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12学年高二政治复习 政治精练37.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232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学年高二政治复习 政治精练3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12学年高二政治复习 政治精练3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12学年高二政治复习 政治精练3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政治基础知识复习 政治精练 (37)1、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是由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 A B C D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 哲学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支撑哲学为具

2、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作为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是在近代工业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B C D3、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于2011年2月14日揭晓。“感动中国”人物普遍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人间大爱。这表明 A道德信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

3、分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D一元论与二元论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6、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这说明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7、下列观点与右边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

4、,不预则废 8、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否定物质第一性 肯定存在决定思维夸大思维的作用 正确揭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 B C D9、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这两种观点 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 同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B C D10、英国哲

5、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可知论A B C D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在于 A从自然界自身去探索和寻找世界的物质本原B肯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C把世界理解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思想的存在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12、哲学的社会作用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

6、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上看,它体现了A、哲学对时代具有批判的功能 B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引导功能C、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D、哲学总是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DACCCCCACDDBABB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