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18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卷 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2135题,每题1分,共5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13题: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2、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承认了土地私有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B C D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下列观点体现了

2、这一历史特征的是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公室将卑,大夫皆富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天不变,道亦不变A B C D制度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保证,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延续二千多年,除了封建专制的糟粕以外,对我国的发展主要起了积极作用。据此回答:48题4、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 B镇压了六国奴隶主贵族的反抗C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成为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开端5、汉武帝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从制度上说实质是要解决A皇帝与诸侯王的权力矛盾 B诸侯王之间的夺权斗争C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矛盾 D“郡国制”的废除问题6、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实

3、是A分散了中央的权力 B减轻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程序C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D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7、与汉、唐和北宋相比,明朝在制约和监察制度方面的突出特点是A进一步分割相权 B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 强化监察立法 D采用非常手段进行监察8、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在于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制度。据此回答913题。9、西汉时期,在赋税上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其最大特点是 A设立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 B实行赋税与行政管理一体化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密

4、D赋税简明易行10、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1、明朝后期,一条鞭法的实行是我国税制的又一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赋役合并 以钱募役 赋税征银 按田亩征税A B C D12、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中,最准确的一项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 B.田赋和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赋税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13、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农民对封

5、建国家的依附关系松驰国家征收的赋税加重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A B C D 历史上进行的许多政治改革,往往都与经济问题有关。据此回答:1415题14、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15、下列改革推动了封建化进程的有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A B C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据此回答1618题。16、我国历史上习称的“打谷丰登”的“五谷”最早在何时都已种植 A夏朝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

6、国时期 D秦汉时期17、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水利工程修建于淮水流域的是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 .郑国渠18、下列著作中,最早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 D农政全书“无商不活”,商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1921题:19、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的突出作用是 A、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加强B有利于封建政权巩固和政府收入增加 C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D导致了中原市场的形成20、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新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包括 A、使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并缓慢发展 B出现了反封建的文学艺术和民主思想 C、城市

7、完全成为封建政治中心 D、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1、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的加强封建统治者需要通过商业获取奢侈品 对传统经济思想提出了批评和挑战A B C D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此回答2223题。22、下列史实中最能突出反映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是A张骞通西域 B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C元朝设置宣政院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23、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即使在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统治半个中国的时期,在蒙古人、满族人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汉人依然在中国史上起着主

8、导作用。”汉人在中国史上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的原因是 A汉族的人口最多 B汉族代表当时最先进的文明C汉族的历史最悠久 D汉族建立政权最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2425题。24、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是在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5、清朝前期设置的乌里雅苏台将军A确保了对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B重新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C直接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 D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对外开放、积极与外国交流,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2631题。26、西汉时,中外交往的情况包括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

9、来 佛教开始传人中原地区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日本 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 A B C D27、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东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28、唐宋元三代对外交往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央帝国,万邦来朝 B交通发达,通往各国C开放政策,招来外商 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29、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科学技术的进步30、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闭关政

10、策,其影响有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中国人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 B C D31、明清时期(1840年前)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扩大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A B C D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据此回答3235题。32、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33、下列言论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11、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C兼爱非攻,任人惟贤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3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35、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二、非选择题(36题11分,37题8分,38题12分,39题14分,共45分。)

12、 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未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世宗实录材料二: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少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而不困,则莫若轻关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材料三: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 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四: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履园丛话产业请回答:(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

13、社会原因。(4分)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说明材料二、三这种政策的背景?(4分)(3)导致出现材料四所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37、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唐朝、明朝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唐朝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 (明朝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请回答:(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 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4分)(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4分)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年份顺治十八年康熙五十

14、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五十九年我国人口约1920万约10000万约20000万约31000万材料2: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至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间,其谋生焉能给足”。康熙五十三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清圣祖初录卷240、卷259材料3: 乾隆三十七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

