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闵行区2020届高三生物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图甲、乙是显微镜高倍镜下的局部视野,若要将甲视野变为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换用低倍镜B. 调节光圈C. 移动载玻片D. 调节粗调节器【答案】B【解析】分析】高倍镜使用方法: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到看清物像为止。【详解】A、甲乙两图观察到的细胞大小无变化,未换用低倍镜,A错误;B、甲视野光线较暗,乙图的视野光线变亮,该操作为调节光圈,B正确;C、移动载玻片观察到的细胞位置会发生变化,而甲乙两图细胞位置无变化,
2、C错误;D、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调节粗调节器,D错误。故选B。2.某同学将含过氧化氢酶的土豆片置于左图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获得产气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要提高t时刻产气量的方法是改变( )A. B. C. D. 或【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文可知,t时刻产气量不再升高,其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详解】A、由图文可知,t时刻产气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过氧化氢已耗尽,要提高t时刻产气量只能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含量,A正确;B、改变土豆片含量即改变氧化氢酶的含量,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的生成量,B错误;C、改变温度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的生成量,C错误;D、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含量,可
3、以提高产气量,而改变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气量,D错误。故选A。3.75%的酒精能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据此分析,75%酒精能( )A. 改变氨基酸的结构B. 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C. 改变氨基酸的数目D. 破坏肽链的空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有强酸、强碱、高温、紫外线等。【详解】A、蛋白质变性后氨基酸结构不变,A错误;B、蛋白质变性不会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B错误;C、蛋白质变性后氨基酸数目不变,C错误;D、由题“75%的酒精能让蜷
4、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说明蛋白质变性破坏了肽链的空间结构,D正确;故选D。【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蛋白质变性,明确蛋白质变性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4.图所示a、b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abab合成ATP合成ATPA.三羧酸循环B.三羧酸循环abab合成ATP合成ATPC.三羧酸循环D.三羧酸循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故a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有双层膜,内有基粒,故b为叶绿体,是绿色
5、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合成ATP,而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而叶绿体中不能进行三羧酸循环,A错误;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合成ATP,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也能合成ATP,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正确;C、三羧酸循环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而叶绿体中不能进行三羧酸循环,叶绿体中进行的是卡尔文循环,C错误;D、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合成ATP,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大量ATP,D错误。故选B。【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明确各物质变化。5.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6、的是( )A. 受刺激时,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B. 若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射C. 若是皮肤感受器,被针刺后在处产生痛觉D. 刺激,可在处检测到电信号、在处检测到化学信号【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突触结构,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详解】A、静息时,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内负外正,受刺激时,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A错误;B、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若受到破坏,刺激能引起发生反应,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发生反射,B错误;C、若是皮肤感受器,被针刺后产生痛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而图中为脊髓内的神经中枢,C错误;D、图中为突触结构,刺激,兴奋在神经纤
7、维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可在处检测到电信号;兴奋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处可检测到化学信号,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突触的结构和作用及兴奋传递等知识,答题关键在于根据图示判断出反射弧各部分结构,明确反射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6.下列A-D所示细胞处于图中cd段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图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A图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符合cd段,A错误;B、B图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8、期,不符合cd段,B错误;C、C图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图中cd段对应,C正确;D、D图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符合cd段,D错误。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细胞分裂时期的特征和物质的数量变化规律。7.图为构成DNA的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要制作一条多核苷酸链,增加的脱氧核苷酸应连接于部位中的(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图为脱氧核苷酸,为磷酸基,为五碳糖3碳上的羟基,为碱基中的结构。【详解】多核苷酸链间的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故增加的脱氧核苷酸应连接于部位是,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
