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莘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网上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积累运用(15分)1.按要求填空。(1)论语_中孔子直接表达对曾皙志向态度的句子是:“_。”(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表现自己孤独无依、年老多病之苦的诗句是:“_ ,_。”(3)游园皂罗袍中运用直接抒情表现杜丽娘深藏闺中辜负大好春光情感句子是:“_。”【答案】 (1). 先进 (2). 吾与点也 (3). 亲朋无一字 (4). 老病有孤舟 (5).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及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文学常识需要考生平时的积累背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
2、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此类题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吾”“锦屏”“孤”“韶”“忒”“贱”。【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3、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按要求选择。2.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B. 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C. 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D. 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
4、_,_。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 B. C. D. 【答案】2. B 3. 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句含义以及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诗句含义,还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A项,“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是不是好玉要经过火焰炙烤三天,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经过七年以上。句中副经理发这条短信,意思是,对小李还需要再考验。使用恰当。B项,“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
5、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句中的王老师与同事既能保持和谐友善,但不能保持独立思想。使用不恰当。C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句中陈老师能参阅跨界的学术资料做研究。使用恰当。D项,“树欲静而风不息!”意思是: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句中老庄虽方正持重,但仍有闲言碎语诋毁他。使用恰当。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段意思,结合前后文考虑、选择,注意前后文之间的照应和语意的衔接。还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据
6、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第句中陈述的对象是“中国古代诗意技术”,是整个句子的主语,第句是状语,是它的一个前提条件,应放在第句的前面,第句接在后面。第句的“并且”,应接在第句后面,两句构成递进关系。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故选D。【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7、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4.按要求选择(1)根据下面红楼梦经典的人物出场描写,对人物判断恰当的一项是(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A. 贾宝玉 B.薛蟠 C.王熙凤 D. 王夫人(2)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衙门门子的一纸“护官符”,不仅促使“葫芦僧”贾雨村草菅人命、胡乱判案,更将其引入颠倒是非、“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 B.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被心情不佳的宝玉训斥后纵情“撕扇”,既是她自恃任性的
8、表现,更是晴雯不甘受辱的极强自尊心的表现。 C.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听到牡丹亭中皂罗袍曲词时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是因为她与曲中人产生了情感共鸣,亦是借曲自怜。D. “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进入大观园后痴迷地向黛玉学写诗,表现了香菱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答案】 (1). C (2). 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及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理解能力,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旳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本题属于识记辨别类型题。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旳命题特点,考生要做到以下几点:熟悉考
9、纲限定必读旳名著,了解全书旳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旳性格特点,把握全书旳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2)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旳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旳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旳形容词来贴标签。本题(1)题选项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
