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高考考纲考点例析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 在商品生产中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而商品价值总量 A. 越大、越大B. 越小、越大 C. 越小、不变 D. 越大、不变 【答案】 C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 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居民货币持有量
2、A. B. C. D. 【答案】 A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本知识题 ,考查学生对于货币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 , 货币和金融是商品经济的 “神经”和 “血液”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与货币打交道 ,但是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呢 ?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 ,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发行多了 ,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 ,与居民货币持有量无关。 货币的职能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 ,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 元。在这里 ,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3、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 【答案】 A 【解析】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 不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 这里的商品标价即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故选 A,B 、C 、 D 容易排除。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 ,主要是看 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 由其定义可知 A 当选。抢购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 与材料无关 , 故排除。 纸币的产生和
4、发展 (3)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等价交换 是通过-实现的。 A. 价格波动B. 不等价交换 C. 国家宏观调控 D. 统一的市场 【答案】A 价值规律的作用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商品与商品经济、货币及其职能、通货膨胀、价值规律。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5、并存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上海卷) 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 , 全市 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 ,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 5 亿元 ,人均近 50 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属于 A. 按劳分配B. 按生产要素分配C. 按资本要素分配D. 按经营成果分配 【答案】B 【解析】解此题关键是对各种分配方式有熟练把握。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 故选 B。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的宏观调控 【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北京卷) 今年头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
6、资增长了 53, 增速超过去年 1 倍 , 仅钢铁工业投资增长就达到 72.6 要解决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 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A. 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B. 鼓励居民消费 C.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D. 降低银行利率 【答案】C 【解析】必须认真审题 , 抓住题干导语。“针对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考查政府的措施。 A 不是政府的措施 ,B 、 D 是解决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 , 均不能入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天津卷)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 ,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 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
7、经验和新认识 ,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 , 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 , 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 , 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 ,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 , 拟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 , 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共 14 条 , 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 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
8、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 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 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依据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重要意义 ? 【答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 宪法修正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有利于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这是一道经济学题 , 从修改宪法内容、保护私有财产等为切入点
9、答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比较好答。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按劳分配、多种分自己形式、共同富裕、资源的优化自己置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及其手段。 3. 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广东卷) 有人提出 , 在新经济时代 , 市场竞争的结果将更多地体现为“快鱼吃慢鱼”, 而不是“大鱼吃小鱼” 。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说明 , 企业必须 A. 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第一位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建立更为灵活的经营机制 D. 提高创新速度【答案】
10、 D 【解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争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果仅从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角度看 , 所给的四个选项都可以成为正确答案。但从题干来看 , 它强调了“快、慢”, 这必然是与速度相关的一个问题 , 强调只有对市场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比较四个选项 ,最为恰当的答案只能是 D。 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06新增)。【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使-成为我
11、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 股份合作制B. 租赁制C. 股份制D. 承包制 【答案】 C 【解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本题带有时政特点 , 也应做为基础知识识记并理解。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广东卷)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人们对企业性质、特点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 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 它集中表现于 A. 企业的徽标 B. 产品的品牌 C.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D. 广告宣传 【答案】 C 【解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在竞争
12、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企业信誉和形象知识点的把握 , 所给选项中的 A 和 B 具有干扰性 , 它们不能全面涵盖企业信誉和形象所包含的内容。 【导读】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企业、公司与股份公司、股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国民经济、企业经济效益、竞争与优胜劣汰、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负责制。05 考纲新增内容 :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4. 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 2002年 ,我国罐头总产量约为 310 万吨 , 消耗农产品原料800万吨 , 罐
13、头生产的龙头企业带领 10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 ,创造产值 150亿元 ,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 上述材料中农民靠小罐头致富 , 得益于 A.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B. 国家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 C. 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D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答案】D(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年 11 月 22 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铁于切实解决建设领 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 , 提出 3 年内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 工工