9、进行步骤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 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A. 步骤可观察到牛蛙发生曲腿反射B. 步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C. 步骤、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D. 步骤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是其对照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实验步骤可知,不发生反射,发生曲腿反射,发生骚扒反射,不发生发射,不发生发射。【详解】A、步骤可观察到牛蛙发生骚扒反射,而不发生曲腿反射,A错误;B、步骤破坏脊髓,脊髓属于神经中枢,因此步骤
10、、可验证神经中枢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B错误;C、以浸水的小纸片作为对照,沾有0.5%HCl的小纸片进行实验,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C正确;D、步骤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皮肤为感受器,其对照组应该使用右后肢趾尖皮肤完整的牛蛙进行,即步骤是其对照实验,以验证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D错误;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分析“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的操作目的、现象与结论。9.图中代表规范操作下新鲜菠菜叶的叶绿体色素纸层析结果。得到所示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 未加石英砂B. 用银杏黄叶为材料C. 未加碳酸钙D. 用菠菜根尖为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的原
11、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在滤纸条出现4条色素带,由上而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最窄)、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加石英砂的目的是研磨充分,如果未加石英砂,提取的色素少,而图中只是叶绿素a、b较少,A错误;B、银杏黄叶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含量高,叶绿素已分解,色素纸层析结果不会出现叶绿素,不符合图,B错误;C、图中叶绿素a、b较少,说明未加碳酸钙色素被破坏,C正确;D、菠菜根尖无光和色素,不符合图,D错误;故选C。10.RNAi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抗病毒机制,即利用RNA
12、核酸酶酶切后形成的小片段siRNA,结合于与siRNA互补的病毒mRNA上,导致病毒mRNA降解而起到保护作用。RNAi机制的原理是阻碍了病毒繁殖过程中涉及图的(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是DNA复制,是转录过程,是翻译过程,RNA自我复制,是逆转录。【详解】由题可知,siRNA能与其互补的病毒mRNA结合形成双链结构,导致病毒mRNA降解,从而阻止病毒mRNA翻译,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即阻碍了图过程,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下列甲-乙匹配中,符合该模型且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
13、B. 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垂体细胞C. 神经递质-神经元D. 垂体细胞-生殖腺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细胞能分泌某种物质A,A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详解】A、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符合该模型且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B、假如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合成促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C、上一神经元可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神经元,使之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传递不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即递质的作用不符合该模型,C错误;D、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分泌性激素,该
14、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A。12.多数微生物传染病会引起人体发热。下列不符合机体调节体温升高时变化的是( )A. 皮肤血管收缩B. 立毛肌收缩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如下:【详解】A、机体调节体温升高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A正确;B、机体调节体温升高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B正确;C、机体调节体温升高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感受器,引起冷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C正
15、确;D、机体调节体温升高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D错误。故选D。【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人体体温调节路径和机制。13.用浓度为a、b、c和0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1-4组的植物插条,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作用效果与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类似的组是( )A. 1、2B. 3、4C. 1、4D. 2、3【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文,生长素具有两重性,4组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3组生根数少于4组,说明c浓度抑制生根,浓度最大;1、2组生根数大于4组,说明a、b浓度促进生根。植物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抑
16、制侧芽的生长,于是顶芽优先生长,这种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详解】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由分析可知,与其类似的组是1组和2组,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摄入食物过咸而感到口渴时,人体(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当机体失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血量减少,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沙。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相反,当机体含水量增加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17、,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使机体的含水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详解】由分析可知,口渴时,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健康人受惊吓后升高的血压可通过神经调节恢复正常。关于此恢复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升高B.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C 兴奋传入下丘脑血压调节中枢D. 心排血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答案】AD【解析】【分析】动脉血压愈高,动脉管壁被扩张的程度也就愈高,因此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也就愈高。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心血管中枢后,通过副交感神经影响效应器官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壁上
