鸟儿象哲人一样不停地思考,映衬着紫藤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鸟儿不停地飞翔,映衬着紫藤对自由精神的追求。(2分)17、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对文中描述的紫藤、鸟儿和我三种生命的不同形态,都持赞赏态度。(2分)作者对紫藤积极地长叶,开花持赞赏态度,认为它是在努力地“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1分)作者对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也是持赞赏态度,虽然它的“动”与树的“静

204、”形式不同,但都是对生命永不停息地追求,都在以各自的形式努力地“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1分)作者最后说“我将用全部的生命看守着它们”,那意思不是说用身体来守,而是精神上以它们为榜样,“我”作为人也“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在这点上与它们保持生命精神的一致。(1分)18、(1)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鸟儿的飞翔是自由的,但更是对他自己的生命形式的努力展示,飞翔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2分)(2)事例叙述:有人在课余时间坚持练字,看着他一篇篇形神兼备的字体,很多人的羡慕止于潇洒漂亮,可有谁知道他是得到了书法的真谛,决不让传统的书法技艺失传于现代键盘之中而努力践行呢?(3分)(3)事例概括:这句话给我

205、们的启示:对事物的观察不能停于外表,要深入内在看本质。(2分)27. (2014福建“四地六校”第3次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

206、可人“不咋地”。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

207、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

208、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

209、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1日12版)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美术界所重视的一些关于人品与画品的“流行语”在较起真儿来时常常让人感觉名不符实。B.“做人”要有一定的标准,画很一般却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的人终会为大众所不齿。C.“浮躁”的社会里那些“浮躁”的人,其做人方式比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要聪

210、明多了。D.美术史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很多画得好的画家人品也好,“人品即画品”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正确的。11.文中讲到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一位画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2.读完文章,你对“人品即画品”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概括。(3分) 【答案】:10.(3分)C(“比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要聪明多了”不是作者的观点也未在文中体现。)11. (3分)这一故事在文中是举例说明“人品即画品”的说法在浮躁的社会中往往是不正确。绘画水平高的人也可能很世俗,但世俗的人也不一定是坏人,也不是不能当一个好画家。12. (3分)画家有品位又能创作出好作品,自然是艺术

211、表达的最高境界;但现实中“人品即画品”却只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被当作“幌子”;而“人品即画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真正的艺术家也应该德艺双馨。(答对一点得1分)28. (2014福建“四地六校”第3次联考)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傅斯年:大炮老虎学者 王枪手大炮,老虎。一个学者,有这样两个外号,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傅斯年,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而享有盛誉。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上午,北京的大学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下午,傅主席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扑赵家楼,一举成为名震南北的学生领袖。如果是你

212、,有了这样的功劳簿可躺,应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可是傅斯年却不,他认为自己这点功绩根本不值得一提,“幼稚!”幼稚不幼稚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这种表白却一下子就暴露出了他的本真性情,说穿了,就是一个狂傲。一个学生运动的总头子,平时在校园里走路却两眼朝天,谁跟他打招呼,总是爱理不理的,这不是狂傲是什么?他也确有狂傲的资本。胡适从海外归来,被礼聘为北大教授,他的课堂里一时间听众如云。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去听了一次,回来跟傅斯年说:那个胡博士是真有学问,你也去听听吧。傅斯年就去听了,不仅听,还问,一问一答之间,胡适的汗就下来了。胡适后来坦白交代说,他当时就发现了,像傅斯年这样的学生,国学根底比他还好

213、,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胆,激励自己,要加倍用功。从此,傅斯年与胡适,也就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狂傲之人,难免要放炮和发威。北伐胜利后,傅斯年高兴,一高兴就去找老校长蔡元培喝酒。那天是蔡先生带头喝醉了,傅斯年也跟着醉了,之后大伙就开始比赛放狂话,狂来狂去,谁也比不上傅斯年放的炮响,他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但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从北冰洋到南极洲,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好家伙,他比秦始皇还狠。这时候,多亏他是在大学里工作,要是在外事部门,这样一番话非引来严重外交纠纷不可。“大炮”的外号不给他,你说是不是都太浪费了?大炮在暗室里放狂还

