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97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专题13 散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14届湖南十三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记鸟语林语堂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出得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

2、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北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公冶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Song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

3、体会鸟类的生活。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

4、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乌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音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来,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

5、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率如下。 “啾啾!还不起?快起来!快起来!我说快起来!”忽然天上传来的美乐,SO,MI,RE,DO-SO,SO,MI,RE,DOTRTR,TR时哉!时哉TR,可不是吗?时哉!时哉!不起,不起,还不起?SO,Ml,RE,DO-SO,SO,MI,RE,DO 莫踌躇!别糊涂,莫要踌躇TR时哉,时哉,时哉!可不是吗?时哉!时哉!时哉!还不起,还不起?臊!臊!害臊!SO,MI,RE,DO-SO,SO,MI,RE,DO,(静默半分钟)啾!啾!啾,莫糊涂,莫踌躇时哉!时哉!时哉!”【小题1】文章第一段提到的日月潭有什么特点,写其有何作用?(3分)【小题2】请赏析文中

6、划线的句子。(6分)(1)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2分)(2)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4分)【小题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文章加以分析。(6分)【小题4】文章中开篇对于“泄汗”“领带”的描写,被人认为是“走题”之笔。你有何理解?请简要陈述。(6分)【答案】【解析】【小题1】2 (2014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睁眼闭眼叶延滨对唱二人转的小沈阳,说不上是喜欢还是厌烦,但他说的那话,让人忘不了:一闭眼再一睁眼这一天就过去了,一闭眼再不睁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7、。这话厉害,生活的节度和生命的长度,就在这睁眼闭眼间都说到了。认真想一下这个题目,还真耐人寻味。睁眼闭眼间我们都怎么呐?活着,为生活奔波,还要做一个又一个的梦。活着,就是能吃能喝能喘气,光这样,活着也没有大的意思,所有的动物,小到蚂蚁蟑螂,大到鲸鱼犀牛,吃喝拉撒带喘气,都差不多。差不多,所以有人活着活着就感到没劲。穷了,没劲,连口好吃喝也没进嘴,白活了。富了,也没劲,富了还叫穷,他妈的穷得只剩下钱了。所以小沈阳的师父赵本山有理了,这活得没劲的痛苦就是两种状态:一是人活着而钱没有了,二是人死了而钱却没花光。如果就是吃喝喘气,人的一生就这八个字,睁眼闭眼,有钱没钱。嗨,够没劲了。但毕竟人不都这么活

8、着,人活得有没有劲,关键在于有没有“想法”,通俗点说,有没有想头!老辈人变成三个字,精、气、神。有了想法,人就活得五彩缤纷,这世界也就五光十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人都知道。七十二行,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宏观微观,科技哲学,林林总总,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深陷其中,红尘滚滚中身不由己,有想法的人也活得累,忙求学,忙成家,忙置业,忙发展,忙竞争,忙功名,忙忙碌碌一辈子,一眨眼就过去了!什么叫一眨眼,也就是快速地睁眼闭眼一次耳!人生苦短,庸人也叹,英雄也叹,其中的甘苦滋味不一样。像动物一样,吃喝喘气一辈子,没劲,睁眼闭眼之间开支了全部生命;人在江湖,奋斗拼搏一辈子,够累,累得长吁一口气就仿

9、佛刚明白人生苦短。于是有人说:智者寿。我想,何谓智者?我想,智者何来长寿?智者,就是有脑子的人,当他发现只会吃喝喘气与动物没有两样,他就要求自己活着也思考着,用脑子活着。智者,就是有自己脑子的人,当他发现只会按别人的嘴巴闯世界,就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就要求自己不仅要闯世界,还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个世界,睁眼看天下,闭眼想宇宙。智者必寿,因为他和动物比,多了一个脑袋,因为他和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比,他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这个长在自己肩膀上的脑袋是不是自己的脑袋,很多人没有想过,也不觉得是个问题,其实,从来就是个最关紧要的问题。“你这个人怎么没脑子?”别人这么说过你吗?“我这个人听话,领导咋

