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7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

2、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 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 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B. 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C.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D. 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3.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4. 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

3、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C察举制开始形成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5.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6. 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4、,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B主张“贤明”君主政治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7.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8. 董仲舒说:“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这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民贵君

5、轻 D仁政9. 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天者,百神之君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对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董仲舒的儒学是融汇改造后的新儒学 B西汉新儒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天人合一C新儒学的思想体系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D新儒学的出现适应当时政治发展需求10.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1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

6、”,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12.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13.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

7、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14.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15.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私学文化”与“帝国文化”的区别在于A是否兼容并蓄 B是否包含民本思想 C产生的根源不同 D政治地位不同16.

8、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17. 五四运动具有辛亥革命时期不具备的条件,一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将继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的工商业阶层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

9、国学生的主要力量。据此推断五四运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B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C清末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一战创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18.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19.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

10、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20.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民办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的本质意图是A介绍“君民共治”的思想 B论证实行民主政治的合理性C阐释“民贵君轻”思想的内涵 D提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21. 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

11、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22.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23. 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

12、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看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最主要影响是A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促进了正确革命道路的选择 D导致了共产党内右倾错误的发生24.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25. 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

13、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26.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A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初探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27. 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

14、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 1955年3月,内务部、公安部联合发通知,规定农民的迁徙已经不是自由的迁徙而是需要审批,能否迁徙取决于政府。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反映了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要求B大跃进时期工业化建设的要求C构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要求29. 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

15、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30.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31. 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

16、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B实行代议制民主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32. 19世纪70年代某画家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33.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

17、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34. 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35. 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

18、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36. 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37. 银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却不透光,金刚石不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却透光。科学家们预言,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使蚀刻在半导体上的线条的宽度小到十分之一微米以下。研究上述现象所根据的最佳原理是A经典物理

19、学理论 B相对论 C量子理论 D生物进化论 38. “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39.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批评家指责大众媒体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音,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音限制在小范围内。”以下对杰里本特利这段话理

20、解比较恰当的是A借助于信息技术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显著特点B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和语音上始终处于优势C英语已成为全球性语音使其他国家语音消失D更多国家的民族经济文化不再能够独立发展40. 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41.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

21、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一个小零件,一个操作对象。为了使被挤压的心灵获得自由,人们重新开始寻找上帝。”在此背景下西方兴起了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42.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他以千百万人的苦痛为怀,他热爱人类,但他鄙视痛恨那些虽然和他在一起但使他感到孤独的人们。”“他”的思想感情最接近于A拜伦B雪莱C但丁D巴尔扎克43.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

22、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B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D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44.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连纳粹头子戈培尔,也对这部作品表示钦佩。材料从本质上反映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B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45. 为反对学院

23、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独立主义46. 法国画家科罗一生只以大自然为师,总是直接写生。他终身未娶,且对人说:“我的一生只对她(大自然)忠诚,永不变心。”据此判断,科罗A开创了浪漫画风B注重写实C开创了印象画风D是现代主义的集大成者47. “艺术家在传达他们对于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民主社会理解为艺术实验和创新的需要,极权社会如苏联则视之为退化或者社会危险品予以禁止。”材料所

24、述的艺术风格为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48.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答卷时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纸上。二.本卷共3

25、小题,其中第49题20分,第50题17分,第51题15分,共52分。49.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利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

26、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度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后明成祖时期出现了内阁,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来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虽说宰相制度被废除,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宰相制度,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

27、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1)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式是“更好的政府”的理由及你对古代中国行政运行机制的认识。(10分)50.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造成(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在传统以内变化”的历史观今天西方人从19世纪继承来的是发展的理想,而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所看到的是在遥远过去的理想模式。这种对两汉

28、唐宋伟大时代的缅怀是随着对蒙古人的痛恨而来的,外来的统治激起了对整个外来事物的敌视,逐渐这种看法对中国文明以外的任何东西毫无兴趣。这种对外部世界的厌恶随着中国人生活中内省意识的增强而来从那时起,一定程度的对外部世界害怕和轻视的混合感情以及过分强调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民族中心主义,最后这支配了中国的对外关系,使中国对外来的刺激有了思想和心理上的免疫力。 一般而言,一个民族主义集团因为害怕被其他一些集团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淹没而维护自己的特性和优越性,因此民族主义好像与总的纷争和不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相比中国人没有表现出文化上的自卑感,他们或许害怕政治上的征服,但对文化上的征服连想也

29、不去想。因此,中国的排外性与完全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性结合在一起,中国不是作为一个文化小单位,而是作为一个大的民族中心主义的世界作出反应,甚至在其军事力量相对落后于这个世界的边缘地区时仍然非常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因为有这些与民族主义的异同之处,我们称中国人先前的这种态度为“文化主义”。 据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

30、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化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7分) 5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

31、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

32、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及后冷战时代(I)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6分)20162017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答案1-10 AABAA BCDBA 11-20 DBCDD BCBBB 21-30 ACCCC ACCDC 31-40 DBDCB ACCAB

33、41-48 DACDA BDD49.(1)原因: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出身贫寒的自卑心理;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胡惟庸的专权跋扈。(每点2分,任意三点共6分) 理解:专制集权下政务繁多,君主个人无法应对;百官众多,需要一个统领。(每点2分,共4分) (2)理由: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政府机构层级清晰;官员有辅佐机构。(每点2分,共6分) 认识: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但也容易滋长腐败,导致政治黑暗。(2分)50.(1)基本内涵:强调中国文化的优越性,轻视外来文明;主张以文化的兴衰作为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4分)形成原因:中国特有的历史观;

34、对现实政治困境的反应;文化中内省意识的增强;中国长期以来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巨大文化优势;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宋明理学的官方化。(6分)(2)史实:科技方面,科技成就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体现了总结性的特征,缺乏创新发展; 思想方面,王阳明吸取佛教的观点,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发展心学;绘画艺术方面,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示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点2分,两点3分) 同意“停滞”。理由: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科技: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进入总结阶段; 思想:理学居于官方哲学,儒学走向僵化;文化:八股取士,压抑了人才的选拔;不同意“停滞”。理由:经济: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思想: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具有早期启蒙和民主色彩;(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观点理由:只答观点不答理由的不给分,其他言之合理的可酌情给分)51. (1)主要内容:大规模报复战略;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主要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以在较小的耗费下重新获得对苏联的战略主动权。(4分)实质:推行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