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地理知识三百问(5)81.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在地形上各有哪些特点?亚洲北部,包括西西伯利亚低地、中西伯利亚高原、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四部分,这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组合区。其中土兰平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不及100米,且有不少地面低于海平面。第三纪以前,本平原尚被古地中海所淹没,因此在海面褶皱基底上覆有第三纪中新世以前的海相沉积,中新世以后始成为陆地。由于气候干燥,大部分为风沙吹积的沙丘,卡拉库姆沙漠和克齐尔库姆沙漠,是中亚的两大沙漠。西西伯利亚平原,属于海西褶皱的沉陷区,在古老的基底上,平辅着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这是一个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不到100米的大
2、平原,鄂毕河流贯其中,地面泽沼甚多。在第四纪时因受大陆冰川影响,本区河流曾南流入咸海和里海;冰期以后,土尔盖古海峡地区隆起而成为分水岭,使本区河流改向北流,今在土尔盖谷地仍有古河道遗迹。中西伯利亚高原是一个海拔在600700米以下的台地,上有丘陵分布。哈萨克丘陵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古老低山和分布着盐沼和沙丘的单调台地,海拔一般仅300500米,表面比较平坦,只有个别起伏和悬崖。亚洲南部,包括阿拉伯台地、德干高原、中南半岛中部高原(又名掸邦高原),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是一个以台地为主的地形组合区。阿拉伯台地和德干高原都是古老地块,地势均向东倾斜,其西部海岸都有陡崖,两者的西北部也都
3、有大面积熔岩喷发。阿拉伯台地,自寒武纪以来,几乎没有受到褶皱变动,因此在古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都能保持平整,仅具有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台地整体比较单调平坦,由于气候干燥,无常流河,故多干谷,中、南部沙漠广布。德干高原,由于侵蚀较大,故表面有较大起伏。掸邦高原,海拔高约2,000米,岩溶地貌发育,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都是河流的冲积平原,在构造上同属于新褶皱山脉前渊地带,是海湾的一部分,前者属于波斯湾的一部分,后者的前身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以后由于河流的冲积,平原不断外伸,形成今日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印度大平原
4、在印度河与恒河之间的分水岭,海拔也不过240米。82.亚洲中部和东部在地形上各有什么特点?亚洲中部位于北部平原和南部台地之间,东达太平洋岸,西至小亚细亚半岛,面积广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以山脉和高原为主的地形组合区。帕米尔山汇为各大山系会合区,兴都库什山系与苏来曼山系等由此向西围成伊朗高原,向西复合为亚美尼亚山汇,再西分为克罗卢山脉和托罗斯山脉,并围成安纳托利亚高原。由帕米尔山汇东延的山脉分为四支:一为喜马拉雅山系,向东南延伸到马来群岛;二为昆仑山系,又分阴山、秦岭、南岭三支;三为天山山系;四为阿尔泰山系,并由萨彦岭向东北延伸至科累马山脉。在亚洲中部高山山系之间有许多山间陆
5、块,其隆起者为高原,沉降者为盆地。主要高原有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各高原和盆地在构造上多为比较稳定和坚硬的陆块,它们之间的山脉则为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带。亚洲的古褶皱山脉,因长期遭受侵蚀和断裂,有的已成断块山块,但新褶皱山脉则仍保持巍峨高峻的雄姿。亚洲东部为以华夏向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组合区。本区与新华夏构造带一致,包括走向北北东的三条巨型隆起带和三条巨型沉降带。隆起带主要为山地地形,如东南岛弧山地,是第一隆起带,多火山地震;第二隆起带,即大陆东缘山地,包括锡霍特山、我国东北山地、斜贯朝鲜半岛的山地,直至武夷山;
6、第三隆起带由朱格朱尔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脉组成。沉降带主要为盆地和平原,第一沉降带由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及南海组成;第二沉降带由布列雅盆地、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等组成;第三沉降带由呼伦贝尔巴音和硕盆地、陕甘宁盆地及四川盆地等组成。83.亚洲的海岸类型同大地构造有什么关系?亚洲大陆海岸线长,海岸类型复杂,各类海岸的地域分布与大地构造有密切联系。亚洲的太平洋岸属于太平洋型的海岸。这种海岸被一系列深海沟所围绕,具有极复杂的海岸线外形,有很多岛弧和边缘海,形成大陆东缘的“双重”海岸。外围岛弧海岸是由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碰撞海岸,属于褶皱类型,最不稳定,具有海
7、岸线与构造线平行、山地濒临海岸、大陆架狭窄等特点。大陆边缘海岸的南北两段,各有不同特征。苏联远东海岸是由于同海岸平行的山脉构成,缺乏沿海平原,与外围海岸同属一个类型。我国大陆具有弧状海岸轮廓,其中杭州湾以北除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属山地丘陵海岸外,绝大部分属平原海岸。沿岸地势平坦,岸线平直,缺乏天然港湾,沿海以平原为多。杭州湾以南,绝大部分属山地丘陵海岸,山地逼近海岸,由于构造影响和海浪侵蚀结果,海岸非常曲折,多港湾岛屿。山脉走向一般都和海岸斜交,有些地区因陆地沉降,河口形成三角湾,如杭洲湾。亚洲北冰洋型海岸地形的发育过程与大陆的升降运动相联系。沿岸有宽达600公里的大陆架,沿岸岛屿属大陆岛。北部
