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833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1)万里归船弄长笛,_。(黄庭坚登快阁)(2)郴江幸自绕郴山,_?(秦观踏莎行_)(3)为了“义”,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穷人感激接受了,孟子用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行为的本质,即“_”。(孟子 _)【答案】 (1). 此心吾与白鸥盟 (2). 为谁流下潇湘去 (3). 郴州旅舍 (4). 此之谓失其本心 (5). 鱼我所欲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及文学常识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

2、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注意“盟”字;(2)注意“潇”字;(3)中注意“郴”字;(4)注意“谓”字;(5)注意“欲”字。2.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张这次乒乓球比赛失败,老师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他向优胜同学学习。B小王被邻居阿姨告诫,子女与父母的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C小李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古代先贤处世准则,也是我们的修养法则。D小强想即便是小测试,也要充分准备,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2)将下列

3、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江南”可以是一个文化概念。 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中正平和,风雅精致,以文心墨韵见长,是中华精英文化的象征。毫不夸张地说,_,_,_,_,_。是江南文脉从长江汇入大海乃至成为整个东亚文化的酵母并且产生了全新的创造力与辐射力引导中华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交融碰撞是江南艺术精神引领了中国传统艺术走向高端与精致A B C D【答案】 (1). (1)B (2). (2)D【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

4、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使用正确。C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使用正确。本题D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意思是“比喻做事前期准备充分,后期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也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使用正确。B项,“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与语境“子女与父母的最好的相处之道”不符,故选D。(2)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形式为语句衔接排序

5、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本题中,由前一句“凌波水韵,翰墨流芳,中正平和,风雅精致,以文心墨韵见长”可以以总结出江南的艺术精神“江南是中华精英文化的象征。毫不夸张地说”可以推断出第一空应该填一个总结句,而且是江南艺术精神的作用,据此可以推断最合适,一下答案就出来了。再结合验证一下,这部分属于照应第句做形象地阐释,还有重要的关联词可参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来论证:“江南文脉从长江汇入大海”“引导文化交融碰撞”,“并且产生了”“乃至成为

6、”。故选D。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投食下的阅读饥饿鲁敏投食,一个比拟,像动物园里那样,给笼子里早已不猛的野兽丢些死鸡活鸭这是个有点调笑的说法。调笑是为了减轻内心的不适感。我老觉得,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投食模式。投食的主要表现是榜单、书目、名人推荐、月选季选年选等。一到周末或月底的进食时间,流水线一样的资讯平台就开始推送了,详尽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切成很小的碎块、撒好了提神的调料和悦目的花边,排列整齐地进入到我们各自所趴着的笼子里。如果你是一位在某个领域小有名声的人士,出版社还会直接把书给扔进来。这情况多么令人满意,你都不用动半根指头,就可以非常及时地进

7、食到本季最时新的读物。某天,有个摄制组来家里拍东西,主持人随手拿起茶几上一本书,语调喜悦:“哦,我刚刚在某老师家也看到这一本哎。最近,老是听到人说哎”我立即知道,我与“某老师”,还有别的一些老师,准是在同一时间被空投了同样的东西,都是刚刚打开包装,热气腾腾地放最靠手的地方,而这本书的下方,稍微带点陈灰的,是一堆同样来源的书。我不知道,我将在何时、或者是否真的会去拿起刀叉张开嘴巴绝非胃口不好,相反,阅读上,这些年我一直饥饿,这满目琳琅、饱食终日的饿,已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听听,连我自己也要脸红了,多么矫情的令人反感的说法。我当然知道真正的供给不足是什么样的。从五十年代的前辈们那里,我们都听过许多关于

8、阅读的故事,在那灰蓝色的回忆光圈里,他们到废品回收站找书、到贴有封条的仓库偷书、步行三个小时到一处去借书连夜急读并于次日凌晨交到下一个风尘仆仆的接力者手中。我的一位同行,是六十年代生人,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多次用一种不可思议地语气提起,他整个青少期的阅读,就是靠各种“意外”与“撞运气”,得以与某书碰上,然后就抱住死啃,啃得连碴子都不吐。他最神奇的是在垃圾堆里捡到过好书,拍拍灰,塞裤子口袋就拿回去读了每每听之,我总是啧啧不已,并且有种向往的心态,觉得那种匮乏,一方面是残酷的、压迫的,可其中又有种初恋般的纯度与浓度,甚至带有传奇的美感。我这心态显然也是不大健康。这所谓的美感,是出于我的主观视角,是对

