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88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7页
第7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8页
第7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9页
第7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0页
第80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1页
第81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2页
第82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3页
第83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4页
第84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5页
第85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6页
第86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7页
第87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8页
第88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9页
第89页 / 共90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0页
第9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久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

2、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

3、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原文有删略)【注释】缃帙(zh):浅黄色的书套。鼎彝(y)尊斝(ji):均为古代盛酒的器具。裒(pu)聚:聚积。呻佔(zhn):诵读。斗靡: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词藻华丽而夸耀争胜,此处可理解为卖弄才学。跧伏:通“蜷伏”。【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汪琬认为是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3分) 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藏

4、而勿守,犹勿藏也 采其华而忘其实 始乎博,终乎约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尊所闻,行所知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B楼主人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书,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D汪琬因为生病,将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 (3分)(2)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3分)(3)吾方以此为鉴

5、,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3分)【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奎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 (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参考译文】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二、(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

6、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既而曰:“臣无逃亡之义。”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后除河间郡丞,稍迁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间,应时平泰。历山阳、平原、平昌、琅邪太守。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促遣民作。”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明

7、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

8、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孙礼传)注谠言:正直的言论。【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后坐法当死 坐:因犯罪,触犯B敬纳谠言,促遣民作 作:劳作,此处指“耕田种地”C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 便:更改来源:学科网D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 帅:统帅【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孙礼“亮直”的一组是(3分)礼私导令逾狱自首 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 礼谏以

9、为不可深入 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 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 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礼知恩图报。战乱之中与母亲走失,同郡之人马台帮助孙礼找到母亲,当时孙礼拿出全部家产赠与马台,后来马台被处以死刑之时,孙礼又帮助马台越狱逃跑。B孙礼治理有方。在鲁地山贼依险危害一方时,他被调任鲁地相国,拿出官银和粮食,发动官吏和百姓,悬赏山贼脑袋,再让投降的人回去刺探情况,鲁地不久就恢复了太平。C孙礼爱民忠君。当明帝修建宫室之际,恰遇节气失调,粮食歉收,于是孙礼力争免去百姓修筑宫室的劳役回家务农,也得到明帝的同意。D孙礼为

10、人耿直。他被派往并州任职,持节行驶匈奴中郎将职权,当面见太傅司马宣王之时,因司马宣王未能使国家摆脱危险之境而面带怒色。【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5分)(2)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5分)【答案】【小题4】【解析】【小题1】参考译文: “采纳正直的进言,迅速遣送百姓去从事农业生产。”此时李惠是修建宫殿的监工,他又上奏表要求将修三、(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

11、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

12、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

13、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B 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C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D 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小题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竟为世祖所疏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 B C D【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

14、百姓耕种。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3分)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4分)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4

15、】【参考译文】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还不如不直说呢!”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诚实回答皇上而终被世祖疏远了,后获罪被杀。四、(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题。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有勇力,善骑射,好武事,自选带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胆干;至镇,数于内斋以牛酒犒之。又私作锦袍、绛袄,欲以饷蛮,交易器仗。长史高平刘寅、司马安定席恭穆等连名密启。上敕精检。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召寅、恭穆及谘议参军江悆、典签吴修之、魏景渊等诘之,寅等秘而不言;修之曰:“既已降敕

16、,政应方便答塞。”景渊曰:“应先检校。”子响大怒,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具以启闻。上欲教江悆,闻皆已死,怒,壬辰,以随王子隆为荆州刺史。上欲遣淮南太守戴僧静将兵讨子响,僧静面启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执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乃遣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壳帅斋仗数百人诣江陵,检捕群小,敕之曰:“子响若束手自归,可全其命。”以平南内史张欣泰为谐之副。欣泰谓谐之曰:“今段之行,胜既无名,负成奇耻。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清。若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谐之