214、没有什么杀伤力,傅斯年炮打孔祥熙才真叫动人心魄。抗战初起,傅斯年就准备弹劾庸劣腐败的行政院长孔祥熙,他甚至还与中共的参政员吴玉章先生联络,希望共同采取行动。他在参政院上揭露说:“抗战以来,大官每即是大商,专门发国难财。我们本是势力国而非法治国,利益之到手全不管一切法律,既经到手则又借法律名词如信用、契约等以保护之,这里面实在没有公平。”然后又大声疾呼:“惩罚贪污要从大官做起!”骂完孔祥熙他就骂蒋介石,说蒋在训斥国民党的中央委员时还在说孔祥熙根本不贪污,真是叫人丧气啊。抗战胜利后,傅斯年也当上了接收大员,飞到了北京。很多人推荐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不干,诚心诚意地保举了还远在海外的胡适。但是呢,

215、他又坚决要求去北大当一段时间的代理校长。他不是有什么官瘾,而是认为,像胡适这种书生,走到哪儿都是老好人,不忍心得罪人,所以他要先出头,把那些沦陷时期舍不得离开北京并出任伪职的人员一个个开除出去,为胡适任职扫清道路。周作人即是其中一个。有好多人来找傅斯年说情,这个傅老虎一概不给面子,他说:“如果这些人受不到谴责,那么就太对不起那些跋山涉水到了重庆和昆明的教授和学生了,他们为了民族大义而抛家别子去了大后方,吃不上喝不上的,容易吗?”这一席话,就把所有的说情者都挡在门外了。傅斯年到了台湾之后,身体不行了,虎威却一点不减。他当台大校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份通知,说本校长说不一定哪天就要听

216、课,请不要见怪。教师们对听课不会见怪的,可是他听完课之后有的人就没了工作,这一点挺吓人的。那会儿的台湾,工作机会极少,失去教职,就得饿肚子了。傅斯年仅用此一招,就令台大的教风学风为之一变。放大炮又发虎威,毕竟不是学者的本行,傅斯年同时代的学者曾指出过,他寄身政治,因此没有取得应该取得的更大的学术成就。但是,他所创立的史料学派,已经足以让他立足于大师的行列了。傅斯年死后,胡适说:“有人攻击我,傅斯年总是挺身而出,说:你们不配骂胡适之。那意思是只有他才配骂。他也承认这一点。”从此,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骂胡适了,这一点令胡适无比痛惜。(选自醒狮国学,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217、的两项是(5分) ( )A、傅斯年领导学生运动而被人推举,自己却表白为幼稚,这不只是他狂傲的表现,也是他不居功的反映。B、傅斯年有关把世界上的诸多地区都变成中国郡县的说法固然只是醉酒后的狂言,但也能反映出他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自信。C、傅斯年心中没有党派之别,只要对国家有利,他都积极促成,只是因为他得罪了政府高官,因此只能在教育界安身。D、傅斯年对民族和教育怀有一颗赤诚的心,他不能容忍任何人对民族的侵夺,也不能容忍不学无术者在中国教育界混日子。E、作为学者,傅斯年有着对学术的独特贡献,这种贡献并不因为他寄身政治而减色,因此将他定位为学者是实至名归。14.在傅斯年对待胡适的态度中,我们看出了傅斯年具

218、备哪些的素养?(4分) 15.文章中的傅斯年至少表现出狂傲不驯和正义凛然两个方面,你更欣赏哪一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13.CD(考查对传记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项,仅凭为了弹劾孔祥熙而联络吴玉章无法说明他心中没有党派之别,文中更没有说明他在教育界做事是因为得罪了政府高官的缘故。D项错在“也不能容忍不学无术者在中国教育界混日子”。理由有二:一是代理北大校长,开除沦陷时期舍不得离开北京并出任伪职的人员,这些人员不是“不学无术者”;二是到台后清退的教师是否为不学无术之人无从判别。)14.追求新思想,国学根底深厚,善于思考(求知欲强),不失时机提升自己的学问;敢于担当,