18、的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使动脉血压有所下降。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则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结果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回升。【详解】A、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增加,A正确;B、能使内脏器官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因此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B错误;C、兴奋传入的是心血管中枢,C错误;D、发生降压反射时,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D正确。故选AD。16.基因型为AaBb的马铃薯要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可采用的生殖方式是( )分裂生殖
19、出芽生殖 营养繁殖 有性生殖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分裂生殖由母体通过细胞分裂直接形成形态结构相似的两个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最原始的生殖方式,在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植物中较为普遍。出芽生殖即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小芽体,芽体逐渐长大,最后脱离母体而成为独立个体,如真菌中的酵母菌,腔肠动物中的水螅等。营养繁殖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脱离母体后,重新长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详解】A、由分析可知,马铃薯不能进行分裂生殖,A错误;B、由分
20、析可知,马铃薯不能进行出芽生殖,B错误;C、马铃薯不能进行出芽生殖;马铃薯可以进行营养繁殖,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C错误;D、营养繁殖可以保留母本性状,可以采用营养繁殖;基因型为AaBb的马铃薯可以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可以采用有性生殖,D正确;故选D。17.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地也各不相同,但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食性和栖息地导致陆龟类发生形态差异B. 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能发生定向变异并逐渐积累C. 不同食性和栖息地使变异朝不同方向
21、积累形成不同的陆龟类D.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龟类比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适应性更强【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重组和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环境差异会导致形成不同的食性和栖息地的陆龟类,但不会导致陆龟类发生形态差异,A错误;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不同食性和栖息地使变异朝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不同的陆龟类,C正确;D、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龟类与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各自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D错误。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理解情境设置,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2、的主要内容。18.近日上海市金山区全区域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这是继南汇东滩、奉贤区和崇明区之后的上海第四个野生动物禁猎区。这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 )A. 就地保护B. 迁地保护C. 离体保护D. 易地保护【答案】A【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详解】A、就地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以及维持和恢复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种群,金山区全区域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属于就地保护,A正确;B、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如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不符合题意,B错误;C、离体保护是将生物个体的某
23、一部分保存在特殊的环境中。例如,种子库是在适当的低温下保存植物的种子,不符合题意,C错误;D、迁地保护又叫做易地保护,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点睛】答题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9.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入抗原获得多种T淋巴细胞B. 的原理是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C. 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D. 培养获得多种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分析可知,图中为注入抗原,为动物细胞融合,为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详解】A、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从免疫的小鼠的脾脏中收集B淋巴细胞,A错
24、误;B、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C、为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C正确;D、培养只能获得一种抗体,D错误。故选C。20.家蚕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皮肤性状不同的家蚕杂交,其子代雌雄都有油性蚕和正常蚕,则亲本的基因型(母本父本)是( )A. ZAZaZaWB. ZaWZAZaC. ZaZaZAwD. ZAWZaZa【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一对皮肤性状不同的家蚕杂交,其子代雌雄都有油性蚕(ZaW、ZaZa)和正常蚕(ZAW、ZAZ),子代雌蚕的Za、ZA均来自亲本的雄蚕,所以父本
25、的基因型为ZAZa;子代ZaZa个体的一个Za来自亲本的雌蚕,故母本的基因型为ZaW。【详解】由分析可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aW,表现为皮肤油性,雄性亲本的基因型ZAZa,表现为皮肤正常,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综合分析题(一)小肠上皮细胞与中药小肠是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上皮细胞如图所示,其中SGLT1、GLUT2、Na-K+泵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突起形成微绒毛。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内囊泡上的SGLT1与(肠)腔面膜上的SGLT1存在转移现象,导致(肠)腔面SGLT1的数量发生变化。21.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_。22.与小肠上皮细胞
