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3、乡土情结自 学 导 航.学习目标:1.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体会“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3.体味散文的语言艺术,鉴赏文本的意蕴美。.学法建议:情结,心底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本文选自林非编选的中国当代散文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原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这篇散文的主旨是歌颂新时代的乡土情结,乡土情结贯穿全文,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是本文的主线。文章文笔优美,内容丰富,有思想深度,感人至深。学习的关键在于抓住本文的主线,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会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
2、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而达到与文本交流的目的。重点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学习时可借助对话栏来引导自己去把握。此外,本文引用大量的古诗文来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了解本文引用诗文的不同意图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课前预习:(一)字词读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魂牵梦萦 (2)忐忑不安 (3)铩羽而归 (4)方兴未艾 (5)三匝 (6)欷歔 (7)悠邈 (8)桑梓 (9)搭讪 (10)发轫 (11)翰苑 (12)田塍 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桑乾河 翘首 乾坤 翘起(二)字形识记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田腾篱角 根深缔固 方兴未哎 贻然自得 含辛如
3、苦 酒阑灯烨 (三)词义辨析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1)铩羽而归 (2)功败垂成 (3)寄人篱下 (4)良辰美景 (5)含辛茹苦 (6)方兴未艾 (7)魂牵梦萦 (8)忐忑不安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辍 廖 缔 梢 啜 寥 帝 稍 缀 谬 蒂 悄 掇 戮 谛 俏 (四)文学常识6柯灵(19092000),原名 , 人,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 , 等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乡土情结选自 。7课内名句默写(1)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2)皓腕凝霜雪,垆 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3)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4)君家何处住
4、?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曲)(5) ,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跟 踪 训 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悠邈(mio) 翘首(qio) 绮窗(q) 方兴未艾(i)B田塍(chng) 桑梓(z) 濡染(r) 含情脉脉(mi)C铩羽而归(sh) 低徊(hu) 慰藉(j) 休戚相关(q)D侘傺(ch ch) 欷歔(x x) 蕞尔(zu) 酒阑灯灺(xi)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处的乡民最是安土重迁,每有事端,便早早重新寻找新的住处。B英勇的革命党人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以暴易暴,大快人心。C在哈尔滨,在佳木斯,在一面坡,都有他休戚相关
5、的亲友。D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活动,一些原本不安心于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树立了热爱本职工作、好为人师、献身教育的思想观念。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年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B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D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4默写:(1)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2)皓腕凝霜雪,
6、土户 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3)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4)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曲)(5) ,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
7、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
8、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
9、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
10、。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5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答:_ _ 6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答:_ 7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
11、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_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喜容笑脸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恨的兰花,逐浪的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了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若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
12、笔法生动具体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链 接 高 考(2007年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重题)总想为你唱支歌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
13、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
14、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
15、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16、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_ 3.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_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 能 力 提 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眼 睛 郭枫我曾经注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
17、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这种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逗我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里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够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而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间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
18、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丧,我是失望了!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我也看见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我看见,发光的或失神的眼、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透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6)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里,斜阳昏黄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弥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阔又直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撼了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
19、影,我加速了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策着杖慢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健壮,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听到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豫,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呢?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瞎了。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我走得快吗?我心中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这件事又已经过去很久了,
20、可是它在我脑际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一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的时候。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透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我懂得应该怀一份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热爱的眼睛。1953年3月,在台南叶笛竹屋12请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文中加点“宿
21、店”的含义。宿店:宿店:13作者为什么说“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14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暮色的描写对展示“我”和“老人”的形象起什么作用?15文章的标题为“眼睛”,重点写了孩子的眼睛之后,又写了一个盲人,两者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达 标 检 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发酵(xio)参与(y) 内讧(gng) 同仇敌忾(ki)B讣(b)告 歼(qin)灭 恪(k)守 垂涎(xan)三尺C慰藉(j)谄(chn)媚 懦(nu)弱 戛(g)然而止D联袂(mi) 创(chung) 伤 腼腆(tan) 莘莘(shn)学子2下列各组词语中,
2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布署 邂逅 座右铭 礼上往来B筹措 渲泄 萤光屏 稗官野史C名分 赋予 度假村 一筹莫展D领略 视野 发劳骚 再接再励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是现实的 ,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 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 ,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A反映 搜集 征候B反应 收集 征候C反映 收集 症候D反应 搜集 症候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
23、恰当的一句是( )20070120A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我是不会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的,人不能在死亡面前好强,还是未雨绸缪的好。”B由于父母离异,我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旷课去网吧,借虚拟世界来麻痹自己。C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D想通过投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办法来求得别人的尊重,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
24、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D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分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面子。二、课外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草木有本心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
25、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在一边,不再被“用”。 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很可悲。 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春来草自青;它放任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 竹子是最中国化的草木,很有用。古代时用来做简,用来刻字,一烤会出汗的,所以史书又叫汗青。可以建竹楼,可以扎筏,还可以制家具,桌椅屏风还有床。
26、想想许多熟悉的带“竹字头”的汉字:竿、竽、篱、笼都在告诉我们竹子的用处”。雅一点的则是笠和笔,文人出门和在家随时相伴的。 最风雅的自然是箫、笛、还有笙。 人喜欢这些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 要被砍下来,接受挑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
27、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做“次品”。 人总是这样,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 何况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误的。 一来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 所以我喜欢这句诗:草木有本
28、心,何求美人折。 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不被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 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 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绝盛放,那么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6.文中“废品”和“无用之物”的含义是什么? 废品:无用之物: 7作者说的本心是什么? 8. 请概括出作者喜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话的理由。 9如何理解文中的“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 你怎样评价文中作者对成功的看法? (1)(2) 错 题 究 因-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