219、出任代理校长,不惜得罪人,为他人提供一个良好展示才能的平台扫清障碍;为人坦诚率真,不因私情而丧失原则。(三点,一点两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中共有三段涉及到“傅斯年对待胡适的态度”即。是听胡适的课,提问题,表现出了深厚的国学素养与求知欲;出任代理校长,为胡适扫清道路,表现他勇于担当的个性;傅斯年死后,没有人批评胡适了,胡适很痛惜,表明傅斯年不因私情而失去原则,为人坦诚、率真。)15. 观点一:欣赏他的狂骜不驯。傅斯年领导学生声讨造成外交失败的政府;傅斯年敢于在参政院斥责政府中的贪腐行为;傅斯年敢于指责颠倒是非的最高领导人。观点二:欣赏他的正义凛然。敢

220、于担当声讨卖国政府的学生领袖,临危不惧;拥有抨击治国不利的政府人员及首脑的勇气;坚持民族大义,不留情面驱除没有骨气的文人。(意思对即可)(考查作品思想意蕴,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29. (2014新疆乌鲁木齐第2次诊断性测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爷爷的毡靴(俄)普里什文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上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

221、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爷爷从没闹过病,如今却呻唤不舒服起来,甚至还请了医生。“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鱼。”“我全靠打鱼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不沾水办不到么,”医士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腿痛病好啦。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啦,不光是底子,就连底子往上拐弯儿的地方,全都出现了裂纹。我心想: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人

222、们纷纷指着毡靴,对爷爷说:“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

223、了烫烫的炉台上。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爷爷愤愤地说:“嘿,是它该呆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干吗光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不管什么

224、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瞅。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

225、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象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毡靴”为依托,记述爷爷的生活片断,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影响,选材时间跨度较大,却无结构松散之感。B“爷爷”是受到“我”极力赞扬的人物,

226、但是对“爷爷”的一些做法,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如嫌“爷爷倔”,扔毡靴时“愤愤地”等。C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次中断叙述,插入“我”的议论、抒情笔墨,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实属败笔。D小说写“爷爷的毡靴”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叼去筑了窝儿,在窝里产卵、孵化,雏鸟啁啾的情景,意在表现“爷爷”将温情施与禽类的善良。E小说以“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作结。集中表达了“我对爷爷的赞扬和思念之情。(2)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3)结合故事,分析概括“爷爷”的性格特点。(6分) (4)小说标题是“爷爷的毡靴”,如果以“我的爷爷”为标

227、题,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分) 【答案】:(1)BC(B“不满情绪”不合文章。C“实属败笔”分析不当)(答对1项得2分,全对得5分0(2)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人,故事更显真实可信。(3分)由于采用第一人称,使“我对爷爷的毡靴的描述、议论、抒情得以运用自如,从而引导读者更深的领悟爷爷的优秀品格。(3分)(3)俭朴。一双毡靴他穿了十多个年头,修修补补,总是舍不得扔掉。(2分)勤劳。尽管他年迈,双腿酸疼,但仍然坚持捕鱼。(2分)有爱心。爷爷让自己的一只毡靴成为鸟窝,温暖动物。(2分)重友情。爷爷将另一只破毡靴送给了自己的猎手朋友。(2分)

228、(答对3点即可)(4)以“我的爷爷”为题不合适,不如“爷爷的毡靴”好。(2分)“爷爷的毡靴”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贯穿故事的始终,使结构趋于严谨。(2分)“爷爷的毡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道具,借毡靴表现爷爷的纯朴、勤劳、善良的品格。(2分)“爷爷的毡靴”是抒情的需要。借毡靴表达对爷爷生活片断的追忆和对其品格的赞扬。(2分)以“我的爷爷”为题合适。(2分)爷爷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抒发对爷爷的深厚情感,以此为题切合文章主题。(2分)虽然小说用许多笔墨写爷爷的毡靴,但这些笔墨最终是为表现爷爷的品格服务的,因此以此为题更切合小说的内容。(2分)“爷爷的毡靴”是小说的线索,但