17、等互江津,筑燕尾洲。子响白服登城,频遣使与相闻,曰:“天下岂有儿反!身不作贼,直是粗疏。今便单舸还阙,受杀人之罪,何筑城见捉邪?”尹略独答曰:“谁将汝反父人共语!”子响唯洒泣;乃杀牛,具酒馔,饷台军,略弃之江流。子响呼茹法亮;法亮疑畏,不肯往。又求见传诏;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子响怒,遣所养勇士收集府、州兵二千人,从灵溪西渡;子响自与百馀人操万钧弩,宿江堤上。明日,府、州兵与台军战,子响于堤上发弩射之,台军大败;尹略死,谐之等单艇逃去。上又遣丹扬尹萧顺之将兵继至,子响即日将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沿流赴建康。太子长懋忌子响,顺之之发建康也,太子密谕顺之,使早为之所,勿令得还。子响见顺之,欲自申

18、明;顺之不许,于射堂缢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七齐纪三)【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于内斋以牛酒犒之 犒:慰劳 B长史执之太急 执:拘捕C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 敕:诏令 D使早为之所 所:居住的地方【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子响“有勇力”的一组是(3分)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 子响白服登城 今便单舸还阙具酒馔,饷台军 于堤上发弩射之 乘舴艋沿流赴建康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州刺史萧子响是一个勇猛有力,善长骑马射箭,喜欢军事,处事粗疏的人,最后被萧顺之勒死。B荆州刺史萧子响私下制作锦锈长

19、袍、红色棉袄等,意欲自立,后被逼与朝廷军作战,将朝廷军打败。C荆州刺史萧子响对谐之等反复申述自己的心迹,但不被接受,双方展开激烈战斗,萧子响亲自指挥作战。D荆州刺史萧子响,带领人顺江奔赴建康,欲洗清罪名,但是不为太子所容,被勒死在射堂。【小题4】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具以启闻。(2)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3)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小题5】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

20、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选文出处同上。)【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4】附文言文阅读及断句翻译忽然派大军向西而去,使人们感到恐慌,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此,我不敢接受圣旨。”武帝没有说”五、(14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

21、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

22、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注傃(s):朝、向。【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

23、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答: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答:_ (3)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

24、其国(4分)答:_ 【答案】【小题4】【解析】【小题1】附参考译文:六、(14届山西运城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

25、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递舍之,嘉亦得免。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

26、“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是仪传)【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专典机密 典:管理B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C权遂舍之,

27、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B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

28、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筒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5分)(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答案】【小题3】B【小题2】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七、(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饮泉亭记【明】刘基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

29、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

30、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

31、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诚意伯文集卷六)【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与刺史相先后 卒:最终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乱C贪相承习为故 故:缘故D多不与相得 得:投合【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32、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B第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C第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D末段指出以“贪”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3)番禺在岭峤

33、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3】试题分析:C 项“吴刺史冒死饮泉”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4】【参考译文】 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淳曰:“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 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能 乱 矣。”从之,事遂定。(选自明史张淳传)【答案】八、(14届湖南五市十校高三12联合测试)阅读下

34、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先君序略戴名世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

35、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

36、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畛城:范围,界限。【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赀: 资财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恨:遗憾【小题2】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B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然后践华为

37、城,因河为池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D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王恐其破壁【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B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

38、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3分)(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4分)(3

39、)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3分)【答案】【解析】【小题1】九、(14届福建泉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万里寻兄记(清)黄宗羲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

40、遍,卒无所遇。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

41、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节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而曰 作:站起来 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卒:最终C觉而以为不祥 觉:睡醒 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视:看【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景皇惟恐其兄之入 舂陵,今之道州B循其柄而视之 抑有其

42、事而记载者忽之欤C吾为寻兄至此 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D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 穷天地之所覆载【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A魂祈梦请卜之 踰十年不归B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C见伞而心动 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D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B日有所思,夜有所

43、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4分)译文: (2)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4分)译文: 【答案】【解析】【小题1

44、】【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是注意“吾兄,商也”是判断句,“尽历”解释为走遍;翻译第二句时注意“人子”为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作为孩子,“间关踣顿”理解为辗转颠仆类似的意思,“闻”解释为听说。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十、(14届广东海珠区高三上综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