8、海岸可以奥列尼奥克河口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不同类型。西段主要为沉降海岸,河流在入海处形成许多海河湾,是由大陆剧烈沉降而成;在太梅尔半岛沿岸有因受冰川作用形成的峡湾型海岸。在奥列尼奥克河口以东的海岸,多河口三角洲海岸。印度洋型海岸的形成,主要由于板块拉伸的结果,所以也叫拖曳海岸。其基本特征是海岸线与构造线平行和斜交,高原、丘陵或平原邻近海岸,由于断层作用,沿海有较陡的崖壁,海岸线比较平直。亚洲的地中海海岸,在爱琴海东岸是与沿岸山脉走向垂直的横海岸;黑海海岸则是与沿岸山脉走向平行的纵海岸。84.亚洲矿藏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和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亚洲矿藏资源丰富,它的形成和分布同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北亚
9、大陆区(即西伯利亚地块)、中轴古陆区(其主体包括塔里木地块和中朝地块)、南亚大陆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都是地壳最古老的部分,在寒武纪以前经过多次剧烈褶皱变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丰富多样的矿床。以后因长期遭受侵蚀,使古老岩相裸露于地表。主要矿种多为铁矿、贵金属和宝石等。北亚陆间区(包括乌拉尔山、哈萨克斯坦、天山、阿尔泰山、萨彦岭、蒙古的中东部、我国内蒙古和兴安岭等地)是古生代地壳运动最剧烈的地区,成陆以后受流水等外力作用也很强烈,所以本区矿床数量远超过太古地块区。主要矿种有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由于古生代中有多次陆地升降和海水进退,故本区沉积矿床也很多。亚洲重要的煤、岩盐、铜、铅、锌
10、、锡、钨、锑等矿床多分布在本区。南亚陆间区和濒太平洋地带,是近期上升的年轻的褶皱山系,并广泛存在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形成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矿床。主要矿种有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铅、锌、锡、汞、锑、铬、镍、硫磺等。总之,内生矿产多与地壳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它们是在发生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时期形成的。侵入岩的性质不同,所形成的矿藏也不一样,如果是基性侵入体时,则形成重金属矿(镍、铬、铁);若为酸性岩基、裂缝侵入岩和岩脉时,则常形成有色金属矿(金、银、铜、铅、锌等)。外生沉积矿的形成,则与隆起带和拗陷带有密切关系,长期遭受侵蚀的隆起带,为沉积矿床提供某些成矿物质的来源;拗陷盆地则是矿物停积或由生物繁殖
11、形成有机矿的重要场所。85.亚洲气候大陆性强烈有哪些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陆气候强烈,是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的具体表现是: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气候相比,具有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大陆度高等特点。从下表可以看出,维尔霍扬斯克、雅库次克和赤塔都在亚欧大陆的东侧,而博多、特隆赫姆和比尔特三地在同纬度亚欧大陆的西侧,它们的气候类型迥然不同。前三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冷、夏暖热、气温年较差大。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冬季酷寒,一月平均气温低达-50,绝对最低温度曾达- 71 ,成为北半球的“寒极”;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
12、维尔霍扬斯克绝对年较差曾高达101.8,是世界上年较差最大的地区。另外,维尔霍扬斯克、雅库次克和赤塔34月升温和1011月降温的幅度都很大,且春温高于秋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三地属大陆性气候。在亚欧大陆西侧相应纬度的博多、特隆赫姆和比尔特,冬温在0左右,夏季凉爽,年较差仅1518,春秋月际变温不超过45,春温低于秋温,是属于海洋性气候。其次,亚洲全境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反映。在亚洲大陆上,有世界上最热、最冷、最湿和最干的地区。例如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巴基斯坦与非洲的撒哈拉,同为世界最热的地区,在沙特阿拉伯内陆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55;这里还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
13、区之一,沙漠广布,无流区面积广大。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的湿角,年平均降水量达10,935毫米。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
