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四川省高中毕业班针对性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新思维池建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根据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增强民族自尊心,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人民。要充分发挥好传统文化宣传者、帮助者、创造者的作用,努力为人民提供最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达到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目的。要深入
2、社区、深入群众,要使中华文化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不仅保存在纸上、珍藏在博物馆里,而且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教条、枯燥乏味,而是恰恰要更加鲜活,更加实在。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欣赏特点,积极探索宣传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提高传播艺术水准,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技巧,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新技术,改造文化传统生产经营传播模式,实现题材体裁、风格流派、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努力实现艺术精湛、制作精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
3、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手段,让深藏在博物馆、科研机构里的传统文化瑰宝走出来,让更多的人真正接触、了解、学习。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同样,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那些经典文本之中,具体化为各种传统文化知识,以各种技术技能存在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
4、础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基础教育里面,要将我国最美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要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从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此外,还可以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阅读传统经典成为习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坚持使用先进正派、健康向上的文化去抵制落后腐朽、低俗庸俗的文化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摘
5、自2015年03月3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馆,深入到群众中去。B.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让教条、枯燥的传统文化变得鲜活、实在。C.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进行推广和普及。D.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要有现代思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就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B.要传承文化就要让文化真正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必须要深入社区、深入群众。C.要传承文化首先要保护好文化,这就要求必须运用
6、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整理文化典籍。D.基础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让传统文化成为重要课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积极地创新宣传文化活动的形式,有鉴别地继承传统文化,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具有重要的意义。B.传承传统文化要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要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承载者和传播者。C.传承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教师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D.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所以要坚持运用马列主义等先进正派的思想来传播。【答案】1D2C3A【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7、。D,“要有现代思维”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新思维”,而不是“现代思维”,且强调“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必须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整理文化典籍”过于绝对,文中这一做法是针对“使传统文化更加鲜活”提出的合理建议,并不是必要条件,且文章强调“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新思维”,而不是强调“保护好文化”。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根据原文第一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赵率教
8、,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川、湖土兵来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余给牛种,大兴屯田,身自督课,至手足胼胝。承宗出关阅视,大喜,以己所乘舆赠之。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
9、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率教与中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婴城固守,发大炮,颇多击伤。相持二十四日,围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帝闻痛悼,赐恤典,立祠奉祀。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
10、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劾罢”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是指在
11、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率教屡建战功,善于应变。辽东战事紧急,他虽被罢职,但率家丁到前线立功。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B.赵率教审时度势,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盘踞前屯卫城时,他没有进击;当他人把蒙古人驱逐到郊外时,他才敢进入。训练、屯田时他亲力亲为。C.赵率教不计名利,与人为善。当宁远被围时,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宁远之围解除后,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当三屯营被清兵围困时,他亲
