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老舍、沈从文作品分析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分析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
2、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等。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祥子形象分析,用纵横结构人物分析法祥子形象式一个个人奋斗的洋车夫形象。描写了城市如何吞噬一颗单纯的灵魂。一个破产的农民被“城
3、市化”,却又最终被抛入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精神上受到了极度的璀璨与毁灭。祥子性格特点;堕落堕落道路上的演变过程就是“三起三落”的个人奋斗史祥子破产后,从农村流浪进老北京,他带着自己天真的梦想,想在这个城市中挣下自己的一份产业属于自己的一辆车,这是他全部得指望和生活动力。祥子经过三年的卖力气,苦挣苦熬,终于有了自己的一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但是这辆车被抢走,祥子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打击,车子对于祥子,就如土地对于农民,拥有了,才是实实在在的。丢车,成为祥子悲剧的起点。祥子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而是变得比第次更疯狂,更狠心,不仅是不抽烟、不喝酒,
4、而且是不顾同行的笑骂和诅咒,拼命抢座;但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祥子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不得不回到了人和车厂,不得不和虎妞结婚,虎妞难产死去,祥子只好把用虎妞私房钱买的车卖掉,用来办理丧事。虎妞死了,自己真心喜欢的小福子也死在妓院,祥子农民的好品质也就逐渐消失,祥子开始吃喝嫖赌,原来那个“在地狱里都能做个好鬼”的农民吼声,活在世上却如同鬼一样。经过第三次打击之后,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形象意义是“老中国儿女”的共同特点,不敢正视现实,人际关系冷漠,个人奋斗的理想一旦破灭,就会自感堕落而走向灭亡。也说明当时的中国的现代工业不能为祥子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个发展谋生的机会,最终只能沦落为流氓
5、无产者。在分析祥子形象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祥子的生活中,虎妞的出现是一个大灾难”。虎妞在祥子走向堕落道路上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祥子与虎妞的结合,正是祥子在遭受了第二次打击,陷入极度痛苦之中的时候,然而,此时虎妞的出现,不是给祥子以支持,而只是对祥子的占有,这对祥子来说,无疑是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一次惨重失败。祥子与虎妞的结合限制了他对理想的追求,而虎妞的死,虽然使他在精神上得到了解脱,但被家庭束缚后的祥子在家庭解体后,他立志奋斗的思想武装也同时被解除了。可以说虎妞对祥子实现自食其力的理想事一个极大地破坏。沈从文边城分析沈从文(19021988)1902年12月28日,著名作家、历史学家
6、、考古学家,湖南凤凰人。20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先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的传奇:一个只读了几年私塾的大学教授,一个写作了边城、湘行散记等伟大作品的文学大师,一个生命前40年做作家、后40年成为考古学家的奇人,一个永远都自称为“乡下人”的透明自然的赤子在沈从文先生晚年常去探望他的林斤澜先生描述道,临近生命终点的沈从文先生常常一个人木然地看着电视,一坐就是大半天,无所思无所欲。有一次,沈从文先生突然对汪曾祺、林斤澜说了这么一句:“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但这个世界对他却有很多好说的,而且相信会继续不断地说下去。边城分析边城是沈从文1934年创作
7、的一部中篇小说,陆续发表在国闻周报上。基本故事情节是:在川湘交界的湘西边境,有一个叫茶峒的小小山城,城外有一条小溪,溪边的白塔下,住着一户摆渡人家,家里只有两个人祖父和孙女相依为命,另有一只善解人意的黄狗跟随在主人的左右。孙女名叫翠翠,她的母亲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七年前和一个在茶峒屯防的军人唱歌相恋,生下翠翠后殉情而死。翠翠在青山绿水中长大,天真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转眼间长到了十五岁。两年前的端午节,她进城去大河看划船比赛。比赛结束后,遇到了正在水中捉鸭子的一个少年,从此在她纯净的心中,留下了甜美的印象。那少年名叫傩送,是掌水码头的龙头老大顺顺的二儿子。不想,傩送的哥哥天保先请了媒人向翠
8、翠的祖父说亲,而翠翠的心中只是眷恋着傩送。按照茶峒人的惯例,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了一个女人,要进行决斗。然而天保和傩送都不愿伤害手足之情,弟弟就提出遵循茶峒人的求婚规矩,两个人轮流为翠翠唱歌,看谁能赢得她的心。哥哥勉强同意,但自知不是弟弟的对手,没有开口唱歌,第二天就押船向下河做生意去了。然而翠翠再也听不到求爱的歌声了,天保在押船中掉到漩水里淹死,傩送也伤痛不已,最后离家出走。这事对老船夫的打击最大,他承受着顺顺家的冷漠和众人的议论。在一个雷雨之夜,白塔倒了,老船夫也无声无息地死去。小溪边,只有翠翠还守着渡船,在梦里想念着迟迟不归的傩送。边城则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集中代表。沈从文不仅把边城看成是
9、一座供奉着人生理想的“希腊小庙”,而且,在这座小庙里还供奉着他的文学理想。在这座小庙里,不仅有他崇拜的代表着自然人性的理想人物,也不仅有他向往的代表着自然人性的理想生活,而且,还有他追求的代表着自然天性的理想文体。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
10、,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翠翠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的光辉,体现着人性中原本就存在的、未被现代文明侵蚀和扭曲的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翠翠在与仅有的男性的接触中萌生出爱意,就任由自己的心思,爱上了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二儿子(二老)傩送,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甚至在听到了团总想要与有碾房陪嫁的人家打亲家的话之后,丝毫没有将这个消息与自己的婚事联系在一起,在她的天真纯洁的心灵,似乎根本就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概念,因此,在作者眼中,她的爱是超越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最为高尚也最富有诗
11、意的爱。同样高尚的是团总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同时都爱上翠翠,但他们并没有自相残杀,当天保知道翠翠爱上了自己的弟弟后,便主动退出了竞争。令难以理解的是,这理想生活并不仅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悲伤。也许,这正是作者的人生观(生死观),天保的出走遭遇了不幸,傩送不胜悲哀的重负,也离家而去,连翠翠身边的惟一一个亲人外祖父也弃船仙逝,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翠翠,这一切生、老、病、死,在作者看来,都是自然的安排,人生的常态,当地民风如此,芸芸众生也应如此。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
12、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在祖父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寂。祖父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的女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孙女儿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话语来安慰孙女儿:“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泣。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他的许多活动都是围绕孙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展开的。但他又害怕翠翠会重蹈母亲的悲剧,所以,他去探天保的口风,征求翠翠对天保兄弟的看法,给翠翠讲她母亲的故事,唱那晚听来的歌,也因此他没有把天保兄弟的选择直接告诉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让翠翠理解,也没有成就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反而导致一些误会。从表面看,他是一个快乐、豪爽而略带幽默感的老人,但透过他的言行,我们却能感觉到老人心中的那种爱的矛盾和无奈的孤独沈从文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我要表达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