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陆英审核人:李书慧)一、阅 读(共8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陈蓉霞依据通常的讲述,布鲁诺是因宣扬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与布鲁诺同时代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审判。这样的讲述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形成了这样的定论:科学代表真理,宗教代表迷信;这些历史证明了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此简单化的结论能涵括复杂的历史现象吗?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一个欧洲人,生来就是基督教徒,他自小
2、就继承了父母的文化传统。难以想象,如伽利略、布鲁诺等人居然能完全摆脱基督教信仰。就伽利略而言,他一直深信这一命题:上帝有两部作品圣经和自然界。前者是上帝的间接作品,因为出自人之手;而后者却是上帝的直接作品。显然,研究上帝的直接作品更加可靠。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所在。圣经是一部用文字写成的作品。在中世纪,普通百姓多是文盲,接受教育差不多是神学家的特权。教会人士差不多垄断了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普通信徒只能通过神父的传教来领会神意。伽利略的出场却对教会构成了威胁,因为要读懂上帝的直接作品自然界,可不像读懂圣经那么容易。读懂自然界恰是伽利略的专长。在他看来,上帝创世所用的语言
3、就是几何符号,如圆、三角形之类,通过数学或几何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描述或解释自然现象。把数学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这正是伽利略的首创,他也因此成为近代科学的设计师。但他却因此冒犯了当时的学术权威。他们能熟读圣经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却难以读懂伽利略的数学语言及其实验思路,更何况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向来熟悉的世界观针锋相对。不仅如此,伽利略还支持已被教会取缔的日心说,这正是他们控告伽利略的最好证据。伽利略最终受到教会审判,压力之下,他违心地放弃了日心说。这自然让人联想到布鲁诺。他因宣扬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审判,但坚贞不屈,最终将自己奉献于教会的火刑柱上。因此,习以为常的说法是把布鲁诺看作为科学真理而牺牲
4、的烈士。果真如此吗?与其说布鲁诺是为科学真理而献身,还不如说,他是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接下来的推论就是,一个无限的宇宙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太阳存在,因此宇宙中必定有无数个太阳以及无数个围绕太阳而运转的行星系。那无数个太阳就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这点恰好被布鲁诺猜对了。相对于无限而言,无所谓中心,因此地球并不处于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我们周围空间的中心。或许正是出于上述理由,布鲁诺成为日心说的忠实“粉丝”。因为日心说的实质也在于打破了地球作为宇宙中心这一传统观点。如此说来,布鲁诺更像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对太阳及其无限宇宙的崇拜,正是这种神秘主义教义的一部分,甚至谈不上是重要的部分。这种神秘主义信
5、仰却为当时的教会所不容。因为在一个无限的宇宙里无所谓中心,那么,人的地位放在哪里呢?人若失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又何以解释上帝对人的眷顾?理所当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在经过长达七年审讯之后,1600年,他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著名俄裔科学史家柯瓦雷对布鲁诺的评价是:他或许是一位好的哲学家,但却是一名糟糕透顶的科学家。将近四百年后的1992年,罗马教廷做出决议,为布鲁诺平反昭雪。今天,我们怀念伽利略和布鲁诺,理由并不在于他们是科学史上的异端或殉道士,而是他们的遭遇昭示了两点: 。1标题中的“异端”在本文中是指(2分)2分析第段的作用。(3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
6、的一项是()(3分)布鲁诺认为,上帝别无选择地创造了一个无限宇宙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身为基督教徒的布鲁诺,却持有与当时教会不同的上帝观这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神学问题上帝的完美,意味着,他必须创造一个能够容纳无限世界的无限空间 A, , , , 。 B, , , , 。C, , , , 。D, , , , 。4文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伽利略的用意是(3分)5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布对太阳及其无限宇宙的崇拜是神秘主义教义中并不重要的部分。 B布的观点来源于哲学的推论,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结果。C布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因而被称为糟糕的科学家。D布崇拜“日心说”但没有科学实证
7、,不是好的科学家。 6根据你的理解续写一段文字,填在文末空白处。(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听风楼记 北岛1976年10月上旬某个晚上,约摸十点多钟,我出家门,下楼,行百余步,到一号楼上二层左拐,敲响121室。冯伯伯先探出头来,再退身开门,原来正光着膀子。他挥挥手中的毛巾,说:“来。”于是我尾随他到厨房。他背对我,用毛巾在脸盆汲水,擦拭上身。那时北京绝大多数人家都没有条件洗澡。冯伯伯那年63岁,已发福,背部赘肉下垂,但还算壮实。他对拉着毛巾搓背,留下红印。正当他洗得酣畅,我突然说:“四人帮被抓起来了。”只见他身体僵住,背部一阵抽动。他慢慢转过身来,紧紧盯着我,问:“真的?”我