12、自驰援。D.赵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尽管他和满桂产生了一点矛盾,还是一起被人们看作良将,他们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2)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答案】4B5D6C7(1)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墉,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2)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并比较选项辅助
13、判断。本题四个选项区别点主要有二:“延绥参将”是官职名,表示赵率教曾经做过的官职,不应断开,排除D;“已”在这里表示“后来,过了一些时间”,应与后面的具体事件“劾罢”断开,排除A、C,即可选出正确答案。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错误,应是“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错误,他是想分满桂的战功,但被满桂拒绝,这样看来,说他“不计名利,与人为善”也是不正确的。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应注意得分点。得分点:(1)“编次”:编
14、排成部队;“缮雉堞”:修缮城墉;“谨斥堠”:注意侦查敌情;“粗立”:大致建立;(2)“既”:之后;“亲援”:亲自援助;“有隙”:产生矛盾。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8诗歌颈联中的“横”和“接”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析其妙处。9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8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
15、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9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抒发了御边保国的慷慨壮志。【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回答炼字题答题步骤一般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句中,还原画面;指明该字的表达效果。本诗颈联写魏大从军的所往之地,“横”和“接”重在突出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险峻,分析时应抓住这两个特点;写景是为抒情做准备,联系全诗,本句是为尾句做铺垫。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16、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理解作者的情感首先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尾联运用典故,结合注释理解燕然山的典故,体会建功立业的慷慨豪情,再结合全诗送别的主题,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激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
17、梯石栈相钩连【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情境式默写,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的情境,然后找出对应语句。默写时要注意易错字词,如“陟罚臧否”“锱铢”“摧”“钩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滕王阁之殇程维如果以青云谱为视角,在南昌从文化意义上能与之相对的只有滕王阁。从地标意义上说,滕王阁之于南昌,相当于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为什么?谁都知道现在的滕王阁是一堆钢筋水泥,是一个空壳,然而它的存在价值却在于它具有使世人对已往文化的发生或流逝产生某种追忆的价值。也就是说它尚能帮助人们在想象中完成对往昔文化的重返与凭吊,从而令它行使着不仅是纪念碑的意义。当然没有必要将南昌家门口
18、的滕王阁,与远在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其实没有可比性。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1889年建成的位于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因而它是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滕王阁是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发达时期的产物,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
19、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人所熟知的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重建共达29次,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滕王阁似乎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无论阁存阁毁,它仍然在叙事,在水天相接的空白里虚构着忧郁的辉煌。如果恰巧有孤鹜划过,那或许是神
20、的笔在书写无字之书。也就是说,南昌滕王阁的历史有1300多年,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还不如它的零头。但是现存的滕王阁建于1989年,仅仅存世21年,勉勉强强也只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另一个零头。所以如果他们之间若按存世的年头来形成一种对话,将是无比奇妙,且充满玩味的。谁都可以高谁一头,谁也都比对方矮一截,里面充满反讽与悖论。然而,它们确确实实都是名胜,纵向看滕王阁远比埃菲尔铁塔的时间要长,横向看必须承认埃菲尔铁塔在全世界的名声远比滕王阁广,其游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去巴黎的理由之一就是登埃菲尔铁塔,这是必须身体力行的,除此,他们与该塔不会发生任何关系。因此,人们会把埃菲尔铁塔当作幽会的情人。而滕王阁则
21、不能,其历史虽久,但远没有世界闻名,不太可能会令远在非洲的人也想来南昌登滕王阁。其知名范围大都限在华人以内,前提是他们读过唐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能力存在的普遍性缺陷。而且,纵然有人慕名来了,他们面对的是一座落成才只21年的钢筋水泥仿古建筑,还是滕王阁1300多年的历史?反之埃菲尔铁塔只向人们提供一次性消费的游历经验,其存世价值便可宣告完成。(有删改)11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南昌滕王阁与巴黎埃菲尔铁塔相比,除建筑风格外,其他都没有可比性。B.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所以全世界的人慕名而来,它是法国的一个重要景点和标志。
22、C.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重建共达29次,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因此现在的滕王阁其实并非1300年前的建筑。D.滕王阁和埃菲尔铁塔确实都是名胜,但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它们各有所长,不能一概而论,但必须承认埃菲尔铁塔名声远比滕王阁广。E.滕王阁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即使被毁坏,它也仍然在叙事,在水天相接的空白里虚构着忧郁的辉煌。12作者认为滕王阁的文化意义是什么?13作者第四段引用滕王阁的修建历史有什么作用?14作者认为滕王阁和埃菲尔铁塔相比有什么缺陷?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进行输出?请简要分析。【答案】11CD12滕王阁现在虽只是一个空壳,但具有使世人对已往文化的发生或流逝产
23、生某种追忆的价值;帮助人们在想象中完成对往昔文化的重返与凭吊,使它行使着不仅是纪念碑的意义。13表明滕王阁修建于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发达的时期,历史悠久,与埃菲尔铁塔形成对比;充实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出下文滕王阁叙事功能及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能力等有关议论。14滕王阁虽然比埃菲尔铁塔历史长,但是知名度却比不上埃菲尔铁塔,因为埃菲尔铁塔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好的方式。【解析】11A项,“除建筑风格外”于文无据;B项,全世界的人慕名而来的原因并没有埃菲尔铁塔的命名;E项,“滕王阁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错,原文是说“滕王阁似乎有一种