10、说就咋办!”你自己这么表扬过自己吧?说真的,就我自己而言,活了几十年,大多数时间,自己的肩膀上就没有自己的脑袋,不过我还是有觉悟的人,尽管觉悟也晚,后知后觉。智者的脑袋有两种作用,一是先知先觉。人都是学而知之,学习前人,然而总模仿前人追随前人,只是庸常凡人。智者学而后知不足,敢怀疑先人,敢超越圣贤,敢挑战权威,这样的脑袋才是自己的脑袋,小到诗韵曲律,大到宇宙天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想出这句话的陈胜肩上长着自己的脑袋。智者的脑袋第二种作用是善于总结,活在世上,有的人沉浮宦海,有的人弄潮商海,有的人行走江湖,有的人泼墨笔耕,各有各的活法,只是活明白了的人不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贫病

11、终生而写出了红楼一梦的曹雪芹用自己的脑袋想明白了千年文人没悟透的世象百态。智者就是有自己脑子的人,智者说到底也就是少时敢想他人所未想,成年能悟他人所未悟。敢想,叫有理想有抱负,是朝前看的人生,生命的长度向前延伸,从鼻子下的现实得失,将生命的触角伸向地平线。善悟,叫能回首往事总结人生,生活过的酸甜苦辣重新嚼出另一番滋味,生活的长度,就从一次人生变成再三重温,不仅长久,而且厚重。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用一句大白话解说:没有理想,上半辈子,白活了;没有回忆,下半辈子,白活了。是这个道理吗?细想一下,真是。人一辈子,就在睁眼闭眼间,只是,睁开眼,没有理想的人,其实啥也没看到;闭上眼,没有回忆的人

12、,其实也等于没到这世上来过。多简单的道理,想想,惊出一身汗!【小题1】文章主要是谈智者的生活态度,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4分)【小题2】本文语言干净利落,娓娓道来且富于文采。请以第段为例,从修辞方法、句式选择两个方面加以具体赏析。(6分)【小题3】第七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具体分析。(6分)【小题4】文章题目“睁眼闭眼”具有怎样的内涵?结合文章内容及当前的社会现实,说说它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8分)【答案】【解析】【小题1】作用,答题时答出上承什么下启什么。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3 (14届广东广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

13、字,完成后面题目。蚕 儿陈忠实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其他年级写字,二年级上课。”老师把一张乘法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来:“六一得六”我念着,偷偷摸摸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绽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在那块黑麻纸上,爬着两条蚂蚁一样的小蚕,一动也不动。我用一根鸡毛把小

14、蚕儿粘起来,轻轻放到早已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细看,有两条蚕儿刚刚咬开外壳,伸出黑黑的头来,那多半截身子还卡在壳儿里,吃力地蠕动着。“叮”上课的哨儿响了。“二年级写字。”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我揭开墨盒。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出壳了,千万可别压死了。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握着教鞭,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籽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过了几天

15、,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

16、我怯生生地回答。“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他高兴了,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

17、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

18、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小题1】本文围绕养蚕这件事写了两位老师,请选择其中一位分析其形

19、象。(4分)【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细致地描绘了蚕儿的情态,请作赏析。(5分)【小题3】文末写蒋老师“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6分)【答案】【解析】【小题1】4 (14届广西柳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远处的青山【英】高尔斯华绥就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里,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呢。那个阳光和煦的日子,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当时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为那新的恐怖寻找安慰。“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

20、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表针的滴答,又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啊,难道这事永无完结吗?”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阳光灿烂,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这时心头不再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气侵袭。和平了!仍然有些难以相信。不过再不用紧张地去谛听隆隆炮声,或去查看那倒毙的人们,张裂的伤口与死亡。和平了,真的和平了!此刻,在这座青山之上,我能在温暖阳光的覆盖下安然睡去。我甚至能心情欢快地做梦,不必担心醒后好梦破碎;即使做了噩梦,睁开眼睛后也就一切消失。我可以抬头仰望,而不会突然瞥见那里拖曳着一长串狰狞可怖的幻象,或者人对人所干出的种种伤天害理的惨景。我能一动不动地凝视澄澈而蔚蓝的

21、晴空,而不会时刻受着悲愁的拘牵;或者俯视光滟的远海,而不致担心波面上会再浮起血污。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自由自在,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晨露未干。轻如蝉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这里见不到凶猛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攫去那快乐的小鸟。这里不再有歉疚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张目四望。你看到眼前的蜗牛,它那甲壳被雕镂得如此精致,它头顶细角,恍如童话里的小精灵,角端作蔷薇色。你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活了起来,这里一片空旷,没有树篱,但有许多

