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1、2、 3自然段,明白每段写小艇的哪一方面内容。 2边读边想象,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特别是第二段的几个比喻句。 3感情朗读,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4背诵课文。(上限是背诵第二段,下限是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1概括写小艇的四个方面的内容。2理解第6自然段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1自然段。(1)默读第1段,划出重点句。讨论后板书:重要交通工具。(2)想想重点句与前后句子是什么关系?(“水上城市”点明为什么重要,“等于街头的汽车”形象写出如何重要。)(3)小结: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句
2、概括段意,还可以抓住重点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2学习第2。3自然段。过渡: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小艇”幻灯片(或画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特点。(注意引导想象小艇行动起来的情形和坐在舱里的感觉。)(2)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划写得准确而生动的语句,朗读体会。(3)交流(重点体会几个比喻句),相机指导朗读。 长、窄、深 像独木船板书 外形 翘 像新月 轻巧、灵活 仿佛一条蛇 感觉:软、有意思。(4)借助板书,背诵第2自然段。(能力强的可背诵2、3自然段。)(5)小结:作者从小艇的外表写到船舱里,两个自然段的观察角度不同。概括段意时,就要把两段的内容归并起来。3学习第4自然段。(
3、1)自由读第4段,思考课后习题1(2)。(2)交流后板书;一般 特殊(3)指导感情朗读第4段,边读边想象船夫驾驶小艇的情形。(重点引导想象在三种特殊情况下,船夫是如何操纵小艇的,进一步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4)概括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这与上文有什么关系?(5)小结: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一方面是船夫在水上城市长期训练的结果,另一方是由小艇自身的外形特点决定的,我们只有边读边联系,才能深入理解课文。4作业选做其中一题。(1) 背诵并默写第之自然段。 (2)用“像”造几个比喻句。(3)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外形。(鼓励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
4、1学习第6自然段,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2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步骤与方法。 3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4完成部分课堂作业。(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6自然段。(1)速读第6段,参考“学习提示”,思考:这一段写什么?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都是写小艇的作用。第1段是概括地写,这一段是具体地写。首尾照应。)(2)再次默读,思考: 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 质疑问难。(3)交流思考题,引导认识以下两点: 作者抓住几个代表性人物的活动,说明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 作者从白天、夜晚两个不同时间,表现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4)利质疑问难,重点理解
5、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学生若有困难,可逐步引导。想一想,威尼斯的夜景前后有什么变化?(热闹一静寂)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小艇有什么变化吗?(动停)小结:从这段夜景描写中,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小艇的动与停,直接牵动着威尼斯人的工作、生活,影响着威尼斯的闹与静。小艇的确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2哪一段文字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边读边想象,争取读好。3(机动,学习能力强的班级或学生可以完成。)以“我特别欣赏威尼斯的( )”作总起句,说说自己对威尼斯水上风情的感受。4回顾整篇课文,深化总结分段方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
6、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状物的文章常用按事物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
7、品味。(1)理清课文描述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2)按几个方面将自然段进行归并,分段。(3)看看每部分是怎样记叙事物的某方面。(4)想想每部分之间的关系。 5作业。(1)听写词语。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完成课堂作业的部分习题。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