24、超强的叙事功能”。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本题的有效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二段,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出两个答案要点。13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把握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回答内容方面的作用,还要回答结构方面的作用。引用滕王阁的修建历史,主要交代滕王阁修建时间长,能够增加历史底蕴;从结构上来看,是后面议论的基础,所以有引出下文议论的作用。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问题探究的能力。第一个问题可以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埃菲尔铁塔的优势在于其远播世界的声名。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5阅读下
25、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杨绛的亲情守望云之端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里面清一色三层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只有杨绛一家。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钱杨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恩爱六十多年。“文革”初期,别人被斗得狼狈不堪,钱钟书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
26、。在暴虐横行、风声鹤唳的年代,瘦弱的杨绛还有过“壮举”。“外人看去她是柔弱的娇太太,面对阶级斗争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缩的样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叶廷芳回忆说,“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会,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个小纸条澄清。后来群众批牛鬼蛇神,全所一百多人面前,把八九个人都拉出来批斗,站一排,杨绛站在最右边,其他人都低着头,你说什么都接受,就算不符合事实也不敢说话,就她一个人,脸涨得通红。他们逼问杨绛,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次以后我就对她刮目相看了,一方面是她的勇敢行为,另一方面是她
27、对丈夫的忠贞,绝不允许有不符合事实的批判。”1969年11月,年近花甲的钱钟书告别妻女先下了五七干校,学问通透的他,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被大家笑称“钱不开”。半年后,杨绛也来到干校,两个人不在一个连,但能偶尔相聚。杨绛在“菜园班”,白天由她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钱钟书担负送信工作,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他去“公社”取件时,总要绕道百十来步看他的妻子,杨绛把自己写的东西递给他,他一般就站在那儿看。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依然和别人不同,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还对大家说“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是有一次,大家都在劳动,菜地
28、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当时是夏天,大家还奇怪她怎么会想到冷。事实上,那时候的杨绛刚刚遭遇丧婿之痛。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了。“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绛一根一根剔掉的。“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敛起丧亲之痛,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人们惊讶地发现,没多久
29、,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十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的判官,杨绛越战越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恐怕难以想象,一个老人居然能扛下如此超负荷的重担。对于悲痛和酸楚,她却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举重若轻。(摘自时代报告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同时通过传神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清晰地展现了杨绛的勇敢无畏和对丈夫的忠贞。B.文章着重选取了人物生平各个阶段的生活片段,叙述生动细腻,全面展现了杨绛和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C.钱钟书虽然“学
30、问通透”,但“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因此总是被大家嘲笑和看不起。D.“菜地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这段文字体现了杨绛敏感、善良的性格。E.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这能看出杨绛天性乐观,同时对文革给予她的教育也是心怀感激的。(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章是如何刻画杨绛的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杨绛对钱钟书的“亲情守望”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AD(2)引出文章涉及到的两位主要人物杨绛和钱钟书。交代了人物居住环境静谧和略显寂寞的特点,暗示了人物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突出了钱钟
31、书“稀世的分量”,对其给予高度赞扬。引出下文对杨绛和钱钟书人生经历的介绍。(3)侧面描写:引述叶廷芳的话突出杨绛的勇敢无畏。细节描写:在大字报的一角贴小条澄清对丈夫不符合事实的指控,体现了她的正直、忠贞;看到坟堆想到“死的人多冷啊”,体现了杨绛的善良。语言描写:“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沉的爱;“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表现了杨绛的坚强和对丈夫的忠贞。对比:在批斗大会上杨绛的表现与他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杨绛的坚强勇敢。(4)文革初期,钱钟书被批斗,杨绛敢于为丈夫据理力争。文革中期,杨绛追随丈夫钱钟书来到五七干校,陪伴丈夫。钱钟书
32、缠绵病榻的日子,杨绛对丈夫悉心照料。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工作,扛下了超负荷的重担。【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各个阶段”和“全面展现”表述错误,文章只是选取了几个部分来叙述。C项,“嘲笑和看不起”理解有误,是大家对钱钟书的调侃。E项,“心怀感激”曲解文意,说“文革是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她乐观的表现,也是内心的自嘲和自我安慰。(2)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这种题目的一般答题思路,就是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作答。文章第一段提到“南沙沟”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钱钟书和杨
33、绛;这个地方“略显寂寞”是针对两人的精神追求方面:淡泊宁静。(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杨绛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描写她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等。语言:“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表现了她的坚强和对丈夫深深的爱意。动作: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表现了她的正直和维护丈夫的勇敢。神态:总是笑嘻嘻的。可看出她的乐观。侧面描写:叶廷芳的回忆,表现了她的勇敢。(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干的指向,“对钱钟书的亲情守望”,具体表
