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4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课 师说练习1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tn)苌弘(chn)老聃(dn) 李蟠(pn)B句读(d) 渎职(d)穷兵黩武(d) 买椟还珠(d)C六艺经传(chun) 传记(zhun)传说(chun) 传宗接代(chun)D贻之(y) 春风骀荡(y)心旷神怡(y) 甘之如饴(y)【答案】A(B项“句读”应读du;C项“六艺经传”应读zhun;D项“春风骀荡”应读di。)2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答案】D(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

2、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3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A.B.C.D.【答案】C(均为“学习”之意。A.出:超出/出自。B.惑:疑难问题/糊涂。D.道:道理/风尚。)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A.B.C.D.【答案】A(惑:疑难问题;糊涂;疑难问题;迷惑。B.请教/寻找/询问/问候,C.有的/或许/有时/有的人,D.超出/出现,指建成/出工/拿出。)5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辍耕之垄上B郯子之徒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答案】B(

3、B中“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相当于这些,这类;其余皆为动词,到、往)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B.C. D.【答案】A(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而表承接关系,不译,表转折关系,却;C乎疑问语气词,吧,相当于介词“于”,在;D于表被动,当“被”讲,介词,跟。)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答案】C(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8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

4、,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答案】B(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5、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以为圣B余嘉其能行古道C小学而大遗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答案】D(都是“爱护、疼爱”之意)10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句。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11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这个对象是:_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_。【答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6、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2文段经过论证,形成了结论。这个结论是:_。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_。【答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吏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以所

7、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

8、,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固:固然,虽然B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滋生繁衍D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答案】 B(“才”在这里是形容词,有才能,有本领。)1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禁制不得不详取民愈广,害民愈

9、深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A BC D【答案】D(发生在作者所设想的美好的上古时代。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由夺其食”“由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角

10、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答案】A(因果关系颠倒,而且不肯出山做官的“才且贤者”并非“高隐大山深谷”的“上世之士”。)1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译文:_(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译文:_(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译文:_【答案】(1)与君王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罢了)。(2)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3)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参考译文: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

11、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

12、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

13、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

14、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四、高考热点172009年是中国传统的牛年,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词语中,有许多与“牛”相关的熟语,如:“_”可以用来形容藏书或著述丰富,“_”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我们还可以用“_”来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用“_”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_【答案】汗牛充栋目无全牛执牛耳风马牛不相及(汗牛充栋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

15、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献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风马牛不相及:雌雄相逐。风马牛:跑失的马牛。及:到。不相及:不会互相跑失到对方去。一说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并加以整合,给“3G”下一个定义。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

16、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是_【答案】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9按要求补写文段中空缺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即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例如后人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若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_,而变成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失落,_,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凄凉。_【答案】亡国之君的哀怨(要求对诗句思想感情把握准确)示例:陆游报国无门的无奈/辛弃疾被迫隐居的绝望(举例时要注意文段中的“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