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的是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手工业发展高度发达的基本史实,商业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等。通过本专题讲授,要让学生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来认识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进而全面的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加深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认识;体会古代中国经济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及近代落伍
2、的原因,学会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1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标考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及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并通过这些史实来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考点1】1.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过程。(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工具。(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3)春秋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战国中期,牛耕开始出现。至此中国古代采用铁农具和牛耕的精耕细作的农
3、业耕作方式形成。(4)农业生产工具:汉代发明了新式播种工具耧车。唐代,长江下游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1)商周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的井田制。(2)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唐后期到宋代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进一步发展。到宋代,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
4、重要经营形式。(4)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3.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
5、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考点综合1】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第2课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课标考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冶金、制瓷和丝织三种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通过这些史实来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解析考点2】1.简述中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6、1)冶炼业:青铜冶炼: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冶铁炼钢: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2)纺织业丝织业: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发明提花机,汉代使中国获得“丝国” 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3)陶瓷业制陶技术: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制瓷技术: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烧出的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
7、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2.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
8、“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考点释疑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与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相适应,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考点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唐、宋、明、清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解析考点3】1.概括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发展的主要表现。(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原始商业。
9、天然贝壳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货币。(2)商朝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商周时期,出现了骨币、铜币等人造贝币。(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5)秦始皇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统一币制,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6)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秦汉至
10、唐初,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7)宋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8)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考点释疑3】根据传说,中国商业的起源还要更早,可以追溯到神农之世。易传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说神农氏在教民稼穑、创制耒耜的同时,还设立
11、了商品交易的市场。这证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几乎是与自然经济同时产生的。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什么叫“三宝”呢?指的就是农民种的粮食、工人做的器械和生产用的原材料。“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可见商业流通在古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商业活动必然有货币交换。古代中国主要货币的演变经历了贝壳战国铜币秦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纸币白银等。货币的发展 促进了商品贸易的流通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商业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2.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12、;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三是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考点综合3】中国古代商业的
13、出现于商朝。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从经营形态上看,商周时期商业为官府所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迅速崛起,一些农民也开始把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从商业的发展上看,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秦汉中外贸易的发展、隋唐长安的繁荣、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宋代坊市界限的打破、夜市早市的出现、纸币的产生、元代中外贸易的兴盛以及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以此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第4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课标考点4】了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分析“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4、的原因。【解析考点4】1.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商鞅变法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
15、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考点释疑41】重农抑商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
16、,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2.“海禁”及“闭关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
17、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清朝初年,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厉行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实行“闭关锁国”。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影响:禁海、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考点释疑42】“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首先,“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
18、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及缓慢发展的原因。(1)标志: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就是
19、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当时苏州的丝织业和景德镇的陶瓷业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而微弱,发展非常缓慢。(3)缓慢的主要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考点综合4】在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到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这期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发展十分缓慢。由于明清政府都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且出于政治原因(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和人民反抗)开始实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20、阻止、延缓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禁海政策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也使得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交流。正是这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相结合,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并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从而埋下了日后落后挨打的祸根。【高考回眸】【例1】(2004年全国文综卷)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C)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例2】(2005年全国文综卷)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
21、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D)A成都平原 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例3】(2005年江苏卷)下列经济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的现象的是(A)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例4】(2005年全国文综卷)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C)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例5】(2005年天津文综卷)下列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曲辕犁桔槔战国铁犁筒车 (B)A谷物加工汲水耕地耕地B耕地汲水耕地灌溉C耕地汲水耕地谷物加工D谷物加工耕地耕地灌溉【例6】(2004年全
22、国文综卷)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D) 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 B. C. D.【例7】(2002全国春季文综卷)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D)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例8】(2005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瓖)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要皆致之数万,唯瓖挺身而去。旧唐书卷88材料二 (唐朝大
23、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唐会要卷86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答案】 (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2)地理位置优
24、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例9】(2001年全国卷)自南宋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变化:明代后期,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成为继米、面之外的人们的主食品种。(2)原因: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棉纺织技术的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3)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5、【专题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2.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子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已出现了曲辕犁A. B. C. D.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动4.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意义是A接受商鞅
26、建议实行变法 B从法律上肯定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5.古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所反映的现象正确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6.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粗放经营 B.精耕细作C.以土地为核心 D.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7.在冶铁中开始用煤始于A春秋 B战国 C汉代 D北宋8.缂丝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品,这风行全国是在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9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珐琅彩五彩瓷青花瓷白瓷青瓷A B C D10.一位殷实
27、的商人,多年来从事丝绸产销业。由于生意兴隆,从而雇用了五位技术工人协助生产。这一历史情境最早应出现在: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1.明朝后期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12.清末的禁海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 B. C. D.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
28、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请回答以下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2) 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简要说明其原因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朝奉行的“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
29、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进一步凝固、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同时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 禁海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
30、艘,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终于在近代的前夜迟滞了。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总趋势。(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交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清朝对外政策的认识。【专题测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C 2B 3D 4 B 5 A 6 B 7 C 8 B 9 B 10C 11D 12C二、非选择题:13.【答案】 (1)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31、萌芽的出现。(2)经营商业;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 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14【解答】(1)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主要原因:农耕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海禁”政策;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脱离世界潮流,鄙薄近代科技。(3)认识:闭关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妨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