22、生机勃勃的树木,还有那银白的海鸥,翱翔在色如蘑菇的耕地或青葱翠绿的田野之间。你凝视一株小小的粉红的雏菊,慨叹它生逢其时。你注目那棕红灰褐的满谷林木,上面乳白色的流云低低悬垂,暗影浮动。这一切,是只有大自然的一个日子风和日丽,而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在这座青山之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更加透彻。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纸杂志上还充溢着敌意和仇恨。据说,此次战争爆发之初曾有一位艺术家闭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中和花园里,不订报纸,不会宾客,不闻杀代之声,不睹战争之形,每日唯以作画赏花自娱。只不知他持续了多久。难道他这样做法

23、便是聪明,还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那些不知躲避的人更加厉害?难道一个人连自己头顶上的苍穹也能躲避得开吗?连自己同类的普遍灾难也能无动于衰吗?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如严霜浸入土地。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战斗、护理、宣传、修工事的人们当中,很少有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如果我们能把一切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诅咒全部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那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在我所偃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在

24、这里,云雀的欢歌,香花与芳草,健美的欢畅,空气的新鲜,星辰的庄严,阳光的和煦,还有清歌与曼舞,淳朴的友情,这一切都是人们渴求的呀。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所以,战争能永远终止吗?现在我躺在草地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这是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没有领略过的快乐。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睛光。【注】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本文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小题1】从本文内容看,作者明明身处青山之中,但又把本文的题目定为“远处的青山”,这是什么道理?(4分)【小题2】战后,作者登上青山,他的内心产生了哪些感想?(6分)【小题3】请在

25、本文第、第段范围内,找出三种表达技巧,并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小题4】读完本文后,你对战争与和平有怎样的认知?(6分)【答案】【解析】【小题1】5 (2014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炉 火张 炜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大家从遥远之地汇集一起,有的甚至跋涉了一百多里。他们在阅读别人的或是自己的东西;或倾听,或热烈辩论。常有人泪花闪闪。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他们

26、大多是一些流浪者,一些年纪轻轻的流浪汉。他们在山地和平原奔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

27、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苍穹,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那些杰出人物的高大身影,已经不会倒塌。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使人又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人有精力充盈、火力四射的青年时代。在那个时期,他们往往有着美好而壮丽的举动。记得十几年前那个春天的夜晚,一拨年

28、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炉火燃起,停电之后又点上蜡烛。再后来,那狭窄的室内空间已经有碍于激烈冲撞的思想了。他们先后走出,走到郊外山上。在山上那层层开凿的台阶上,他们坐成一排;有时站立,挥动手臂展开辩论。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尘埃。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当每个人心中的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

29、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那是心中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有删改) 【小题1】文章描述了哪几幅场景,请简要概述。(6分)【小题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1)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2)那些杰出人物的高大身影,已经不会倒塌。【小题3】本文以“炉火”为题,并多处写到它,请分析“炉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小题4】本文有哪些写

30、作特点,试做简要探析。(6分)【答案】结合,本文将生动的叙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抒写了对精神追求美好时期的留恋和向往,赞颂了人类精神追求的永恒价值。(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答“象征”、“由实到虚”等,表述恰当亦可。)【解析】【小题1】6 (14届湖北孝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冷夏阳光像梦一样,安静的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波光淡然冷静潮湿的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

31、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水远不会消失。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

32、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

33、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

34、,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的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

35、写出满眼的泪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选自文苑2006年笫8期)【注】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作家、思想家。瓦尔登湖是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于1845年至1847年在家乡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描述了他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A、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B、作者在文中一再提到“梦”,这些梦,似

36、乎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C、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来衬托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D、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棱罗等进行心灵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E、文章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收束全文,具有照应文题,卒章显志的作用。【小题2】结合文章,简述你对文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含义的理解。(4分)【小题3】简析文中画线句子“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的所用手法与作用。(4分)【小题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棱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对于表