9、比而生的,对比于当下的食欲僵死。投食而来的那些书单,一拨又一拨,挤挨挨、满当当地进入视线,爱恋的感觉就此稀薄了,似已没了起初的忠贞和虔诚,因它们不是我日思夜盼、苦苦求索而来的,甚至可能是并不需要的、伴有轻微质疑的。常常的,打开一本书,那样讲究的字体与排版,花了大心思的封面,体贴的、连配套的书签都备好了,可是啊,负疚地长叹,不想打开。我害怕会碰到反复碰到的情况,那既不甜也不苦,既不烫也不冰的滋味,都搅动不了齿舌,更何谈心肠与脑袋。当然,是可以看的,足可以翻上大半天,并也会条件反射地发笑与点头称是,直看得圆滚滚的、挺胸凸肚,可随后只消半个黄昏,就没了,就饿了,加倍的饿,空洞到极点的饿,并伴有异常的

10、伤心,为那书,为它那好看的样子,为我对它的无情遗忘。更绝望的是:那不独是那本书的命运,那更是我的、我们的。我饿着。我羞耻于这种饿,像得了道德败坏、见不得人的病。这怨不得别人的,为什么会在大丰大收、供给丰沛到过剩的背景下如此之饿?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去荆棘、去莽原、去冰雪中捕食的能力,从被抛弃的垃圾堆里、从加锁的门背后、从被打包变卖的废品中,翻找到那些破旧、残缺、没了用处、味淡如水的,但真正适配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吃大路货?为什么要叼起降落到眼跟前的发亮玩意儿,好像新晋小开总要赶上新品发布似的,哼哼唧唧地表示津津有味,以大合唱、团体操的标配方式来阅读、思考、发声?想想

11、看,这真是可怜而贫瘠的局面!大概正是出于这种恐慌的心理,每次看到书单,看到排行榜,看到几乎像课堂作业般整齐的赞美式反馈,我总升腾起一阵迷雾般的焦虑,我不知道我能否有勇气立即站起身、跑出去,趁着肢体与脑力尚未完全绵软,离开这无需任何心力的富足之地,跃入旷野,跃入干涸,激活被干扰和驯化过的视觉与嗅觉,恢复那种挑剔但准确的灵敏,重新长出野蛮有力的肌肉最终,在视线尽头的大地深处,在被忽略被冷落的地方,在依稀可辨的光线中,遭遇到我一直寻找和渴求的那本书。3. 用简洁的话对第段中加点词“投食模式”加以解释。4. 对第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描摹昔日人们因读物贫乏而遗弃阅读的景况。B. 为展开对阅读

12、现状与文化命运的思考作铺垫。C. 突显作者对真正供给不足状态的熟稔与忧惧。D. 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当下阅读丰沛现状的珍惜。5. 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 面对大量书籍,感觉营养不良的原因,是严重缺乏阅读时间。B. 对于过度讲究字体与排版、封面与美观的书籍向来嗤之以鼻。C. 担心自己会在阅读过剩的环境中丧失自主阅读的追求和能力。D. 每次看到书单和排行榜,就会激发自身阅读寻找书籍的动力。6. 分析第段语言运用上的特点。7.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答案】3. 以榜单、书目等为内容,固定时间,精细加工后流水线一样推送的被动阅读模式。 4. B 5. C 6. 答案示例:本段的语言调动多种修辞

13、手法,表达丰沛的情感,论说富有气势。先用比喻把阅读的饥渴喻为一种病;再用设问引出阅读过剩下个人阅读能力削弱甚至丧失的感伤;接着用排比罗列陈述阅读应在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用一串问句,反思当今读者随波逐流的现状;最后用长短结合的句式,表达作者的悲叹与忧思。全段一气呵成,发人深省。 7. 答案示例:本文先从投食阅读这一现象入手,引出对当今阅读现状思考的话题;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强调当今看似丰沛实则贫瘠与往昔看似贫瘠实则丰沛的阅读状态之间反差;进而辩证思考物质丰盈与精神匮乏之间的矛盾,表达对阅读现状乃至我们命运的反思;最后照应开头,呼吁人们进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主动阅读。【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要词

14、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要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解答时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本题要求解释“投食模式”,这个属于给概念词语下定义,首先要明确种属。投食模式是阅读模式的比拟说法,所以它属于阅读方式。然后再结合文本提炼特征,具体内容可结合语境分析。前文说“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投食模式。投食的主要表现是榜单、书目、名人推荐、月选季选年选等。一到周末或月底的进食时间,流水线一样的资讯平台就开始推送了,详尽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切成很小的碎块、撒好了提神的调料和悦目的花边,排列整齐地进入到我们各自所趴着的笼子里”,其中,“投食的主要表现是榜单、书目、名人推

15、荐、月选季选年选等”是说“投食模式是以榜单、书目等为内容”;“一到周末或月底的进食时间”是说“投食模式有固定时间”;“流水线一样的资讯平台就开始推送了” 是说“流水线一样推送”;“详尽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切成很小的碎块、撒好了提神的调料和悦目的花边,排列整齐地进入” 是说“精细加工后流水线一样推送”。据此可组合成“投食模式是以榜单、书目等为内容,固定时间,精细加工后流水线一样推送的被动阅读模式”。【4题详解】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升发。本题中,A项,“描摹昔日人们

