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2010年高考透析:湖北卷文言文部分.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4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2010年高考透析:湖北卷文言文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创]2010年高考透析:湖北卷文言文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原创]2010年高考透析:湖北卷文言文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原创]2010年高考透析:湖北卷文言文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 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

2、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

3、,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B场功甫毕 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

4、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5、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分)一、词类活用(1)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分析:“急”本为形容词,紧急,此处用作名词,译为“紧急的事情”。(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分析:“出入”本为动词,出去进来,此处用作名词,译为“支出和收入”。(3)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分析:“籍”本为名词,籍贯,此处用作动词,译为“登记注册”。(4)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分析:“狗彘之食”本为名词,猪狗之食,此处用作动词,译为“吃猪狗之食”。“日”名词作状语,

6、“一天天地”。二、四大句式1. 判断句(1)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2)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3)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4)此甚可叹也!(5)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6)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7)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8)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9)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2.倒装句(1)介宾短语后置: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2)定语后置: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

7、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分析:“尝经用者”作为“兵”的定语,正常语序为“尝经用之兵”,意为“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兵”。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分析:“长大壮健”作为“民”的定语,正常语序为“长大壮健之民”,意为“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分析:“长大”作为“民”的定语,借助于“之”而前置,正常语序为“长大之民”,意为“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分析:“招人多者”作为“吏”的定语,借助于“者”而前置,正常语序为“招人多之吏”,意为“招人多的官员”。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8、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分析:“尽力乎南亩者”作为“民”的定语,借助于“者”而前置,正常语序为“尽力乎南亩之民”,意为“在田间尽力耕作的百姓”。(3)宾语前置:无。3.省略句耕者,(上)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分析:代词(主语)省略。4.被动句:无。三、虚词多性多义(考纲: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何、因、于、与、哉、则、者、之)(1)之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结构助词,的。)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道农之事”的人。)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代词,代指“不及尺度而稍怯

9、弱者”。)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2)为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动词,治理。)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动词,成为。)招之去为禁兵(动词,做、当。)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动词,成为。)(3)以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连词,来。)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连词,来。)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连词,来。)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介词,用。)(4)其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代词,他的。)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代词,那些。)(5)于生于无

10、事而饱于衣食也(介词,在。)(6)然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代词,这样。)今乃不然(代词,这样。)(7)而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连词,表转折。)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连词,表转折。)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连词,表转折。)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连词,表承接。)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连词,表顺承。)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连词,表转折。)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连词,表递进。)(8)者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表停顿)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定语后置的标志。)夫知赋敛移用之为

11、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表停顿)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定语后置的标志。)(9)乃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副词,却。)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副词,竟然。)(10)所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所+动词”结构,“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所+动词”结构,“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四、通假字 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通“猝”,仓猝。)五、古今异义1.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其实 古义:那实际情况。 今义:实在,确实。2.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其次 古义:次第在后的,较前差一等的。 今义:次要的。参考答案:1A 2A 3C4(10分)(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3分)(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3分)(3)早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