37、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8分)【答案】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解析】【小题1】7 (14届湖南怀化高三一模)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1分)在时间的深处静静飘香一位美丽的女子乘着一顶精美绝伦、雍容华贵的花轿,吹吹打打地被抬进了兵部右侍郎范钦的家门。轿内端坐的新娘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渴盼。她几次掀起盖头,弓起右手食指,将轿帘轻轻拨开一条缝,透过一线缝隙,向范家大院的深处望去。在红盖头掀起的那一刻,女子用灵澈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去找寻那神秘的天一阁。当她第二天手提裙摆,激动地快速穿过凤竹林,一步一步

38、靠近藏书楼时,却才发现“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看书”的禁令。她如雷轰顶般地两腿一软,一个趔趄跌倒在天一阁厚重的背影里。这位女子就是钱绣芸。钱绣芸是当时宁波知府的内侄女,才貌双全,酷爱读书。为了能阅读天一阁的藏书,她托太守为媒嫁给了范钦的后人。却因族规的禁止,终生只能仰望那个楼梯而不得上楼。就这样,这一禁令揉碎了一位女子一生的梦想。于是,钱小姐便遥对书阁没日没夜地绣芸草,一棵又一棵,绣得那么专注,直到指尖滴血。这芸草在古代是防止藏书遭虫蛀的一种香草。从此,钱小姐以绣芸草为念,把自己的芳名也改成了“绣芸”。一年又一年,当岁月和渴望渐渐化作女红中的芸草,钱小姐眼眸里的那一半憧憬一半忧伤,

39、如静静流泻的清香,深深地渗透了绸缎上的芸草。窗下,钱小姐趴在堆满了无数绣芸草的梳妆台前,双手托着腮,一双忧郁的眼神专注地凝望窗外。窗外,滴答作响的梧桐雨穿越了钱小姐的一生,细雨缠绵,一点一滴流淌在钱小姐的心上。她回望自己的点点时光串成花样年华,年华中是对天一阁的步步临近、无限期望与深度失望。族规如刀,无语凝噎。她只得将无限的憧憬尘封于岁月的深处。钱绣芸对天一阁的渴望日日凝眸,凝眸处是一种对文化的痴情,无论步履怎样艰涩流离,她的目光还是那么专注,哪怕专注的寄托已成幻影,她也要守望终生。清凉的雨滴浸润在空气里,湿了窗户,钱小姐用纤柔的手指写下思念这个词语。恍惚间那深重的雨雾后面, 她又望见天一阁厚

40、重的影子。她就这么念想着,等待着,憧憬着,不觉已将一生苍凉的时光全部耗尽。她终于在一个风 雨潇潇的夜晚化作了一缕轻烟一缕香魂,静静地飘向了来世的轮回里。后来范钦的后代在天一阁的对面修建了天一池,假山上有一块石头是位女子的形象,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一生未能登楼郁郁而终的钱绣芸。石像上那双望穿秋水的眼睛依然与天一阁遥遥相对。范钦用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自己的藏书楼命名“天一阁”,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书楼免遭火灾。说来也怪,天一阁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竟然未曾引起过一次火灾,成为中国书史上的一大奇迹。天一生水,防住了火,却也锁住了阻隔了一位如水的女人。寂寂的时光里,当年那纯白的心事缱绻着悲凉的味

41、道。钱绣芸像一只美丽的丹顶鹤,高蹈而来,翩翩而去。从此,天一阁因为钱绣芸而更加熠熠生辉,钱绣芸因为天一阁成了永恒的话题,她是幸还是不幸?天一阁不语,依然以绝世的风姿看光阴如梭穿过。古朴典雅的天一阁经历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它那脆弱的木质藏书楼和纸质线装书,承受了岁月的侵蚀,显得有些老迈了,范钦老先生的青铜雕塑也早已锈迹斑斑。竹风月影,啾啾鸟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中国藏书史上令人神往的一页。天一阁因为范钦和范氏子孙坚守藏书、护书的执著以及他们长久不衰的操守和意志而存在,并成为文明古国藏书界的孤品珍品。它的存在成为一个民族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范钦在二十余年的官宦途中,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42、有着十五代书香家史的范钦生性爱书,每到一处做官,便刻意搜集当地的各种刻本,无法购买的,就雇人抄录。他又兴建天一阁,将书籍分门别类收藏。图书只要进了范钦的天一阁,犹如石沉大海,这也应了他“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家规。如果说历史上许多名媛都是因为舍生取义而流芳百世的话,那么她们所取之“义”却各不相同,虞姬追求的是英雄气概,祝英台追求的是爱情至上,李清照追求的是悲情寄托,而惟有钱绣芸追求的是文化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钱绣芸比起其他名媛而言更伟大、更深沉、更唯一。正是钱绣芸用她的一生追求向我们后人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天一阁的文化魅力所在。天凉了,秋风吹过天一阁的长林,树叶儿沙沙作响,仿佛是翻动书页的声音