16、因读物贫乏而遗弃阅读的景况”错误,与本文内容“他们到废品回收站找书、到贴有封条的仓库偷书”不符。C项,“突显作者对真正供给不足状态的熟稔与忧惧”错误,与本文内容“有种向往的心态,其中又有种初恋般的纯度与浓度,甚至带有传奇的美感”不符。D项,“表达作者对当下阅读丰沛现状的珍惜”错误,与本文内容“阅读上,这些年我一直饥饿,这满目琳琅、饱食终日的饿,已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不符。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及概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文中的观点句、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等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加以概括。推断文意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本题中,段首先提出论点“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

17、投食模式”;然后段写自己的阅读饥饿,“阅读上,这些年我一直饥饿”;接着段提出阅读上“真正的供给不足”;段写自己处于投食阅读模式下的感受;分析投食阅读模式的危害“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写反思以后的改变。A项,“是严重缺乏阅读时间”错误,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于过度讲究字体与排版、封面与美观的书籍向来嗤之以鼻”错误,与本文内容“我害怕会碰到反复碰到的情况,那既不甜也不苦,既不烫也不冰的滋味,都搅动不了齿舌,更何谈心肠与脑袋”不符。D项,“会激发自身阅读寻找书籍的动力”错误,与本文内容“每次看到书单,看到排行榜,我总升腾起一阵迷雾般的焦虑,我不知道我能否有勇气立即站起身、跑出去”不符。故

18、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第段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然后看第段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可从手法、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从修辞角度来看,本段的语言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丰沛的情感,论说富有气势。先用比喻“我饿着。我羞耻于这种饿,像得了道德败坏、见不得人的病”,把阅读的饥渴喻为一种病;再用设问“为什么会在大丰大收、供给丰沛到过剩的背景下如此之饿?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引出阅读过剩下个人阅读

19、能力削弱甚至丧失的感伤;接着用排比“去荆棘、去莽原、去冰雪中捕食的能力,从被抛弃的垃圾堆里、从加锁的门背后、从被打包变卖的废品中,翻找到那些破旧、残缺、没了用处、味淡如水的,但真正适配自己的东西”罗列陈述阅读应在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用一串问句“我为什么要吃大路货?为什么要叼起降落到眼跟前的发亮玩意儿,好像新晋小开总要赶上新品发布似的,哼哼唧唧地表示津津有味,以大合唱、团体操的标配方式来阅读、思考、发声?”反思当今读者随波逐流的现状;最后用长短结合的句式“想想看,这真是可怜而贫瘠的局面!”,表达作者的悲叹与忧思。全段一气呵成,发人深省。【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论证结构的能力。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

20、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概括段落层次时注意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也可以分析出层次,抓住关键词语组合出段意。从内容上看,段首先提出论点“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投食模式”,然后段写自己的阅读饥饿的现状,本文是先从投食阅读这一现象入手,引出对当今阅读现状思考的话题;接着段提出阅读上曾经出现的“真正的供给不足”,段写自己处于投食阅读模式下的感受,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强调当今看似丰沛实则贫瘠与往昔看似贫瘠实则丰沛的阅读状态之间反差;分析投食阅读

21、模式的危害,写反思以后的改变,进而辩证思考物质丰盈与精神匮乏之间的矛盾,表达对阅读现状乃至我们命运的反思;最后照应开头,呼吁人们进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主动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像月光与玫瑰同时出现宁白最近读柳鸣九先生的种自我的园子,其中有记述朱光潜先生一文,这让我想起我的大学美学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入杭州大学夜大学,学习中文。同学中,大多是在田埂、草原、森林中历经了艰难的回城知青,胸无文墨,心思补学,个个粗粝而饥渴。对我来说,美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五十多岁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舒缓简约,每次上课,人都很齐。那天,老师正讲着朱光潜先生的美的移情理论,循循诱导人的心境和意识在审美中的作

22、用,突然,灯灭了,教室里一片漆黑。同学中出现了惊讶和纷乱,但老师只是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就还是继续着她的讲解。这时,我看见月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进来,照在靠窗的一排学生身上,黑暗中的教室有了亮光。穿着裙子的老师在课桌间走动,颀长的身影朦胧、飘逸。教室里忽然有了非同寻常的安静,老师所讲的“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这样陌生而新鲜的内容,让我们似乎受了一次洗礼。以至下课前灯亮了,大家仍然没回过神来。每个同学都记住了这堂课,记住了在黑暗中听讲时自己的心理感受。我还牢牢记住了朱光潜这个名字。不久后的又一堂美学课,老师由她的先生背着进了课堂。我发现,老师的小腿绑着石膏。她微笑着向我们致歉,身靠讲台,依然站

