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16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浦东新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 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8页。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小楫轻舟,_。(周邦彦_)士“任重道远”的原因是“_,_?_,_?”论语七则【答案】 (1). 楼船夜雪瓜洲渡 (2). 梦入芙蓉浦 (3). 苏幕遮 (4). 仁以为己任 (5).

2、不亦重乎 (6). 死而后已 (7). 不亦远乎【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渡”“浦”“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按要求选择2.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A. 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 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C. 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D. 为

3、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A. B. C. D. 【答案】2. B 3. D【解析】【2

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不寒而栗:是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结合“寒风”“冻醒”分析,此处望文生义。B项,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结合“代表们”“献言献策”分析,使用正确。C项,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结合“宝岛风光”分析,适用对象不当。D项,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结合“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使用感情色彩不当。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5、;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主语应该是“过度自信者”,应该为首句;结合“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分析,在后面;主要讲“也许他们还不如你”,是对“也许他们还不如你”的解释,应该在

6、前面。故选D。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学者的本分胡成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索,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却不见得能有收获。当然,有幸做出点成绩者大有人在。不过,倘

7、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增砖添瓦。这就像吾人进到北京故宫,首先映入眼帘而赞叹不已的,是炫丽的房顶、威严的大殿、堂皇的拱门、挺拔的圆柱;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修造这些建筑所用的青砖绿瓦。好在,终生以学术为业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病态的自恋情结。即使生不逢时、身处逆境,也没有太多想到知难而退。由此说来,学术生涯确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多数人注定一无所获,失意而归。韦伯语重心长地质问那些年轻学生:“你能够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你的前面,而既不怨怼也无创痛吗?”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

8、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目前很多大学的薪酬制度,采行的是“竞赛制”,教授分为“基底工资”加“岗位津贴”。就基底工资而言,几乎所有学者都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作为补偿,基底工资之上加了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考核。所以,当下“不成功”的学者,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人生的坎坷和困蹇,本来就不只是单一负能量。尤其上天赐予学者的一小点睿智,是普通人对不幸多默默承受,而他们则能咀嚼、回味、反思,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就像尼采把思想者称为“有病的

9、动物”,认为人的尊严只在感受巨大痛苦的精神之中即痛苦使灵魂敏感,当灵魂不愿屈服之时,意志愈加激昂,思想也就愈发活跃。实际上,孟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就已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古代学人作为自由职业者,运蹇时乖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可将自己不为当下接受的创世之作,“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然而,现代学者作为职业研究人员,参与的是一种集众的工作。他的任何研究都需要经过同行仔细验证,以及学术共同体的认真审查,故不太可能“朝闻道夕死可矣”。重要的是,“不成功”的学者置身底层和边缘,较多发愤之作,难免没有一点离经叛道,自然比成功的学者更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

10、。除此之外,“不成功”学者还应比成功的学者,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这也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注重同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谁也不会否认,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可能将永不停止地追求卓越;如果周围都是些平庸之人,则会让自己变得乏味而无生气。这也可以理解当年的韦伯,尽管很长时间里辞职而离开大学,却时刻关心学术共同体的坚持和恪守。一九八年他在法兰克福报刊发文章,尖锐批评普鲁士教育部大学事务部门将曾在地方大学任教之人,擅自任命为柏林大学经济学正教授。韦伯认为这一任命不合法,践踏了十九世纪德国业已确立的大学教师聘任的自治传统。因为让当局反感的一位学者占据了教授职位,执事者会惩罚性地任命另一位迎合

11、上级之人,在学者之间制造矛盾和争斗。讲这些,是想让那些“不成功”学者,或那些将要毅然步入这一“疯狂的冒险”之年轻学人,能有稍微多一点的从容不迫和气定神闲。面对那么无奈的现实世界,学者最重要的责任或许不是拯救这个世界,而是首先设法拯救自己。既然尽了自己的本分,肯定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纵使在职业生涯结束之时,吾人仍然无所建树,壮志未酬,那又何妨?(有删改)4. 第段“增砖添瓦”在文中的意思是_。5. 对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韦伯说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因为多数学者注定一无所获。B. 只有优秀如韦伯,学术生涯才可能没有心理的不平衡和受挫的感受。C. 大学薪酬制尤其是业绩考核,让学