26、微绒毛处SGLT1数量变化无关的细胞器是_。23. 根据小肠上皮细胞图,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A. 主动运输B. 自由扩散C. 协助扩散D. 胞吞24. 根据小肠上皮细胞图,SGLT1运输葡萄糖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_。A. ATP水解B. 葡萄糖分解C. K+吸收D. Na吸收中药藿香、苍术等具“理气、消食、化湿”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培养了来自新生健康大鼠小肠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成熟小肠上皮细胞的IEC-6细胞,用中药提取物处理后测定SGLT1、GLUT2、Na-K+泵等的mRNA表达量,结果如表。mRNA相对表达量组别SGLT1GLUT2Na-K+泵对照1.0
27、01.001.00藿香1.101.35*125苍术1.50*2.28*1.80*注:“*”表示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5.大鼠IEC-6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证实其发生了_。26. 结合图和表的数据,以下推测合理的是_。A. 藿香提取物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基)膜面的葡萄糖运输B. 藿香提取物显著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钾排钠的过程C. 苍术提取物不能影响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的葡萄糖运输D. 藿香和苍术提取物对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机制不同【答案】21. 磷脂双分子层 22. CE 23. C 24. D 25. 细胞分化 26. AD【解析】【分析】由小肠上皮细胞图可知,
28、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为协助扩散;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Na运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从表中可知,藿香GLUT2的mRNA表达量显著,苍术SGLT1、GLUT2、Na-K+泵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21题详解】由题“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突起形成微绒毛”可知,微绒毛为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22题详解】图中A为线粒体、B为高尔基体、C为叶绿体、D为内质网、E为中心体、F核糖体。SGLT1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
29、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处SGLT1数量变化无关的细胞器是C叶绿体、E中心体。【23题详解】A、主动运输是逆浓度、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而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高浓度到低浓度,不消耗能量,A错误;B、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而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SGLT1蛋白协助,B错误;C、由图可知,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高浓度到低浓度,同时需要SGLT1蛋白协助,因此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D、胞吞是大分子或者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SGLT1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
30、浓度运输,从图中可知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Na转运时的能量。【25题详解】大鼠IEC-6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同一来源的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证实其发生了细胞分化。【26题详解】A、藿香GLUT2的mRNA表达量显著,GLUT2介导的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故藿香提取物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基)膜面的葡萄糖运输,A正确;B、藿香影响GLUT2介导的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故藿香提取物没有显著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钾排钠的过程,B错误;C、苍术SGLT1的mRNA表达量显著,SGLT1介导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苍术提取物能影响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的葡萄糖运输,C错误;D、藿
31、香提取物的作用是发生在葡萄糖由胞内过基底膜的易化转运过程,即影响其膜面转运载体,而不影响其腔面转运载体;而苍术提取物则影响了小肠对葡萄糖的主动转运过程,故藿香和苍术提取物对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机制不同,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设置“小肠上皮细胞有关葡萄糖跨膜运输”和“中药提取物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情境,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及其特点,分析情境获取信息。(二)生命活动的调节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促进肠道内革兰氏阴性菌过度生长,造成血浆中脂多糖(LPS)含量升高。脂多糖(LPS)可引起炎症反应及胰岛B细胞的功能变化,如图所示。
32、27. 图中A化学成分是_。28. 结合图分析,从功能看LPS-LBP复合物最可能是_。A. 抗原B. 抗体C. 神经递质D. 激素29. 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启动中起关键作用。结合图,以下分析合理的是_。A. LPS-LBP复合物可促进巨噬细胞中特定的基因表达B. LPS引发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有关C. 若使结构A失去功能,可以终止胰岛B细胞的炎症反应D. 提高血浆中的LBP,可以减弱LPS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器官芯片”是一种体外三维(3D)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操作和分析上具有优势。我国科学家为研究利拉鲁肽(Li)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利用模式动物小鼠设计搭建了脂肪3D器官芯片、胰岛3D器官芯片和
33、如图所示的脂肪-胰岛联合芯片,通过添加LPS和利拉鲁肽(Li)分别模拟体内发生的炎症反应及利拉鲁肽(Li)的作用,测定培养基中炎症因子和胰岛素含量,结果如图。注:“*”表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0. 与植物、微生物细胞比较,3D器官芯片中培养的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要求_(较高/较低/相似)。31. 据图信息和已有知识,描述LPS对3种器官芯片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和利拉鲁肽(Li)对该作用影响的差异,并由此分析利拉鲁肽(Li)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_。【答案】27. 蛋白质(糖蛋白) 28. A 29. ABC 30. 较高 31. 差异:LPS对脂肪3D器官芯片、胰岛3D器官芯片和脂肪-胰岛
