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0年2005年高考问答题及答案汇编(忻城县高级中学 覃绍惠 546200)1元朝时我国手工业工匠的地位如何,后来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又为什么清朝的手工业生产不能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答案要点:元政府在各地设官营匠局,工匠另编户籍,称为“匠户”,没有人身自由。(1分)明政府规定工匠可以纳银代役,从事自己的生产并销售其产品。(1分)清政府结束了工匠服役制度。(1分) 手工业者地位逐步改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有利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1分) 那时候,农业
2、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占主要地位。(0.5分)在地主阶级残酷剥削下,农民极端贫困,手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狭小。(1分)地主和商人把大量钱财投资于土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0.5分)并对商品征收重税,还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1分)因此我国手工业生产不能迅速发展。(1分) 2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为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能够普遍实行。(1990年)答案要点: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1分)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1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
3、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分)它们都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1分)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愿望,不可能实现。(1分)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提出土地国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1分)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反映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1分)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时,人民解放军已开始全国性的反攻,解放区不断扩大,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普遍实行创造了
4、条件。(1分)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党贯彻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保证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普遍实行。(1分) 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3、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1990年)答案要点:13至15世纪英国议会的主要成分是封建主。它是封建政权的一部分,但对王权有一定限制作用。(1分)在16世纪英国封建关系解体、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壮大起来,17世纪上半期,在下议院中有许多他们的代表。(1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同国王反复
5、斗争。(1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建立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1分)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起来。19世纪中期,工人掀起“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最后失败。(1分) 19世纪下半期,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自由党与代表地主、银行家和大工业家的保守党轮流执政。(1分)20世纪初,为资产阶级所左右、由工人贵族把持的工党出现。(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经济困难,失业人数增加。(1分)自由党衰落,工党势力增强并在1924年后两次组阁。(1分) 说明:考生答对问答题的全部知识要点,但有答非所问条理不清的现象至多得9分;遗漏个别知识
6、要点,但能按题目要求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仍可得扣题和条理分。4、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1991年)答案要点:在雅克萨击败沙俄侵略军,同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1分)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1分)粉碎漠西蒙古准噶尔贵族对漠北蒙古的进犯;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各部。(1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1分)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1分)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海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1分)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1分) 5、
7、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说明英国的对法政策怎样体现了这一思想。(1991年)答案要点:.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威胁了英国的霸权地位。(1分)为了同法国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英国多次加入“反法同盟”,打败法国。(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的最大威胁,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1分)英国利用法、俄与德国的矛盾,与法、俄组成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1分)在巴黎和会上,法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以确
8、立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1分)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反对过分削弱德国。(1分)20年代,英国在处理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保证等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德国而不利于法国的行动。(1分)以上史实说明,英国与法国有时结盟,有时敌对,有时关系微妙,一切都是以大英帝国的利益为转移的。(1分)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6、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1991年)答案要点:19世纪初,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级。(1分)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1分)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
9、义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法、美、俄、日、德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1分)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分)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扩大各自的在华势力。(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占中国。(1分)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1分)九国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1分)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继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次妄图独占中国。(1分)在抗日民
10、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实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反动派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清除了列强的侵略势力。(1分)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说明:考生如答对第49题、第50题的全部知识要点,但有答非所问之处或条理不清,不能得扣题条理分;遗漏3个以下知识要点,但能按题目要求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可得扣题条理分。7、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
11、论赵翼的这一观点。(1992年)答案要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1分)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分)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1分)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2分)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1分)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2分) 评分标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分时应注意:1.能把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归结为中国
12、封建社会内在矛盾的,加1分。2.凡能明确地从全面和片面、现象和本质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并言之成理的,加1分。3.本题总得分不能超过8分。 8、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结果如何?说明导致上述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1992年)答案要点: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复辟帝制;(1分)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独裁统治。(1分)孙中山的努力屡遭挫折,没有
13、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1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1分)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分)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1分)孙中山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1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14、、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1分)评分标准:虽以要点记分,但有不切题意之处或条理不清扣1分。9、结合印度历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原因,归纳各次斗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斗争的结局。(1992年) 答案要点: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占有,英国殖民者和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民族起义。(2分)这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反英民族大起义,部分封建王公居于领导地位。(1分)19世纪中叶以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和控制,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涨。(2分)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提出
15、自治的主张,其左翼在这次群众性的、争取自治的反英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印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登上政治舞台。(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改战时对印度的怀柔政策为高压政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1分)具有妥协性的国大党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衰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分)1947年英国被迫公布印巴分治方案,1950年印度宣布为共和国。(1分) 评分标准:虽以要点记分,但有不切题意之处或条理不清扣1分。10、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93年)答案要点:顾炎武这句话
16、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府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2分)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3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1分)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3分)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
17、书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1分)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2分)12、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的道理?(93年)答案要点: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被迫声明“严守中立”,但又扣留汉口、长沙、上海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企图从经济上扼杀革命。(3分)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作为新工具,迫使清政府任袁为内阁总理;帮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诱迫革命军妥协,1912年袁当上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3分)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1913年五国银行团借款给袁作为镇压革命势力的军费