229、不是唯一的线索,还有爷爷的生活、我的情感也可以视为小说的线索,并且这两条线索,对抒发感情起到了更为直接的作用。(2分)30. (2014新疆乌鲁木齐第2次诊断性测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绕不过的“悠悠长水”谭其骧祖籍嘉兴,嘉兴古称长水,所以他将自己的论文集命名为长水集。这一层意思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于是将“长水”与他所治的中国历史地理联系起来。他的弟子、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告诉记者,先生倒并不反对外人的这种联想。而在葛剑雄心目中,先生给他留下的印象正是“悠悠长水”。“他不是滔滔江河,但始终流淌着,就像那长年的流水,滋润大地。”葛剑雄说,“谭其骧的

230、名字已经与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学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想学习或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人,都将离不开他的著作,都将是他的贡献的受益者。”按照葛剑雄的话说,但凡研究中国的历史疆域、政区沿革、人口迁移、民族分布,乃至黄河和长江的历史变迁,等等,谭其骧都是“绕不开”的。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复旦大学是他到上海时的访问单位之一,学校决定将中国历史地图集作为礼品。校长向里根赠送礼品时,向他介绍主编这套地图集的就是本校教授谭其骧,里根听后,立刻回过身去与坐在第二排的谭其骧握手。这一场面被摄像机摄下,在美国进行了转播。后来,葛剑雄去美国,在介绍中国历史地图集时,不少人都说他们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谭其骧与里

231、根握手。有的人并不知道复旦大学,但当葛剑雄提起这件事时,他们就会说:“噢,就是向里根总统送一套地图集的那所中国大学。”当年,学校却给像谭其骧这样的学者们开过一个荒谬的玩笑。1974年,上海学习清华大学经验,对所有正副教授进行“突袭考试”。复旦大学的试卷是本校各科的入学试卷,结果谭其骧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只能举其大意,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只写出了三点,“鞍钢宪法”没有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没有写全,数理化只做了一亩等于几平方丈这一道题。这番考试的结果,被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毫无知识、一窍不通、连大学入学资格都没有的事例而广泛宣传。葛剑雄这样描述他的老师:“他的经历很简单,从6岁到82岁都没有离

232、开学校。他的工作很单纯,从20岁登上讲台,就是上课和做研究。他16岁参加共青团,17岁以后就不想再过问政治,但政治却没有放过他,历史给他留下了风霜的印记。”和这般“平淡”的经历相符,谭其骧性情淡泊,寡于交游,疏于应酬,不大愿为学术以外的事花费时间。他在北平时,胡适是北平学界第一名人,青年人都以名为胡适所闻为荣,谭其骧的导师顾颉刚不止一次向胡适介绍过谭,并在信中对谭大加赞扬,但谭其骧却从未去拜见过胡适。陈寅恪也是泰斗级名教授,不少人攀附惟恐不及。谭的好友俞大纲是陈的表弟,陈曾向他问起过谭的情况,谭其骧知道后,也没有“顺势”去见陈寅恪。不过谭其骧也并非索然无趣之人。友人曾回忆起上世纪30年代初谭其

233、骧刚从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后的生活,饶有兴味。“我们白天授课上班,晚上用功,有时觉得困累,闲谈一会儿,季龙活泼勇敢,到东安市场九龙斋买几串冰糖葫芦,吃了酸甜凉食以后,精神复振。”谭其骧生前的住房面积不大,他的书房兼卧室只能放下一张小书桌,桌上总是堆得满满的,头绪一多,常常找不到东西。一次去昆明开会,住在圆通饭店,房间里有很大一张办公桌,他于是感叹道:“什么时候我家里能放得下这样一张大书桌,我的东西一定不会找不到了。可惜不在这里做事,这样大一张桌子派不了用场。”谭其骧逝世后一年,子女护送他的骨灰坛登上海轮,到达长江口外的东海,骨灰在夜色中被撒入大海。此情此景,让葛剑雄感慨万千:“这里的水,来自青藏