10、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题干中的话语不合他的性格。薛蟠是个不良少年,被称为呆霸王,人物性格鲜明,有自已的职业,就是经常经商采办物品,但也不是很重钱财,为朋友可以挥金如土。题干中的话语不合他的性格。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金陵十二钗之一。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独有王熙凤最受贾母赏识、最与贾母投缘。题干中的话语符合她的性格。王夫人的性格有双重性,一方面整日吃斋念佛,有副菩萨心肠,心地善良;一方面又冷血无情,狠
11、毒无比。题干中的话语不合她的性格。本句话出自林黛玉进贾府,这是林黛玉到贾母房中与贾家众人见过之后王熙凤出场的话语,未见其人,先闻其百声。说话张扬,虚情假意,放诞无礼。这正说明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故选C。(2)题“表现了香菱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分析错误,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来是甄士隐的女儿,她是一个好人家的孩子,她出身的环境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但是后来,她的人生经过了很多的磨难和挫折,被卖到了薛家,一开始当丫头,后来被薛蟠看中了给他当了侍妾。薛蟠走后,香菱也搬到大观园和薛宝钗一起居住。香菱酷爱诗歌,借此机会便拜林黛玉为师学
12、习作诗。一个认真地教,一个认真地学,香菱作诗的能力提高很快。香菱日思夜想,连做梦都在作诗。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的诗歌终于得到众人的认可。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香菱心中,诗代表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层次,她羡慕那些姑娘们,在她们身上,有着一个朦胧的影子,那是她的影子吧。藏在心里的梦幻,在美丽的大观园里复苏了。香菱学诗并没有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的想法。故选D。二、阅读(6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黑洞 恒星加来道雄超越时空黑洞近来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许多书籍和纪录片在专门探索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这个奇特预言,这个坍缩的恒
13、星在死亡过程中的最后一幕。有意思的是,公众却大多不知道黑洞的一个最独特的特征:它们可能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还有,科学界还有一种有趣的猜想:黑洞可以打通一条时间隧道。为理解黑洞以及它们多么难找,我们首先得理解恒星为什么会发光,它们如何成长,以及最后如何死亡。当一团许多倍于我们太阳系的巨大氢云被自身的引力压缩时,一颗恒星就会产生。随着引力能转化为氢原子的动能,压缩着气体的引力渐渐使之变热。通常,气态氢内质子间由于荷电而产生的斥力足以使它们分开。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温度高到1000万开至1亿开时,质子(氢原子核)的动能会克服静电的排斥,而砰然合在一起。核力便取代了电磁力,两个氢原子核就“聚变”
14、成氦原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换句话说,一颗恒星就是一个核燃炉,它的燃料是氢,并产生以氦的形式作为废料的核“灰烬”。一颗恒星也是将其挤压在一块的引力和威力相当于数以万亿计的氢弹爆炸的核力(使星体解体)之间精致平衡作用的结果。这时恒星就成熟了并随着核燃料的用完而老化。要明白能量如何从聚变中产生出来,理解恒星在其生命进程中走向黑洞的一幕幕,我们必须分析图10.1图中给出了一条在近代科学中极重要的曲线,它有时也称为结合能曲线。水平轴表示各种元素(从氢原子到铀原子)的原子量。竖直轴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平均“重量”。请注意,平均来说氢原子和铀原子中的质子要重于图上中心部分其他元素的质子。我们的太阳是一
15、颗普通的黄星,主要由氢组成。与最初的大爆炸类似,它使氢聚变而产生氦。然而,因为氢原子中的质子比氦原子中的质子重,于是就有一些剩余质量。这些质量通过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 转化为能量,而这个能量则使原子核束缚在一起。这个能量也是氢变成氦时所放出的能量。这就是太阳会发光的原因。然而,经过几十亿年,这些氢会慢慢地用尽。一颗黄星最后会因产生太多的废氦而使核燃炉关闭。当这发生之后,引力就占了主导地位,并将恒星挤压得更紧。随着温度升高,恒星很快热得足以燃烧废氦并把它转化为其他元素,如锂和碳。请注意我们沿曲线到达原子量较高的元素时仍可以释放能量。换句话说,废氦仍可以燃烧,正如通常的炉灰在某种条件下又可以燃
16、烧一样。尽管恒星在尺度上已经小了很多,它的温度却非常高,其大气层大大地膨胀开来。事实上,当我们的太阳用尽它的氢后开始燃烧氦原子时,它的大气层将扩展到火星的轨道。这称为红巨星。当然,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会被蒸发掉。所以,这条曲线同样预言着地球的最终命运。因为我们的太阳是一颗中年恒星,大约50亿岁,在它烧掉地球之前还会有另一个50亿年。最后,当氦用完了之后,核燃炉又熄灭了。引力又占了压倒优势来压缩星体。红巨星收缩成为一颗白矮星,即一颗全部质量被压缩成地球大小的小小的恒星。白矮星不很亮,因为在降至曲线的底部之后,它只能从公式 E=mc 中提取很少一部分剩余能量。白矮星燃烧着在曲线底部剩下的为数
17、不多的元素。我们的太阳最终将变成一颗白矮星,并在几十亿年中用尽它的核燃料而渐渐死亡。最后它会变成一颗暗的、烧光了的矮星。然而据认为,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是我们太阳质量的好几倍),则白矮星中的大多数元素将继续聚合成越来越重的元素,最后到达铁元素。一旦到达铁元素,我们几乎就到了曲线的最底部。我们不能再从剩余质量中提取能量了,所以核燃炉就会关闭。引力重新成为主导,压缩着星体直到其温度暴涨了几千倍,而达到上万亿度。到这时,白矮星的铁核坍缩,它的外层则被炸毁,同时释放出星系中所知的最巨额的能量,成为一颗叫做超新星的爆发恒星。仅仅一颗超新星在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比包含着上千亿颗恒星的整个星系还亮。在超新星