23、着。这堂课讲了美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还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述。我记住的话是,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生疏而富有哲思的话题,又觉得美妙而温馨,似乎在一片荒芜的田野暗处,看到了一盏暖暖的灯。我去买了朱光潜先生的书看,也关注起了朱先生的故事。上了北大经济系的“插友”告诉我,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未名湖畔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译著,朱先生正好路过,告诉她,不必读这类书,没什么新东西,译得也不准确,要读原著。这位同学不认识朱先生,看着这位清癯矮个老头的多嘴,甚为气恼。直至路过的一学生向朱先生问安,才知道遇见的正是自己的偶像,她顿时怔住。待她起立要向朱先生致歉时

24、,先生已踽踽离去。她说,一生的仅见,让她一辈子铭记。很多北大人,都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晚年的朱光潜先生坐在他寓所门前的石头上,身边放着一堆玫瑰花,给路人每人奉送一枝。这时,朱先生的两眼视力已经很差,很难辨认出眼前走过的人是谁,他只是在传递一种美意,把心中的一种美感传导给路人。这是朱先生美学理论的躬身实践吗?按当下人说,很像一种行为艺术。我想,从这位矮小瘦弱的美学大师手中接受了玫瑰花的每一位老师、学生或者素不相识的校外人,他们心中的冲击,不仅有关美感,也有关一位学者出于善良的道德实践。于是,我从杭州去了北京大学,探访未名湖畔的燕南园。这时,朱先生已辞世多年了。走在那一幢幢灰色小楼之间,我不知道哪

25、幢楼是朱先生的故居,也没找到传说中朱先生坐过的石头,只见小路清静、安逸,偶尔有路人匆匆走过。我在这里,想象着当时的场景,想象“一身肃穆,不苟言笑”的朱先生,微笑着把红色的花朵递送过去,接花的人,惊讶过后,一脸笑容。这个曾经出现过如此美妙场景的地方,现在,仍有美的气息弥漫在我的周遭,让我沉浸。我曾在朱先生的著作中,读到过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二十世纪初讲过的话,大意是,中国没有宗教,可以普及美学教育,用美育代替宗教,来提升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此说一出,不同见解纷起。但是,从我美学老师的授教中可以知道,朱先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他在体弱的晚年无法上课,难以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远远地丢弃了曾经的委屈,淡却了铭

26、心的伤痛,以花送路人,是想告诉人们,赠人以美,可以美美相传,滋养人的魂灵。在这安静的小路上,我的美学老师,与朱先生出现在了同一个画框里,就像月光与玫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一种沉静和雅致的美浮现出来。她也是一位美的传授者和践行者,暗夜独语、忍痛倚案的解惑和传道,都是给那时思想贫瘠、浅薄的我们,以美学的启蒙、道德的引导。8. 第段中加点词“粗粝而饥渴”很有表现力,联系下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 第段和第段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何区别?请加以分析。10. 本文的标题颇具匠心,结合全文,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11. 文章到第段并没有结束,依据上文,补写一段文字。(80字左右)【答案】8. 答案示例

27、:“粗粝”形象地描摹同学们历经磨难而学识匮乏,精神层面未经美学启蒙的粗糙状态;“饥渴”则生动地刻画出同学们想改变精神贫瘠的殷切期望。与下文老师“穿着裙子”、月光下“颀长的身影朦胧、飘逸”的雅致形成直观而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这一课堂“洗礼”心灵冲击力的强大。 9. 答案示例:第段先通过对老师身体不便依然站着上课动作的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再从老师课上所说又被“我”深深记住的话,以及我上课的感受凸显老师的学识修养,后者属于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而第段则是通过一位“插友”的转述写朱光潜先生对他的诚心告诫,表达对朱光潜教授严于剖析自己的反思精神的敬意,强调美学教育的价值,属于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10. 答

28、案示例:内容上:标题中的两个意象涵盖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月光”指大学停电时,美学老师在月光下授课,让学生深受触动的画面;“玫瑰”指朱光潜先生晚年奉送路人玫瑰的场景。标题蕴含文章主旨,“月光”和“玫瑰”同时出现,表达的是对美学老师、朱光潜教授都将美传递、馈赠给他人,滋养人灵魂的敬意,强调美学教育的价值。手法上:两者“同时出现”将对美学老师的回忆与对朱光潜先生的认识交织书写的构思相一致;两个意象本身构成沉静雅致的美丽画面,既是美学的象征,也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而,标题成为全文情感纽带和意蕴载体,运用意象叠加、比喻、象征等手法形象生动,独具匠心,余音袅袅。 11. 一位夜大同学,把后半生用

29、于开办一所礼仪学校,讲述美对人的心智、行为、道德的作用,常年奔波在城乡,还作文写书,成为当地一位受欢迎的礼仪美学的传播人。【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词语含意、运用手法、结构作用和表达情感等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本题要求赏析“粗粝而饥渴”的表现力,首先要理解“粗粝”,一般形容食物的粗劣,这里对应原文“同学中,大多是在田埂、草原、森林中历经了艰难的回城知青,胸无文墨”,是形象地描摹同学们历经磨难而学识匮乏,精神层面未经美学启蒙的粗糙状态;“饥渴”对应原文的同学们“心思补

