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5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时1地质作用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能量来源。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3.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类别示意图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受力变形,岩层发生褶皱巨大的褶皱山脉、绵长的断裂带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或下降地势起伏变化、海陆变迁3.地震(

2、1)概念: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2)成因分类4.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思考1.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答案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泥沙入海后,很快沉积或随洋流流入黄海,即内外力互补。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的结果?答案从形式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属于垂直运动,但从本质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探究点

3、一内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 000km。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 000m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答案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背离的水平运动形成的。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岩浆活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比较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

4、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018日照期末)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回答12题。1.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

5、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 D.地震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以水平运动为主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以垂直运动为主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 B. C. D.答案1.C2.B解析第1题,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是岩浆活动的结果。第2题,根据三根大理石柱和海平面的关系可知是以垂直运动为主;据图可知该地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探究点二地质构造与地貌2017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6、?答案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答案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答案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4.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答案甲处易透水,乙处易瓦斯爆炸。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背斜向斜判读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

7、蚀地貌山岭谷地侵蚀后地貌及成因谷地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脆弱,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2.地垒和地堑的比较组合形式岩层运动方向地表形态例证图解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常形成块状山地华山、庐山、泰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

8、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4.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地球构造理论。其基本观点包括:(1)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

9、对运动的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板块背离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相撞(相对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升并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等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甲处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地堑4.甲处谷地的成因是()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断层处岩石破碎D.两条断

10、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答案3.B4.A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且没有发生断裂,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为向斜。第4题,甲处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谷地,这是内力作用造成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2)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的先后顺序?(3)岩层分布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2)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的先后顺序?(3)岩层分布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图中找出岩层的弯曲方向或岩层的新老关系,找出发生断裂位移的地带。 1.判断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2.判断岩层分布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岩层弯曲变形,说明地壳发

11、生水平运动;断裂错位说明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或升降运动)。3.判断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丙处岩层断裂,且岩层是弯曲的,说明该处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4.判断地质作用形式:甲处表面岩层缺失,说明发生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乙处有新的沉积,说明该处出现沉积作用。 (1)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断裂并发生位移为断层。(2)断裂处岩层不连续且是弯曲的,说明先有褶皱后有断层。(3)岩层弯曲说明地壳发生水平运动,断裂错位说明发生垂直运动(或升降运动)。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现的内力作用主要有()固结成岩褶皱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断层侵蚀作用A. B.C. D.(2

1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的侵入 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答案(1)B(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形成背斜构造,所以有褶皱作用;众多岩层发生断裂、位移,属于断层构造;有明显的花岗岩层,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选B。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是:先是众多岩层发生褶皱弯曲,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再是岩层发生断裂、位移,形成断层,最后在表层发生页岩的沉积,故本题选D。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

13、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C.大气 D.流水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答案1.A2.C解析第1题,“根本能量”是关键词,“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第2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A.S向斜山谷M背斜山地V断层山谷B. S背斜山谷 M向斜山地 V断层山谷C. S向斜山谷 M断层山谷 V背斜山地D. S断层山谷 M向斜山谷 V背斜山地4.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14、)A.山地 B.高原C.丘陵 D.平原答案3.D4.A解析第3题,地质构造的判断可从图中岩层弯曲方向分析。第4题,地形判读注意图中地势起伏情况及海拔,山地海拔大于500米且地势起伏较大。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D处,属背斜的是_。(2)从地形上看,C处是_,形成原因是_;D处是_,形成原因是_。(3)C、D两处找油气应在_处;找地下水应在_处。(4)A、B、C、D四处,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_处,原因是_。答案(1)D(2)山地向斜槽部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地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3)DC(4)CC为向斜部位,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解析第(1)题,

15、从形态上看,中间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第(2)题,向斜槽部由于长期受挤压,岩层变得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第(4)题,由于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较为牢固、稳定,适合修建地下隧道,向斜部位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显著的变化都是巨大的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察觉C.地壳运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内力作用可引起显著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16、;外力作用同样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如长江三角洲的沧海变桑田,即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结果,故A错。地质作用既有缓慢进行的(如喜马拉雅山仍在缓慢上升),也有迅速进行的(如地震、火山爆发),故B错。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而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应选D。2.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答案D解析地壳的垂直运动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往往以

17、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大西洋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3.在内力作用下,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答案A解析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它们都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45题。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c和a挤压而成 B.b和d挤压而成C.c和b挤压而成 D.a和b挤压而成5.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A.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答案4.C5.A解

18、析第4题,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c)与印度洋板块(b)碰撞挤压而成。第5题,红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读图,回答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向斜成谷B.乙处背斜成山C.从14,岩层年龄渐新D.甲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7.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D.岩层不连续地沉积答案6.D7.B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甲为谷地,乙为山地,从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甲为背斜,乙为向斜。所以甲处为背斜成谷,乙处为向斜成山。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第7题,背斜成

19、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地。读下图,回答89题。8.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处为向斜,b处为背斜B.abcd岩层关系由新到老C.abcd岩层形成后曾发生地壳水平运动D.c岩层一般不含化石9.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8.C9.A解析第8题,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A错、C对;在沉积岩中均有化石存在的可能;c岩层形成

20、晚于b岩层。第9题,a(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据此可判断答案为A。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判断图中甲地为哪种地质构造()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11.依地势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的排列应为()A.乙、丙、丁 B.乙、丁、丙C.丙、乙、丁 D.丙、丁、乙答案10.B11.A解析第10题,由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出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第11题,地势高低不同,显示了受侵蚀的程度,从而反映了岩性的坚硬程度:乙丙丁。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

21、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213题。12.此处()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六大板块交界处13.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答案12.D13.B解析第12题,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在六大板块交界处。第13题,夏威夷群岛主岛1处是新的岩浆喷出的地方,岩石最年轻,距离该处越远,岩石越老。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

22、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二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图中的山脉是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板块a为_板块,板块b为_板块。(2)2018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关于该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由内力作用造成B.发生于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C.发生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D.发生于世界地震带附近(3)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4)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影响。答案(1)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2)ACD(3)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东

23、北方向运动引起青藏高原移动。(4)产生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增加。解析第(1)题,图中山脉是印度洋板块a与亚欧板块b相互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第(2)题,四川汶川地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汶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附近。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青藏高原的移动与印度洋板块向东北移动有关。第(4)题,青藏高原移动会造成地壳的弯曲、断裂、上升或下沉,并带来地震等灾害。15.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

24、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厘米30厘米的竹片(或_)2片。(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6)研究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_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_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答案(3)木片、三合板(有塑性的材料即可)(5)(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6)内力内、外力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解析该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考查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的有关知识。实验材料必须有塑性才能模拟出岩层的弯曲变形等情况。褶皱、断层和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