45、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

46、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良吏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47、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辟:征召B会例革南士 会:适逢C以岁月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D亟遣留艮 亟:及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 尝言于行省 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月出于东山之上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D丞相闻之 而有司喜功生事者惑之不解 今者项庄拔剑舞【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

48、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干著称。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9、(7分)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分)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4分)(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解析】【小题1】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小题4】参考译文: 即接收,造成折损短缺的弊病。王艮坚持说:“海路运户既有官府付给他们的费用,何以又要官府搞得这么十一、(14届江西丰城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

50、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

51、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

52、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顾不合于时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人之从其游者 民为贵,社稷次之C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母老乃择禄邪 拜送书于庭,臣乃

53、敢上璧【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请还政天子 曼卿上书言十事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A B C D13【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2分)(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4分)(2)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4分)(3)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4分)【答案】【小题4】【解析】【小题1】【小题2】【参考译文】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

54、将想率领十二、(14届四川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崔义玄,贝州武城人。隋大业乱,往见李密,密不用。河内贼黄君汉为密守柏崖,义玄见群鼠度河,槊刃有华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说君汉以城归,乃拜君汉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以义玄为司马。王世充将高毘寇河内,义玄击走之,多下屯堡。君汉以所掠子女金帛分之,拒不受。以功封清丘县公。太宗讨世充,数用其谋。东都平,转隰州都督府长史。贞观初,历左司郎中,兼韩王府长史,与王友孟神庆志趣不同,而俱以介直任。永徽中,累迁婺州刺史。时睦州女子陈硕真举兵反。始,硕真自言仙去,与乡邻辞诀,或告其诈,已而捕得,诏释不问。于是姻家章叔胤妄言硕真自天

55、还,化为男子,能役使鬼物,转相荧惑,用是能幻众。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破睦州,攻歙,残之,分遣其党围婺州。义玄发兵拒之,其徒争言硕真有神灵,犯其兵辄灭宗,众凶惧不肯用。司功参军崔玄籍曰:“仗顺起兵,犹无成;此乃妖人,势不持久。”义玄乃署玄籍先锋,而自统众继之。至下淮戍,擒其谍数十人。有星坠贼营,义玄曰:“贼必亡。”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邪,谁肯死?”敕去之。由是众为用,斩首数百级,降其众万余。贼平,拜御史大夫。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高宗诏与博士讨论五经义。武氏为皇后,义玄赞帝决,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子神基袭爵。神

56、基,长寿中,为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酷吏所构,流岭南。中宗初,稍用为大理卿。弟神庆,举明经,武后时,累迁莱州刺史。入朝,待制亿岁殿,奏事称旨。后以历官有佳政,且其父于己有功,擢拜并州长史,初,州隔汾为东、西二城,神庆跨水联堞,合而一之,省防御兵岁数千。神基既下狱,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 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转太子右庶子。神龙初,昌宗伏诛,坐流钦州,卒。【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王世充将高昆寇河内 寇:侵犯B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 按:控制C中宗初,稍用为大理卿 稍:渐渐D昌宗伏诛,坐流钦州 坐:因犯罪【

57、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因说君汉以城归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或告其诈 其意常在沛公C义玄乃署玄籍先锋 今君乃亡赵走燕D且其父于己有功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四、(31分)【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邪,谁肯死?赦去之。(4分)(2)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4分)【小题4】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崔义玄为什么一再受到宠信?请从为人的角度简要分析并概括其原因。(5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4】13 用斜线(/)绘出

58、下面的文段断句。(限划10处)(4分)天 地 虽 大 其 化 均 也 万 物 虽 多 其 治 一 也 人 卒 虽 众 其 主 君 也君 原 于 德 而 成 于 天 故 曰玄 古 之 君 天 下 无 为 也 天 德 而 已 矣十三、(14届浙江杭州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59、,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

60、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 这篇散文是奉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而作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声教所暨

61、,罔间朔、南 罔:无。B以俟夫一统之君 俟:等待。C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致:取得。D皆略而不陈 略:忽略。【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必悠然而动遐思 木遭之而叶脱B今则南北为一家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登于衽席者也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而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楼”。B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