18、爆发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死”了的星球,即是一颗中子星。中子星只有曼哈顿那么大小。中子星里密度如此之大,粗略地说,所有的中子都互相“紧挨”着。尽管中子星几乎看不见,我们仍可以用仪器探测到它们。它们一边转动一边发出某些辐射,就像在外层空间中的宇宙灯塔。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闪烁的星星,即脉冲星。(虽然这种情景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从1967年开始发现它们至今,人们观测到的脉冲星已超过了400颗。)如果一颗恒星10到50倍于我们太阳的大小,那么甚至在它成为中子星后,引力还会继续压缩它。这时,它就变成遐迩闻名的黑洞。克尔发现,一个大质量的转动着的恒星不会坍缩成一个点。相反,一个自转着的恒星会变得越来越平,
19、直到最后被压缩成一个环。任何一个沿着一个自转黑洞的转动轴发射进去的探测器,原则上有可能在中心处巨大但有限的引力场存活下来,并穿过去到达镜像宇宙而不被无穷大曲率所摧毁。于是,克尔黑洞就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文章有删改)【注】 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5. 第段“砰然合在一起”中的“砰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_。6. 简析第段划线句的作用。7. 根据文意,下列对“黑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黑洞经过科学证明,就是一个宇宙空间通向另一个宇宙空间的通道。B. 黑洞因其处于假想中,具有神秘性,因而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兴趣。C. 黑洞是恒星核聚变
20、反应所有燃料耗尽,发生引力坍缩而产生的。D. 黑洞是恒星在核燃料燃烧殆尽走向死亡的唯一一种结局。8. 根据文意,不属于促使“太阳会发光”的原因一项是:A. 氢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转化的巨大动能促使氢原子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B. 氢是太阳的主要燃料,燃烧后可以产生质子比氢原子质子轻的氦原子,可以继续燃烧。C. 当氢燃烧殆尽,由“核聚变”产生废氦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燃烧,继续释放能量。D. 超新星的爆发,因其温度暴涨了几千倍,而达到上万亿度,而致使太阳永久发光。9. 根据文意,分析文中插入图表的作用。10. 综合全文,概括恒星由成熟走向“死亡”的另二个阶段。(1)氢经核聚变用尽,废氦燃烧
21、,大气层不断扩展到火星轨道,成为“红巨星”。(2)(3)【答案】5. 质子(氢原子核)的动能克服静电的排斥,迅速而猛烈地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6.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废氦比喻为炉灰,表现当氢燃烧殆尽,黄星在引力的进一步作用下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废氦仍可以燃烧,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7. C 8. D 9. 这个“结合能曲线”图,表现出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核中质子的平均重量的关系,更形象直观的表现了恒星能量是如何从聚变中产生的,以及恒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10. (1)氢经核聚变用尽,废氦燃烧,大气层不断扩展到火星轨道,成为“红巨星”。(2)废氦燃尽,“红巨星”在内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收
22、缩成“白矮星”。(3)超新星爆发,恒星或成为神秘的“黑洞”,或成为闪烁的“脉冲星”。【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砰然”指器物坠落或撞击声,通过前一句“通常,气态氢内质子间由于荷电
23、而产生的斥力足以使它们分开。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温度高到1000万开至1亿开时,质子(氢原子核)的动能会克服静电的排斥”可得出这里是说明质子(氢原子核)的动能克服静电的排斥,通过“合在一起”“核力便取代了电磁力,两个氢原子核就聚变成氦原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得出“砰然”一词形象地说明了质子(氢原子核)的动能在克服静电的排斥后,迅速而猛烈地结合在一起。【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此类题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方面要概括句子的内容,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
24、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从原文“一颗黄星最后会因产生太多的废氦而使核燃炉关闭。当这发生之后,引力就占了主导地位,并将恒星挤压得更紧。随着温度升高,恒星很快热得足以燃烧废氦并把它转化为其他元素,如锂和碳。请注意我们沿曲线到达原子量较高的元素时仍可以释放能量。换句话说,废氦仍可以燃烧”可知这里是说明当氢燃烧殆尽,黄星在引力的进一步作用下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废氦仍可以燃烧;划线句中“废氦”是本体,“炉灰”是喻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废氦比喻为炉灰,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25、更便于读者理解。【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就是一个宇宙空间通向另一个宇宙空间的通道”说法错误,原文段“公众却大多不知道黑洞的一个最独特的特征:它们可能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选项中没有“可能”一词,变猜测为肯定,说法错误;B项,原文没有相关内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还有,科学界还有一种有趣的猜想:黑洞可以打通一条时间隧道”,另外根据正文内容“黑洞”并非假想,已经有了很多科研成果。D项,“唯一一种结局”曲解文意,说法错误。从原文第段
26、可知恒星或成为神秘的“黑洞”,或成为闪烁的“脉冲星”。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D项,“而致使太阳永久发光”曲解文意,原文段