15、,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两段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 39、阅读下列表格,阅后请回答: 年代科技发明(件) 中国百分比 世界其他国家 公元1-400年45 62% 38% 公元401-1000年45 71% 29%公元1001-1500年67 57% 43% 公元1501-1840年472 4%

16、 96% (1)概括说明公元1世纪184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其特点又是什么?(3分) (2)公元4011000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所占比重最大,是否说明国家统一对于科技发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3分) (3)公元15011840年中国科技成就的全面滑坡,其原因是什么?(5分) (4)在中国与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的对比中,你最大的启示或认识是什么?(3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得分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试卷二、三、 一、选择题(120,每题2分,2135题,每题1分,共5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四、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次 12345678910

17、答案题次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次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次3132333435/答案 二、非选择题(36题11分,37题8分,38题12分,39题14分,共45分。) 36、(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社会原因。(4分)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说明材料二、三这种政策的背景?(4分)(3)导致出现材料四所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7、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4分) (

18、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4分) 38、(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两段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 39、(1)概括说明公元1世纪184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其特点又是什么?(3分) (2)公元4011000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所占比重最大,是否说明国家统一对于科技发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3分) (3)公元15011840年中国科技成就的

19、全面滑坡,其原因是什么?(5分) (4)在中国与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的对比中,你最大的启示或认识是什么?(3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得分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五、 六、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2135题,每题1分,共5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七、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次 12345678910答案DAAACDDCBB题次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ACBADAC题次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BBCACDCD题次3132333435/答案CCBDB 二、非选择题(36题11分,37题8分,38题

20、12分,39题14分,共45分。) 36、(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社会原因。(4分) 重农抑商。(1分)当时的商品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产生并有缓慢发展,对封建经济起了瓦解作用;(2分)封建统治者为使封建社会的基础得以稳固,所以采取了这一经济政策。(1分)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说明材料二、三这种政策的背景?(4分) 材料二和三都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工商业。(2分)社会背景是明清时期工商业的繁荣。(2分) (3)导致出现材料四所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传统的农本思想。(1分)封

21、建地租重,收人稳定。(1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 37、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4分) 原因: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2分) (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4分) 明朝城市发展的生产性和商业性突出,(1分)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削弱。(1分)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分) 38、(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 现象:顺治帝时人口不多,康熙、乾隆时人口迅速增长。(1分)(归纳概括表中情况)原因:由于明末清初战乱使顺治帝时人口减少。(1分)由于康熙、雍正时实行了更名田、摊丁入亩,隐瞒人口的现象大大减少,经济恢复,人口呈增长态势。(2分)(从康熙、雍正帝实行的恢复生产措施中分析)(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两段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人口增长过快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造成人多地少现象。(1分)康熙帝时人口耕地矛盾已相当尖锐了。(1分)(要注意获取“生育”、“繁庶”、“户增口田无增”、“食众田寡”等有效信息)(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现象:反映了乾隆帝时

23、普遍出现的“与水争地”的现象。(1分)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剩,大量人口无地可耕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肓目的开荒便发生了。(2分)(概括并分析说明)(4)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 人口增减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1分)人口的过度增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实行节制人口的政策。)(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尤其要认识到节制人口的重要性)(2分) 39、(1)概括说明公元1世纪184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其特点又是什么?(3分) 公元1世纪1501年,上升趋势;(1分)1501年1840年全面滑坡。(1分)科技上升与下降与同时期封建经济状态成对比关系(1分)。 (2)公元4011000年中

24、国古代科技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所占比重最大,是否说明国家统一对于科技发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 (3分) 不能这么说。(1分 ) 国家统一是推动科技发明的重要条件,但决定科技发明这一上层建筑的依旧是经济基础。 (2分)(3)公元15011840年中国科技成就的全面滑坡,其原因是什么?(5分) 小农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闭关锁国不利于吸收外国的先进科技;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过分注重实用性,不注重理论创新等。 (4)在中国与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的对比中,你最大的启示或认识是什么?(3分) 坚持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技兴国战略,坚持对外开放;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兼收并蓄、开明的文化政策等。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