12、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D. 让学者在物质方面过上体面生活就可以避免韦伯当年那样的“折腾”。6. 根据第段文意进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的坎坷和困蹇一定能给学者带来正能量。B. 学者如果只是对不幸默默承受那是不睿智的。C. 古今学者对价值认同方式实际上并无区别。D. 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7. 分析第段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8. 联系全文,概括“不成功”的学者的特点有哪些。【答案】4. 为他人伟大的学术成就,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或提供一些帮助)。 5. A 6. B 7. 第段先提出观点,然后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将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和周围都是些平庸之人的

13、结果对比,突出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的重要性;再以韦伯刊发文章批判破坏同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内在坏境的行为为例证,具体有力地证明观点。 8. 事业上不够成功,只是为别人添砖加瓦;经常遭受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不平衡和失落的折腾;能咀嚼、回味、反思不幸,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

14、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添砖加瓦”,结合“倘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分析,意思为为他人伟大的学术成就,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只有才”错误。原文是说“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C项

15、,“让学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错误。结合原文“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考核。所以,当下不成功的学者,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分析,“让学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篡改文意。D项,“就可以避免”错误。结合“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分析,“就可以避免韦伯当年那样的折腾”错误。故选A。【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

16、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一定能给学者带来正能量”错误,“一定”过于绝对。原文为“人生的坎坷和困蹇,本来就不只是单一负能量”。C项,“并无区别”错误。结合“现代学者作为职业研究人员,参与的是一种集众的工作。他的任何研究都需要经过同行仔细验证,以及学术共同体的认真审查,故不太可能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分析,古今学者对价值的认同方式实际上是有区别的。D项,“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错误。结合“不成功的学者置身底层和边缘,较多发愤之作,难免没有一点离经叛道,自然比成功的学者更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

17、环境”分析,“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于文无据。故选B。【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的论述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析句子。现提出观点“不成功学者还应比成功的学者,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结合“谁也不会否认,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如果周围都是些平庸之人,则会让自己变得乏味而无生气”分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当年的韦伯,尽管很长时间里辞职而离开大学擅自

18、任命为柏林大学经济学正教授”分析,再以韦伯刊发批判文章为例证,具体有力地证明观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不过,倘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增砖添瓦”分析,事业上不够成功,只是为别人添砖加瓦;结合“在他所谓学术生

19、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等分析,“不成功”的学者经常遭受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不平衡和失落的折腾;结合“是普通人对不幸多默默承受,而他们则能咀嚼、回味、反思,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分析,“不成功”的学者能咀嚼、回味、反思不幸,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结合“不成功的学者置身底层和边缘,较多发愤之作,难免没有一点离经叛道,自然比成功的学者更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分析,“不成功”的学者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结合“不成功学者还应比成功

20、的学者,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分析,“不成功”的学者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

21、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

22、望木心先生。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

23、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

24、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

25、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

26、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

27、,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细雨如丝,思绪如雨。(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9. 分析第段画线句的用意。10. 文章第段第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11. 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12.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作用。【答案】9. 画线句营造了一个寂静、清冷、迷蒙的

28、意境;突出了木心画作空灵、纯净、苍凉、缥缈的特点;表现了木心灵性、洁净、悲伤、苍凉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画作的深刻(独特)理解与感悟,以及对画家本人的欣赏。 10. 第段是从作者的视角写梵高,由木心的诗想到梵高的星空,意在表明木心如同梵高一样,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对未来抱着希望。第段是从木心先生自己的视角写梵高,引用了木心的诗句“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意在突出了木心艺术追求的高度和执著前行的坚韧。 11. “平时沉睡着”是指平时很多人看他的画并不理解作品的真正价值(没有人理解他),“善良的人”“注视它”“醒了”是指只有知音才能唤醒他的画作,理解他作品的真正含义。表现了木心对知音的渴望。