27、“仅仅一颗超新星在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比包含着上千亿颗恒星的整个星系还亮”,并没有说超新星致使太阳永久发光,选项分析错误。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插入图表作用的能力,文本中插入图表,有以下好处:(1)体现数据的科学性(2)使要表达的内容更直观(3)便于读者了解所解说的内容,考生作答时联系上下文分析得出答案。从原文第段“要明白能量如何从聚变中产生出来,理解恒星在其生命进程中走向黑洞的一幕幕,我们必须分析图10.1”可知这个曲线图,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能量是如何从聚变中产生出来的,理解恒星在其生命进程中如何走向黑洞的,从图表内容可知这个图表主要表现出了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核
28、中质子的平均重量的关系。【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层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用叙述语言表示,要求语言简练,完整,连贯。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关系,摘录中心句(2)分清主次,归纳主要内容。本题要求综合全文,概括恒星由成熟走向“死亡”的另二个阶段,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本题答案集中在至段,从第段“事实上,当我们的太阳用尽它的氢后开始燃烧氦原子时,它的大气层将扩展到火星的轨道。这称为红巨星”可知第一个阶段是氢经核聚变用尽,废氦燃烧,大气层不断扩展到火星轨道,成为“红巨星”;从第段“最后,当氦用完了之后,核燃炉又熄灭了。引力又占了压倒优势来压缩星体。红巨星收缩成为一颗白矮星,即一颗
29、全部质量被压缩成地球大小的小小的恒星”可知第二个阶段是废氦燃尽,“红巨星”在内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成“白矮星”。第三阶段的答案在第段,从第段“在超新星爆发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死了的星球,即是一颗中子星。中子星只有曼哈顿那么大小。中子星里密度如此之大,粗略地说,所有的中子都互相紧挨着。尽管中子星几乎看不见,我们仍可以用仪器探测到它们。它们一边转动一边发出某些辐射,就像在外层空间中的宇宙灯塔。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闪烁的星星,即脉冲星”可知超新星爆发,有的恒星或成为闪烁的“脉冲星”,从第段“如果一颗恒星10到50倍于我们太阳的大小,那么甚至在它成为中子星后,引力还会继续压缩它。这时,它就变成遐迩闻
30、名的黑洞。克尔发现,一个大质量的转动着的恒星不会坍缩成一个点。相反,一个自转着的恒星会变得越来越平,直到最后被压缩成一个环”可知游荡恒星或成为神秘的“黑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1)回家啰!(2)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 - 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3)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
31、:“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4)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5)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32、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6)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7)“碗!”(8)“什么?”母亲不知所云。(9)“那饭碗,越窑盌。”(10)“你放在哪里?”(11)“枕头边!”(12)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13)“回去可以买,同样的!”(14)“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15)“怎么办呢
33、,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16)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17)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18)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19)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2
34、0)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21)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22)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23)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24)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25)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
35、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26)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27)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28)对母亲怎说那船夫。(29)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30)我告诉了她。(31)“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32)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33)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34)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注】盌,一种敞口
36、而深的食器。也作“碗”。11. 文中两次写到“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12. 下面对“我”的描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童年的“我”对僵化的学习内容、形式的强烈厌倦之情,以及对冲破“束缚”的向往。B.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我”对这个青蓝得十分可爱的名窑小盂特别珍爱的情感,以及害怕明早出发落掉的担心。C.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童年的“我”想要取回那个“盌”的执拗,以及“我”忘记带它回家的懊恼。D.
