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用)课时训练: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8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用)课时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用)课时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用)课时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百家争鸣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A.以法治国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克己复礼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观点是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这说明这位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答案:D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孔子要求君臣父子各

2、自按照应有之道去行事,都要符合其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故选A项。答案:A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仁”的主张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D.老子“无为”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主张。孟子的核心主张是“仁政”,他提出土地、人民、政事三宝,保障平民的土地,勿夺农时。题干的“制民之产”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故B项正确。答案:B42013年3月19日,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各大媒体记者时,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调领导者治国要有的态度。原话出自“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一引文体现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法家的思想D.墨家的思想解析:“治大国,如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而治。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答案为B项。儒家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依法治国;墨家希望统治者“兼爱”“尚贤”。答案:B5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

4、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主张。荀子的政治主张吸收了法家的主张,强调礼法并施。本题的关键词是“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说明荀子在继承儒家礼治主张的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发展了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学的礼治思想,排除D项。答案:B6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

5、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解析: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均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主张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答案:A7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本题考查诸

6、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儒家讲究等级秩序,维护周礼,不符合“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的思想,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说明主张社会改革,符合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8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A.道德的重要B.倡导重义轻利C.无等级名分区别D.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学说的主旨,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孔子提出的“仁”及其内涵直接相

7、关。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请完成:(1)上述材料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试指出不同材料所提出的核心主张。

8、(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不同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四中核心主张的影响和演变情况。解析:第(1)问中的“中心问题”可依据材料中“王道之始”等信息进行判断,“核心主张”可结合材料中“列德而尚贤”等信息逐一进行说明;第(2)问应联系材料中“国安而暴乱不起”等信息,从社会变革、各自利益等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应紧扣“影响”和“演变”的求答条件,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中心问题: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方式。核心主张:材料一主张“仁”和“德”,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而治”,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2)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的剧烈变化,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人物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3)影响:材料四的主张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演变: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