14、资问题。 12 月初 , 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 , 要求限期清偿拖欠工程款。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解决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材料二 据调查测算 ,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 3 个月以上的农民将 近 1.4 亿 , 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 合同的不足 10% 。没有劳动合同的保护 , 增加了农民工依法追讨欠薪和维权的难度。 结合材料二 ,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 【答案】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劳动合同有利于保障双方 , 特别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 劳动合
15、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材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命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 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 ,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 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 ,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 , 国家着手解决 9 亿 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 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联系材料 , 说明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答案】材料反映了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16、的重 要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是企业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解析】 要求答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 重在基础知识 , 并结合材料答出是保障民权 , 关注民生 , 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及其作用、经济结构调整、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17、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 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D. 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答案】B 【解析】 C 、D 两项错误 ,并不是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不是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之内 , 如: “见义勇为”基金就不需要交税 ,800元以内的工资也不交税等。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国民收入、积累
18、与消费、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赤字、财政的作用、税收与税种、依法纳税。6. 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 我国商业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除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外 , 另一项基本业务是 A制定货币政策B. 经理国库 C. 经营国家外汇储备D. 办理结算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掌握情况。 A 、 B 、 c 三个选项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 故不能选。此题考查基础知识 , 难度不大。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
19、论 : 银行及其职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银行业务与作用、利率、储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 随着手机“短信” 的广泛使用 ,短信市场迅速发展。短信市场属于 A. 消费品市场B. 生产资料市场 C. 技术市场D. 服务市场 【答案】 D 【解析】短信市场提供的是劳动服务 , 属于服务市场。买手机是在消费品市场 , 生产手机所需要的原料要到生产资料市场购买 , 手机研制所需要的技术离不开技术市场 , 角度不同 , 应该仔细比较。 市场交易原则 【试题举例】(
20、200 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移动电话进行欺诈 ,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损失 , 这明显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 A. 效率原则 B. 诚信原则C.平等原则 D. 自愿原则 【答案】 B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市场交易囚原则有清楚的理解。诚信原则要求不能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题中 “欺诈”一词突显该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 ,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 , 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 ,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 向世
21、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 ; 另一方面 ,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 , 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棱低俗化的倾向 , 必须予以警惕。回答下列问题 : 根据材料 , 阎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答案】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 ,摒弃低级趣味 的低俗文化 : 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调发展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 应逐渐增加文化消费支出 : 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 , 提倡适度消费 ,反对过度消费。 【解析】要
22、求回答文化消费中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 实际上即是教材中树 立正确消费观在文化消费中的运用。做本题的关键得分点在于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导读】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商品服务市场、市场交易原则、家庭消费及其构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需求不足与提倡适度消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北京卷)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符合国情 ,应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据此回答 : 人民币汇率稳定 , 有利于 我国经济和金融
23、的持续稳定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的稳 定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合理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A. B. C. D. 【答案】B. 【解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 与世界政治格局无直接联系 , 因此应排除 , 选 B。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 2003年 , 我国对外贸易迸出口总额为 8512 亿美元。其中 , 出口总额为4384 亿美元 , 进口总额为 4128 亿美元。这表明我国2003 年对外贸易 A. 出现逆差B. 出现入超C. 结构得到优化 D. 收支处于有利地位 【答案
24、】 D 【解析】题中数字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 出超 , 故 A 、 B 排除 , 材料中 并没有说明进出口结构 ,C 项与题意不符 , 顺差显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3)关税(06新增)【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 金融组织、国际收支顺差与逆差、不等价交换、外汇与汇率、外汇储备、世界经 济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式与原则、关税。 05 考纲新增内容 : 经济全球化。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1.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
25、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 ,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A. 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 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 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科学理论的作用 , 亦即正确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A 、 B 、 c
26、表述错误 , 只能选 D。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 目前 , 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 267。4 万平方千米 , 约占国土面积的 27。4% 。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 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简述土地退化及治理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 人类违背生态规律的不合理活动 , 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违背规律蛮干 , 会造成严重恶果。 治理土地退化问题 ,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认清生态要素之间的广泛联系,把握必然性,增强预见性。
27、通过治理实践 ,追求实效 ,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解析】以土地开发与保护为背景 ,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关系 , 注意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了解国惰 , 立足国情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 2002年 ,我国罐头总产量约为 310 万吨 ,消耗农产品原料制万吨 ,罐头生 产的龙头企业带领 10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 , 创造产值 150 亿元 , 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据此回答 : 发挥本地优势 ,利用当地特产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必须把握的前提是 A. 大干快上 , 充分发挥能动性 B. 因地制宜 , 坚持从实