37、“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通过神态描写,表现童年的“我”望着顺水而渐行渐远的“盌”,进入无尽遐想的情境中。13.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第(23)段划线句加以赏析。14. 纵观全文,为什么说“我”的“童年随之而去”?【答案】11. 两句诗形象的表现出汝窑如雨过云开天空的色彩(迷人的天青色),作者两次欣然吟起诗句,充分体现了童年的“我”对此的钟爱,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色彩。 12. D 13. (1)以声衬静,描写默默的水声、轻轻的摇橹声、断续的语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舒适,形象生动,动静皆宜,渲染了名窑盌失而复得后“我”的舒畅心情,为下文盌的得而复失做铺垫。(2)听觉(橹声、水声、语声)、觉
38、(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倒影鲜活闪袅)相结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渲染了名窑盌失而复得后“我”舒畅心情,为下文盌的得而复失做铺垫。(3)比喻,如碧波像大匹软缎,渲染了名窑盌失而复得后“我”的舒畅心情,为下文盌的得而复失做铺垫。 14. “我”的童年充满了年少的天真、对自由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珍爱之物想永远不失的执念,在无意失手丢失那个珍爱的名窑小盂后,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懂得生活哲理,珍爱之物或珍视之人未必会长久拥有,甚至被“打碎”,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失去。一个失去的“名窑盌”,带走了“我”单纯天真的童年。【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中引用的诗文的
39、作用,文章中引用的诗文的作用主要包括: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本文中的两句诗据传语出宋徽宗,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这里运用这两句诗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色彩,文章第(3)段“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
40、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这是作者第一次吟诵这两句诗,形象的表现出汝窑如雨过云开天空的色彩(迷人的天青色),文章第(4)段“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和第(5)“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描写的是作者第二次吟起这两句诗,表现了那碗色彩的迷人。作者两次欣然吟起诗句,充分体现了童年的“我”对这两句诗的钟爱。【1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
41、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表现童年的我望着顺水而渐行渐远的盌,进入无尽遐想的情境中”分析错误,通过(25)段“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和(26)段“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可知这句话是作者不小心将碗掉进水中后的神态描写,这句话表现的是作者后悔和着急的心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2、句子的方法。一般说赏析一个句子包括三个方面:一、指明作者采用的表达形式,指明作者表达的内容;二、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三、指出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考生还要注意在句子欣赏中,需要判定:1、作者在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3、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如何用的。(23)段景物描写从情感上分析都是渲染了名窑盌失而复得后“我”的舒畅心情,从结构上看都是为下文写盌的得而复失做铺垫。本题“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以声衬静,描写默默的水声、轻轻的摇橹声、断续的语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舒适,形象生动,动静皆宜;这两
43、句话用橹声、水声、语声等听觉,“又暖又凉”的触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倒影鲜活闪袅的视觉相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碧波像大匹软缎”一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水面的宽阔美丽。【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提取筛选信息并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句子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深入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的关键句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
44、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本题属于通过语句分析主旨的方法,从原文第(3)段“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可知“我”的童年充满了年少的天真、对自由美
45、好的向往;从第(6)段到(22)“我”坚决回去取碗的描写可知“我”有对珍爱之物想永远不失的执念,(25)(26)段描写了“我”无意失手把碗掉到了河水中,(31)段描写了“我”丢失那个珍爱的名窑小盂后,妈妈对“我”说的话,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懂得生活哲理:珍爱之物或珍视之人未必会长久拥有,甚至被“打碎”,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失去。可见,一个失去的“名窑盌”,使我懂得了人生道理,带走了“我”单纯天真的童年。(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释】房太尉:房琯,唐玄宗时任宰相,与杜甫交情深
46、厚。谢傅:晋代名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15.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16. 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驻马”二字表现作者在故友目前流连盘桓,不忍离去。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恸,令人倍觉寂寥哀伤。C. 作者将房琯誉为“谢傅”“徐君”,是对故友生平功业的高度评价。D. 整首诗阴郁深沉的氛围,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息。17. 尾联以景句结束,请对此加以赏析。【答案】15. 五言律诗 16. C 17. 答案
47、示例:这一句以景结情,着意刻画出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零,如珠泪纷纷,莺啼婉转动听,本该惹人欢喜,此时此刻却也像是在鸣唱哀乐。诗人将满腹的哀痛与忧伤都寄寓于林花败落、莺声哀啭的景物描写之中,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凉,手法含蓄,情感深沉。【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体裁知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通读全诗,回忆学过的诗歌体裁知识,然后对号入座,判定所考查诗歌的体裁。本诗共八句,中间两联对仗严谨,二、四、六句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且每句五个字,故答案为五言律诗。【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