8、点点头。“什么时候?”“就前两天。”他相信了我的话,把毛巾扔进脸盆,和我一起来到客厅。我们话不多,语言似乎变得并不重要。他若有所思,嘴张开,但并非笑容。要说这“听风楼”,不高,仅丈余;不大,一室一厅而已。他们家最吸引我的是文革中幸存下来的书,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那些书名我都忘了,只记得有一本冯伯伯译的海明威的第五纵队,再现了海明威那电报式的文体,无疑是中国现代翻译的经典之作。他自己也对第五纵队的翻译最满意。在一次访谈中,他说:“你想一次翻译成功不行,总是改了又改,出了书,再版时还要改,我译的海明威的戏剧第五纵队,我推倒重来了五、六次,现在还得修改,但现在我已没力气改了。因此,我曾苦恼、气馁,想
9、改行,可翻译是我的爱好”七十年代末,听风楼终于装上了电话,那是个现代化的信号,忙的信号,开放与拒绝的信号。冯伯伯从此成了大忙人,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我再按往日的习惯去敲门,往往扑空。世界文学要复刊了,这就等于给一棵眼见着快蔫了的植物找到了花盆。冯伯伯喜形于色,郑重宣布世界文学请他翻译一篇毛姆的中篇小说,发在复刊号上。但毕竟手艺生疏了,得意之余又有点儿含糊。他最后想出个高招,请一帮文学青年前来助阵,也包括我。他向我们朗读刚译好的初稿,请大家逐字逐句发表意见,为了让译文更顺畅更口语化。一连好几个周末,我们聚在冯伯伯的狭小的客厅里,欢声笑语,好像过节一样。我们常为某个词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当然由冯伯伯
10、拍板,只见他抽烟斗望着天花板,沉吟良久,最后说:“让我再想想。”像冯伯伯这样的大翻译家,居然在自己的领地如履薄冰。他常被一个词卡住而苦恼数日,最终顿悟有如天助一般,让他欣喜若狂。再看看如今那些批量生产的商业化文学翻译产品,就气不打一处来。1978年12月下旬某个下午,我匆匆赶到听风楼,冯伯伯刚好在家。我拿出即将问世的今天创刊号封面,问他“今天”这个词的英译。他两眼放光,猛嘬烟斗,一时看不清他的脸。他不同意我把“今天”译成Today,认为太一般。他找来英汉大词典,再和冯妈妈商量,建议我译成The Moment,意思是此刻、当今。我没想到冯伯伯比我们更有紧迫感,更注重历史的转折时刻。于是在今天创刊
11、号封面上出现的是冯伯伯对时间的阐释:The Moment。我想起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诗句:“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记忆有如迷宫,打开一道门就会出现另一道门。说实话,关于为今天命名的这一重要细节早让我忘掉了。有一天我在网上闲逛,偶然看到冯伯伯握烟斗的照片,触目惊心,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此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此刻,而这个此刻的门槛在不断移动。说到底,个人的此刻也许微不足道,但在某一点上,若与历史契机接通,就像短路一样闪出火花。我昨天去超市买菜,把车停好,脚落在地上,然后一步一步走动,突然想到27年前的这一幕:The Moment。是啊,我多想看清冯伯伯那沉在烟雾中的表情。说实话,得知冯伯伯的
12、死讯并未特别悲伤。他生活过,爱过,信仰过,失落过,写过,译过,干过几件大事。如此人生,足矣。我想起他那孤立无援的赤脚。它们是为了在大地上行走的,是通过行走来书写的,是通过书写来诉说的,是通过诉说来聆听的。是的,听大地风声。如果生死大限是可以跨越的话,我此刻又回到1976年10月的那个晚上。我怀着秘密,一个让我惊喜得快要爆炸的秘密,从家出来,在黑暗中下楼梯,沿着红砖路和黑黝黝的楼影向前。那夜无风,月光明晃晃的。我走到尽头,拾阶而上,在黑暗中敲向听风楼的门。注:文中的“冯伯伯”即我国著名翻译家冯亦代(19132005)。“听风楼”是他生前的书房。7分析第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3分)8第段
13、关于人生中此刻的联想有何作用?(3分)9分析第段画线句的寓意。(2分)10对冯伯伯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一听到四人帮被抓,冯伯伯因消息突如其来而内心极度震撼、惊疑不定。B第五纵队反复修改了五六次,还为无力修改而苦恼,突出冯伯伯敬业。C冯伯伯将“今天”译成“The Moment”,显示出老翻译家卓越的艺术才华。D“得意之余又有点儿含糊”是因请他翻译而得意,因自感手艺生疏而迟疑。E文章多次写到冯伯伯抽烟斗,意在通过人物个性化动作,表现其独特嗜好。F老人对青年人热心鼓励与扶持,工作精益求精,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11从文章结构角度,赏析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精妙之处。(4分
14、)12文章重点是写冯伯伯,却以“听风楼”为题,对此加以评析。(4分)默写(任选6 空)。(6 分)注:答题超过6 空,按前6 空顺序评分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荀子劝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越明年,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阅读下文,完成14-16 题。(8 分)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
15、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释】:襜:音chn,古代一种短的便衣。娖:音chu,捉。胡簶:箭袋。蛩:音qing,指蟋蟀。14从两首词的语言和内容判断,鹧鸪天的作者是( ), 蝶恋花 的作者是( )。(2 分)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苏轼 D 陆游15两首词的内容有相近之处,上阙都是_,下阙都是_。(2 分)16结合作品,比较分析两首词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处。(4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