28、际出发 C. 认清主流 , 坚持矛盾分析法 D. 依靠外援 , 外因起主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本题的大背景是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具体地说农民增收不会有 一个统一的办法 , 而是要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地理和资源特点来发展自己的优势 , 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题干材料明确给定了“发挥本地优势 ,利用当地特产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虽然这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但关键还是应落实到“因地制宜 , 坚持从实际出发。”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 , 建设中
29、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物质、意识、客观、主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事求是。 2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四) 材料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 :“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 健全 , 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 , 建筑市场供求失衡 ,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 以及 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 和政绩工程 , 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 时存在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 , 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材料 , 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 【答案】任何结果都有其
30、原因 ,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 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 , 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 , 与时俱进 , 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 , 按客观规律办事 科学发展观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3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 , 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 任何事物都
32、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B.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 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自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答案】 B 【解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目的就是巩固社会主义性质。故选 B 项 ,A 、 c 、 D 三项与题干无关。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 在 5 年内 , 全国经济 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 766.4 亿元 , 相当于 7 亿两黄金。其中
33、基本建 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 , 工业是重点 , 占 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 ,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 年代末 , 大约有人口 3000余万 , 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 以上。 材料三“一五” 计划中 , 苏联援建的 156 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 150 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 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 厂 等。 材料四 东北曾被誉为 “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
34、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 ,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 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1978 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 GDP 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 , 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 9 、第 18 位。 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 ,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 国家给予必要扶持” 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答案】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外因 通过内因起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要运用内困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 , 结合自身能源、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 ,
35、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 ,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7) 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 下列名言中 , 与“千里长堤 , 溃于蚁穴”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B. 一叶落 , 而天下知秋矣 C. 一朝被蛇咬 , 十年怡井绳D. 一客失了信 , 百客不登门 【答案】D 【解析】 “千里长堤 , 溃于蚁穴” 包含的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道理。 D 项说的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A 项包含的是主要矛盾原理 ,B 项表明事物是变化的 ,C 项包含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用量变引起质变
36、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 两广自古产荔枝 , 荔枝营养丰富 , 清甜可口 , 但进食过多则易患 “荔枝病” 。这说明 A. 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耍一分为二地看待 B. 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C. 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D. 为防微杜渐 , 应尽量少食荔枝 【答案】 B 【解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 , 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质 , 所以 ,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 , 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 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在对题干进行分析的
37、时候 , 要注意该题的题眼在于 “进食过多”, 在一定的食用量内 , 荔枝是营养丰富、清甜可口的 , 超出了一定限度和范围之外 , 就成了“荔枝病”。所以选项 B 是最符合题意的 , 选项 A 并不能从题干中推出 , 选项 C 、 D 都过分夸大了问题 ,本身在论述上就不正确。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 ,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联系和发展、运
38、动和静止、规律、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果关系、整体和局部、外因和 内因、量变和质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05 考纲新增内容 : 科学发展观。 3. 认识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 , 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A.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 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答案】B 【解析】2003年底
39、发生在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地区的禽流感疫惰 , 使得我们对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随着人类改 造世界的实践的深入 , 一些新现象出现了 , 其典型例子就是原来只在动物中传 播的疾病威胁到了人类 ,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 选项 A 说是人类在改造 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 这明显错误 , 因为人类只能认识规律而不 能改变规律。选项 B 是正确的 , 的确人们改造自然 , 首先要对自然有一定的认 识 , 只有用正确的认识去改造世界才能获得成功。选项 C 违背了世界的客观 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理。而选项 D 的错误也比较明显 , 因为改造自然是为了人们
40、更好地认识自然 , 牺牲自然必然会牺牲自己。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3) 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 , 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 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 , 实践出真知。
41、仅仅从事实践活动 , 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 , 人们必须通过实践 , 占有丰富丽真实的感性材料 , 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 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解析】比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题第一要答出实践出真知这一点是正确的 , 并概括出正确性的原因;第二要指出人们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指出并不是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第三要从整体高度把握答题 , 对问题加以深化剖析 , 答出怎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
42、质和规律。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科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创造性思维。4. 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 2 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一一舞动的北京”, 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 , 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 ,以印章的形式设计 ,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据此回答 : 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 , 正确的是: 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 B.
