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13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96年至2005年各地高考卷(世界现代史部分)全集一、选择题部分:1996年.1.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2.下列事实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亡无关的是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B.德军主力突破了马其诺防线C.英法在对德开战后坐失时机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3.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

2、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A.台湾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战略的重要内容B.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C.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公报原则一致D.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公约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D.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1997.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1) 莫斯科战役 (2) 诺曼底登陆(3) 不列颠之战 (4) 阿拉曼之战A (3) (4) (1) (2) B (1) (4

3、) (3) (2) C (3) (1) (4) (2) D (1) (3) (2) (4) 6.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1998年7.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最后是通过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骗取选票,获得议会多数 C、国家元首的授权 D、胁迫当局解散其他政党8.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 C、敦刻尔克撤

4、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国投降9.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1999.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的国家是A.捷克斯洛伐克 B.罗马尼亚C.波兰 D.保加利亚11.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2引发本世纪20年代未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

5、 B. C. D.13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14. 本世纪40年代未至60年代未南斯拉夫、波主、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主分裂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15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2000年春季(北京、安徽卷)16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到它是否有利于

6、 (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17导致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 A政府和议会已产瘫痪 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军人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 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的核心 18联合国家宣言和亚非会议决议共同推崇的原则是: A以集体行动消除对和平的威胁 B反对殖民主义 C维护人权和国家独立 D联合利用各国资源 19“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 ) 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苏联政治军事力增强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 B C D 20二战后,促使韩国、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

7、) A采用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利用本国的廉价资源吸引外国投资 C利用了西方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 D接受国外大量军事订货 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2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23.19

8、36年8月法国政府针对西班牙内战发表的声明 A.使西班牙政府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B.阻止了佛朗哥叛军与国外法西斯势力的勾结 C.改善了自身的战略环境 D.有利于防止欧洲走向新的世界大战24.以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被法西斯军队完全占领过的地方是 (1)阿拉曼 (2)斯大林格勒 (3)卢森堡 (4)菲律宾 A.(1)(4) B.(2)(3) C.(3)(4) D.(1)(2)25.20世纪西欧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时期是在 A.30年代中期 B.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 C.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D.70年代后期26.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原子能技术取

9、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 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 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2001年春季高考历史卷(北京、内蒙古、安徽卷)27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28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29 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和西亚产油国在经济发展上都A、面临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

10、问题B、注重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起丰裕的国家财富D、调整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经济循环30.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海军军备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3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3

11、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B C D 33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由国家主导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 B C D 3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 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 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5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

12、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西西里岛登陆 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 D阿拉曼战役3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发生动摇的表现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美国开始改变战后初期对苏全面强硬政策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D日本、西欧成为强大竞争对手38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3920世纪的两次世

13、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 B C D 40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41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

14、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42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43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44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四月提纲的发表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15、布列斯特和约签订A B C D 45下列文件中,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A九国公约B联合国家宣言C大西洋宪章D波茨坦公告46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B双方互有攻守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47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48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

16、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49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50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元化 51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

17、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北京卷)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复杂多变,影响深远。回答。52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A争当海上霸主 B争夺贸易霸权C建立国际联盟 D攫取世界霸权5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54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

18、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004 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单科卷)5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A敦刻尔克战役B诺曼底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5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占领区不包括A波兰 B 捷克斯洛伐克 C 西班牙 D 荷兰57.杜鲁门提出“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这一主张付诸实行后A所有对日作战国家的军队共同占领了日本 B战争结束后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了日本C美苏两国联合控制了日本 D美国以“盟军”名义占领了日本58.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C只局限

19、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59.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 石油输出国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成立至今已经历了50多个春秋,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60下列选项中属于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行动是A 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发动战争 B 1999年多国部队进入东帝汶C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 D 2003年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B.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 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国际关系是世界近现代

20、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回答。62.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 建立国际联盟B. 调整欧洲国家边界C. 签订对德和约D. 分配德国战争赔款63. 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 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C. 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抗衡D. 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部分64.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

