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A.工农业生产的过剩B.空前激烈的经济战C.货币信用危机严重D.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解析:1929年10月,以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进而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凯恩斯说:“自由放任主义的法文原意是俗语让我们自己干。”正是对这个含义的理解,导致了()A.经济危机的空前严重B.世界货币体系的瓦解C.罗斯福新政付诸实施D.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答
2、案:A3.下表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消费方式产生的主要消极作用是()(%)项目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了极度萧条解析:题干中的数据反映了以信贷方式成交的高中低档车的比例大于以现金方式成交的高中低档车的比例,这说明信贷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这一消费方式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
3、B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为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演员提供创作和演出的机会,使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书写美国”“描绘美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这说明新政()A.注重恢复民族自信心B.具有文化复兴的特征C.带有狭隘民族观倾向D.促进了文化经济发展答案:A5.(2018浙江单科)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解析:“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联邦银行是管理金融领域的机构,故
4、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B6.1933年,美国在西部和西南部毁掉了1 000万英亩的棉田。这种做法有利于()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C.稳定农产品价格D.增加就业答案:C7.罗斯福曾指出,低收入的工人是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成立联邦储备银行B.提高农产品的价格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解析: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工人的最低
5、收入,从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C8.美国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C.改变国家管理体制D.违背美国国家利益解析:罗斯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干预国家经济的政策,扩大了美国政府的管理职能,材料“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说明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9.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有利于
6、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B.工业复兴,加强计划指导C.缩减耕地,稳定产品价格D.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解析:实行以工代赈和举办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失业人口,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从“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以看出,这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
7、容。A、C、D三项都不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而B项则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故选B项。答案:B11.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A.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B.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C.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D.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解析:罗斯福强调公民“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认为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罗斯福主张创新自由制度,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8、,材料强调政府承担起使民众摆脱贫穷的责任,故B项错误;材料和唤醒人们自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2.列宁曾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另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顿财政金融,重建公信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材料阐释了牧师的职能,即“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罗斯福新政中直接解决被压迫者即工人阶级“痛苦”
9、的措施是保护劳工权利,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新变化。下图反映的是()A.建立福利国家的政策B.企业国有化的政策C.第三产业的兴起D.“新经济”的出现答案:A14.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
10、都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有很多政策针锋相对,差异较大,B项错误。C项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还包含金融等方面,范围太广,与题意不符。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A15.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A.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数字的变化与“新经济”有关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此时西方国家生产发展缓慢,失业率
11、居高不下甚至是增长,物价上涨,这些正是经济“滞胀”的表现。此后,大多数国家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财政支出,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16.沃尔特拉菲伯在其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答案:B1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
12、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本题考查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干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尼克松做出了“呼吁”,故A项正确。尼克松并非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故B项错误。尼克松的想法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与扩大福利覆盖范围无关,故C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并非要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答案:A18.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
13、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解析: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可知日本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形式刺激经济发展。从材料还可以看到,该计划的效果较好,“中流”即社会的中产阶级人数占90%,故D项符合题意。该计划为宏观经济计划,福利制度只是其中一部分,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故排除A、C两项;B项错在“开始”。答案:D19.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但联邦德国却顺利摆脱了危机。这
14、主要得益于()A.保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B.推行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C.用收入调节政策实现社会公平D.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确保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表现,属于局部性的措施。答案:D2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降低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信
15、息技术的发展解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即知识经济转变。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9分,第23题15分,共5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2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
16、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摘编自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出现什么社会问题?(3分)(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5分)(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3分)(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
17、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参考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方式: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即可)22.阅读材料
18、,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是应对危机的产物,是经济出现危机时的补救,是用来应对经济危机的,它不该是正常状态下的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竟被各国当做常态经济学理论这就打破了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使经济运行充满人为因素,市场信息往往失真。周化勇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代意义材料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
19、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摘编自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三罗斯福曾经说:“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指出材料一中“常态经济学理论”的含义,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为例说明其积极影响。(7分)(2)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6分)(3)说明材料三中“加以改进和补充”的实质,并指出克林顿政府为此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6分)参考答案:(1)含义:凯恩斯主义。积极影响:政府
20、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建立起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变化: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从私有化领域退出;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政府激励个人独创精神和财富创造。(答出其中3点即可)原因:西方深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社会经济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3)实质: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促使美国进入繁荣的“新经济”时代。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战后调查
21、,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摘编自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介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22、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货膨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4分)(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5分)参考答案:(1)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2)相同点: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3)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胀”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