43、 C. D. 【答案】 C 【解析】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 , 是由客观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将社会意识的存在看作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 显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有点令人迷惑 , 因为印章最初的确是作为帝王专用物品。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广东卷)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 , 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 ,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茘枝情却说天下的荔枝 , 以闽中为第一 , 蜀州次之 ,岭南为下。这说明 A. 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 “趣味无商量”, 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
44、 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 , 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 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 , 蔡襄是靠臣 , 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答案】 A 【解析】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由于历史条件不同 , 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 , 在阶级社会由于阶级不同 , 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选项 B 、 c 都只是对价值判断的主观 性的具体描述 , 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 选项 D 前半句是正确的 , 但是不能得出 后半句的结论 , 因此 , 最符合题意的是选项 A。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45、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二) 2004 年 3 月 14 日 ,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据此回答 : 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 A.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B. 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C.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D.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 【答案】 B 【解析】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 而 A 项偏重于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 ,c 、 D 没有突出集体尊重维护个人权利 , 故选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
46、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 广州某医院护士长叶欣 , 在 “非典” 袭来时临危不惧 , 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 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病患者的生命 ,受到人们的敬仰。这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 A. 临危不惧 , 敢于牺牲 B. 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C. 对社会做出贡献D. 受到人们的敬仰 【答案】 C 【解析】2003 年的春天 ,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 “非典”的考验中 ,许多人交上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题干中的护士长叶欣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选项 A 、
47、B 、 D 都在题干中出现过或者可以间接推断出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选项 C 最符合题意。 实现入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 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天津卷)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 , 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 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 , 及时依贯注法定程序对 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 , 而
48、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 , 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 , 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 , 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 , 拟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 , 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共 14 条 , 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 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 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 增加
49、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 【答案】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 ,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要求回答修改宪法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解题必须审清题干 , 从修宪的过程看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从材料所给内容概括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和历史的 创造者 , 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 , 依靠群众 ,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
50、主观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 , 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天津卷) “三农” 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 “求真务实”的精神 ,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空农 问题。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A. 分清主流和支流 B. 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 重视内因的作用D. 坚持适度的原则 【答案】 B 【解析】 “求真务实”的精神 , 直接体现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 c 、 D 三项都不合乎题意。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人的社会
51、属性、人生价值、实践、群众路线。 05 考纲新增内容 : 诚信。第三部分政治常识 1. 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办 B.国家是否实行“多数人的统治”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国家是否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答案】 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判断国家性质要看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 只能选 C 。 我国的国家职能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上海卷) 2003年12月 ,
52、我国公安部正式认定东突 等 4 个组织为恐怖组织 , 并呼吁各国政府对其加以依法取缔。这是政府在行使 A.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B. 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的职能 C. 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D. 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答案】 A 【解析】认定 “东突” 等 4 个组织为恐怖组织 ,依法取缔是政府履行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 故选 A。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 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四) “一国两制”是我
53、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包括有一定外事权 ,但不能行使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 ,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 (3) 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二) 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
5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有利于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民权利的界定和保障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落实 A. B. C. D. 【答案】 D 【解析】修宪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2004年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本题考核的就是依法治国这一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 ,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尽管在2004年 3 月 14 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之前 ,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有一定的规定 , 但规定得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
55、。随着改革和我国非公 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间在经济和财产方 面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经济权益 ,协调个人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 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法律规运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 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既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也使公民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了界定和保护 , 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和落实。所以 ,正确答案应是 D。 “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 只是一个干扰项。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本题题干的信息与这一原则无关。
56、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去年共拨付 100多亿元资金防治 “非典”, 并决定四年内投入 175 亿元防治艾滋病。这种做法表明国家 A. 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B. 保护公民一切利益 C. 保护公民的求偿权D. 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 D 【解析】题干未涉及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的求偿权 , 也不能说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故只能选 D。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国家、国