34、联合芯片中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分别使促进、无影响和促进;而利拉鲁肽(Li)则抑制了LPS在脂肪3D器官芯片和脂肪-胰岛联合芯片中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但在胰岛3D器官芯片中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的机制:利拉鲁肽可通过脂肪细胞使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解析】【分析】由图可知,LPS-LBP复合物与结构A(受体)结合,使得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导致胰岛B细胞发生炎症反应。【27题详解】结构A在细胞膜上可以识别LPS-LBP复合物,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糖蛋白)。【28题详解】A、由题“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引起炎症反应”可知,LPS-LBP复合
35、物是抗原,A正确;B、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符合题意,B错误;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符合题意,C错误;D、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A、由图可知,LPS-LBP复合物被巨噬细胞识别后,促进巨噬细胞中特定的基因表达,A正确;B、革兰氏阴性菌过度生长导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引发炎症反应,B正确;C、结构A具有特异性,使结构A失去功能,细胞不会识别LPS-LBP复合物产生细胞因子,可以终止胰岛B细胞的炎症反应,C正确;D、提高血浆中的LBP会形成更多的LPS-LBP复合物,导致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多,从而使胰岛B细胞的炎症反应加剧
36、,D错误。故选ABC。【30题详解】与植物、微生物细胞比较,3D器官芯片中培养的细胞为动物细胞,适宜的培养温度是细胞在体外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动物细胞培养还需要控制适宜的培养液渗透压,因此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31题详解】差异:LPS对脂肪3D器官芯片、胰岛3D器官芯片和脂肪-胰岛联合芯片中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分别使促进、无影响和促进;而利拉鲁肽(Li)则抑制了LPS在脂肪3D器官芯片和脂肪-胰岛联合芯片中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但在胰岛3D器官芯片中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的机制:利拉鲁肽可通过脂肪细胞使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37、【点睛】答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情境“脂多糖引起的炎症反应及胰岛B细胞的功能变化”和“利拉鲁肽(Li)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获取信息,并应用免疫调节和血糖调节有关知识。(三)遗传与遗传咨询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小萌是28岁、表现正常女性,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都正常,但她有个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弟弟。小萌婚后准备怀孕。考虑家族中有先天性夜盲症病史,她和丈夫前往医院进行了遗传咨询。她的丈夫表现正常,家族中没有这种遗传病。32. 遗传病是指由于_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33. 分析小萌家族的遗传系谱,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
38、.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34. 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病的遗传方式,医生建议只需对小萌家族中的一个人进行基因检测就可以确定遗传方式,这个人是_。A. 小萌的父亲B. 小萌的母亲C. 小萌的弟弟D. 小萌本人若此病确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为B-b。医生对小萌进行了基因检测。35. 若她的基因型为XBXb,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36. 若她的基因型为XBXB,却意外生了一个患病男孩,原因可能是_。A. 卵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 卵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C. 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D. 受精卵发育初期发生了基因突变37. 经基因检测发现,小萌不仅带有先天性夜盲
39、症致病基因,还带有血友病致病基因,而小萌的父亲和小萌的丈夫均不含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对小萌夫妇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估计正确的是_。A. 子女中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B. 子女中男孩两病皆患的概率大于正常的概率C. 子女中女孩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两种情况概率相等D. 子女中只要是先天性夜盲症患者就一定携带血友病基因【答案】32. 遗传物质(遗传信息) 33. BC 34. A 35. 1/4 36. AD 37. AC【解析】【分析】由“小萌为表现正常女性,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都正常,但她有个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弟弟”,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32题详解】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40、。【33题详解】由分析可知,先天性夜盲症为隐性遗传病,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4题详解】若小萌的父亲含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小萌的父亲不含该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只需对小萌的父亲进行基因检测就可以确定遗传方式。【35题详解】若她的基因型为XBXb,她的丈夫表现正常,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则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36题详解】A、若她的基因型为XBXB,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却意外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Y,Xb来自母亲,而母亲基因型中不存在Xb,可能是卵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母亲基因型中不存
41、在Xb基因,生了一个患病男孩与卵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无关,B错误;C、患病男孩Xb基因来自母亲,不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D、患病男孩基因型为XbY,父母所生男孩基因型应该为XBY,故生了一个患病男孩可能是受精卵发育初期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D。【37题详解】A、先天性夜盲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题干信息该女孩的父亲和丈夫均不含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可知,该女孩的血友病基因和先天性夜盲症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子女中女孩都正常,男孩有一半患病,所以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A正确;B、子女中男孩两病皆患的概率等于正常的概率,B错误;C、子女