48、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是对故友生平功业的高度评价”分析不正确。诗人把房琯誉为“谢傅”,是对故友功业的高度评价,用“徐君”的典故,则是为了表达对故友的深情。由诗后注释可知,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路过徐国,心里知道徐君喜爱自己的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季札自比,把房琯比作徐君,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故选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已经点明,诗歌尾联用了“以景结情”
49、的手法,因此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诗句,分析诗句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诗中选用的意象有“林花”和“莺”,而且“林花”是飘落的,“莺”则发着哀婉的啼鸣之声,这些意象出现在友人的墓前,以动衬静,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此时此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声音,也就更加烘托出吊客的孤独与内心的悲凉。【点睛】第1小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这类题目需要依据平时积累的有关律诗的知识来判断。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
50、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本题可根据所给诗歌的形式判断出此诗歌是律诗。阅读鸿门宴(节选第3、4自然段),完成各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
51、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
52、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8.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2)然不自意能
53、先入关破秦( )(3)令将军与臣有郤( ) (4)披帷西向立( )19. 翻译下列句子(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0.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C. 大王来何操D. 若属皆且为所虏21.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窃为大王不取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A. 与相同,与相同B. 与不同,与相同C. 与相同,与不同D. 与不同,与不同22. 鸿门宴3、4段是全文重心,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变幻莫测
54、的心智和勇气的较量,刘邦、项羽、樊哙等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你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第3、4段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答案】18. (1). 使跟随,带领、率领(要答出使动用法) (2). 料想 (3). 通“隙”,隔阂、嫌怨 (要先答出通“隙”,然后再解释意思) (4). 分开 19. (1)(秦王)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怕是不能用尽。(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0. C 21. D 22. 参考答案一:刘邦:能言善辩,细致周密,一番说辞熄灭了项羽的怒火且项羽交代出了奸细曹无伤。(“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
55、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能屈能伸,在与项羽相比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忍辱负重,(从对项羽称臣以及宴席座次可见);圆滑狡诈,随机应变。(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以上厕所的借口偷偷逃脱。)参考答案二:项羽:豪爽直率,胸无城府(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项伯劝说:樊哙指出“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项羽哑口无言且赐座);寡谋轻信(轻易轻信刘邦和樊哙的说辞,放虎归山),没有主见;轻敌自大(座次安排可见);妇人之仁、优柔寡断(范增示意后却不肯杀刘邦;项伯有意掩护刘邦也没有干涉;项伯说“君王为人不忍”。)参考答案三:樊哙:这是一个智
56、勇双全、有勇有谋的武士,忠诚:与之(刘邦)同命;勇猛:闯帐、死且不避;有智慧:义正辞严地批判项羽不该杀有功之人,使项羽哑口无言。【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1)句翻译是: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这里的“从”是“使跟随,带领、率领”的意思(2)句翻译是: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这里的“意”是“料想”的意思(3)句翻译
57、是: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这里的“郤”是通假字,通“隙”,“隔阂、嫌怨”的意思(4)句翻译是:(樊哙)掀开帷帐朝西站着;这里的“披”是“分开、掀开”的意思【1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第一句重点字词:如,像;举,全,尽;刑,给人用刑;恐,害怕;胜,尽第二句重点字词:故,的原因;守,把守;关,指函谷关;备,防备;他,其他;盗,盗贼;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这里指进
58、入;非常,意外的变故;本句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以及对特殊句式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找出句中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莫能御之也”A项,省略句,正常句式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B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C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D项,被动句,以“为”为标志的被动句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
59、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为”,介词,替,给;“为”,动词,以为,认为;“且”,表示进一层,尚且,副词;“且”,副词,将要。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理清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与文中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根据问题整理答案。本题要求结合原文3、4段从刘邦、项羽、樊哙三人中任选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这就要求考生从原文中找出描写的所要分析的人