234、高原、来自长江流域,也来自他的故乡嘉兴和他生活、工作过的杭州、上海。悠悠长水汇入了浩淼大海,他与大自然共存。”在后辈学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位将毕生献给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长者最好的归宿吧。(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谭其骧先生对很多人误解其论文集名字的来历不以为意,因为他认为“长水”二字也正是自己为人的象征。B.当里根总统得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作者是谭其骧时,立刻与其握手,这使很多美国人知道了本不受重视的谭其骧。C.谭其骧先生学识渊博,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没有得到知识分子应得的尊重,被视为毫无知识、一窍不通的典型。D.谭其骧不善应酬,更不以攀附名人为荣,越是像胡适、

235、陈寅恪这样的学术泰斗,他越是刻意避而不见。E.谭其骧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生活涉及到中国广阔的地域,所以说汇聚中华大地众多水域的大海是先生最好的归宿。(2)作者将谭其骧先生比作“悠悠长水”有哪些含义?请简要说明。(6分) (3)谭其骧先生的“平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谭其骧先生17岁以后就不想过问政治,但政治却没有放过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学者远离政治的理解。(8分) 【答案】:(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B给1分,选AD不给分。(2)【答题导引】将谭氏比作“长水”,说明“长水”与谭氏紧密相关,那么应该与谭氏的“什么”相关呢?既然问题是笼统的问,就要全面考虑与谭氏

236、相关的所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比如谭氏的出身、经历、品性、事业及成就等,只要从这几点出发到文中去提取与之呼应的相关信息就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谭其骧的祖籍嘉兴古称长水;他研究的中国历史地理如悠悠长水;他本人的贡献就像那长年的流水滋润大地。(每点2分)(3)【答题导引】在到原文提取概括信息之前,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体验分析“平淡”一词的内涵指向。“平淡”既应该指生活经历与特征、人生追求,也应该指为人性情。那么据此分析,到原文去提取与之呼应的相关信息就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经历简单,不过问政治;性情淡泊,寡于交游,疏于应酬;生活简朴,安贫乐道。(每点2分)(4)【答案】示例一:学者应远离政治,不

237、要为学术以外的事情浪费时间。(2分)远离政治可减少烦扰,利于保证治学时间和创造丰硕的学术成果。谭氏一生的工作很单纯,20岁后就是上课和做研究,主编了中国历史地图集。(2分)远离政治可使学术成果尽量避除政治色彩,利于成果供全世界共享。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赠予美国总统里根,传扬美国。(2分)远离政治能使治学心思专一,利于提升研究水平。所有中国历史地理的研习者在治学时都无法“绕开”谭氏。(2分)示例二:学者不能远离政治,他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社会。(2分)任何人都生活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中,他的生活和工作必然受到政治的影响。谭氏的考试风波难免给他的治学心情和治学进展造成不利影响。(

238、2分)他所研究的中国的历史疆域、政区沿革、人口迁移、民族分布等问题必然和每个历史时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2分)他的学术成果中国历史地图集必然要为现实政治提供历史借鉴。(2分)31. (2014甘肃张掖第3次诊断)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港口和大海芬兰托伊沃佩卡宁 港口总是港口,它吞噬了许多人的性命,每年,每周,几乎每天那里都发生悲剧,我们有时从报上看到港口的新闻,惨绝人寰的受伤事故、自杀和死亡,但这一切并非最糟糕的。那最可怕的是看不见的,尤其那些被港口活活吞没,终身被禁锢在樊笼里的则更可怕。但这也许不能归咎于人,因为他们之中好人毕竟多于坏人。 港