43、,又像是钱绣芸一声声的叹息。一壶茶已尽,一季花已谢,岁月已渐行渐远,钱绣芸的生命亦已化作美丽的蝶衣。她生前徘徊阁下却不能看书、哪怕连采一片芸草奉献给书阁防虫的资格都没有。那种忧伤和惆怅纵使天荒地老也让人心碎血沥。 冥冥之中,她的香魂终于凝固成了一尊石像,永远地坐落在天一阁的对面,可仍与天一阁生死相隔。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见。绝望的泪水一滴一滴顺颊而下,年复一年,终于汇集成池-天一池,终岁守候在天一阁的对面。在守望中,钱绣芸以一种渐趋终极的姿势诠释着生命的历程和情感的流向,她让自己的灵魂又化作一片片芸草,在时间深处静静地飘香。守望天一阁,其实就是一位绝世女子对文化品位

44、的一种终生追求。 (选自散文百家 2013年03期 作者申海琴 有删改)【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从钱绣芸嫁入范家时的情景写起,有何作用?(4分)【小题2】理解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窗外,滴答作响的梧桐雨穿越了钱小姐的一生。(3分)它的存在成为一个民族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3分)【小题3】简要分析文中范钦这一形象的特征。(4分)【小题4】面对钱绣芸在时间深处的“灵魂飘香”,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胜利,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50字,7分)【答案】保存下来,这是极其艰难的;只有天一阁等极少数藏书楼能在数百年风雨中完好保存下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神秘的文化理念

45、和封闭的歧视的禁条才得以保存下来,又是极其悲怆的。(意思对即可)【解析】【小题1】有据,言之成理,一定要结合文章进行分析。8 (14届山东枣庄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女织王开岭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

46、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划、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

47、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如果说,上天派给男性的差事是果腹,那女人的角色则是暖身。除了

48、生育,“织”即成了古代女子最大的事业。乃社会事业、生计事业,亦是婚姻事业、情感事业。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

49、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

50、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是2006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

51、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 (选自2013年第7期散文,有删改)【小题1】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古诗文名句,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概括。(4分)【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l)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2)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小题3】文章最后写到两位母亲,有何作用?(4分)【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

52、的内涵。(6分)【答案】【解析】【小题1】9 (14届湖南长沙实验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此心安处是吾乡徐怀谦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老家,承载了我童

53、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

54、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

55、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

56、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11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1

57、2“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小题1】文中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4分)【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6分) 【小题3】第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4分)【小题4】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7分)【答案】引人入胜;(2分)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解析】【小题1】10 (2014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58、目(20分)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周 涛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象征。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

59、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

60、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

61、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

62、时的本意。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

63、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小题1】为什么说“在某种意义以上,它们就是历史

64、,它们就是帝王”?请概括说明。(4分)【小题2】第3段“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4分)【小题3】第6段中加点词“本意”一词在文中指什么?(2分)【小题4】欣赏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4分)【小题5】第10段画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6分)【答案】【解析】【小题1】关键的词语“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考点:体会重要语句

65、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小题3】11 (14届四川自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黑 土 地韩静霆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我生于黑土,长于黑土。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人,马,牛,羊,鸡,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我是黑土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26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我住在前门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哦,是的。牛犊子,北方,我。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

66、也没带不不,我带走了一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的,就是我的土性。每次返乡,黑土地总是极尽柔情待我。当我的两脚插在浸了油似的黑土地里,即便是大旱时节,湿漉漉的地气也冲得脚心痒酥酥的,我的两足张开十个“根须”吸吮着水汽,我感觉到筋络舒展的咔咔声,我感觉到血管中冲撞着一排又一排粘稠的然而又是流动着的激情的浪头。唯有此时,我可以和刚刚拱出土皮儿的荠菜私语,可以得到玉米缨子扬来的花粉,可以喝到奉献到手心的蚂蚁酒,这时候我能把目光的线一直拉到松辽平原的极处,看云起云飞,进入一种境界。我想我变成了黑土地上植根并且眺望着的树,一棵生有两个丫杈的树,一棵擎着乱蓬蓬鸟窝的树,一棵白桦树。我想我不怕被肃杀