60、物的句子。1、刘邦:从原文“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可知刘邦一番说辞熄灭了项羽的怒火且项羽交代出了奸细曹无伤,可得出刘邦“能言善辩,细致周密”的性格特点;从原文对项羽称臣以及宴席座次可见刘邦能屈能伸,在与项羽相比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忍辱负重的性格特点;从原文“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可知刘邦以上厕所的借口偷偷逃脱,可得出刘邦圆滑狡诈,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2、项羽:从原文“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可知项羽豪爽直率,胸无城府;从原文樊哙指出“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项羽竟哑口无言且赐座樊哙
61、可知项羽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从项羽轻易轻信刘邦和樊哙的说辞,放了刘邦可得出项羽寡谋轻信,没有主见;从原文的座次安排可见项羽轻敌自大;从原文范增示意后项羽却不肯杀刘邦;项伯有意掩护刘邦项羽也没有干涉;项伯说“君王为人不忍”等描写可知项羽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3、樊哙:从“与之(刘邦)同命”的描写中可得出樊哙的忠诚;从闯帐、死且不避的描写可得出樊哙的勇猛;从樊哙义正辞严地批判项羽不该杀有功之人,使项羽哑口无言可得出樊哙有智慧。【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62、、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
63、;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
64、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
65、,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齐州泺源石桥记苏辙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其浅可揭。城之西门,跨而为桥。自京师走海上者,
66、皆道于其上。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其事。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杀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
67、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从事苏辙言曰: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遂为之记。注瑝:通“隍”,即护城河。窳(y):粗劣;劳佚:劳动的轻重程度。董:监督管理。23. 第段中“以纾其役”中的“役”具体是指24. 第段中画线处的表达效果是25. 总结泺源石桥建成的经验。26. 下列对第段苏辙的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68、. “今法”对百姓更为严苛B. 今法“宽简”不如“异时”C. 按“今法”来建桥更难D. 建桥的功与劳超过“异时”27. 结合文意,对第段的补叙作评析。【答案】23. 桥被水冲毁而需重复建桥的劳役之苦。 24. 强调官兵合作紧密,建桥迅捷及人力、建材考虑周全。 25. 官员的建言献策;官府积极采纳意见并从财力、人力上支持;各级官员的督察和监管。 26. A 27. 补叙了官员对建桥的督察和监管,叙述了两项附属工程的精当处理,突出了官员的“老于为政”和“敏于临事”。【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依据关键词回归原文,分析相关语句,准确作答。依据第(1
69、)段“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可知,修石桥就可以缓解每年修桥的辛苦,故“役”指的是:桥被水冲毁而需重复建桥的劳役之苦。【2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理解句子内容、艺术手法和所表现的内涵和情感态度,依据题干要求准确的作答。“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从山上取来石料,从州府领来铁材,从地方军队中征来劳力,用整句、排比,强调人力、建材考虑周全、官兵合作紧密。引出下句“从九月到十一月,桥就建筑成功了,而当地人民还不知道这些情形”,突出了石桥修建之迅捷。【2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措施
70、和经验,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泺源石桥能成功建成,可从第(1)段“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看出官员的积极建言献策。依据第(1)段“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可看出官府积极采纳意见并积极筹谋资金、建桥材料、人员等,积极行动。依据第(2)段“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其事”可知,修桥过程中,各级官员责任感和积极督察和监管也是石桥成功修建的原因。【2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
71、题,考生要理解文言内容,依据关键词句和全文主旨,准确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综合利用排除法,选出最佳选项。A项,“今法对百姓更为严苛”错误,依据“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可知,现在的法令在体恤民生上管得很严,一切依靠官府供给。故“今法”不是对百姓严苛,而是在体恤百姓方面管得很严苛。故选A。【2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结构技巧的作用的额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积累补叙的相关知识,依据文本寻找补叙的相关语句,分析补叙技巧对于内容、情节结构、行文效果的作用。第段的补叙“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其事”,交代了几位官员督察
72、和监管建桥过程的责任感和行动力。而“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则叙述了疏通大沟和居民拆屋复流这两项附属工程的精当处理,突出了官员的“老于为政”和“敏于临事”的能力。【点睛】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的一种写作技巧。运用补叙,往往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文言翻译:(1)泺水发源于齐州城西南的山下,往北流去形成天然的护城河,水浅的地方可以提起衣裳趟过去。在齐州城的西门外,横跨在泺水之上有一座桥,从京城到东海之滨的人都要从桥上经过。每年
73、雨水连绵时,南山洪水暴发,汇聚到齐州城下,桥身支撑不住,就常常被冲坏。熙宁六年,一连七个月不下雨,到第二年的六月才开始下雨,接着就发大水,桥于是严重毁坏。历城知县施辩向齐州府建议说:“洪水年年损毁桥梁,请求建造一座石桥,来解除年年修补桥梁的劳役。距离齐州城东面十五里,有一条已废弃不用的河道和毁坏了的堤堰,那里被弃的石、铁材料可以用来造桥。”府里采用了他的话,并报告了齐州转运使,领到钱币二十七万,用来准备建桥工程和用粮的经费。从山上取来石料,从州府领来铁材,从地方军队中征来劳力,从九月到十一月,桥就建筑成功了,而当地人民还不知道这些情形。石桥有三级跌水,两个桥洞,安稳如山,急流顺着河道奔流不息,
74、再不会泛滥成灾了。(2)当桥梁没有建成的时候,齐州知州李公每天到城上去视察工程质量的优劣以及役夫劳动的勤惰,予以鼓励和帮助。历城知县施君实际负责准备施工的材料,而兵马都监张用晦实际负责监督工程的进行。桥的南面五里有条大沟,同四条山涧相连,可以削弱洪水暴涨的猛势头。这条沟原已长期废弃不治理了,这时就疏通了堵塞的地方,把残缺的部分修筑完好。桥的西面二十步有条水沟,有个姓裴的居民用石头堵住了它,在上面造了房屋,使河水不能流泻,桥受到危害,因此也命他把屋拆去,完全恢复了才罢休。又过了一年,洪水再一次袭来,石桥终于安然无恙了。(3)属官苏辙说道:建桥的工程虽然很小,但是过去州县的一些徭役,利益能与人民共