62、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人们就会为之感慨。这些内容从反面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C本文充满了大量的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以免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

63、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3分)(2)“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4分)【答案】【解析】【小题1】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三) (14届浙江杭州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

64、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注】怀衽:怀抱。泽:恩惠。【小题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 【答案】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3分)【解析】【小题1】十四、(广东省2014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

65、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

66、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

67、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注】芘:通“庇”,荫庇。信宿:连宿两夜。表襮:自我炫耀。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造其庐 造:造访,拜访B雅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C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告诫【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68、B乃事之才 皆固辞乃受命C躬樵爨以事父母 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D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

69、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

70、自咏。(4分)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3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雅”应解释为:非常、很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小题4】十五、(14届安徽太湖中学高三上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宏勋诗集序 刘大槐天下之达道五,而其一曰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仁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

71、终至于悟,而日月亦已淹矣。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呜呼!友道之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则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忧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而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有不

72、善则相訾(Z),友之道如是而已。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宏勋寓居城内,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以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然成集而问序于余。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 (选自刘大槐集)【注释】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乜,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放辟淫侈:放纵而不加收敛。裒(p6u):聚集。【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以析疑劝善 劝:勉励B惟利是骛 骛:追求C余伟张

73、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 伟:敬佩D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 正:正确【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日月亦已淹矣 逾时而一晤B友道之衰也久矣 余观今之为友者C背则从而毁之 平居则各键其门D袖而出之以共赏 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小题3】下列四项中符合作者“交友之道”的一项是(3分)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A B C D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4分)有善则相

74、旌,有不善则相訾,友之道如是而已(4分)【答案】【解析】【小题1】译为交友之道。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十六、(14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75、。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靳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后到彦之

76、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日:“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选自三十国春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C

77、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3分)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事平,以功让道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遂请护粮,乃免A B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

78、,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5分) (2)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5分) 【答案】【小题3】A【小题4】 【解析】【小题1】参考译文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这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视檀道济,十七、(14届山东济南外国语高三上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

79、。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

80、。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

81、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注】嗼(m):静默无声。【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适: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与之坐 搏:握住,抓取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 贵:重视,崇尚【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因说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子胥乃修法制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C之秦之道

82、 谨庠序之教 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 故内惑于郑袖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故钓于渭以观之 退而耕于野 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见贤人,则往不可止A B C 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

83、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4分)(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3分)(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5】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

84、胥却讨厌他的相貌,十八、(14届浙江湖州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85、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斯用兵之效也效:效果 始速祸焉 速:加快来源:Z|xx|k.Com李牧连却之却:使之退,打退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命运【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之所劫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提出自己的观点

86、:“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的原因是“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B作者认为燕、赵两国“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燕是“小国而后亡”,赵与秦战并“连却之”,都在说明“用兵之效”。C作者认为齐、燕、赵等国不以地赂秦,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内政外交政策,秦人未必能消灭六国。D作者在文中真正要探讨的是:面对敌人,切不可为敌所“胁”,势弱于敌的六国犹可胜秦,若势强于敌则更应胜敌。【答案】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九、(14届浙江湖州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贻赵廷臣书(明)张煌言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大明遗臣某,谨

87、拜书于清朝开府赵老先生台前。昔宋臣谢枋得有云:“大元制世,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窃以叠山业经市隐卖卜,宜可以远害全身;而元参政魏天祐必欲招致之,乃叠山有死无陨。招之不来,馈之不受,却聘书尚在,可考而知也。卒触天祐之怒,执之北去,叠山遂不食而死。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况某今日南冠而絷,视叠山所处,已自不同;而台下尚欲贷其余生,屡遣贵属,存注有加,劝之加餐。嗟乎!此固台下褒忠录节之盛心,较之天祐,真不啻霄壤。顾某自律,断不可因此而苟延旦夕也。所以每思慷慨引决,而为馆伴者防间严切,不克自裁。绝餐三日,迫于贵属劝勉,稍稍复食,他人闻之,宁不以某寡廉鲜耻,晚节可嗤哉?揣台下之意,

