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背景材料】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005年将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预测分析】1.与政治学科的链接(1)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说明了这一点。(2)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日本等国肆意侵占他国领土及其附近海域的行为,侵犯
2、了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盟国奋起抵抗,意在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3)国际法是调整现代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律规范,它规定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自主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侵略是严重践踏国际法的行为。(4)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国的启示是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行使好保卫国家的职能。目前由于日本方面的原因,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影响了中日关系的稳定乃至亚洲的和平,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5)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
3、的基本准则。针对目前中日关系我国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战略。(6)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扩大的斗争,加深对中共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7)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分析日本对历史问题和教科书问题所采取的态度。2.与历史学科的链接(1)列举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的历史事件及制造的惨案。(2)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领导权问题、两个战场问题、重大战役、胜利的原因。(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开始的标志、转折的四大战役、四次国际会议
4、、四个重要文件以及胜利的根本原因。3.与地理学科的链接(1)了解日本、德国、意大利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气候、资源、农业、工业、港口等情况。(2)二战的主战场在亚洲、欧洲和北非,因此需了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地形、构成国家、气候、资源等情况。(3)二战中有一系列的著名海战对二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用海洋的有关知识分析海洋在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的海洋资源、我国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特别是我国的海洋战略。4.预测2005年高考肯定会考到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其出题的角度主要是警醒世人要牢记历史,防止悲剧的重演,珍惜和平。【创新设计】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
5、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回答13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国共两党合作局面始终存在B.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促使D.中日民族矛盾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B.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壮大3.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A.中国战场最广大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6、4.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是A.实现共存共荣、经济提携B.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C.变沦陷区经济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D.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5.日伪政权企图消灭新四军等抗日力量,在华中地区推行A.治安强化运动B.清乡运动C.奴化教育D.政治诱降6.据统计: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寇对重庆进行惨绝人寰的大轰炸期间,共出动飞机9 513次,投弹21 593枚,炸死市民11 889人,炸伤市民14 100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C.分化抗日统一战线D.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通过了
7、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它不仅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还肆意鼓吹侵略有功论,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回答79题。7.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就迅速走上对外扩张、殖民掠夺的道路,其原因有改革不彻底,带有极强的封建残余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地域小,资源少,缺少发展的原料、市场等英美的政治、经济能力下降,给了日本可乘之机。A.B.C.D.8.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引者注),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B.日本速战速决诸计划破产,被迫改变
8、对华方针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9.由于该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在曾被日本长期侵略过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引起了新一轮全面抗日,这表明A.国家力量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B.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C.各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国家间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冲突的根源2004年9月22日,胡锦涛在会见日本众议院长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始终从战略高度和世代友好高度,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回答1014题。10.虽然抗战胜利距今近六十年了,但我们仍要树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意识,因为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要坚持一切从实
9、际出发的原则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11.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也是解决目前中日关系的一个观念上的障碍。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这说明A.任何事物都有两点B.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D.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12.中日近年来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但主流是朝着友好合作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B.C.D.13.当前日本右冀势力多次在关系到中国主权问题和民族感情的问题上制造事端,这给我们的政治学启示是必须要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要坚决履行好我国政府的保卫
10、职能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A.B.C.D.14.中日两国应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筹谋大局的原则,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述原则体现的哲学观点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旧事物必然灭亡,新事物必然产生A.B.C.D.15.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则以中国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试从领导力量、民众力量、战略技术、国际因素四方面分析两次战争结局各异的原因。(2)概括指出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异同点。参考答案1.D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中日民族矛盾没有
11、解决,蒋介石集团不敢放弃抗日,因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2.D抗日战争的胜利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D中国战场坚持抗战,牵制了绝大部分日本兵力。4.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方针,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5.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6.A重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陪都,日本妄图迫使国民党投降。7.B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说法是正确的。8.B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由于人力、物力不足,加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威胁到后方的安全,因此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9.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
12、的能力。国家间由于利益的冲突而导致矛盾与斗争。10.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反映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1.A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说明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因素。12.B本题考查变化发展的观点,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13.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均符合题意。14.C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有的A、B、D项可得出答案。15.领导力量:腐朽的清王朝,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抗战中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胜利。民众力量: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反对侵略;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战略技术: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抗日战争中两个战争相互配合,持久抗战。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欧美列强默认、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则逐渐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同情和支持。(2)相同点: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空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前有戊戌变法,后有人民解放战争。不同点: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试题评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问答题,题目中几项问题问得很清楚,只要根据题目要求来逐条分析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