14、。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86.为什么说亚洲季风性气候最典型?季风性气候典型是亚洲气候的最突出特征。其具体表现是:(1)季风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亚洲季风影响范围,占有49个纬度,包括三种气候类型即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大陆位于回归线两侧的地区,多为热带干旱气候;而亚洲,北回归线横贯的南亚的中部和东南亚的北部,由于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一年中仍有潮湿的雨季,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其干旱气候区的面积,也并不大。(2)季风环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就基本气流来讲,东亚对流层低空盛行风向,冬季为西北、北和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南和东南季风;对流层中
15、、高空,冬季为极地和副热带西风带分别控制的地区,夏季则受副热带西风带所左右。就盛行气团来讲,冬半年东亚大陆为极地或极地变性大陆气团所控制,多冷锋和寒潮;夏半年则主受热带海洋和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常有台风、雷暴。在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晴朗;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大陆增温快,空气不稳定,多大风;秋季大陆降温显著,空气趋于稳定,出现秋高气爽天气。热带季风气候,年分冷、热、雨三季或干湿两季,冷季盛行东北信风,晴朗干燥少雨;热季晴朗酷热,与冷季同为干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雨量丰富,天气较热季凉爽。87.亚洲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
16、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
17、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
18、风,能形成大风雪。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
19、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88.亚洲的降水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是
20、什么?各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使亚洲的降水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亚洲降水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在中亚和西亚出现最干旱的荒漠地区。(1)马来群岛及其附近,因处于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常年阳光直射或近于直射,温度高、湿度大,年雨量超过2,000毫米。由于太阳直射一年有两次越过赤道南北移动,因此雨量分配在一年中也有两次高峰,但总的来看,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2)亚洲东、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和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因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降水量从南向北渐减,多在6001,000毫米之间,是亚洲著名的季风夏雨区。这里个
21、别迎风山坡,降水特别丰富,如著名的世界湿角乞拉朋齐即在此区。另外,个别地区,冬季风从海上吹来,又受地形抬升影响,也有很多降水,如日本群岛的西部、我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东部、印度半岛东部沿海等都属冬雨较多的地区。(3)西伯利亚,面向北冰洋,一般是少雨区域。北亚降水分布,随着距离大西洋的远近而从西向东递减,西部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区大部不超过350毫米,东北部则减到200毫米;但到太平洋沿岸一带,受海洋季风影响,则降水又较多。北亚气候寒冷,蒸发较弱,冻土广布,虽降水较少,但仍为冷湿环境。(4)西亚和中亚少雨区。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位于东北信风带,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甚至有些地
22、区成为荒漠。小亚细亚沿海及地中海东岸,因受地中海影响,冬季多气旋过境,降水较多,小亚细亚内陆降水偏少。中亚一般是指苏联的中亚细亚、我国西藏和新疆、蒙古这一广阔区域,由于离海较远,多为闭塞高原与盆地,且东、南方面多高山环绕,海风难于深入,因此年降水量较少,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100毫米,内陆有大面积荒漠存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也影响亚洲降水的季节分配。冬季大部地区盛行干冷陆风,不易致雨,故降水较少;当冬季陆风经过海面变为湿润气流再登陆后,受到地形抬升,亦可导致冬季降水;此外,冬季侵入亚洲西部的大西洋气旋,给西伯利亚的西北部带来降雪,在小亚细亚、伊朗和中亚山麓等地区,也能形成
