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年高考最后押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3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考最后押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6年高考最后押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6年高考最后押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6年高考最后押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6年高考最后押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年高考最后的提醒(安徽林桂平提供 本文有删节,仅供参考)(一)长征精神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不断转移。读下列中国革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1)图1反映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分析说明其转移的背景和所取得的重要革命成果。(2)图2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江西有三大摇篮,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摇篮。分别指出三大摇篮分别在什么地方?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从革命力量、思想理论、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说明江西成为红色土地的有利因素。(3)简要说明导致图中红军出发长征和取得胜利的

2、主要原因。(4)图3反映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有何意义?(5)从图2到图3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熟的时期,概括“成熟”的表现。(6)对于图3中蕴涵的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红军曾经面临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长征途中经历了自然界的无数艰难险阻 图中C处是党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的召开地点 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三支A. B. C. D.(7)在历史上,中共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和使用“长征”一词,这主要是为什么?(8)长征是我党和红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战略转移,而且在许多方面也发生了重大转移或变化。结合史实概括说明这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革命

3、的影响。答案:(1)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背景: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从城市转入农村。分别是南昌、井冈山、瑞金有利因素:大革命时期这里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南昌起义,“反围剿”等武装斗争的开展;井冈山、湘赣、湘鄂赣、闽浙赣、中央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及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

4、国在瑞金成立。(3)长征的主要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造成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长征取胜的主要原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4)从南方到西北。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5)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方针、政策,为以后的抗日

5、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6)A(7)长征的伟大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共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思想路线和领导核心的变化。斗争目标的变化。战略转移的胜利和革命中心的变化。(二)联合国成立60周年、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崛起“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6、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及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联合国宪章序言(1)材料一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 形成于哪一时期? (4分)试结合材料一,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与国之间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

7、“和谐”的内涵。( 6分)(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6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6分)(3)简述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为促成联合国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6分)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4分)答案:(1)儒家;春秋战国时期(4分)内涵:A人与人: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 B人与自然: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平共处; C国与国: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6分)(2)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6分)相似: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和平友好、相互尊重;(3分)区别: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

8、律、国际机构来保障和平、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强化道德来引导。(3分)(3)反法西斯国家的努力:A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雅尔塔会议决议在战后建立联合国;C召开旧金山会议,筹建联合国(6分) 中国的努力: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出席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新时期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睦邻友好的政策。(4分)(三)中俄关系(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50周年)社会主义在中国和俄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结局。在两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有许多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苏维埃政

9、权在1920年决定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制和对农民余粮扩大实行无偿征集。这种继续推行的激进政策,终于使农民的不满从政治上被激烈地引爆了。在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兵变参加兵变的士兵,多数是参军不久的农民。喀琅施塔得兵变说明,经济危机已经转化为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周尚文、叶书宗飞王斯德:新编苏联史1917-1985(1)根据材料回答,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4分)在此之前,苏俄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材料二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4.2“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

10、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1956年私有制经济的状况有何不同?(4分)形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3)纵观上述材料,在对待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上,中俄两国都曾经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2分)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2分)答案:(1)水兵兵变或喀琅施塔得兵变;经济危机已经转化为严重的政治危机。(4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 (2)现阶段我国私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发展,而1956年私有制经济受到遏制。 (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

11、956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2分) (3)积极鼓励私有制经济的发展。(2分)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四)聚焦中国周边外交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反思历史上我国与邻国的关系,对于贯彻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具有重要的意义。(1)秦汉统一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不断扩大,对中国和邻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三国海上丝绸之路(采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简要说明汉朝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及其影响。(8分)(2)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由于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疯狂地

12、对邻国侵略扩张。分析近代历史上日本的侵略和掠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损害。(14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成功的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从韩国和新加坡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10分)(4) 联系中日韩的现状,你认为影响三国间相互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 (3分)答案:(1)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4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4分)(2)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从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6分)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对沦陷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把沦陷区的经济变成日本经济的附庸。(6分)两次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社会动荡和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3)经验: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2分)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2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2分)教训: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2分)(4)中日韩