42、中女孩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两种情况概率相等,C正确;D、子女中只要是先天性夜盲症患者一定是血友病患者,D错误。故选A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根据家族遗传谱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四)生物工程与免疫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如图),表面有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依据这两类蛋白质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H7N9易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流感症状,并在人群中传播。38. 以下结构或物质中,流感病毒与酵母菌都具有的是_。A. 拟核B. 核糖体C. 细胞膜D. 核酸39. 下列有关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_。A. 流感病毒不会在呼吸道分泌物中
43、大量繁殖B. 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C. 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序列中D. 流感病毒能寄生于细菌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制备流感疫苗,部分流程如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40. EcoRV酶切位点为,该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的未端为_。41. 图中为_过程。42. 用Taq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载体P1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_的脱氧核苷酸,形成P2;P2和目的基因片段在_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P3。43. 导入大肠杆
44、菌后,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根据表结果判断,应选择菌落_(A/B/C)类。菌落类型平板类型ABC无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答案】38. D 39. BD 40. 41. 逆转录 42. (1). 胸腺嘧啶 (2). DNA连接 43. B【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38题详解】A、原核生物具有拟核结构,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故两者均没有拟核结构,A错误;B、酵母菌具有核糖
45、体,而病毒没有,B错误;C、酵母菌具有细胞膜,而病毒没有,C错误;D、流感病毒与酵母菌都具有的是核酸,D正确。故选D。【39题详解】A、流感病毒需寄生在活细胞中,不会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大量繁殖,A正确;B、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是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B错误;C、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序列中,C正确;D、流感病毒能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D错误。故选BD。【40题详解】EcoRV酶切位点为,该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的未端为【41题详解】图中以RNA为模板合成DNA,为逆转录过程。【4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于载体P1为平末端,
46、所以载体P1两端各添加了一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这样在DNA连接酶作用下才能把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43题详解】限制酶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但是没有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在四环素中应该不能生长,而在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应选择B类菌落。【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及基因工程相关知识。(五)光合作用油丹是一种南方乔木。材质坚硬而重,具韧性,耐腐,适用造船、枕木等。为研究油丹幼苗的光合特性,科研人员测定了25下、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遮荫处理时油丹的净光合速率Pn(即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结
47、果如图。44. 油丹叶肉细胞中叶绿素a释放高能电子(e)的场所是_。45. 遮阳网的使用可影响油丹植株_。A. 释放的氧气速度B. 光反应中高能电子的传递量C. 类囊体内外的H+浓度差D. ATP合成酶复合体的功能46. CK组全光照处理易导致油丹叶片灼伤。相比遮光处理的W1、W2组,CK组与X轴的交点右移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_。A. 光能吸收下降B. 呼吸作用加强C. 光反应供暗反应的NADPH减少D. 暗反应加快为研究施肥对油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W1组的基础上设置了W3组,即在1层遮阳网遮荫的同时施用复合肥。复合肥主要成分为氮磷钾元素,其质量比例为NPK=151515,施在幼苗根
48、部2cm半径范围内,5g/株。施肥后第7天测定W1组和W3组的Pn,结果如图所示。47. 根据图数据和已有知识,能否得出“施肥对油丹幼苗有机物的积累没有影响”这一结论?写出你的判断及做出判断的依据:_。【答案】44. 类囊体膜(类囊体) 45. ABC 46. AC 47. 不能,判断依据:因为W1组和W3组结果不完全一致,是否没有显著性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5g/株的施肥量不一定合适;施肥后7天的时间可能不合适;复合肥的比例可能不合适;施肥的半径范围不一定合适【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1层遮阳网遮荫处理2层遮阳网遮荫处理全光照处理。【44题详
49、解】结合在类囊体膜上的各种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上,使叶绿素a分子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e)。【45题详解】A、由图可知,遮阳网的使用使得净光合速率提高,使得光反应阶段加快,进而影响释放的氧气速度,A正确;B、由图可知,遮阳网的使用使得净光合速率提高,使得光反应阶段加快,进而影响光反应中高能电子的传递量,B正确;C、由上诉分析可知,遮阳网的使用可影响类囊体内外的H+浓度差,C正确;D、遮阳网的使用不会影响ATP合成酶复合体的功能,D错误。故选ABC。【46题详解】A、CK组全光照处理易导致油丹叶片灼伤,光能吸收下降,CK组与X轴的交点右移,A正确;B、油丹叶片灼伤,呼吸作用因气孔关闭而减小,B错误;C、由题意可知,油丹叶片灼伤,光能吸收下降,光反应供暗反应的NADPH减少,CK组与X轴的交点右移,C正确;D、叶片灼伤,油丹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速率减慢,暗反应减慢,D错误。故选AC。【47题详解】不能得出“施肥对油丹幼苗有机物的积累没有影响”这一结论,判断依据:因为W1组和W3组结果不完全一致,是否没有显著性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5g/株的施肥量不一定合适;施肥后7天的时间可能不合适;复合肥的比例可能不合适;施肥的半径范围不一定合适。【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