18、;(2分)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 失败,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2分)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3分)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分)13、说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指出联盟形成后采取的重大的军事行动,简述 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重要国际会议及主要成果、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93年)答案要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不但激怒了世界人民,而且也加深了英美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
19、盾,从而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分)1942年1月,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表明联盟正式形成。(1分)联盟形成后采取的最重大军事行动有:在北非战场获胜和西西里岛登陆;(1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分)盟军进入德国境内和攻克柏林;(1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分)英美苏三国政府首脑会议是:德黑兰会议,决定对德作战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2分)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战后建立联合国;(2分)波茨坦会议,决定根除德国军国主义,重建德国民主政治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说明,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易被法西斯势力各个击破;(1分)反法西斯联盟是反法西斯
20、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2分)14、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93年)答案要点: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政权并立,政府在边境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叫榷场。(2分)例如宋辽边境上的榷场,宋朝商人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 ,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牲畜。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频繁,宋朝的制瓷、印刷等技术传往辽。辽的工匠仿照宋瓷制造日用器皿,雕印书籍。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若能再答出榷场的设立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者,加1分。)在分析此诗所反
21、映的社会现象时,按以下3个层次评分,各层次得分不得累加,即3个层次的最高得分为5分。(1)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2分)(2)虽然边境上弥漫着战争的气氛,但各民族人民为维持生计仍保持经济贸易交往。(3分)(3)尽管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乃是历史的主流。(5分)15、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93年)答案要点: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2分)
22、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先进人物,企图用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势力,但最后失败了。(2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发动变法运动,起了启蒙作用,但是百日维新也以失败而告终。(2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纲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总体上未获得成功。后来,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3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
23、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毛泽东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运用这一思想武器,终于赢得了新中国,并指明了向社会主义发展和方向。(4分)16、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动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93年)答案要点:工业革命的后果,首先是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资本主义力量增强; 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最后是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特别是形成了无产阶级。(4分)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三股进步历史潮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
24、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6分)三股历史潮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资产阶段革命和改革: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德国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美国内战;日本的明治维新。(1分)(答出两件即给1分)民族解放运动:爪哇人民起义;阿富汗人民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起义。(1分)(答出两件即给1分)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建立。(1分)(答出两件即给1分)17、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
25、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2分)说明其社会根源,(6分)并分析其积极意义。(6分)(94年)答案要点: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2分)墨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4分)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2分)阐述“兼爱”、“非攻”的积极意义,按以下3个层次评分,不得累计,即最高得分为6分。第一层次:墨子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2分)第二层次:墨子要求人们互爱
26、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4分)第三层次: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1分)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1分)18、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什么不同?(6分)为什么?(7分)(94年)答案要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
27、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4分)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3分)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3分)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4分)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在中国社会封
28、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3分)19.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9分)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3分)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2分)(94年)答案要点: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
29、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和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3分)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3分)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自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3分)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3分,回答恩格斯的观点时,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或经济发展的,此3分一律不给。)恩格斯修改原先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2分)20
30、、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 ”,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类似之处。(3分)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11分)(95年)答案要点:汉武帝用大军北击匈奴,征发大量农民服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相似。(3分)秦始皇不顾当时的国力,用几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后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长城,戍守边疆,苦役百姓,民不堪命。这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2分)西汉建立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因此汉武帝得以彻底击败匈奴,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
31、利于生产发展。(2分)秦始皇为了个人享受,征发农民修建宫室,营造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2分)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用以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主要动机和客观效果均与秦始皇的滥用民力不同。(2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1分)但前者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的大统一,光大了儒学,而后者则起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2分)2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分)每一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12分)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
32、什么原则?(2分)(95年)答案要点: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给分)。(2分)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分)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分)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3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3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3分)遵循的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实际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分)22、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10分)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95年)答案要点: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1分)
34、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1分)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抗意民族解放战争。(1分)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1分)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敌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的启迪。(1分)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1分)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战争。(1分)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1分)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败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
35、无援的不利地位;(2分)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图谋。(2分)23、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16分)(96年)注意:不要全面罗列唐朝文化的成就,而要从中作用概括史实说明。文字表达应语意准确、条理清楚。答案要点:原因:概 括 说 明(1)政治稳定 (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2)经济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出现了盛世景象。)(3)对外开放 (和朝鲜、日本、印度、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頻繁。)特点和历史地位 : 概 括 说 明(1)全面繁荣 (有杰出成就的各领
36、域)(2)兼收并蓄 (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表现)(3)世界领先 (领先于世界的项目)(4)影响深远 (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的事例)24、简要说明18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6分)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10分)(96年)答案要点:1789年前的法国是个封建国家,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19世纪前期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4分)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是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2分)基于上述变化,1789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就有以下的不同:第一