14、三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但历史问题和文化认同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3分)(五)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 (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材料二:“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民居民的一切权利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

15、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农民。”摘自1861年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材料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6、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材料四;“中国现在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建立和谐社会。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 (4分)并强调哪些相应的措施? (4分)(2)材料三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一政策在中国古代也有过成功的尝试,试以唐朝前期的史实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1861年俄国“解放”农民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进步性的举措?(4分)这次“解放”又

17、存在什么局限性? (4分) (4)有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了“解放农民”,对农村的政策实行了三次重大调整,试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哪三次政策调整,各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答案:(1)思想:保民而王(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4分)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呷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4分) (2)史实:多予:推行均田制;少取:轻徭薄赋;放活:放宽对庸的限制。(6分)(3)举措:颁布解放农奴宣言,农奴在政治上获得自由;通过高价赎买可获得一块土地或份地。(4分)局限:购买份地需付出高额赎金,其

18、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或形成小农土地所有制)。(4分) (4)政策及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2003年开始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分)当前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是系统性,综合性政策。有利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4分)(六)青藏铁路开通和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和内地始终保持和发展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一 自公元634年开始,至公元846年吐蕃王朝瓦解,在

19、这213年间,据不完成统计,唐朝与吐蕃之间使臣来往不少于191次,吐蕃使团来唐125次,唐朝使团入藏66次。摘编自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 元朝中央曾于1268年、1287年和1334年三次派官员在西藏大规模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解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制度(“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元朝时有专人负责驿站交通事宜,规定驿道沿途居民负责传送公文,供给马匹,供应来往官员食宿)。驿站的建立,使西藏的驿道更加畅通和完善,更加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关系。摘编自中国西藏新闻网(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关系密切

20、的主要表现。(8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3分)有何意义?(3分)(3)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沟通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为此,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了哪些重大工程?(6分)答案:1.(1)主要表现:使臣往来频繁;吐蕃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吐蕃与唐会盟(或长庆会盟)。(8分)(2)重要变化:西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3分)意义:保障了驿道的畅通,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和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3分)(3)重大工程: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6分)2.(59分

2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005年12月15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滚滚原油不断向中国方向奔涌而来。该输油管道的运行为沿线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试分析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9分)(2)我国新疆和平解放以后,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试分析该省级行政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9分)(3)新疆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分)西汉时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尤其是陆上“丝绸之路”更为兴盛,请回答:(4)分析汉朝陆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6分)(5)陆上“丝绸之路”对当时西

22、域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6分)材料一: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比1952年增长41.9倍。粮食总产量达到796万吨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全区铁路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新建扩建了乌鲁木齐等11座机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17.7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2005.5.27人民日报根据以上材料回答:(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新疆快速发展的社会原因。(分)材料二: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

2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7)结合材料二谈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6分)材料三:占我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独特特色,拥有140多处极具开发价值的景点。新疆自治区立足本地的资源、区位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优势转化战略,走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道路。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产业、以石油为特色的黑色产业和以番茄为

24、代表的红色产业,并已逐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而颇具特色。今后,自治区还将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开发挖掘使之最终发展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8)新疆自治区发展本地经济的思路和举措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答案:2.(1)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9分)(2)地处我国边疆,与多国相邻;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交通便利;农牧产品和矿产资源丰富。(9分)(3)干旱缺水,土地沙漠化。(2分)(4)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关中地区经济发达。(2分)西汉西域都护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2分)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相对落后。(2分)(5)政治方面: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创造条件,使之成为中

25、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经济方面:中原技术传入西域,如缫丝、铸铁技术、井渠法等,促进了西域发展。(2分)文化方面:使西域成为东西方多元文化汇聚地。(2分)(6)国家政策:1955年,新疆自治区成立,实现民族平等,满足了新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新疆民族经济和边境贸易获得发展;(2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2分)中央政府、内地各省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大力支持(2分)(7)这是由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具体体现。(2分)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以及国家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的客观要求。(2分)我国各民族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必然要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