57、体、政体、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 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 国两制”、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义务电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这一政党制度 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58、度B. 赋予各民主党派以参政权 C.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答案】 AB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内容、本质的理解 , 重在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A 、 B 、 D 观点正确;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c 错 , 应排除。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北京卷) 中共中央建议将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等内容写入
59、宪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经济立法的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 B. C. D. 【答案】D 【解析】党建议修宪 , 体现了党对国家的领导 , 坚持了与时俱进 , 体现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 不能入选 , 都符合题意。 (3)加强党的领导 , 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 2004年 2 月 17 日中共中央颁布非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成行沛 , 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该条例颁布的意义在于 A. 加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B. 明确界定党政关系 C
60、.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 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意义。政治文明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政治文明意味着对 “公权” 的限制和对 “私权” 的保护 , 从根本上说 ,意味着文明治理和文明执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首先管好自己的制度保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及其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政党制度的类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
61、民政协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上海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3 年 5 月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 , 中央政府领导、支持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 50 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 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巩固了民族团结。这说明 A. 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 B. 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问事实上的不平等 C. 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支持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答案】A、C、D 【解析】题干中
62、国家对新疆的领导、支持 , 促进了新疆的发展 , 进而巩固了民族团结 , 说明了 A 、 c 、 D, 而 B 项观点不符合实际。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四)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 , 不正确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 , 设立自治机关 , 行使自治权 C.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答案】 D 【解析】本题旨在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考查 , 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我 党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
6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于 50 年代 , 因而 D 项错误。 (2)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反对封建迷信【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据报道 , 当前在一些农村 , 算命先生 生意兴隆 , 巫婆神汉 收入丰厚 , 封建迷信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 明 , 有 20的人行为倾向受算命结果支配。令人担忧的是 , 有些人还认为 , “算命先生” 、 “巫婆神汉”的活动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 应当保护其自由。 针对这一错误观点 ,请你简述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答案】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
64、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 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 , 使用占星、卜筮、相术、风水、算命等手段 , 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 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 , 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 , 必须依法惩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常识基础知识 , 同时考查了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回答二者区别可从定义、社会作用、目的、组织机构、有无专职的神职人员、国家对两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 这样条理清楚 , 析题透彻。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民
65、族及其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卷四) 2004年 3 月 2 日 , 中国与东盟在北京举办中国一东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别会议。中国及有关国家为控制禽流感蔓延而合作的事实证明 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凸显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成为威胁各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可根据情况采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模式 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多边外交的基础 A. B. C. D.
66、【答案】 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 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 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阔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 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的禽流感不仅是一个国 家的事 , 事实上已威胁到东亚和东南亚一大批国家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以及 家禽业的发展 ,从而构成了各国的共同利益。2004 年 3 月 2 日中国与东盟在 北京举办中国一东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别会议 , 就是一次多边外交活动 , 其基础就是消除禽流感这一新的非传统安全对各国的威胁。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
67、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 A. 区域性的、非政府阔的国际组织B. 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 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 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答案】B 【解析】本题的核心问题是考查奥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 超国家组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 , 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历来以超越意识形态为特点而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 , 也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围绕奥委会和奥运会来设计考题 , 综合体现了
68、上述几个方面的意义。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 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 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 , 我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 , 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 ,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 ,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 ,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 ; 通过多次发射 ,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 ,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 ; 再向前发展 ,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 ,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因为什么必须在世
69、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答案】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发展航天事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 增强民族凝聚力 ,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关键是理解我国的做法是国际竞争的结果 , 然后回归课本 ,运用知识分析即可。 (3)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 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 , 中国政
70、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 ,从尊重现实出发 ,提出 “搁置争议 , 共同开发” 的解决原则。2003 年 11 月 11 日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 , 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主权归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 【答案】“主权归我” 表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搁置争议” 体现我国实行和平外交 , 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 促进世界和平。 “共同开发”体现我国坚持对外开放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 , 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国际法、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