239、口只是港口,肮脏,阴暗,不可思议然而港口也有吸引人的有趣东西。那儿有从南美的游艇,有在希腊船上跳舞的孟加拉黑小子,有满嘴镶金牙的中国厨师,他们给人带了冒险精神和异国风情,给陆地带了浩瀚的海洋气息和友好的问候。缆索在风中呼叫,蒸气噗噗喷出白气,卷扬机和吊车发出轰隆隆的吼鸣,火车和卡车穿梭往不息。这就是港口,它给人带面包,也夺走许多人的人性。 五月初的一天,海伦卢斯号驶进了港口。从船舷走下一个名叫里斯托朗达拉的人,他准备同轮船和海洋永远告别了。他出生在这个城市,但已没有活着的亲人。他离开这儿已八年了。正如人们常说的,海洋曾经“燃烧”过他,然而尚未把他“烧透”。他见过海上能见到的一切,经历了海上能经

240、历的一切,但在他的心灵深处还有一点纯洁的地方还留有一个美好的记忆。当大海猛地松开大手,一个徙居异域的人心里自然会勾起许多奇异的联想,陷入回忆的漩涡他感到一切犹如发生在昨天,漫长的八年和大海恍如黎明前的一场噩梦,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家乡留的那个记忆是真实的。不过生活是不允许人们忘却的,何况八年的海洋生活将惩罚,报复现在,里斯托朗达拉踏上了故乡城市的码头,心想今天自己终于回了,可以见到埃伦啦!他很高兴,往事又从记忆中涌现出。埃伦只是个一般姑娘,他们之间没有山盟海誓,彼此都没承担什么义务。但里斯托感到,仿佛有个人在等待他。八年前的一天早晨,一艘挪威轮船把他带走了三小时以前,他拉着一位姑娘的手,这个姑娘

241、就是埃伦。“有一天你会回吗?”姑娘问道。“我就跑这一次,”小伙子回答说就这样,他们谁也没有作出许诺,谁也没有承担什么义务。他现在不知埃伦在哪里,也不知她现在怎样了。他印象中的姑娘还是八年前的,但一切恍惚就在昨天,今天还能继续下去。里斯托遇上并认出老邻居罗登贝格老人,两人十分兴奋 有两个女人,两个被港口吞噬了的女人,两个涂脂抹粉、红颜已衰的女人打他们前面走了过去。这种女人是社会为码头工人和水手寻欢作乐而制造的。里斯托没有注意,但老头注意到了:“方才走过去的就是埃伊诺拉家的那个埃伦。”里斯托转过身去,一眼就看见了她,并认出了她。上帝!他看到的埃伦竟和他在各个港口遇见的女人一模一样。他蓦地感到自己还

242、在大海上,他是属于大海的,埃伦只是个幻象。里斯托心中惟一的希望破灭了,他感到自己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这里的亲人都死了,一个美好的记忆,他心灵中唯一纯洁的、曾经促使他到这里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他的行囊还在轮船上,现在已没有取下的必要了。“港口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老头继续说,“简直没有办法!姑娘的父亲过世后,她开始到这儿找点活干,她说她在等你。活儿挺累,而你的船始终不见影子,而许多别的船了,许多别的人了,了又走了”了又走了。大海把里斯托又带走了,就像带走许多其他人一样,终有一天,大海将把他扔在某个港口-充斥着污泥浊水的港口,不再理睬他。 (选自经典外国小小说,有删改)(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

243、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港口之所以肮脏,阴暗,不可思议,主要是因为这里每年每周几乎每天都发生受伤、自杀、死亡等悲剧,它吞噬了许多人的性命。B.“大海把里斯托又带走了,就像带走许多其他人一样”,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含蓄道出了里斯托这一形象的普遍的社会意义。C.倒数第二段借罗登贝格之口叙述了埃伦的命运,既承上交代了埃伦堕落的原因,突出主题内涵,同时推动情节发展,强化悲剧感。D.小说对里斯托的塑造主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完成,细腻地写出了他由充满希望到幻灭而被无情抛弃与吞噬的过程。E.这篇小说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情节简单集中,结构自然紧凑,罗登贝格老人既是整个故事的