23、冬季降水。亚洲夏季盛行海风,加以地形、气旋等影响,极易引起降雨。西亚系与北非和地中海连续地带,属冬雨区和全年干燥少雨区。亚洲在降水方面另一个特点,即在某些地区雨量变率很大。如西亚雨量变率最高可达55,印度西北部也在30以上,我国淮河以北也超过25。降水变率大的原因,与每年45月中纬高气压强弱和夏季赤道气团的盛衰有密切关系。89.为什么印度东北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的“雨极”,而西北部的印、巴边境却成为干燥的沙漠?在南亚孟加拉湾北岸的恒河下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即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一带,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由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69月的显著多雨时期。乞拉朋齐位于
24、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南侧喀西山地的南坡海拔1,313米处。喀西山地东西走向,长约250公里,高约1,500米,东端与缅甸西部南北向的那加山和阿拉干山相接,形成一个宽广的向南敞开的漏斗状谷地。暖湿的西南季风涌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造成惊人的雨量,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据记载,在1861年曾达到20,447毫米,被称为世界的“雨极”或“湿极”。乞拉朋齐离孟加拉湾约300公里,其间是一个地势较为低下的陆地,雨季时这里因河水溃决,实际上已变为一片湖泽。由于洪水较暖,西南气流在到达乞拉朋齐之前,先吹拂于积水低地之上,因之饱含了大量的水汽,使乞拉朋齐降水猛增。而位于喀西山地以
25、北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底上的高哈蒂,由于处在背风侧,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89毫米。处在南亚西北部印、巴边境的塔尔地区,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空气干燥;夏季炎热,形成低压中心,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其原因从自然因素来说,一是西北来的气流,先经阿富汗、俾路支的干旱高原再下降到这里,则更加干燥,不易降水;二是沿恒河上溯的气流,在途中也失去水汽,等到再下降到这里,也难以致雨;三是本区南海岸盛行西风和西南风,这种气流是来自俾路支高原上的西北气流,经海时间短,吸收水汽少,同时由于沙漠干热,也不足以兴云致雨;四是这里上层有来自西方的极干气流的存在,上升气流未达露点,即被干燥气流挟走,因此上升冷却而
26、致雨的机会极少。而使西高止山形成丰沛降水的西南季风气流,在它的北缘上呈一簿楔,被上面下降的大陆空气所覆盖,锋面不活跃,逆温现象阻止了对流活动,因此使这里夏季各月少雨或无雨。90.亚洲赤道多雨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世界赤道多雨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在亚洲主要占有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地区。亚洲赤道多雨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6左右,各月平均温度变动在2528之间,气温年较差小,仅为15;日较差虽然大于年较差,但一般也不超过15。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而且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最少月降水量也在60毫米以上。一年之中有两个雨峰,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两次掠过天顶,热带辐
27、合带两次过境的时候。降水时间以午后为最多,暴雨常伴以雷电,空气中绝对和相对湿度都很大。由于亚洲赤道多雨气候区是处于两大陆(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群岛上,四周又为温暖的海水所围绕,受到海风调节,所以气候上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点。在气温年较差上比同纬度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要小,在沿海地带多在2以下,日较差也不超过10。这里气温虽高,但由于破碎的山地和岛屿的影响,使沿海地区常有海陆风,内陆地区有山谷风,因此闷热程度比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也小得多。降水的季节分配,除了如上面指出的一般特征外,因受亚、澳两大陆季风风向转换的影响,有的地区雨峰不一定在春分和秋分,而是发生在季风盛行期。亚洲赤道多雨区也
28、是对流性暴雨最多的地区之一,但分布并不普遍,如新加坡年平均雨日为177天,其中对流性雷雨天气只有56天;爪哇的茂物雷雨天数每年达到332天,有“雷都”之称。91.亚洲的亚热带地区可分为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亚洲的亚热带,在世界各大洲中范围最广,它从太平洋岸延伸到地中海滨,呈一东西长达10,000公里、南北宽约700公里的广阔地带。由于地理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结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亚洲的亚热带气候又可分出几个不同的类型,从西向东为地中海式气候、伊朗型气候、高山型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小亚细亚半岛(其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和伊朗高原西缘。它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