37、,革命任务不同:1789年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分)1848年革命的任务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内推翻资产阶级的一个集团-金融贵族的统治,扫除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分享统治权。(3分)第二,革命的对象不同:1789年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专制的波旁王朝;1848年革命的对象是金融贵族的“七月王朝”。(3分)第三:革命群众的组成不同:1789年革命中,革命群众主要是城市人民和广大农民;而在1848年革命中,无产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3分)25、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9分)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
38、位。(7分)(97年)答案要点:兴衰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1分)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产主义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分)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2分)答案要点: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
39、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分)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历史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2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3分)26、概括指出凡尔塞 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 关系并举例说明。(8分)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4分)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4分)(97年)答案要点: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赃和称霸而互相争夺。(2分)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 国和
40、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2分)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2分)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2分)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4分)1935年德国无视凡尔塞和约的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又出兵莱茵不设防区。日本违反九国公约,企图吞并全中国,1933年退出了国际联盟。凡尔塞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4分)27、明清(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12分)并分析形成这
41、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5分)(98年)答案要点: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许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戏曲丰富有多采,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6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的创新。(3分)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相西方科学知识。(1分)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日益腐朽
42、,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4分)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分)28、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6分)(98年)答案要点: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劳动人民。(1分)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来往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由西
43、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由宗主国出生的封建贵族充任高级官吏。(1分)他们控制矿山和种植园,奴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人,没有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民族。(3分)北美独立战争是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而取得胜利的。(4分) 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3分)29、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13分)(99年)答案要点: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1分),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1分),出现“贞观之治”(1分)武则天重视人才,任
44、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2分);唐玄宗在开 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1分)任姚崇宋景等为相(1分),出现“开元盛世”(1分)“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1分),酿成“安史之乱”(1分)。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1分);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1分);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1分)。30、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 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意:本题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 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99
45、年)评分说明:下面列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理由各若干项,作为评分的参照。考生答卷中的主要方面(积极或消极)各项得分不得超过9分,次要方面(消极或积极)各项得分不得超过4分。如考生有别的看法,并有合理的发挥或创见,可以参照以下示例酌情评分,合计不得超过13分。答案要点: (1)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3分)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2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分)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2分)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2分)(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2分)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
46、能为国求强有力(2分)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2分)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2分)经营管理腐败(2分)文字表述(1分):文句基本通顺,思路清晰,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不混淆颠倒。注意:(1)只回答同意某种看法而没有说出理由的,不给分。(2)对“理由”的表述,不强求与上列“示例”一样,意思相同即可;如说出其他理由(有理有据),酌情给分。(3)“文字表述”单独计分,不得溶化到“理由”中去。31、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的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13分)(99年)答案要点: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
47、塞和约(1分);凡尔塞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2分);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 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分)。图二:美英法等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变削弱德国为复兴德国(1分);德国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大国(1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推行扩张政策(1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1分),美国实行“中立”,苏联避战自保(1分);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国土被德国占领(1分)。图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对德分区占领(1分);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处置德国等问题上产生矛盾(1分);两个德国分立(1分)32、据明史
48、,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赀:计算)。”(15分)(2000年)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9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6分)答案要点:(一)目的与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3分)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2分)(二)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49、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2分)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分)(三)原因: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2分)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2分)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2分)33、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
50、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9分)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6分)(2000年)答案要点:(一)不同观点: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2分)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3分)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2分)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2分)(二)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1分)但它不主张
51、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分)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1分)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2分)3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2分)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分)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9分)(2000年)【说明】答题时要概括论述,不要罗列具体过程。答案要点:1、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2分)2、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
52、为专制主义体制。(2分)3、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2分),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2分)俄国过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过渡道路是明治维新,(2分)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1分)35、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15分)(2001年)答案要点:(1)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4分)(2)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
53、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7分)(3)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4分)36、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那些正确的方针政策?(10分)有何重要意义?(3分)(2001年)答案要点:(一)方针政策:(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2分)(2)经济方面,坚持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
54、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3分)(3)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分)(4)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2分)(二)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3分)37、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13分)(2001年)答案要点:(一)原因(6分)
55、:(1)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2)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3)魏玛政府软弱无力;(4)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二)表现(7分):(1)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2)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3)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4)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5)严密控制文化教育;(6)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38、阅读下列材料:(2002年) 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
56、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