88、不过欲生膏斧锧,始足为忠义者戒;然大丈夫冰视鼎镬,慷慨从容,原无二义,故郁郁居此耳。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至今日敢有食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士?义所当死,死贤于生;义所当生,生贤于死。盖有舍生以取义者焉,未闻求生以害仁者也。某之忧患已过乎文山,隐遁殆几于叠山矣。而被执以来,视死如归,非好死而恶生也。亦谓得从文山、叠山,异代同游,于事毕矣!谓某散兵在先,归隐恐后,可以觊觎赊死。殊不知散兵者,悯斯民之涂炭;归隐者,念先世之暴荒。何期拥兵则岁月犹存;解甲则旦夕莫保!身为累囚,贻笑天下,是某之忠孝两亏,死难塞责者矣!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待!

89、今羁留旅邸,以日为年,生不如死。伏冀台下立赐处决,俾某乘风驭气,翱翔碧落,是诚台下大有造于某也。幸甚!(本文有删节)【注】张煌言(16201664),号苍水,浙江鄞县人。1645年奉南明鲁王监国,起兵抗清。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直至南明灭亡,郑成功病逝,才解散义师,退隐海岛,被捕不屈而死。赵廷臣,清朝闽浙总督。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以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军。宋亡,居闽中,卖卜为生。元朝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著有叠山集。【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叠山有死无陨 陨:陨落,屈服。B视叠山所处,已自不同 视:看到,觉察。C可以觊觎赊死

90、 赊:遥远,远离。D伏冀台下立赐处决 冀:希冀,希望。【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足为忠义者戒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B义所当死,死贤于生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C盖有舍生以取义者焉 不赂者以赂者丧D何期拥兵则岁月犹存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举宋臣谢枋得市隐卖卜而被元朝参政魏天祐逼迫出仕元朝为例,说明自己不降清朝正如谢枋得之坚贞不屈,而赵廷臣对自己的劝降亦似魏天祐之蛮横霸道。B作者又举文天祥被拘而暂且不死为例,说明自己被拘而暂且不死也不是苟且偷生。“散兵”和“归隐”都是有缘故的,而不是投降以求

91、缓死。C文章多次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充满了敬重,并称赞赵廷臣“褒忠录节”,是忠臣节士,还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D此文写在明朝业已灭亡,南明政权又被消灭的时候,作者处境艰难,心情沉郁,被俘后更是抱定求死之心,故而行文语多直切,慷慨激昂。【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犹 记 去 岁 华 函 见 及 某 之 报 书 有 宁 为 文 山 之 语 至 今 日 敢 有 食 言 夫 自 古 废 兴 亦 屡 矣 废 兴 之 际 何 代 无 忠 臣 义 士 何 代 无 逋 臣 处 士?【小题5】把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

9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2)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3分) 【答案】【小题2】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冰一样看待滚烫的油锅,慷慨激昂,从容就义,原本就没有第二种想法,所以还能郁闷地居留在此罢了。二十、(14届江西景德镇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饮茶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

93、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吴主孙皓每宴群宦,皆令尽醉。韦

94、昭饮酒不多,皓密使以茶茗自代。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选)【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渐身衣野服。 衣:穿。B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市:买C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 胜:超过D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殆大概、几乎。【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与茗是以所采时间的

95、早晚为区分,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并不喝茶。茶不仅能止渴,也可使人不想睡觉,泰山灵岩寺的和尚为了坐禅时不打瞌睡而不断喝茶。B人们互相仿效和尚喝茶,于是就成了一种风俗,很多地方的城镇里都有茶铺,无论什么人都付钱取茶喝,茶叶的买卖也不断。C陆鸿渐对茶道的盛行作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写了茶论,而且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D士大夫们都很看重喝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时请人为他煮茶;晋时谢安去拜访陆纳时,陆纳用茶与水果招待。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3

96、)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答案】【解析】【小题1】参考译文:二十一、(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

97、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

98、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

99、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当:对,面对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义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谕:明白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一举而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100、蔺相如们谢罪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小题3】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ABC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