34、现在哪里,分析时,从全文入手,重点分析杨绛对钱钟书关爱的部分,从时间顺序,从物质到精神。五、语言文字运用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据中医师施孝文介绍,梅雨季节还未结束,不少市民已经前往医疗机构咨询关于冬病夏治的事情了。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疯狂增长,而国外快递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快递业的转型已。官兵们一直冒着酷暑坚持在消防车旁为群众取水,及时缓解了当地群众用水的,保证了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A.迫在眉睫迫不及待燃眉之急B.燃眉之急迫在眉睫迫不及待C.迫不及待迫在眉睫燃眉之急D.迫不及待燃眉之急迫在眉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35、熟语)的能力。“迫不及待”: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非常急切。用作谓语或状语。“迫在眉睫”: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作谓语、定语。“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作主语、谓语、宾语。句表示市民急切的心情,因此用“迫不及待”;句表明快递业转型的事情非常急迫,因此用“迫在眉睫”;句用作宾语,因此用“燃眉之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民俗学者表示,如果仅仅把过中秋节看成是3天假期,就是吃月饼,那就误解了国家将其设立为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还有很多美好的习俗。B.对长城保护维修,国家文物局将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于预原则,妥善保护长城真实
36、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C.更多的中国人如果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在这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D.中国古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吟诵它,能陶冶情操,提升知识,给人美的享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法定节假日”后加上“的初衷”;B,成分残缺,可在“真实性”前加上“的”;C,语序不当,把“如果”调到“更多的中国人”前。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卫
37、,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搞好邻里关系,。良好的邻里关系还使人体验到了我们同住在一起的亲近感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感和幸福感。A.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精神家园之感,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B.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C.不仅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D.不仅让人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整体理解文意,根据
38、前后语境判断所填句子的内容,然后比较选项,分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正确语序。本句在文段中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客观实际利益”,启示下文的“精神利益”,且“归属感和认同感”与“精神家园”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B项。 19下面这则文稿的画线句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找出来并修改。通告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内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告如下:敝公司将于2016年8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铃、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定;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如
39、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请予理解和支持。天网通讯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2016年8月2日处,改为处,改为处,改为处,改为【答案】“宣告”改为“通告”;“敝”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贵用户”改为“您”。【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应用文不同文体的规范用语,要符合语境,尤其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20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标点不要单独占格)。【答案】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
40、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依“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幅增长。寓意: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三口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结合配图文字,描述出直观内容,注意语言简洁。揭示寓意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溯井绳越来越长的原因,由此联想到水资源匮乏,联系社会现实,进而揭示深刻内涵。 六、作文2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根据要求任选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
41、一致了。不仅梵高,很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奥运竞赛如火如荼,有胜利者,有失败者。有的失败者说自己是技不如人,甘心认输;有的失败者认为受到了别人干扰,输给外因;有的失败者认为自己心态不稳,输给自己。比赛场上,失败者真正要面对的是什么呢?结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注意题目要求,“任选一则材料”。材料一,核心句是“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生活的色彩”是指社会现实,“画中的色彩”是指理想,因此材料主要提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可侧重“理想”和“
42、现实”任一方面来立意。侧重“理想”:无论现实有多残酷,都不能丢弃心中的理想;侧重“现实”:要正视现实,不要空谈理想。材料二,列举出三种现象,“有的失败者说自己是技不如人,甘心认输”,这是在反思主观方面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的失败者认为受到了别人干扰,输给外因”,这是从外界找原因;“有的失败者认为自己心态不稳,输给自己”,这是从自己身上找主观原因,也是更深一层的反思。这三种现象在现实中都会有,认定哪一种原因都无可厚非,但材料既然已经提出问题:“失败者真正要面对的是什么”,那就应从最深层次挖掘,注重审视自己的内心。参考立意: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失败是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经验;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