57、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40分) 答案要点: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16分)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 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 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58、分) 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8分) 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10分) 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39、(2003年)(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59、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遂,(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 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 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材料三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数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劫,故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围,田野日辟,商赏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
60、重大事件。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2)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经济共
61、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40、(10分)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2004年广西)答案要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
62、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6 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盛。(4 分)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 分)41、(14分)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004年广西)答案要点:1949-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3 分)从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
63、地位;(2 分)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 分)1949-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2 分)1956-1978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 分)42、(14分)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之一,但到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试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其原因?(2004年广西) 答案要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
64、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等国代替;(5 分)很多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或占领,邦国林立,长期没有统一;(6 分)多数邦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3 分)43、(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文综1)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
65、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答案要点:(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
66、族主义的目标。 (4分)独立、富强(或民主)。(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44、(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全国文综2)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材料四
67、:(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回答:答案要点:(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6分)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 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
68、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 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评分说明依据材料、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4分)天赋人权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的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45、(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全国
69、文综3) 材料一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材料二 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段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材料三 美国1964年的民权法允许联邦司法部门对凡是实行种族隔离的公共设施和学校进行起诉,井对继续进行种族歧视的公共性计划停发联邦资助1965年选举权法旨在彻底消除南部各州对黑人选民设置的种种歧视性选举资格限制1968年国会通过民权运动时期最后一个重要的民权法案,禁止在
70、租房和买卖房屋方面的种族歧视行为。回答: 答案要点:(1)材料一中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2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8分)林肯。北方在内战中失利,需要采取措施扭转战局;强大的民意要求废除奴隶制。(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的规定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4分)在参与叛乱的地区解放黑人奴隶;在全国范围内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奴隶制。 全面废除奴隶制,清除了美国南北矛盾的一个根源。(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布的共同背景;(6分)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问题,为什么?(2分)黑人遭受种族
71、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掀起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这些法律只解决了学校的种族隔离等部分问题(或经济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黑人地位逐渐改善的原因。(4分) 评分说明依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满分(如回答黑人坚持斗争)。46、(30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2005年北京文综)回答:答案要点:(1)读图14、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 分别说明上述两次“转移”的原因和影响。(10分)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
72、义兴起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工业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开始衰落。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霸权。(2)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50年代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试说明上述改革在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6分)美国的改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2分)(2)历史背景:经济严重受损。美国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亟待恢复。措施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影响: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19世纪
73、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12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商战和实业救国;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发生变化。47、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2005年广东历史))答案要点: 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74、4分)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4分)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拨。(4分) 评分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4个要点,每个要点给1分。第(2)问包括2个要点及其相关内容,每个要点与相关内容各给2分(其中,答出要点给1分,能大体介绍相关内容给1分)。第(3)问2个要点,每个要点给2分,如果看法与答案要点有差异,但是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得超过4分。48、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7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2005年广东历史)答案要点: 1953年过渡时期
75、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2分)引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2分)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分) 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
76、基本点”)。(2分) 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分) 评分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这三条路线的内容及其作用或影响的深层理解;如果考生的文字表述与标准答案有差异,只要表达了原意,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不得超过10分。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只答“一化三改造”,给1分;答出“一化三改造”具体内容的给2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只要答出其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即可给2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只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给1分,答出其具体内容的给2分49一战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是英、法、俄、德、日、美六国之争,战后演变为英
77、、日、美三强争霸,请说出这种格局演变的原因?九国公约是如何调解三强关系的?你有何看法?(12分)(2005年广东历史)答案要点 原因:德国战败;沙俄消亡;法国被削弱;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日本力量大增;英国力图保住既得利益。(6分,每个要点1分) 调整:通过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4分) 看法:这种调整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2分) 评分说明 本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演变和华盛顿会议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最高不得超过12分。50、唐太
78、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2005年江苏卷) 据此回答: 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5分)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
79、心)为主。 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5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2005年江苏卷)答案要点:(13分) 据此回答: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
80、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52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2005年江苏卷) 据此回答: 答案要点: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7分)英国: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发
81、展工业积累了资本。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挟小、费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53、阅读下列材料: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结
82、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2005年江苏文综) 答案要点:“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哪一年?(2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实现了红军的改编。当时的红军被改编为哪两支军队?(4分)八路军(2分),新四军(2分)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我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史称什么战役?(2分)百团大战抗战相持阶段,为克服经济困难,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什么运动?当时,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成为这场运动的模范。大生产运动学史谨记:发散思维,是第一;整理知识,要毅力;先总后分,再详细;先大后小,到具体;相关要素,联系记;古今中外,成一体;纵横网络,任由你。总体目标:把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一体化)希望本资料能巩固你的基础知识,归纳一些分散的知识,拓宽你的思路和视野,明了你的不明之处,解除你的一些困惑,给你高考答题提供方法和实例的借鉴。预祝各位考生:高考成功,金榜题名 (整理: 覃绍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