30、学”,则生动地刻画出同学们想改变精神贫瘠的殷切期望。而这又与与下文中老师“穿着裙子”、月光下“颀长的身影朦胧、飘逸”的雅致形成直观而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这一课堂“洗礼”心灵冲击力的强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解答时要抓住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第段先通过对老师身体不便依然站着上课的情节(“老师由她的先生背着进了课堂。我发现,老师的小腿绑着石膏。她微笑着向我们致歉,身靠讲台,依然站着”),属于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再从老师课上所说又被“我”深深记住的话(“这堂课讲了美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还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述。我记住的话是,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

31、有道德修养”),以及我上课的感受(“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生疏而富有哲思的话题,又觉得美妙而温馨,似乎在一片荒芜的田野暗处,看到了一盏暖暖的灯”),凸显了老师的学识修养,属于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而第段则是通过一位“插友”的转述(“在未名湖畔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译著,朱先生正好路过,告诉她,不必读这类书,没什么新东西,译得也不准确,要读原著”),写朱光潜先生对他的诚心告诫,表达对朱光潜教授严于剖析自己的反思精神的敬意,强调美学教育的价值,属于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10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标题含义、结构、手法、情感主旨以及特殊效果等角度来答。本题要求“结合全文,从手法和

32、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标题,从内容上看,先分析标题中的两个意象的含义:“月光”指大学停电时,美学老师在月光下授课,让学生深受触动的画面(对应第五段“老师由她的先生背着进了课堂。我发现,老师的小腿绑着石膏。她微笑着向我们致歉,身靠讲台,依然站着。这堂课讲了美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还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述。我记住的话是,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生疏而富有哲思的话题,又觉得美妙而温馨,似乎在一片荒芜的田野暗处,看到了一盏暖暖的灯”);“玫瑰”指朱光潜先生晚年奉送路人玫瑰的场景(对应第八段“晚年的朱光潜先生坐在他寓所门前的石头上,身边放着一堆玫瑰花,给路

33、人每人奉送一枝。这时,朱先生的两眼视力已经很差,很难辨认出眼前走过的人是谁,他只是在传递一种美意,把心中的一种美感传导给路人”)。标题的内容涵盖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标题蕴含了文章主旨,“月光”代表了作者对美学老师的敬意,“玫瑰”代表了作者对朱光潜教授的敬意。“月光”和“玫瑰”同时出现,表达的是对美学老师、朱光潜教授都将美传递、馈赠给他人,滋养人灵魂的敬意,强调美学教育的价值。手法上:两者“同时出现”是将对美学老师的回忆与对朱光潜先生的认识交织书写的构思相一致(对应文章结尾“我的美学老师,与朱先生出现在了同一个画框里,就像月光与玫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一种沉静和雅致的美浮现出来”);两个意象本身

34、构成沉静雅致的美丽画面,既是美学的象征,也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而,标题成为全文情感纽带和意蕴载体,运用意象叠加(“月光”和“玫瑰”)、比喻(“月光”代表了作者对美学老师的敬意,“玫瑰”代表了作者对朱光潜教授的敬意)、象征(“月光”代表了作者对美学老师的敬意,“玫瑰”代表了作者对朱光潜教授的敬意)等手法形象生动,独具匠心,余音袅袅。【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文章到第段并没有结束,依据上文,补写一段文字”,考生要先把握语境,明确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文章到第段,表达的是作者对美学老师和朱光潜教授将美传递、馈赠他人

35、的敬意,强调美学教育的价值,所以接下来可以补写这种美学教育的影响。例如:一位夜大同学,把后半生用于开办一所礼仪学校,讲述美对人的心智、行为、道德的作用,常年奔波在城乡,还作文写书,成为当地一位受欢迎的礼仪美学的传播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塞上曲(唐)于鹄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12. 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咏史诗 古体诗B. 边塞诗 古体诗C. 咏史诗 近体诗D. 边塞诗 近体诗13. 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一烽火”

36、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B. “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法,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C. 作者善用叠词,描绘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色,具有音韵美。D. 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刚劲凝练,慷慨激昂,奇诡瑰丽。14. 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答案】12. B 13. C 14. 答案示例:声色结合,寓情于景,先写中原与塞上两地春日景色的清丽,再写琵琶横笛的声调凄恻,以乐景衬哀情,更显战争之悲。全诗调动多种手法突显思乡之愁、战乱之伤,很有感染力。【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诗歌相关知识。从本诗的题材内容看,本诗写的是边塞生活