67、的风摇落最后一片叶子,叶落了还会再生。我想我可以燃烧。在地上成炭,在地下变煤。因为,我是黑土地的子孙。带着黑土地给我的足够的营养,我离开了故土。西北高原的风吹不倒我这北方的榛莽,海南天涯的烈日晒不干我黑褐色肌肤蕴藏的油性。有时候,我枕着塬,枕着海,闭上眼睛想到的却是北方黑土地柔软的怀抱,想到儿时睡过的桦树皮摇床。我为此心旌摇荡,依稀看到黑土地上跋涉而去的祖先。哦,努尔哈赤的雕弓拉成满月,“玉骢嘶罢飞尘起,皂雕没处冷云平”;哦,挖参人如崖上的壁虎,没入密林,“雪中食草冰上宿”;哦,刚刚冷却的火山口杉木葱茏,岩洞里举起了伐木人的炊烟;哦,田畴把黑色的垄划到天尽头,那里,一人,一犁,一牛,共同较量着

68、耐力和韧性。犁着,耕着,走着,没有一点声音。我的黑土地就是这样一部悠远的、孔武的、神秘的、充满着内聚力的不朽经典。当然,在黑土的深层,也埋藏着古战场鲜血锈蚀的剑,也抛落了亡国之民的遗骸,也有过拼搏、绞杀、屈辱和失败。即便是失败,我的先人也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北方的黑土地是何等博大啊,兼容着火山与冰岸,天池与地泉,针叶林与毛毛草,红高粱与罂粟花,野性与柔情,爱情与仇恨,严峻与温馨,粗犷与粗疏,自强与自私,辽廓与孤寂。既有长久的四季轮回,又有短暂的无霜期;既有虎群的雄浑,又有狗皮帽子的寒碜;既有宽广又有褊狭;既有宁静又有躁动;既坦诚又神秘,既富丽又贫瘠。当我远离故乡去生存、拼搏和拓荒数年之后,终

69、于明白有一种东西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黑土地所给予我的生命的原汁。是的,读懂黑土地这部博大恢宏、幽远深邃的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巨卷,需要时间的打凿和精神的反刍。如今,我头上的野草荣而又枯,年已不惑,似乎才领略了一点她的教诲。她从我呱呱坠地的一刻起,就用日出日落、阳春严冬和风霜雨雪教导我。她要我生来就成熟,就懂得什么是沧桑,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忍耐,什么叫不屈。非洲谚语说,创世之初,上帝赐给每个人一抔土,人们从土中吸吮生命的滋养。北方黑土地给我的滋养令我受用无穷。也就铸成了我终生的土性。不可改变,我北方的土性。因为,自我落生的时候,黑土地就给我打上了胎记。我的黑土铸成的肌肤和魂魄不可改变。因为,我不能

70、选择也不愿意改变我的籍贯。我为此感到荣幸当我走在异乡异域的时候,人们会顷刻间认识我和我的内涵:中国,北方,黑土地。【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黑土地”是本文的行文线索,紧扣“我”不可改变的土性,文章多次反复,突出了黑土地对“我”的深刻影响。B、文章开篇“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C、第段赞美了黑土地的博大兼容、不可超越,写远离故乡去拼搏则又流露出“我”渴望摆脱黑土地的内心感情。D、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句式整散结合,排比、比拟等等多种修辞综合运用,都很好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表现力。E、

71、本文没有写曾经发生在黑土地上的平常事,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揭示了黑土地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真谛。【小题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对“黑土地”热烈真挚的感情的?请简要概括。(6分)【小题3】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小题4】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总是渴望离开养育自己的水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请结合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答案】【解析】【小题1】12 (2014届江苏苏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画师洪野施蛰存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

72、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

73、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

74、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后来

75、,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分而死的。在活着的

76、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则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一个水上的浮沤,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选自施蛰存散文集,有删改)【小题1】文章第段写到“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小题2】文中第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小题3】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4分)【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答案】【解析】【