29、 12. 结构上,首尾呼应,“细雨如丝”呼应了首段“烟雨迷离”,使文章结构严谨(只写“首尾呼应”四字不给分,需要点明具体呼应的内容)。内容上,(1)含蓄地表现了木心坎坷的一生和艺术创作上的追求及成就深深感染了作者,引起了作者无尽的思考。(2)末段以景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情感体会的广阔空间。【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抓住“晓月”“默默”“寂静无言

30、”“清冷”等分析,营造了一个寂静、清冷、迷蒙的意境。写出了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结合“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分析,表现了木心灵性、洁净、悲伤、苍凉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作者对木心画作的深刻理解及对木心的欣赏。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

31、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第段第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立足文本内容,分别分析写作视角和用意,然后比较不同。结合“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分析,从作者的视角写梵高,由木心的诗想到梵高的星空,梵高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对未来抱着希望,创作了杰作,木心和梵高一样

32、。第段,结合“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等分析,“我”指的是木心,这是从木心自己的视角来写梵高的,抓住“我在路上走”及后来举办的个人画展等分析,突出了木心对艺术的追求及执著前行的坚韧。【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平时,

33、画沉睡着”,结合“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等分析,平时很多人看他的画并不理解作品的真正价值;“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画”的醒,主要是指画被懂他的人理解,只有懂木心画的人,才能“唤醒”他的画,文中主要是讲“有善意的人”对画的理解,画是木心灵魂的体现,表达木心对“有善意的人”的渴望,对知己的渴望。【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

34、的位置进行分析。最后一段只有两句话,一是交代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的特点。二是交代自己的心绪。结构上,结合开头内容“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分析,首尾呼应,“细雨如丝”呼应了首段“烟雨迷离”,写乌镇江南水乡迷蒙、清幽的特点,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结合“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

35、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等分析,木心面对黑暗困境进行抗争,木心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就,抒发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引起了作者无尽的思考。末段以景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情感体会的广阔空间。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3. 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一联B. 两联C. 三联D. 四联14.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B. 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C. 尾联以

36、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D. 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15. 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答案】13. A 14. C 15. 军中舞剑,那壮阔的场景及刚劲的舞姿,给人以雄健豪壮的感觉;胡笳悲凉的声音,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将士常年征战的辛劳,容易勾起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岁月迟暮的悲伤。所以说豪壮中寓悲凉,令人感慨。【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对仗。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

37、一致。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根据词性分析各联内容,“凉风”“萧瑟”不对仗;“剑舞”“笳音”不对仗;“边城将”“恩遇深”、“不作”“谁知”不对仗。结合“有”“高堂”“宴”“忘”“迟暮”“心”等分析,第二联对仗,故诗歌中有一联对仗。故选A。【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充分表现了对皇

38、恩浩荡的感激”错误。“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

39、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需要结合颈联内容分析如何体现“豪壮”“悲凉”的。分析诗句,如果运用艺术手法,需要点出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点明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

40、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41、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思远清修,立身简

42、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注:友于:兄弟之爱。祥日:丧祭名。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有删改)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 )高宗辅政,不之任(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思远不从,案事如故()A. 案件B. 查究C. 几案D. 按照18.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B.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C.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

43、许D.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20. 分析第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21. 从第段和第段看,王思远具有_和_的特点【答案】16. (1). (1)征召 (2). (2)赴、往、到 17. (1)B (2)D 18. C 19. 有宾客来访,(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趁便不上前,如果来人仪表鲜明整洁(或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20. 左右的人(那些下属)只知道远祸全身,不顾恩义,与王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王思远的