244、见证人,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2)里斯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6分) 答: (4)小说重点写里斯托的悲剧命运,却用了不少笔墨描写港口,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答案】:(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A.强加因果。大海的“肮脏,阴暗,不可思议”与人间的悲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D.“语言描写”非主要手段,且小说结尾也只提到他 终“将”被无情抛弃和吞噬,并未写出他已被“吞噬”的过程。E.“整个故事的见证人”“穿针引线的作用”错。) (2)他是一个水手,历尽艰辛,但坚韧顽强。他背

245、井离乡,在水上漂泊八年,经历了一切,仍对生活抱有希望。忠于爱情,仍保留着一点纯洁美好的人性。没有山盟海誓,彼此也没承担什么义务,但他一直珍藏着这份情感和回忆,期待着与恋人的美好未。孤独悲苦,最终将被现实无情吞噬。他所有的亲人都死了,魂牵梦萦的恋人也沦落了,完全绝望的他终有一天也会被扔在某个肮脏的港口。(一点2分,共6分) (3)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由希望到幻灭到终会被抛弃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描写,(2分)深刻地反映了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生存的无奈,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肮脏阴暗与冷酷无情,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隐含了对“吃人”的现实的批判。(4分) (4)港口的描写,对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表达主

246、旨及小说的表达效果等有重要作用。从情节设置看,港口起着重要的连缀作用。里斯托满怀期待,回到港口;在港口偶遇埃伦,希望破灭:无奈之下离开港口,返回大海;最终又将被抛弃在港口。从人物塑造看,港口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与人物的命运密切关联,写港口是为人物提供特定背景,利于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从主旨意蕴看,对港口的描写蕴含了作者对无情吞噬人们生命与美好人性的现实的不满,对底层人们悲惨命运的同情,从而丰富了意蕴,使主题更鲜明。从表达效果看,作者着力突出港口的肮脏阴暗,喧嚣混乱,恐怖而不可思议,与里斯托心灵深处的那点纯洁形成巨大反差,强化了悲剧效果。(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给6分。)32. (20

247、14甘肃张掖第3次诊断)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逆境中的华罗庚 从建国之初,华罗庚教授就一直担任着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他为数学所的发展不遗余力,培养人才呕心沥血,数学所取得的每一项可以在国际上站得住脚的重大成果,都与华先生的亲力亲为密不可分。“文革”中,一个南方的中学教师说“相对论违反毛泽东思想”,并且他还有自己的实验数据“推翻相对论”。而他的无稽之谈,竟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革委会”的大力支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逆境中的华先生,不顾安危,坚持真理,运用他那杰出的数学能力和自己独创的方法,科学而严格的逻辑推理,重新推导出“相对论的基本结

248、论,证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真理。华先生异常坚定地说:“爱因斯坦批不得!”他或许希望能够尽力去阻止那些只能令国际社会耻笑、国家声誉受损的荒唐事情的发生。袁传宥是个自学数学的高中毕业生,华先生头一次见他,出了一道题:能否在任何的平面凸域中找到一个点,使得通过该点的任何直线划分凸域成面积之比介于4:5与54之间的两部分?袁传宥经过数天苦干,终于解决了华先生的问题,先生有些意外:“你找到的点与我不同,我想到的是凸域的重心,但你找到的点比重心更好,因为它保证了至少有通过它的三条直线都是均分凸域的。”华先生很谨慎,又找出几本英文、德文有关“凸体几何学”方面的书籍查阅,然后说:“你证明了一条新的定理,我

249、看就叫做三线共点六均分凸域定理吧!”华先生自己一生都在研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学分支,他也经常谆谆教诲与指点学生:不论是纯粹数学,抑或应用数学,首先必须鉴别哪些是有生命力的数学,是值得下工夫研究的方向。他常说:“新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因为它们有更普遍的作用和意义,并将数学引向深入发展。”先生不仅重视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归纳与提炼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方法。他指导、教授青年学习数学的方法也独特,常常是从引导他们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从中观察、启发、调动青年学生的数学创造潜能。他给青年学生们提出过的思考问题太多了,通俗而深刻,每个题目都可以引申出一篇数学的大道理,一套数学的方法