29、晴朗、炎热、干燥。伊朗高原的气候为半干旱草原和干旱沙漠的伊朗型气候。伊朗高原主要是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但在本区南部低地也可达3032,最高达4050;冬季又不如中亚地区寒冷,多在510之间。在降水方面,由于本区西接地中海式气候区,冬季受地中海极锋上气旋活动的影响,降水较多;夏季由于印度低压影响,本区多吹北风,因而不易降雨。降水量的分布西部较多,札格罗斯山脉西南坡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年较水量可达500毫米,而内部尚不足100毫米,成为荒漠地带。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的气温、降水等随地势高低而呈垂直变化,形成了高山型气候。如青藏高原虽与伊朗高原纬度位置相
30、同,但因地势高耸,气温很低,而具有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地势高峻也形成了从山地亚热带至高山冰雪带的典型亚热带高山垂直气候带结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青藏高原东缘以东以及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南部一小部分,属于大陆东岸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且冬夏长短大致相等。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冬季风是由大陆内部吹出的寒冷气流,风势很强;夏季风是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高温多湿的气流。本区冬冷夏热,若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都显得比较突出,如以纬度较低的上海(3112N)同纬度较高的贝鲁特(3349N)、亚特兰大(3339N)相比,一月平均气温比后者低,而七月的平均温度又显得较高。本
31、区夏季多雨,这与西岸的地中海式气候相比,恰成鲜明的对照。六、七月有梅雨,九、十月沿海一带又有台风雨;冬季在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有南支急流通过,气旋过境频繁,云雨也较多。因而本区降水量比较丰富,长江中、下游一带可达1,000毫米左右,而迎风山坡更丰富,如牯岭可达2,529毫米。92.亚洲的水系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水系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
32、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
33、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
34、尼塞河改道北流,过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93.亚洲北冰洋流域的大河都具有哪些水文特征?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是北冰流的大河。鄂毕河由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比亚河和卡童河汇成,注入喀拉海的鄂毕湾,全长3,676公里;若以额尔齐斯河为源,总长为5, 579公里,流域面积为248.5万平方公里。叶尼塞河由源自西萨彦岭的两条山地河流大叶尼塞河和小叶尼塞河汇合而成,注入喀拉海的叶尼塞湾,全长3,354公里;若从注入贝加尔湖的色楞格河的源头算起,全长达5,940公里,流域面积为259.9万平方公里。在苏联的河流中,它的水量和集水面积均占首位。勒拿河源出贝加尔山脉
35、西坡,长4,270公里,流域面积242.5万平方公里,其长度与流域面积在苏联河流中仅次于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居第三位。北亚大河都发源于蒙古高原北侧山地,每当春夏冰雪融化时,河流水量非常丰富。叶尼塞河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附近,年平均流量是2,900立方米/秒,但在春汛时,最大流量达到29,300立方米/秒。鄂毕河在春汛时,上游部分(巴尔瑙尔附近)通常有两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四月末,由于平原的融雪所引起;第二次从五月末到六月初,那时高山积雪开始融化。勒拿河春汛时,通常有两次涨水,第一次发生在五月下半月,水位最高,主要是由融雪形成的;第二次是由雨水造成的,发生在六月。北亚河流的结冰期都很长,东西
36、伯利亚更长,可达69个月;雅马尔半岛河流结冰期达7个月;雅纳河下游在九月底封冻,到次年五月底才解冻。西伯利亚的河流由于自南向北流,各河上游融冰在先,下游解冻在后,每当春季上游河冰融化时,下游因尚未完全解冻而导致冰水泛滥,使下游两岸多沼泽。94.里海有哪些特点?里海是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一个大海迹湖。在地质年代里,它曾同咸海、亚速海、黑海、地中海联在一起,到第三纪时,由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的形成,最后才与地中海、黑海分开。里海有许多特点:(1)面积广、容积大、水位变化剧烈。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1929年,连同岛屿在内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但到1970年已缩至37.1万平方公里,仍居世
