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四测评(高考体验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4北京文综,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注意题干中的“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代议制明显不符合魏
2、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更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C、D两项。海国图志仅仅是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涉及而已,故B项正确。答案:B2.(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当时洋务学堂最关注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故本题选A项。信用问题不是洋务派关注的焦点,故B项不
3、符合题意。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政治制度,反对政治改革和革命,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主张。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郭嵩焘的建议之所以没有被接受,主要是因为“士大夫们的谩骂”即顽固派的反对,这说明当时占
4、据统治地位的依然是保守的儒家思想,因此A项错误,C项正确。B、D两项题干材料都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4.(2015四川文综,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局限性。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但材料中在薛福成看来,办理洋务的大臣都是浅尝辄止,一时喜好,并不真正了解洋务,甚至看到介绍西方的海国图
5、志和瀛寰志略都感到很吃惊。因此,材料反映了中国缺乏专业的洋务人才,D项为正确答案。近代以来,中外交涉日益增多,故A项错误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材料亦未涉及顽固派,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立宪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5.(2014课标全国,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
6、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所以A项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误。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6.(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由“仅摭拾泰西皮毛”
7、即可排除A、B两项,因为,顽固派固守传统,连“泰西皮毛”也不学习,因此他们更不可能批评洋务派“仅摭拾泰西皮毛”。洋务派“摭拾泰西皮毛”,即仅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D7.(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析:美国媒体认为劝学篇标志着中国人的觉醒。所谓觉醒
8、就是中国人知道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故A项符合题意。评论并未体现出劝学篇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也未指出中国未来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故B、C两项错误。评论只是说中国在时代面前苏醒,并没有指明一定要抛弃孔子中国才能苏醒,故D项也错误。所以答案为A项。答案:A8.(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君主立
9、宪思想是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改革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国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排除B项;C项建立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排除;19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列强对华侵略,中国兴起反侵略斗争,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从学技术转到学制度阶段,D项正确。答案:D9.(2015课标全国,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10、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倡导者,新学伪经考主要是批评传统观念,倡导变法,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该书被禁毁,故选C项。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说古文经实系伪造只是为倡导变法维新服务,但其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故A项错误;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主要论证了古文经实系伪造,未涉及西方理论,B项错误;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论证了古文经实系伪造,但没有论证今文经是伪造,故不能说颠覆孔孟学说,因此D项错误。答案:C10.(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
11、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材料的基本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不仅没有全盘反传统,还使传统文化重现光芒,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知选D项。A项虽然符合新文化运动,但与材料的信息不符;B项的观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11.(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
12、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解析: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没有否定封建制度,A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目的,B、D两项都是错误的。“内忧外患交织”既可以解释封建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目的,也可以解释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原因,是最为全面和正确的。答案:C12.(2014课标全国,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
13、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对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材料中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孙传芳标榜三爱,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反映出各界思想有明显差异,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何种势力威胁到军阀统治,需要他们通过标榜主义来自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三爱、三权等并不是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民主义、三爱、三权,均体现了民主理念,军人纷纷提出各种主义来标榜,正反映了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重要潮流。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13.(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
14、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实行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社会财富为富有者“独享”,实现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从“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说明B项错误。孙中山认为实现
15、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前提,民生主义也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错误。答案:C14.(2015北京文综,18)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主要历史活动。由目录中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可以判断,这一人物是毛泽东,分析四个选项,A、B、C三项都是出现在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前,而空白处应该是抗日战争后的史实,由此判断D项正确。答案:D15.(2015江苏单科,13
16、)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材料“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可知这是对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的担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均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5安徽文综,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
18、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0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0分)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17.(2015浙江文综,3
19、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材料二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
20、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
21、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6分)(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
22、广泛影响。(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侧重:“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侧重: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