44、重情重义的美德。 21. (1).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2). 深谋远虑【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1)“辟”,结合“王景素”“南徐州主簿”分析,应该译为征召。(2)“之”,结合“仍迁御史中丞”“任”分析,译为到、赴。【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45、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1)“案”,结合“事”分析,应该为动词词性,调查、查办的意思。句意: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故选B。(2)“矜”,结合“厚”“遇”分析,译为体恤、怜悯。句意: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故选D。【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思玄”是长兄名字,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表”是上表的意思,目的是“乞自解”,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长兄王思玄去世

46、,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通”,交往、来往、拜访;“辄”,连词,就,前面需要补充“他”;“密”,偷偷地、暗中;“觇”,窥视;“垢秽”,有污垢(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名词作动词);“仪”,仪表;“新楚”,整洁鲜明;“乃”,连词,就;“促膝”,膝盖对着膝盖,指两人面对面靠近坐着。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

47、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20

4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句意思,结合于文本位置分析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角度分析。“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结合“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分析,左右的人不顾恩义,与王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王思远的重情重义。【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第段和第段,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

49、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分析,王思远不畏权贵;结合“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分析,王思远深谋远虑。【点睛】参考译文: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长兄王思玄去世,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

50、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

51、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此人,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后来王晏事败。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鲜明整洁(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送夏进士序龚自珍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

52、。”大吏悚服。(甲)是其炳六籍、训万世矣。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

53、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有删改)【注】炳:光明,显著。铨(qu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22. 第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 则B. 且C. 以D. 为23. 下列对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B. 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C. 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D. 皇帝的说法英明,

54、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呜呼,大哉斯言!A. 甲B. 乙C. 丙D. 丁25. 分析第段的行文思路。26. 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答案】22. C 23. B 24. A 25. 先写夏君像是担忧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在言谈神色之间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然后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接着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最后说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 26. 对友人将要担任吏职,荣耀乡

55、里表示祝贺;赠序鼓励友人坚信圣道,不要犹豫;希望友人不要为书生的称呼感到自卑,要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混同于俗吏之流。【解析】【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结合“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分析,“咍然”是笑着的意思,“欢”是显得欢乐,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用虚词“以”。句意: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故选C。【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56、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结合“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析,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主要讲皇帝信任书生,认为个别大吏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选B。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

57、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理解语句意思,初步感知选项位置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呜呼,大哉斯言”,“大”,是到了顶点;“哉”,感叹词;“斯”,指示代词,这;“言”,是道理的意思。最精辟的言论。结合“斯言”分析,前面应该是一句名言或有哲理的话,

58、排除C项、D项。乙处前面也有一句话,但是结合句意分析,“是书生,非俗吏”不合语境。结合“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析,应该放入甲处。故选A。【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的论述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句子。结合“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分析,先写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结合“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分析,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

59、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结合“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分析,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结合“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分析,最后写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写作意图是创作意图中的一种,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

60、思想。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结合“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点

61、睛】参考译文: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士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海和我告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议论三千年的历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士不是平庸的

62、官吏。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人可以托付。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吗?学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

63、理政事,就糟糕了!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出他的治政主张。我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前进一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三、作文27.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800的文章,题目自拟。【答案】肯定曾经,我总是在迷途中寻觅着“被肯定”;而今,我终于明白一艘船的价值在于扬帆远航,前提是必须离开那用虚幻构建的温馨的港湾。几天之前,我总是希望老师会拍着我的肩,颔首微笑:“不错,你今天的表现很棒!”但现在我

64、知道,这不是肯定,只是表扬。回想那时我的心理,对这样的表扬充满期待何尝不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既然一颗心都摆不正,那么这样的“肯定”给我带来的只能是片刻的欢愉而不是心灵上永恒的慰藉。其实,身为学生未曾真正步入社会的我们,对“肯定”的理解还有些许模糊。那些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耕耘的职场精英们却早已有了清晰的概念。什么是肯定?领导的肯定。什么是领导的肯定?奖金、晋级与加薪。于是,肯定被剥光了光鲜的外衣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不过就是一叠人民币。其实,这也不是肯定,这叫奖赏。奖赏给你的是窃喜,起码大多数人不会在拿了奖金后对着同仁放肆地大笑。生活中的很多人分不清表扬、奖赏和肯定的区别,更多的人则不想去分清。记

