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2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06湖南省高三统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统考株洲九方中学 段彩云一、单选题中国科技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据此回答1-5题:1、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A)A、墨子墨经 B、梦溪笔谈 C、营造法式 D、山海经2、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4、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

2、原因是(D)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C、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D、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和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5、下列属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重大科技成就的是 (B) 第一座实验性质原子能反应堆正式运转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A、 B、 C、 D、交通既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据此回答6-9题:6、隋炀帝时,客观上改善了北方交通状况的史实是(A)A、修筑驰道 B、开通运河C、最早开通江淮的江河 D、修筑驰道和开通运河7、唐朝时扬州极为繁盛

3、,时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得益于(C) A、当地的经济发达和经济特色 B、政治的清明 C、处于内外交通枢纽的地位 D、经济重心的南移8、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是(D)A、江南农业生产环境优越 B、增加海外贸易收入C、便于镇压南宋残余势力 D、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有新建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C) A、 B、 C、 D、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据此回答10-13题:10、春秋旧中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是(A) A、兼并战争

4、 B、铁器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 11、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B)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A、 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B、 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1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C)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1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这是的“新”是指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地理环境(C) A、 B、 C、 D、中国的对外关系说明在闭关中落后、在

5、开放中发展,据此回答14-18题:14、1980年12月,在广西省发掘的一座古代窑址中出土了三件瓷制烟斗,据此判断,这一古代窑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D)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5、明清时期由对外的交往转向闭关政策,这一政策转变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C)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16、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C)A、 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 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 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

6、主权17、晚清王朝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开放的方式不同 B、开放的地区不同C、开放的对象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也离不开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据此回答19-22题:1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B)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20、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

7、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促使孙中山先生民主思想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C)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21、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C)A、 B、 C、 D、22、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反映的实质是(D)A、 坚定不移

8、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风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据此回答23-25题:2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提出了“两个务必”,主要是因为(D)A、 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B、 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 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D、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24、1951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主要是因为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存在贪污腐败现象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官僚主义严重国家机关和企业中浪费

9、现象严重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存在偷工减料现象(C)A、 B、 C、 D、 25、1942年和1957年中国共产党两次开展整风运动都反对主观主义,这表明中共一贯坚持(A)A、实事求是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艰苦奋斗作风 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延寄”。“延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延开拆”。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

10、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 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请依据以上材料,完成本表格内容的填写。(11分)

11、涉及的重要机构机构反映的国家政体机构产生的历史影响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据此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2)请根据表格内容,为本表格设计一个标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3分)(1)(11分)涉及的重要机构(每空1分)机构反映的国家政体(每空1分)产生的历史影响(每空1分)材料一军机处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民主共和推动政治民主化材料三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据此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由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2分) (2)例如:中国政体发展简表(1分)27、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18分)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12、图一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 民报第一号图三 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书 图四 根据地人民拥护减租减息政策材料二 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

13、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四: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高级社是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一种集体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摘录者注)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

14、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2分)如何评价?(3分)(2)结合图三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有什么意义?(2分)(3)图三和图四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有什么不同?(2分)试分析图四措施实行的原因。(1分)(4)建国初期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15、的?(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1分)为什么?(2分)(5)结合有关材料分析,从50年代的历史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有什么必要性?(2分)(6)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实质。(1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分)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但绝对平均的规定只能是一种空想,不可能真正实施。(2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但未能真正实行。(1分)原因:土地革命的进行;(

16、1分)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2分)图三是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分)图四是允许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限制其剥削性。(1分)原因: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1分)(4)以进行集体生产的合作化方式进行的。(1分)不是。(1分)因为改革不是要取消集体经济,而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集体经济。(2分)(5)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发展速度太快,超越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因此,有必要退回去。(2分)(6)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促进生产力更快的发展。(1分)2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

17、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 梁启超的康有为传说:“康有为认为“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导之,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涣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着手”。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

18、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背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分析其思想所起的作用。(3分)(2)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的思想特点和原因。(3分)(3)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意图何在?陈独秀主张“必排孔教”,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4分)主张: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1分)作用:加强了思想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康有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维护孔子思想的名义,来宣传维新思想。(1分)原因:要遵循中国人的习惯;中国

19、人缺乏公德,比较涣散,所以需要有共同信服的思想。(2分)真实用意:为复辟帝制服务;麻痹人民思想。(2分)积极意义: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分)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1分)4结合史实说明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统一战线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对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大革命时期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1分)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中共退出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使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1分)陈独秀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麻痹了革命群众。(1分)影响: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1

20、分)抗日战争时期:(1)中共既斗争又联合,以斗争求团结。(1分)在政治上提出三坚持三反对的方针,打退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分)在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时揭露国民党的阴谋。(1分)在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巩固统一战线。(2分)影响:抗日民族统战线坚持到抗战结束,成为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1分)备选题1、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A)A.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B.古典小说的发展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D.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2、明清时期的总结性科技著作多于唐代的根本原因是(A)A.封建经

21、济高峰的到来B.自宋到明清,书院提倡学术上有创见,促进知识分子勤于钻研C.知识分子迫于政治压力,埋头著作、研究一些有用的东西D.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比唐代有更进一步的发展3、下列四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推广)种(种植)”一语的,只能是(C)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农桑辑要4、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了这一转变的根源是(C)A、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科学技术的进步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09年至192

2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遣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一一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1卷 材料二 胡适,这样热心倡导西化的人,在1914年的留美学生年报中居然发表了一篇非留学篇,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语:“留学生,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费时伤财事倍功半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远久之图也。” 材料三 “文革”结束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要扩大派遣留学人员”,“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23、教育部要研究一下,花多少钱都值得”。从此,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留学大潮。一些媒体称:“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的回国,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动力。”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结合背景,概括指出胡适和邓小平对留学问题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4分)(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留学大潮”的原因有哪些?(3分)有何意义?(2分)(1)现象:沿海省份留学生较多,内陆省份较少。(2分)成因:沿海地区与西方接触较早;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3分) (2)胡适立论基于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现实。(2

24、分)邓小平立论出于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2分) (3)原因: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或建交;改革开放的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3分)意义:加深友谊,促进交流;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2分)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他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这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渴望统一的真挚情感。中外历史上诸多事实证明,国家分裂则衰,统一则兴。 (14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请简要说明秦朝统一中国的条件。(4分)近代史上美

25、国曾出现过一次国家分裂,造成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结束分裂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5分)当前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方针政策?(5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间.地区间联系加强;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国富力强,实力超过其他诸侯国;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分)(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激化;以武力反击南方分裂势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结束。(5分)(3)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的阻挠;“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

26、题,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中心关键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如果我党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并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么,党和人民政府就将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要失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材料二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三 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实际上处于停

27、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的政策。 邓小平文选(1)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关注的共同问题。(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其影响。(9分) (3)结合材料三,评价1958-1978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2分)(1)关注的共同问题: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3分)(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背景:三大战役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影响:解决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3分)中共八大: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影响:正确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经济建设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指明了方向。(3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影响: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分) (3)这2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是曲折的,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或者答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