37、和感受;另外从本诗的标题塞上曲也可以看出,这首诗属于边塞诗。从本诗的体裁上看,本诗是由汉乐府演化而来的,属于古体诗。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并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也没有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B项,“发用比喻手法”错误,这句诗的

38、意思是“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没有使用比喻手法。D项,“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慷慨激昂,奇诡瑰丽”错误,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通观全篇,格调为苍凉低沉,色彩也不是奇诡瑰丽。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诗歌的手法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大的表现手法;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判断运用的手法。答题步骤是,先点明术语,再分析运用,再扣感情。本题要求“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先写中原与塞上两地春日景色的清丽“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再写琵琶横笛的声调凄恻“琵琶出塞

39、曲,横笛断君肠”,声色结合,属于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更显示了战争之悲、思乡之愁、战乱之伤,很有感染力。【点睛】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崔立字本之,开封鄢陵人。祖周度,仕周为泰宁军节度判官。慕容彦超叛,周度以大义责之,遂见殺。立中进士第。为果州团练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险,乃率众钱,佣舟载归。知州姜从革论如率敛法,当斩三人,立曰:“此非私已,罪杖尔。”从革初不听,卒论奏,诏如立议。真宗记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丰县。大水坏期斯塘,立躬

40、督缮治,逾月而成。进殿中丞,历通判广州、许州。京西转运使胡则曰:“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本州黜落,即取元试卷付许州通判崔立看详,立以为世质等所试不至纰缪,已牒滑州依例解发。”诏转运司具析不先奏裁,直令解发缘由以闻,其试卷仰本州缴进。世质等仍未得解发。及取试卷,诏贡院定夺。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会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命立提举受纳。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知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数千顷,及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累迁太常少卿,历知速、漠、相、潞、充、鄂、涇七州。兖州大饿,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所全活者甚众。立性淳谨,尤喜

41、论事。大中祥符间,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立独言:“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逸也,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前后上四十余事。以右谏议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告老,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卒。识韩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尝服其鉴云。节选自宋史循吏传【注】刍楗: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诏如立议( )(2)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乃率众钱A率领B聚集C募捐D沿着(2)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A发展B导致C归还D产生17.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2、A.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B.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C.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D.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18. 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19. 文章结尾有“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你是否同意世人对崔立的这一评判?请结合第段的内容分析理由。20. 对第段划画线句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评价。【答案】15. (1). (1)按照 (2). (2)赈济 16. (1)B (2)C 17. A 18. 答案示例:崔

43、立计算这些用度有剩余,而未缴纳用具的贫苦之家还欠官府二百万个(草把),都快速禀奏上去。 19. 不同意。鉴者识人也;崔立认为杨世质等文章差强人意,应予以选送,后经礼部复查为不合格,崔立也被追咎;古人因文而鉴人,崔立未有识文之明,自然无识人之明。 20. 画线句反映崔立关注民生疾苦、反对祥瑞阿谀之说的思想,在当时值得称赞,有进步性;但是将四方灾害归咎于上天惩罚,具有局限性;当然由灾害警醒统治者的骄惰淫逸生活的看法,对当下生活中违反自然规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具有警戒意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

44、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本题“诏如立议”意思是“诏令按照崔立的意见”,“如”是按照的意思;“振饿者”意思是“赈济灾民”,“振”通“振”,是赈济的意思。【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45、、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1)“乃率众钱”意思是“于是让大家募捐钱财”,“率”是“募捐”。故选C。(2)“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即退休”,“致”是“交还,归还”。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可用排除法。如本题中,从语境看,“乃言”与“词理低次”是动宾关系,可以排除B和D项;“不合充荐”是由此产生的结果,可以排除C项。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

46、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其用” “下户”,“奏弛”各1分, “下户未输者”,句式各1分,句意1分。【1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对应的语句进行概括。本题要求是“文章结尾有“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你是否同意世人对崔立的这一评判?请结合第段的内容分析理由”,首先要分析第段的内容,被崔立认为文章差强人意的杨世质

47、等经礼部复查为不合格,崔立也被追咎。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断“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并不准确。古人因文而鉴人,崔立未有识文之明,自然无识人之明。【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再结合文本上下文的内容思考,揣摩作者表述的情感意图。本题要求“对第段划画线句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评价”,要明确在“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的时候,崔立能够关注民生疾苦、反对祥瑞阿谀之说(“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的思想,在当时值得称赞,有进步性;但他认为“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逸也”,将四方灾害归咎于上天惩罚,具有局限性;当然由灾害警

48、醒统治者的骄惰淫逸生活的看法,对当下生活中违反自然规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具有警戒意义。(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君道(元)邓牧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