37、界第一位;其水位也从18301929年的-25.5米,降至目前的-28米,平均水深180米;湖水总容积为7.6万立方公里。(2)湖水盐分高。里海同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咸水湖。里海水含盐量平均为13,比大洋盐分低得多,但所含的硫酸盐远高于大洋,因此,里海水既咸又苦。里海含盐量分布不均,北部湖水较浅,又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含盐量较低,多淡水鱼;东岸因与沙漠为邻,又无淡水注入,故湖水盐分很高,有大量石膏和食盐沉淀。(3)多狂风巨浪。里海的波浪很大,几乎与黑海的波浪相当,只是比较短和急。在巴库和克拉斯诺伏斯克之间的开阔湖面上,常发生高达46米的波浪。吹南风时,巨大的波浪,从
38、里海南部和中部的广阔地段进入浅水地段后,波浪缩短,变得险急。这时若暴风改变了方向,北风成了自己的波浪系统,它迎击南风吹来的波浪,于是产生了危险的激浪。(4)有典型的海洋生物。里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除沿岸有丰富的矿产(石油、盐类等)外,湖内有丰富的鱼类和海兽。这里有导源于北冰洋的海豹、鲑鱼和若干种甲壳纲的动物,它们是在冰川时代从北冰洋游入里海的。这些移居的生物至今还保存着它们得自北极同类的特征,如鲑鱼在冬季繁殖,海豹在北里海冰块上生育。此外,里海也拥有地中海型的生物,即在里海同黑海分开前,它们从库马马内赤低地流入里海的。大叶藻类和鸟哈科软体动物,鱼类中的银汗鱼、海生杨枝鱼、虾虎鱼等,都选择盐
39、分很高的地方生活,这也证实它们是来自海洋的动物。95.贝加尔湖和死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贝加尔湖是个构造湖,为一东北西南向的断层地堑,形状狭长,湖长636公里,最宽处几达80公里,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面海拔462米,但湖水最深处达1,620米,成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由于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流入和安加拉河流出,因此它是一个有出口的淡水湖,湖水矿化度很低,宜于饮用。湖水面积广大,对附近的气候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贝加尔湖的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古老性的特点。在湖中生活着1,800种生物,其中有1,083种是特有种,例如贝加尔湖海豹、81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等,
40、都是本湖特产;又由于该湖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故仍保留着第三纪淡水动物,并发育成许多新种。死海也是个构造湖,死海地沟是东非大断裂带的延续部分。死海狭长而深,南北长有75公里,东西最宽处仅16公里,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湖面比地中海海面低392米,而湖底更比地中海低792米。死海虽有约旦河注入,东南还有哈萨河流进,每天由河流注入的水量为400600万立方米,但由于这里的气候干燥炎热,蒸发量异常巨大,这个没有出口的湖泊非但不能使水面上升,反而有不断缩小之势。据研究,在地质时期,死海水面比现在要高出200米,它的南北长度达320公里。死海的水含盐量很高,一般为250,每公升湖水含盐227275克,
41、在110米深处,可达到327克。因此,死海成了一个“大盐库”,据说所蕴藏的盐量足够全世界40亿人食用2,000年。此外,湖水里还有几十亿吨的钾盐、硫酸镁、溴、碘和其它许多有用的化学元素。死海湖水的盐类含量高,比重也大,一般为1.1721.227,比人体比重(1.0211.097)大,因此,人在水面上躺着也不会下沉。96.亚洲有哪些主要自然植被和土壤类型?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亚洲植被与土壤类型组成及分布规律直接受现代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广大完整的面积,起伏极端的地形,尤其是多种多样的气候,是亚洲具有多种多样植被和土壤类型的主导因素。在森林植被土壤中,主要有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温带
42、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和热带雨林砖红壤化红壤和砖红壤;主要的草原植被土壤中有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在荒漠植被土壤中,主要有干旱荒漠荒漠土和灰钙土、半干旱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高寒荒漠寒漠土;此外,还有北亚的苔原冰沼土等。由于生物、气候都是重要的成土因素,因此,亚洲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分布在亚洲北部的是发育最年轻、种类较简单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它们受泛北极植物区系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只有较短的历史。分布在亚洲南部是发育历史悠久、种类非常复杂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热带季风林和热带雨林砖红壤化红壤和砖
