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定位1.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2.主导作用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利用为例)(1)影响(2) 应对措施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对水源调入区(2)对水源调出区和沿途地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3)应对措施:需要处理好水源调出区与调入区的关系,需要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及
2、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问题。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1)负面影响: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物种减少。(2) 有利影响思考1.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答案地面沉降、破坏地表生态平衡、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砍伐对地理环境有何负面影响?答案造成土壤侵蚀、物种减少、全球气候失调等生态环境问题。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内部产业发展(1)区域内劳动力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2)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
3、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3)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2.区域间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的影响(1)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2)从地理环境来看(3) 从就业机会来看思考3.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答案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
4、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探究点一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
5、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原因(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水源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水源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4)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答案(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
6、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调出区:调水会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河口地区河流的流量减小,使泥沙淤积严重、引发咸潮等;如果调出区需要修建水库,还会淹没土地,引发移民问题。沿途流经地区:地下水位会升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容易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有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等。(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反思归纳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有利的影响是主要的,不利的影响可以通过技术和工程等手段加以克服。(1)有利影响对经济的影响:调入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
7、扩大水域,满足生产和生活之需。对生态的影响自然要素水文扩大陆地表面水域,补充地下水气候补偿调节河湖水量,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生物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地质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2)不利影响(以南水北调为例)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
8、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探究点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北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突破。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三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1)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促使北京、天津两市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3)在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这些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有什么影响?答案(1)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
9、地区转移;转入地区靠近交通便利的沿海、铁路沿线;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严重的产业。(2)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升高,地租提高、土地资源紧张等众多因素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的管理加强等;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更廉价、自然资源丰富、地租低,生产成本低。(3)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反思归纳1.产业转移的规律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首先是
10、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对点训练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下列关于区域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不大B.区域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区域地理环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总是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发展D.区域地理环境在人地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在人
11、地关系中,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是人地关系的主导,人类可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主动地改造地理环境,也有不自觉的破坏。对点训练二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采矿易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排放的废渣占据大量土地,同时还会污染大气、水和土壤促进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A. B.C. D.答案A解析煤炭资源的开采,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采矿还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等,是矿产资源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对点训练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
12、理环境的影响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B.由资源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资金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是()A.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B.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C.趋于平衡D.从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转移答案3.A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变化。第4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逐渐从
13、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综合提升5.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材料三(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2)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北方地区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4)受水地区使用调来的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什么作用?(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
14、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而北方人口、耕地较多,工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缺乏。(2)中线基本可以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源充足,水质好;输水过程中,水不易受污染。(3)北方冬春季节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长江最适宜夏秋季节调水;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调需的季节差异。(4)受水区因水量增加,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问题。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中
15、线工程可以利用地势自流;中线的取水地点位于丹江口水库,水质较好。第(3)题,根据降水资料分析,南水北调调需之间存在季节差异,可通过修建水库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差异。第(4)题,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水源。第(5)题,在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时,需要处理好水源调出区和水源调入区的关系,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问题。教材P24探索本“探索”要求我们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小山坡发生的变化,体会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自然方面看,小山坡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小山坡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经济因素,只能长期荒芜。从人文方面看,该小山坡无常住人口
16、,交通不便,当地政府在小山坡上建大学后,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荒地变为建筑用地,人口增多、交通便利,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昔日荒芜的小山坡变得焕然一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探索”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正面的影响。教材P25思考除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外,还有: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教材P26思考调水时对水源调出区带来的影响是使调出区流量减少,若调出区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可能使海水倒灌,水质变坏。对调水沿途流经地区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教材P29填图教材P31讨论减少环境压力的主要方法有:发展循
17、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清洁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提倡绿色消费,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浪费。1.循环经济概述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以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大力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原则,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2.我国循环经济的实施(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或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三个
18、方面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2)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谋求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节约土地,互通物料,提高效率,通过成员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整体良好表现。(3)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型生产结构。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垃圾分类
19、回收:将生产和生活的垃圾进行分类,发展经济合理的回收利用技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教材P31复习题1.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对自然进行改造,影响地理环境;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地理环境。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人类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改造了自然环境,造福了人类,引起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人类在利用资源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引起地理环境的恶化,产生负面影响。3.由于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结果,经济发达地区
20、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就产生了差距。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同时,也使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会使移入地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使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同时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移出地转移到移入地。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4.中国的南水北调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在南水北调
21、过程中要着重注意生态问题,如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线工程的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的影响;西线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 基础过关1.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已不大B.人类主动地改造自然环境时总会产生负面影响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着地理环境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总是从所有因素的影响开始的答案C解析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地
2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着地理环境,对环境的影响总是从某些因素的影响开始的。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23题。2.该工程()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3.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23、答案2.A3.C解析第2题,该输水线路九成以上走隧洞,说明地势起伏大;除千岛湖外,还有钱塘江、东苕溪等水源地;该线路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可自流供水。第3题,以千岛湖作为取水口,配水工程有九层以上线路走隧洞,会减少下游取水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4.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东部电价升高,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5.西
24、电东送是将中西部地区的水电和火电输往东部,图中有火电站分布的是()A. B. C. D.6.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是山西,最大输入省是广东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1)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南通在
25、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3)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答案(1)地处我国中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2)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3)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淮南煤炭资源丰富。地处我国中东部,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地理位置优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加上该地交通便利,
26、所以发展成为重要能源基地。(2)“皖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3)南通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较低,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便于承接产业转移。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读图回答89题。8.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C.提高就业率 D.降低碳排放9.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产生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A.发热量低 B.应用广泛C.有害成
27、分多 D.分布不平衡答案8.D9.A解析第8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必然加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就意味着山西省要消耗更多的煤炭,从而导致碳排放增多。第9题,煤炭相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发热量较低,产生同样的电力需要的煤炭更多,而且CO2排放量大,因此对交通和生态产生的压力都比较大。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如下图)之一的中缅管道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输油管道于2013年底竣工。读图,完成1011题。10.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有()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D.
28、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11.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通道()A.油源相对不足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C.运输连续性较差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答案10.D11.C解析第10题,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能够加快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A错。油气进口主要是管道运输,与公路、铁路不能交会,B错。油气通道的建设可能破坏植被,降低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C错。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可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对。第11题,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口,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运输的连续性较差,C对;油源充足,A错;需要经过海运,受
29、气象因素影响较大,B错;不能直达我国主要消费市场,D错。能力提升12.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2)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1)位置毗邻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地价低廉;劳动力丰富等。(2)有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不利:可能加剧环境污染。解析(1)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与影响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相似,主要从交通、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协作条件、政策扶持、地价、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同时注意与产业转移地区的相互位置关系。(2)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方面。对影响的评价要从有利、不利两个角度分析,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