49、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

50、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21. 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A. 孰若B. 莫若C. 孰与D. 毋宁22. 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A. 此天下所以难有也B. 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C. 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D. 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23. 下列对第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B. 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C. 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D. 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24. 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1、。25. 作者在第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注】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答案】21. B 22. A 23. B 24. 假设把圣人不在帝位上谋私利,与乡师、里胥一样无利可求类比,论述去私利,不用担心夺其位;再用被人觊觎和被人爱戴对比,论述为私的危害;通过假设、类比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无可辩驳的强调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像尧舜一样不谋私利才能实现的结论。 25. 不能

52、充分论证这一观点;把这段刘邦宴群臣时记录作为论据不够完整,缺乏刘邦因强调私利而使江山不稳固的具体内容;所以以此论证作者观点是不充分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要结合句意体会语气,再分析选项进行比对。本题语境为“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大意是“其表现于书法,能不毫无生气吗?”,根据语境推断,大意是说“想要做尧舜一样的圣君,不如使天下百姓不乐于做君王;想要做秦王(一样的暴君),不要责怪盗贼来争夺天下。”A项,“孰若”: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C项,“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D

53、项,“毋宁”:不如,表示两相比较以后选取这一面。B项,“莫若”:不过,莫过,不要。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A项,“所以”,“的原因”;B项,“所以”,“用来”;C项,“所以”“用来”;D项 “所以”,“用来”。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结构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全文结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比对选项,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第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本题A项,“百姓生

54、活条件却很艰苦”说法错误。原文说“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意思是“(君王)吃粗劣的饭食和菜肴,饮食并不奢侈”,属于张冠李戴。C项,“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错误,原文说“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意思是“古代拥有天下的人,认为是很不得已的事”。D项,“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错误,原文说“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意思是“而君王更加孤独。恐惧不安得像平民百姓怀揣着金子,害怕有人在他后面抢夺”。属于张冠李戴。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相应的内容,

55、圈出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明确论证方法的类型,并分析其作用。本题要求“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第段“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是假设把圣人不在帝位上谋私利,与乡师、里胥一样无利可求类比,论述去私利,不用担心夺其位;再用被人觊觎和被人爱戴对比,“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56、”,论述为私的危害;本段通过假设、类比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无可辩驳的强调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像尧舜一样不谋私利才能实现的结论。【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和链接材料的理解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链接材料,理解文本思想,先明确观点,再结合原文分析。本题要求分析链接的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第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要求简述理由。首先分析链接材料,这段刘邦宴群臣时的记录,表现的是刘备向父亲夸耀自己的功业,缺乏刘邦因强调私利而使江山不稳固的具体内容。而第段提出的“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是说“后世(却)把拥有天下当作快乐(的事),这是导致天下难以拥有的原因”,所以以此论证

57、作者观点是不充分的,不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

58、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三、写作70分26.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生活中,不要在乎我们置身何处,而要思考前往何方。对这一说法,谈谈你认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孤帆远影碧空尽“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不少人因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而产生了“生活中不要在乎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思考前往何方”的想法,然而这种摒弃现实只追求未来的超前化观点真的适用于当今社会吗?我认为不然。客观世界的存在是人类千万年来无法改变的事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就无法避免其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在乎我们置身何处是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前提,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以何种

59、姿态融入这个世界,是匍匐于地还是傲然前进,是为外物左右牵绊还是坚守自我屹立于世,是屈服于社会的黑暗残酷还是如鲁迅先生般,在祖国危亡关头,毅然弃医从文。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身处何种环境下,方能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对未来前往何方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当今社会中,“活在当下,娱乐至死”的风气却愈演愈烈,人们追求眼前的享乐,沉溺于片刻的欢愉之中,以“乐活族”的口号麻痹自我,他们过分在意自己身处何方,在意自己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对未来之路毫无见解。花大量金钱购买奢侈品,打赏直播平台的主播,两三个月内花光所有积蓄的案例屡见不鲜,在他们看来,当下我置身何处,是何身份,拥有多少名誉金钱即是一切,这种肤浅的

60、,愚昧的主观臆断使他们成为了波兹曼笔下的“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的娱乐至死之人。因此在我看来,想要立足于社会,首先应关注自己置身何处,其次应不断思索自己应前往何方。两者看似独立,实则关系密切。关注自己置身何处,不仅是关注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现状,更是应该关注时代背后所折射出的弊端与黑暗,在这个日渐物质化的社会中,保持独立之见,不被盲从跟风埋没。思考自己该前往何方,是基于前者的进一步探索。一个人倘若对未来毫无打算,那便会沦为时代的零余者,如一叶孤舟随着潮流四处漂泊,最终被浪花遗弃在贫瘠的浅滩之上。思考未来是对当下自我的一种反思与调整,亦是对当下社会压迫的一种反抗与不屈。时代改变,物格被不断提