43、红壤。它们是受古热带植物区系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发育都很古老,特别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迄今还保存着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在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零星分布着由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残遗树种所形成的森林(如鄂西的水杉、浙江的小片银杏等)。以亚欧大陆整体来看,植被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尤其是在大陆偏北的平坦地区和从北亚经东亚至南亚一带,纬向地带性表现最明显。前者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灰钙土和荒漠土;后者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砖
44、红壤化红壤、热带雨林砖红壤。这种纬向地带性变化,既反映热量变化,也反映干湿变化。如森林的南北演替,主要由于热量变化;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演替,主要由于干湿变化所致。上述纬向地带分布,受到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构造地形等非地带因素的影响,使气候的干湿状况和植被土壤的分布,在亚欧大陆表现为从东西两边沿海向大陆中部有规律的演替。例如,在秦岭以北的东亚中纬度地带,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土壤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递变,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亚洲中部多高大山脉和高原,由于山地的高度变化,引起生物、气候的垂直变化,打乱了植被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而形成植被土壤类型的垂直带结构。各个山地
45、由于所在纬度和受山脉走向、坡向、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同,垂直带数目、类型、分布高度等也不一致,但其基本的植被类型与该山地所在纬度地带性或经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相一致。在北半球,海拔高度相等的山地,位置愈向北,其垂直带数目愈少;同一个植被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在一个山地的南坡比北坡高;此外,山地愈高,垂直带谱也愈完整,组成也较复杂。97.西伯利亚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西伯利亚又称北亚,是指亚洲北部的广大地区。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太平洋沿岸,南接哈萨克斯坦、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东北。东西长达7,000公里,南北宽4,000公里。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1)极端的大陆性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热。极
46、为酷寒而漫长的冬季限制了阔叶林的生长,因而西伯利亚缺少混交林和阔叶林带。(2)永冻层分布广,它占有西伯利亚将近四分之三的面积。永冻层的存在也影响西伯利亚自然界其它许多特征的形成。例如在水文上,永冻层形成了夏季的蓄水层及水分的供给者;在土壤上,由于永冻层的存在,在过度湿润的地区引起土壤的沼泽化;另外,从动物界方面来看,永冻层成为掘土动物不可克服的障碍。(3)纬向自然带特别典型,北极冰原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均为世界性自然地带。北亚南部边缘有或断或续的森林草原和草原,是向南方地理区的过渡地带。形成北亚地理环境结构的主导因素是反映地带性因素的气候,它的南北逐渐变化,是形成纬向自然带的根本原因。当
47、然在纬度地带性占主导的北亚,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东西之间也有很大差异。98.亚洲的农业生产有哪几种地域类型?亚洲无论就面积还是人口来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开发历史悠久。由于不同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1)水田集约化农业。它是亚洲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气候区域,高温多雨,水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水田在耕地面积中所占比重很高,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农种植技术水平较高。这一地区是世界稻谷主要生产地带,水稻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如我国的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中南半
48、岛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带,爪哇岛,恒河中下游和印度河三角洲等地。亚洲是世界稻米主要出口区之一,年输出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三以上。中南半岛上的几个三角洲地带水田最为集中,大都是单一水稻种植区和大米出口区。这一类型地区多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除我国、朝鲜等国外,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关系居于优势。一般来说,我国、朝鲜、日本等国采用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劳动量多,化肥施用量较大,单位面积产量名列世界前茅;而东南亚、南亚的水利化、化学化等水平较低,多靠天收成,单产不高。(2)旱田农业。多分布在水田区的周围,年降水量较前区为少,雨量变率较大,须具备完整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才能旱涝保