16、5分)石钟山记 苏 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
17、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
18、陋也。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微风鼓浪 (2)余尤疑之(3)至莫夜月明 (4)殆与余同18.加点词的词法与“空中而多窍”的“空中”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B. 于是相如前进缻 C.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 君子不齿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2分)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_(2)(3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_20.本文一共三段,以“疑”字贯穿,三段内容可以概括如下:_疑_疑_疑(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动词)(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答李翊书 韩 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
19、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
20、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21.“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 (篇目)(2分)22.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C、我看待别人,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23.第段中,韩愈提
21、出了 写作准则。(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24.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李翊书 ”的原因。(3分) 25.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4分) 二、写作(共7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22、不能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题,不得抄袭。金山中学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16分 )(二)听风楼记(22分)11、(4分) 首尾呼应:以上“听风楼”起,以重回“听风楼”结;文章开头由三十年前上听风楼告知惊天内幕起笔(这是两人关系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事件),转到接到冯伯伯死讯的感受,自然引出对冯伯伯的回忆,结尾又回到得知冯伯伯死讯后,想象着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的情景能再现。虚实结合:开头由三十年前在听风楼告知惊天内幕的回忆引出冯伯伯去世,是由“虚”入“实”;结尾则面对冯伯伯去世的现实想象着能重上听风楼与
23、他交谈,是由“实”到“虚”。(写出首尾呼应,且有分析,即可给满分;其他酌情给分)12、(4分) “听风楼”是冯伯伯的住所,文章对冯伯伯的回忆都是围绕听风楼展开的,“听风楼”是文章的主要线索;普通、狭小的听风楼反衬出主人高尚品格,“听风”两字体现老人对社会的关注,“听风楼”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借“听风楼”寄托对冯伯伯的怀念,情感更加含蓄深沉。(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2点给3分,写出3点给4分。得分点:结构思路:线索、形散神聚;抒情方式:托物怀人,含蓄深沉)名句默写(6分)金石可镂 砌成此恨无重数 道之所存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波涛如怒落花水香茅舍晚 百废具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诗歌鉴赏(8分
24、)(五)石钟山记(16分)17.(4分)(1)振动;扬起(2)更加 (3)同“暮”;夜晚;晚上(通假字必须写出来,解释没有也可给满分) (4)大概 (各1分)18.(3分)D 19.(6分)(1)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定语后置句、名、各1分,共2分) (2)事情不是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凭主观想象断定它有或者没有,这可以吗?(目、耳、臆断,各1分,共3分)20.(3分)质疑(设疑)、析疑、评疑(意思接近即可) (六)答李翊书( 13 分)【参考译文】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察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
25、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护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
26、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话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舒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艺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 诗 书 的源泉里游弋,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语。试卷、试题、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均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