61、升,青年一代宛如社会的螺丝钉,早已被固定在规划的条框之中,难道我们就该因此低头,甘愿禁锢于其中吗?不,我们不能就此成为碌碌一世的“陀螺青年”,我们应该跳出框去,思考自己真正追求的远方,时刻将未来之路的地图印刻在脑海中,切莫被镣铐枷锁牵绊了脚步。孤帆远影碧空尽,体悟当下,放眼未来,愿我们都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烂泥塘上的星空有人说:生活中,不要在乎我们身在何处,而是要思考前往何方。这句话闪动在各种心灵鸡汤之上,牵动着在或琐碎日常或困顿处境的泥淖之中翻滚着的人们,引诱他们视脚下泥塘为无物,望向由愿景陶铸的前方。这句话固然是有道理的,前行的方向就人生的旅人而言至关重要。它能够让我们明确自我的追求,意

62、义的归宿,从而支撑我们踏出每一步,而不至于迷失在现代花样繁多的意义中,或是受困于当下的情境里,过着福克纳笔下“如同从车的后窗望去,只能看见其流逝,却抓不住任何东西”的漫长人生。但是这句话为了前往何方的纯粹性,接近虚幻的美感与无限的可能性,而抛弃了走向前方的立足点置身何处。我们所身处的地方真的毫无意义吗?并非如此。无论你所处之处是荆棘路还是烂泥塘,它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最基本的,对所处之处客观条件的分析与了解,让我们能够开始构想走向前方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极目远眺才不至于沦为一纸空谈。对置身何处的关注让我们看清通向前方的路。无论它多么崎岖,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不仅存于不甘的梦呓与牢骚之中。而正因

63、为人对置身之地的局限性的不满,人们才能意识到方向对于自己的价值,理性审慎的思考它真正的内核、意义,是否仅仅是灵机一动的虚幻遐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博尔赫斯口中所说的,因非理性而产生的,对虚幻意义的永恒热望。更根本的是,对所处之地的理解能够指引你该走向何方。倘若能够欣赏苟且的境地的美,并从中挖掘出意义与人性的高贵,他必将找到一些沉甸甸的真东西,这些真东西不出自于哲学的傲慢与偏见。是从人的生活中生长出来的,甚至是从带血的腐质土里直立起来的,因而更不会四处倒伏。这才是人类生活的真正指引,富有现实的意义,同时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缺陷,甚至像史铁生一样由自己的残疾,看到人类永恒的缺陷,从而找到超越的目标与路

64、径,实是生活对人最真切深切的祝福与指引。因而,不要仅仅站在生活之中,仰望自己所臆想出来的美丽天空。在真实的置身之处思考感受,勇敢地,结结实实的向前方走去,才真正是光荣幸福的旅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带有思辨色彩的哲理性材料,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本则材料的一个中心话题就是“位置和梦想”。“不要在乎我们置身何处,而要思考前往何方。”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不管对现实的位置是否不满意,都要不断地去追求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可以扩展到家国的层面,写不管处于什么身份,都应该有共筑中国梦的责任担当。参考立意:1、坚守位置,实现梦想2、不断超越,追求梦想3、共筑中国梦名言素材:1、梦想

65、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2、梦想是坚韧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罗 素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4、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6、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10、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晔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12、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

66、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卡耐基事例素材:1、青年立志的马克思(伟大理想造就伟人)革命导师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早在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人类谋幸福,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中“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最终马克思实现了他的宏伟志愿,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67、。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应为民族而立)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魏校长问:诸生为何读书啊?周恩来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3、范仲淹“划粥而食” (有志者,事竟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

68、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4、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这样一条规定:教授年满70岁便要被强迫退休。理由是70高龄已没有精力和体力做研究或教学工作。1943年,该校的植物学教授德格博士正好70岁,虽然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得不对他所留恋的一切说再见。德格心中一直深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研制出一种特效药,拯救那些被病魔折磨的人,如今虽然退休了,他却不想让梦想也退休。不久后,德格受聘于雷德里化验所的制药厂,作为顾问并担任独立研究工作。两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可他仍然不放弃希望,因为心中的梦想仍在向他召唤。通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分离出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可以控制50余种严重病症,这就

69、是著名的金霉素。5、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年少时,曾梦想成为剧作家,为了这个梦想,年轻的他离家只身去了哥本哈根。无依无靠的他,颠沛流离,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放弃。1835年,他试写了几篇童话,很受儿童喜欢,此后他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童话大师成了他的新梦想。后来,他写出了海的女儿丑小鸭等许多著名童话,成为人们公认的世界童话大师。梦想,有时需要转弯。一直坚持,或许是死胡同;可转个弯坚持,说不定会峰回路转。6、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

70、、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7、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2018年,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

71、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8、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

72、、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点睛】很多名言警句,富有诗意哲理。诗意,像诗那样给人以美感。名言警句诗句类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审题方法:第一步: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进而读懂句子)第二步:联(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可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即要从关键词句的寓意或喻义入手。关键词往往含有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因此,我们要根据题意,找出喻体所隐含的意思,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三步:悟(结合诗歌与现实确定诗句对我们自身的启发。需再次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