101、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3分)(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4分)(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3分)【答案】【解析】【小题1】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如(1)关键词“小”是形容词的

102、意动用法,二十二、(14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

103、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

104、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蓬荜环堵 堵:墙壁 B恒相从游 恒:经常C或留信宿乃去 去:离开 D皆贻书访雍 贻:留下【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邵雍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3分)夜不就席者数年 蓬荜环堵,不蔽风雨 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雅敬雍,恒相从游 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A B C D 【小题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雍曾经到齐、鲁、宋、郑等古国的旧址上游历,回来之后,认为“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从此就不在出远门了。B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退居洛阳时,都很敬重邵雍,为他买

105、下田宅,邵雍常常耕种,养家糊口。C邵雍把自己的居所叫做“安乐窝”,有人仿照邵雍的住房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叫做“行窝”。D邵雍认为新法比较严酷,如果能够宽缓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受益一分,所以他希望他的门生故友不要辞官。【答案】【小题1】D【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3】参考译文: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二十三、(14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第进士,又以书判高等补秘书省正字。李怀光辟致幕府,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

106、病卧洛且革,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罢归洛中。召为吏部员外郎。 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迫建封子愔主军务。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愔即上表谢罪,称兵马留后,鄘曰:“非诏命,安得辄称之?”削去乃受。既还,称旨,迁郎中。 拜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

107、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使程异驰驿江淮,讽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强,即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诸道由是悉索以献,繄鄘倡之。 先是,吐突承璀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治,相礼惮,稍厚善。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而鄘当官,以峭法操下,所至称治。猛决少恩,在淮南七年,其生杀禽擿,多委军吏,而参佐束手不得与,人往往陷非法,议者亦以此少之。【注】革:

108、通“亟”,指病重。繄:助词,惟。吐突承璀: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晋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 绐:欺骗 B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 挠:屈服C讽诸道输货助军 讽:劝说 D及出祖,乐作泣下 祖:祖先【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3分)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 以言不用,辞归洛中 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 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 相礼惮,稍厚善 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鄘

109、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众人不敢乱动。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将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5分)(2)鄘以兵二万分壁

110、郓境,赀饷不仰有司。(5分)【答案】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为李鄘欺骗李怀光的托词;写李鄘和吐突承璀相互敬畏、逐渐亲善。所以选B。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参考译文:二十四、(14届湖北教学合作体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燕师起,以所部降。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夜帅众破郑村坝兵,西破紫荆关,掠广昌,取蔚州,直抵大同。攻沧州,

111、军北门,扼饷道东昌。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明年从破东平、汶上,军小河。战败,王真死。诸将皆欲北还,惟亨与朱能不可。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仁宗即位,镇大同。洪熙元年二

112、月,颁制谕及将军印于各边总兵官。亨佩征西前将军印。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赠漳国公,谥忠毅。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老,亨嗣职 嗣:继承 B追敌中流矢却 却:退却C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凡:凡是 D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 已:结束【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明郑亨作战有谋略的一项是( )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战败,

113、收散卒,还军深州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 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A B C D【小题3】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B郑亨随军攻破东立、汶上,驻扎小河。战败,王真战死,将领们都想回去,只有郑亨没有回去。C郑亨常年驻守边境地区,多次跟随皇帝出征,对敌用兵方法很多。D作为一个将领,郑亨不仅深受部下的拥戴,而且和家人感情也非常好。【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招降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3分)(2)在大同时,

114、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4分)(3)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2分)【答案】【解析】【小题1】体现。(1)抚安抚他们,属一个接一个。(2)挠扰乱,裁之以理依据军纪裁处(介宾短语后置),卒死,惜痛惜。(3)自经自尽。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7处)(3分)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选自韩愈游箴有改动)呼”“乎”句尾语气词,断开;“余”“君子”人称变化,前面断开;“既”句首关联词语,前面断二十五、(14届

115、吉林实验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

116、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

117、,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 丁:遭逢。 B“我顾不若彼乎? 顾:只是。C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引:带领。 D累迁知廓州 累 :屡次,多次。【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A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势必难制,宜亟防边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8、3分)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答案】【解析】【小