75、同享受的,它的费用就可酌量从民间收取,财政法令从宽从简,因此它容易收到成效。而现在的法令在体恤民生上管得很严,一切依靠官府供给,官府不能都包办下来。州县要想有所兴建,事情办起来实在要比过去难。如果不是像李公这样处理行政事务很有经验,和施、张二君办事这样的勤勉,桥梁就将建不成。建桥的工程虽然很小,但是付出的辛劳和难以建成的情况,比起过去来是加倍的,不能不记下这一点。于是我为此作了这篇记。三、作文(70分)28.根据要求,完成作文。古之先贤深知自己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
76、,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要求:(1)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2)观点明确,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认识。【答案】参考范文肩负责任 勇往直前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才成其为人。背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天下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 获得了百
77、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黄旭华因肩负国富民安这一伟大责任而忘我工作,终身战斗在科研一线,使我国单薄的海防强大起来。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肩负责任,才能获得成功。背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一位朴实坚强的“传奇”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提醒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100%的奇迹。一位凡人,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
78、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依旧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背负责任,使人超越生命。桂希恩,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他让爱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生命。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
79、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让我们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并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解析】【详解】一、审题要点:这是一道以“责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从话题的理解来看,所给话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古代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第二部分列举了当今不忘“匹夫之责”,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的学者;第三部分是省略号之后的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接下来引出了话题: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从话题内容可知:题目力图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职责,考
80、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据此,学生可以想到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担当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所以考生可从“担当责任”的角度写责任,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实力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
81、不害怕艰难困苦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根据“结合现实”这一要求,考生也可从中学生角度谈责任,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勇往直前,不断进步,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总之,本次作文选材广泛,考生只要有条理的阐述出自己对责任的认识即符合内容要求,文体上注意按要求写成议论文。二、立意要点:1、责任,国富民强的保障2、责任,美好的基石3、莫忘匹夫之责三、作文素材:1、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人们恐慌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到前线,他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领军人物,不
82、顾自身的生命危险治疗重病人与死神夺生命,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赋予“抗非英雄”的荣誉称号。17年后的今天,武汉疫情蔓延,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钟南山老院士提出建议,不要去武汉,但是18日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2、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归国7年多,始终秉持“祖国的需要就是最高需要”人生信条,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为实
83、现科技强国梦殚精竭虑,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外媒称为“能让某国航母演习舰队倒退100海里”的传奇人物。黄大年,青年时期就立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宏大志向,常念“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实验室”班主任,时常叮嘱学生“出去了要回来,出息了要报国”,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优秀科技人才。他常说:“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祖国就深深地渗入到我们骨髓里、融入到我们血脉里,国家培育我们,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青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四、结
84、构模式: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如此题可围绕“责任”这一话题为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尾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1、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
85、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3、开头紧扣主题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4、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