65、得几年前有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得到了来自老师、亲友的无数的赞扬、奖励,却得不到室友们的肯定。他的室友轻视他的出身、他的谈吐、他的衣着,于是忍无可忍的他举起了屠刀正是失去了“肯定”这块最香最甜的果肉,你给他再多光鲜漂亮的果皮也无济于事。事实上,肯定决不只是语言或物质上的表达,它是一种行动上的支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视甚至仰视。它捍卫了你的人格,修复你受伤的情感,让你疲惫的身心重又充满活力。它可以给予你灵魂上的抚慰而不仅仅是肉体与心情上的片刻的舒坦。很多人都把心比喻成发动机,因为它支持着整个人体的运转。从你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正式投入运行了。而你所获得的肯定,就是装备你的内心的最新型号的零件

66、,一件件地装配上这些零件,你的心才会成为更坚固、更坚强有力的发动机。试想,这架发动机如果几十年都没有更新换代,那么过早地磨损将是必然。从肯定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继续拼搏的目标,明白自己的付出不是付诸东流的石块,从而顿生前行的动力。乔布斯说过:“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一定是笑着的我看见他们都在使用苹果。”全球的“果粉”都在用行动表示着他们对苹果、对乔布斯的肯定。唯有这样的力量才能穿透生与死的阻隔触碰到那位逝者的不朽的灵魂。要知道,肯定永远只住在离你心房最近的地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

67、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此,你怎么看”。本次作文对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题干中“对此,你怎么看?”一句话,就是在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因此作文应该要有明确的观点出现并进行相关阐述。【审题】“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肯定,而是不愿肯定,或者说不会肯定。学会肯定,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每一个人都有期待肯定的心理,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欢欣鼓

68、舞,动力不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价值,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不管选取哪种体裁和素材,都要时刻想着为文章中心服务,那些与中心无关或是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不管看上去多美也要忍痛割爱,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而突出。具体到这篇作文,选材时一定要选取那些与“肯定”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写作者读懂“材料”,明了“肯定”的内涵)的材料,写作时才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参考立意:学会肯定别人,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别人的结果;肯定自己;为何要肯定自己;怎样肯定自己;辩证地看待肯定,肯定别人是要有限度的,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肯定,也不要过分地给予;肯定自已不能盲目地自高自大,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自己等。行文结构:结合

69、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学会肯定”。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学会肯定,不仅体现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学会肯定,就是敢于坚信每一种独到的发现;学会肯定,就是善于敞开一个豁达的胸襟;学会肯定,就是等于找回一份温暖的感觉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学会勇敢地迈出自己,坚定地理解别人,不吝传递肯定,以温度彰显热情;肯定自己,可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等。【素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且就像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人和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不要以任何人的评价来定位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否定你,除了你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

70、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是啊,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肯定。学会肯定,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一面公正的镜子,以肯定的眼光看待事物,它就呈现美丽,反之则呈现丑陋。但寻找美丽,看待真实的眼光须是同样的。学会肯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观察事物。当你的生活一片阴霾时,还会赞美墙角那支怯弱的红玫瑰吗?批判虽可以矫正,但这种否定一切的处世方法,并不是我们推崇的。一株向日葵,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它,你会发现它金黄的笑脸与太阳会面的情景是多么生气勃勃,然而,当你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它时,

71、它与太阳的照面简直是一幅阿谀逢迎,巴结谄媚的丑态毕露的写真。肯定是一种信任和赏识。 肯定一种理解与沟通。学会肯定吧,肯定是一种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诚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