250、,一段数学的深文大意。诸如:每个人的阳历生日与阴历生日的还原周期,发射火箭落点的计算,韩信暗点兵问题,圆周率的近似逼近,古代堆垛术问题,蜂房形状结构的数学等等,不胜枚举,无一不显现着这位天才大数学家的勤于思考,善于联想,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与众不同。“文革”中,他身处逆境,虽无力拨乱反正,但仍然谆谆教导青年学者“数论”如何重要,使他们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华先生对否定“数论”十分不以为然,他说:“数论虽然是很抽象的理论,可它非常有用。能不能把它派上用场,那要看自家的道行。自家没有本事,反怪罪数论,滑稽!”华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经成功地运用“数论”方法破译日军密码。在搞抗日战争时期,

251、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兵工署署长请先生帮忙破译日军密码。先生说:“需要给我几份你们近日截获的密码原文。”看过截获的日军密文,先生以他那过人的智慧、对“数论”的精通、对数字的敏感和对密码原理的洞察力,极快地发现了日军密码的秘密:从明文变换到密文的加密过程,日军使用的原是“缪比乌斯函数”!采用“缪比乌斯函数”的反函数,密文立即被还原成明文,日军密码被先生成功破译。先生给学生袁传宽讲的破译敌军密码的故事,立即激发了袁传宽对“密码学”的兴趣并潜心研究。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电机工程学的学者迪费和海尔曼联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把“密码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建立的新方法

252、所依赖的理论还是“数论”,华先生的先知先觉能不令人惊叹?20世纪90年代,袁传宽在美国参与了大学里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科研课题,袁传宽运用近代的“密码学”的理论,研究开发实用技术,颇有成绩,研究成果获得了三项美国专利。科学依靠薪火相传,天才与大师在前面开山辟路,开拓奠基,引领潮流,世代传递。正如先生曾经说的:“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摘编自袁传宽逆境中的华罗庚)(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革时期,华罗庚面对

253、一个中学教师对“相对论”的怀疑,重新推导出“相对论”的基本结论,证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真理。B华罗庚自己一生都在研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学分支,“强大生命力”就是指数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他反对纯粹的数学研究。C华罗庚给青年学生们提出思考的每个题目都可以引申出一篇数学的大道理,一段数学的深文大意,显现着这位天才大数学家的勤于思考。D.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和中国学者袁传宽在“密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受到华罗庚先生创立的“数论”研究的影响。E.本文通过对处于逆境中的华罗庚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关爱青年的伟大精神。(2)作为科学家的华罗庚,对

254、科学的严谨和预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答: (3)华罗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答: (4)文末作者说:“科学依靠薪火相传。”华罗庚先生就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他是怎样传承科学薪火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答案】:(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B.“强大生命力就是指数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在文中没有依据,“反对纯粹的数学研究”属于无中生有。C.华罗庚指导学生的方法能反映出他的“勤于思考”,但更重的是表现他对青年学生的关爱和指导的科学性。D.斯坦福大学的学者未受到华罗庚的影响,再者“数论”并非

255、华罗庚创立。) (2)运用杰出的数学能力和自己独创的方法,科学而严格的逻辑推理,重新推导出“相对论”的基本结论,证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真理;面对袁传宥解答的问题,华先生很谨慎,又找出几本英文、德文有关“凸体几何学”方面的书籍查阅;坚持“数论”的重要性,国外“密码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华先生科学上的预见性。(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3)坚持真理,阻止国家声誉受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破译日军密码,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4)担任数学研究所的所长,培养人才呕心沥血,数学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果,都与华先生的亲力亲为密不可分。对袁传宥取得的成绩,华罗庚给予充分认可,并将袁传宥的研究成果命名为“三线共点六均分凸域定理”。指导、教授青年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也独特,引导他们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人手,从中观察、启发、调动青年学生的数学创造潜能。谆谆教导青年学者“数论”的重要性,用故事激发青年学者对“密码学”的兴趣,使青年学者取得巨大成绩。(一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