77、小题1】【小题2】13 (14届湖南四大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故乡二题刘长春找不到田野我的老家在浙东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周围便是望不到边的田野。几十年来,我从小镇走出,走过田野,走过城市,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夏秋之交,我远涉重洋,到大洋彼岸的一个国家访问。失眠之夜,明月在天,照着失眠的我。望着明月,想着家乡。所以,一回来就急切地挈妇将雏踏上回故乡的路。行李甫落,与上初三的孩子说:走,去看田野。”出门往东过几个铺面折北就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上可以望见老家后门。记得过桥就有两株古樟,它们经历过多少世纪的风霜雨雪,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儿时是须得三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干的。古樟苍劲挺

78、直,枝桠勃发着生命的灿烂,精力旺盛地向天空四周伸展,覆盖人家,覆盖小河那记录过春雨夏阳秋霜冬雪与鸟鸣虫唱水韵桥情的两株古樟呢?记得,过小桥往北直行走出镇子就可以望见田野,沿河间于田土中有十来口河塘,塘中养鱼、种莲、植菱,岸边散落开桃李梨杏。阳春三月,这河塘,这田野,油菜花豌豆花、蓝草籽花紫云英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穿行在这花的海洋,快活美丽了多少个年少的日子。入夏,娇媚了河塘,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蛙鼓虫鸣,一阵喧闹厂一阵沉寂。秋天,放一只澡盆于塘中,人坐其间,以手当桨,晃悠悠,采红菱那是一幅幅四时交替的乡情风俗画啊。可是,情依旧而景全非。河塘不见了,桃李梨杏不见了,竹篱茅舍不见了中式西式不中

79、不西式的楼盘和闲置撂荒的土地,延伸到了视野尽头。一路上,我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着小镇的过去,一一一过去的河塘,过去的田野,过去的物产,过去的风情当孩子一声“田野呢”让我从温馨的怀旧中走出,我茫煞若失地对孩子说:我找不到原来的田野了,找不到了!那条小河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河。河水从大山深处流来,像一条飘带似的由西往东从镇中蜿蜒而过。小河两侧十里长街,临河而居十万人家。沿河一色二三层的木结构楼房,参差错落,平平仄仄。河上横卧着许多石拱桥,桥上黄发垂髫、蓝衫红袄,都一律倒映在河中。河岸点缀着桃红柳绿,河中流动着灯影桨声,水面飘荡着清月明霞读了一点书后,觉得这小桥流水,就成了唐诗宋词。长街上十万人家吃的用的

80、都是小河的水。晨雾中洗菜,灯影里捣衣,黄昏时游泳,一河欢笑一河歌,也都是别样的风情画呢。天刚启明,家家根据梆子铁绰的不同声响,将泔水和便溺提出去交给专门收拾的人,一车车拉向郊外拉向田野。同用一河水的十万人家小心呵护着小河,小河以其自净能力回报十万人家。年年冬天枯水季节,镇上为头的一组织,每家每户或出钱或出力,十万人家疏浚河床,来年春天、河又是莹莹亮亮,一天天漫上一级级石阶,招呼十万人家。小河,就这样清洌洌地流过了多少世纪。离家二十年,当我回到小河边,我的眼,涩了。小河窄了,浅了。才是仲秋,小河也干瘪着身子,不再丰满。我的街坊乡邻啊,如何就不再呵护小河了呢?T水道的污水向小河排放,烂菜残羹向小河

81、倾倒,废物破瓶向小河抛掷,小河发黑了,变臭了。我的梦魂萦绕的小河呢?我的可以照出石拱桥弧线,可以照出乌篷船倒影,可以照出浣衣女娇容的小河呢?我的一河欢笑一河歌、十里小河十里画的小河呢?生活一天天走向未来,也就一天天走向历史? (选自名家雅谈丛书,有删改)【小题1】简要阐述两处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现作用。(4分)(1)找不到田野文末“找不到了”后面所带的感叹号。(2)那条小河第自然段的省略号。【小题2】找不到田野写田野,为何第自然段却写古樟,有何表达意图?(5分)【小题3】那条小河第自然段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请选三例作简要赏析。(6分)【小题4】探究作者在故乡二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