49、收。大多数国家多采用分散个体经营,属集约化水平较低的自给性农业。多种植旱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等。同时,种植业与养畜业结合较紧密,主要饲养马、牛、羊、猪等。以我国华北、东北,印度德干高原,恒河中、下游以及日本的北海道等为代表性区域。(3)游牧半游牧农业。包括蒙古,我国的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西亚的干燥、半干燥草原与荒漠区,同时也包括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带。主要利用天然草原为放牧场,逐水草而居,放养牛、绵羊、山羊和骆驼等。畜产品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一般不高。水草丰富的“绿洲”地带发展有灌溉农业,以种植麦类和杂粮为主。(4)种植园农业。为亚洲近代出现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是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推
50、行强制政策逐渐形成的。多为资本主义经营的大农园,一般为外资所控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主要种植供出口的热带经济作物,多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5)迁移农业。这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经营方式,以种植杂粮作物为主,大多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99.蒙古在自然和经济上有何突出特点?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处我国和苏联之间,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面积156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全境是高原,平均海拔1,500余米,大部分地区多山,许多山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由于深居亚洲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势高亢,群山环绕,故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其特点是冬长而严寒,夏短而酷热,气
51、温变化剧烈,降水稀少。境内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曾分别达50和40。冬季时蒙古高原北部形成高气压中心,是亚洲季风气候区“寒潮”的源地之一。霜冻期较长,生长期短,一般只有100天左右。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200毫米。整个蒙古高原上草原、戈壁和沙漠广布。干旱和风暴是影响农、牧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自古以来,蒙古经济即以传统的游牧业为主。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草场和放牧场占农牧业用地的99多;畜牧业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7580和出口总值的8090,畜牧业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以养羊为主,次为牛、马、骆驼等的放牧。工业基础薄弱,部门结构单调,以畜产品加工业最为重要。
52、畜产品是蒙古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主要来源。100.为什么朝鲜素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朝鲜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向南突出的朝鲜半岛上。东滨日本海,西临黄海,北以鸭绿江、图们江同我国为邻,东北一角与苏联接壤,东南隔朝鲜海峡同日本相望。朝鲜领土由朝鲜半岛和附近的4,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朝鲜半岛南北狭长,直线距离最长840公里(约合2,100朝鲜里),东西直线距离最长为360公里(约合900朝鲜里),而且朝鲜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因此,人们就用“三千里锦绣江山”来赞誉她的壮丽山河。朝鲜三面环水,背依大陆,正当日本列岛通往亚洲大陆的“天然桥梁”地带,朝鲜海峡又扼东北亚地区与东南亚海上往来要津,地位十分重要。朝鲜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北部盖马高原地势最高;东部有太白山脉纵贯南北,耸立在太白山脉北段的金刚山,峰峦秀丽,飞瀑倾泻,林木参天,山间有不少名胜古迹,是著名游览胜地;半岛西部、南部地势较低平,有一系列冲积平原,较大的有安州平原、平壤平原、载宁平原、汉城平原等,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朝鲜河网稠密,河流从山地奔流而下,通过狭窄的沿海平原,直泻入海,流程短,上游水流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丰富。较长的河流有大同江、汉江、洛东江及鸭绿江、图们江等。朝鲜森林茂密,覆被率高达70,葱茏茂密的山林更增添了大地的锦绣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