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完成设问1,理清本节思路。亦可穿插其中讲重点阐释重点阐释1、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 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结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3、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要求学生指出三次巨变及从中得出启示。4、 设问: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形成的时间及开创性工作。(走进新时代)5、 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资本主义国家有计划;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各举一例说明之。一、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二、教
2、学目的:了解本节知识要点,掌握初步分析问题方法。三、教学重难点: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线索梳理设问: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作了哪些重大突破?突破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阶级斗争中心论的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突破社会主义建设的单一模式十二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一步到位的思想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理论。突破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3、汇成系统。成为全党指导思想。突破单纯意识形态束缚妥善处理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和外交关系。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是中共提出的特指在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其既不同于过渡时期,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后的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多层次。且极不平衡。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奠定,但很不完善。精神文明有一定基础,但比较薄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
4、一国两制(内涵和首先实现地区);分析港澳问台湾问题的不同。7、回顾香港被侵占事实,思考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战略;在社会主义的领导与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
5、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典型例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由农材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要注意的是台湾和香港和澳门问题,虽然都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台湾是内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关于香港问题1841、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2、“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指出三次巨变及从中得出启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分析:这三次变革都是对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对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第一次变革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国。第二次变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建立了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第三次变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部分和环节进行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启示: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只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就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