119、题1】【小题3】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二十六、(14届安徽示范高中高三11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黄山游记钱谦益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

120、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

121、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

122、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实其腹实:充满B陟老人峰陟:登上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 夸:赞美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征:验证【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泉之奇,莫奇于汤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有幢幢如羽葆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其身与皮、干皆石也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

123、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答案】【解析】【小题1】考点:理

124、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黄山的奇特,因为那里的泉,因为那里的云,因为那里的松。水奇,没有比白龙潭更奇的了;泉奇,没有比汤泉更奇的了,它们都环绕着黄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扣白云溪则向东流入桃花二十七、(14届湖南省长沙县、攸县、醴陵、浏阳四县一中高三上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易称“遯(dn同“遁” ) 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自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逢png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

125、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萌素明阴阳,知莽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于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北海太守素闻其高,遣吏奉谒致礼,萌不答。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康大贤,天下共闻,所在之处,人敬如父,往必不获,只自毁辱。”太守怒,收之系狱,更发它吏。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连征不起,以寿终。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

126、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博士范升奏毁党,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井丹字

127、大春,扶风郿人也。性清高,未尝修刺修人。建武末,沛王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及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桀驾人车,岂此邪?”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辇。自是隐闭,不关人事,以寿终。 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遣吏奉谒致礼 奉谒:拜见B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 杜: 关闭C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宾: 归顺D以君侯能供

128、甘旨,故来相过 过: 经过【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汝殁以六月二日C少孤,为宗人所养吾属今为之虏矣!D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逸之风,可溯及远古,唐尧、周武王成全了隐士的隐逸志节,历代选择隐逸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隐逸的动机不尽相同。B逢萌、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是因为他们都不满王莽篡权;而井丹避世隐居则是因为他本性清高,不愿意与王侯贵戚结交。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逢萌、周党,他们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

129、极入仕,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坚持独善其身,光武帝对此非常不满。D周党品德高尚,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社会动荡,常有匪盗屠城的血案发生,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居然过城而不入。【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B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C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D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

130、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3分) (2)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4分) (3)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3分)【答案】【小题2】二十八、(14届辽宁沈阳铁路实验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

131、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

132、,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注】关:指山海关。 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吴国,崇祯皇帝登基后自缢而死。 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133、正确的一项是(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134、。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答案】译为“参与”,因为上下文都没说到周参与了什么,应译为“赞同”。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参考译文】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

135、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三十、(14届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

136、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仁宗亲政,

137、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资深当擢侍读 擢:提拔B锡宝将论劾 论:论告C诛和珅,并籍全家 籍:抄没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次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138、)(3分)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驰以告和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而锡宝独能抗辞独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是锡宝所劾不虚失其所与,不知【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3分)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家有瓮,焚ABC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

139、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2)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4】【参考译文】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曹江也照此封官

140、职。”曹锡宝,是一个读书人的侄子,经历两代就位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家里有个饔,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三十一、(14届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

141、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

142、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矫:假托B勒兵下令军中曰 勒:约束C赵王扫除自迎 除:清除D高祖始微少时 微:卑贱【小题2】下列句

143、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 )公子遂将晋鄙军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B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

144、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3分)(3)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4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4】三十二、(14届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10分)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

145、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小题1】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小题2】耆卿,即北宋词人 ;温韦,是 和韦庄的合称。(2分)【小题3】“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答案】三十三、(13届四川德阳高三二诊)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虎丘记(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

146、,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147、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48、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迨:到、至 B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属:连缀C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度:吐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山无高岩邃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竞以歌喉相斗 秦亦不以城予赵C一人缓拍而歌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则箫板亦不复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虽“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众多游人。由此作者确定了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B第段“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

149、从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C第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D第段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官吏的“横行气盛”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是作者呈请解官的重要原因。三十四、(13届四川德阳高三二诊)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按要求答(1)(2)题。(13分)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

150、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节选自(刘开问说)(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2)用斜线(/)给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