21、形成65.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二、材料题与问答题:199566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10分)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1998年6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

22、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

23、降低。 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55195819601963196619681970197219741976产值17323932043168210261438196929424545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根据材料回答: 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6分)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6分)1999.68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69邓小平指出

24、:“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位同学学习时说:本世纪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13分)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69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请你依据有关事实略加说明。(5分)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历史试题(北京、内蒙古、安徽卷)70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

25、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13分)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71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问题: (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 。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2分) (2)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37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

26、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德国之海军军力不得超过战斗舰6艘,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舰12艘,鱼雷舰12艘其中不应包含任何潜水艇在德国建造及获得之任何潜水艇虽为商务之用,亦应禁止。凡尔赛和约材料二 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通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德国国防法(1935年)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

27、时,德国国防部长受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材料三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回答:(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针对凡尔塞和约,德国曾在1936年采取过什么重大的行动?(6分)(2)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分)(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造成这些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4分)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73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

28、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推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3)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江苏卷)74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15分)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75

29、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5分)76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1)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农业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末,苏俄(苏联)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8分)有何经验教训?(4分) 77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的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急诊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者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辨的侵略事实,美国

30、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是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承认,如果不容争辨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回答:(1)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者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 分)(2)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6 分)(3) 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

31、。(4 分7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0分)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间19291947年19481973年197480年代中期贡献率313340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图6 图7(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8分)(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1

32、4分)(3)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分值相同;多答不加分):(18分)。 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79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

33、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图7 (1)“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分)其成立后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分)(2)“欧洲共同体”是由哪些机构合并成立的?(3分)8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

34、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 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周年。(1分)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10分)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3分) 81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本题共13分) 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9分) (2)纵观这近200年的

35、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8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击度。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井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

36、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9分)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12分) 参考答案: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ABCBCA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CAABCAA题

37、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ACCADDD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AABDBABCD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BABCACBBCA题号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CDCBBCDBAD题号6162636465答案ACCBA66. 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1分)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 分)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抗意民族解放

38、战争。(1分)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1分)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敌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的启迪。(1分)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1分)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1 分)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分) 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2 分)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2分) 67. 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

39、。(2分)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分) 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68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1分)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2分):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 分)。 图二:美、英、法等国通过“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 削弱德国为复兴德国(1分):德国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大国(1分):1929年一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推行扩张 政策(1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1

40、分)美国实行”中立”,苏联避战自保(1 分):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国土被德国占领(1分) 图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对德分区占领(1分):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处置德国等问题上产生矛盾(1分):两个德国分立(1分)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1分)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2分):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 分)。69.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却激起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

41、赃不均势必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70进步性: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8分)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5分)71(1)欧洲联盟(或欧盟)。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2)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加强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72(1)主要不同: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2分)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1分)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2分) 重大行

42、动: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分) (2)英国允许德国发展海军并拥有潜水艇;(2分)与德国一道破坏了凡尔塞和约。(2分)(3)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1分) 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采取了容忍态度;(2分)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分)73(3)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74(15分)第一

43、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位。75答察要点:(15分)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

44、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76(1)将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经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教训:损害了

45、农民利益(挫伤民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77答案要点:美国会不会承担法律上的义务。(2 分)威尔逊认为,对美国而言,盟约规定的义务主要是道义上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承担一定的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则反对承担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取得胜利,美国没有参加国联。(6 分)美国不陷入欧洲事务。在意埃战争中,美国推行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实际上有利于侵略者。(4 分)78(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4分),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4分)。(2)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3分),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

46、土瓜分完毕(4分);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4分)、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3分)。(3) 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3分);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解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4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科技和管理等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7分),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第一位。(4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6分)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4分)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要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三大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47、农业;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8分)79(1) 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到80年代中期,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并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2)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80(1)50。 (2)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 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

48、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 (3)联盟形成: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等。 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等。 81(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如答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如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82(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